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泵送混凝土异常现象分析与对策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随着流态混凝土的大量推广使用,泵送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或成型后所出现的各种异常现象,是目前施工中经常遇到的比较棘手的质量问题。因此快速准确判定原因,制定相应对策,消除质量隐患,避免或减少经济损失,确保工程正常进行,是摆在广大工程技术人员面前的一大难题。

2异常现象分类及判定标准

泵送混凝土异常现象的分类及判定标准如表1所示。

3原因分析及对策

3.1长时间不凝结

(1)原因分析

泵送剂是泵送混凝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之一。目前市场上的泵送剂是由不同作用的外加剂复合而成,其中减水剂就是其主要组分,而减水剂有缓凝作用。试验表明:当超量掺入减水剂时,不但混凝土硬化时间过长,而且早期强度不足,或者后期强度不够,造成工程事故。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配合比调整或泵送剂品种更换时。

(2)对策

工程中一旦发现混凝土长时间不凝结,首先检查或与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沟通是否存在泵送剂掺量过大的情况,如果是掺量过大,可以加强湿养护,不要急于拆模。一般如果在3天之内凝结硬化,后期强度还是可以上来的;如果3天以后仍然不凝结,后期强度则很难保证。此时必须用回弹仪检查强度(必要时可采用钻芯试验)与正常情况同期强度值偏差大小分析比较,以确定是否砸掉本批混凝土,保证工程质量。

3.2初期强度偏低

(1)原因分析

①泵送剂掺量过大所致(同3.1(1))。

②配合比水灰比加大。泵送混凝土多为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到工地的距离远近、运输车途经地区的塞车情况,以及夏季的环境温度升高,泵送混凝土浇筑的进度快慢程度都成为影响其坍损的因素。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是现场施工中遇到较多的一个问题。喂料斗内混凝土坍落度<140mm时,混凝土可泵性差,施工质量难以保证,施工人员通常擅自采用向喂料斗内加水的做法来增大坍落度,而水灰比的加大对混凝土的强度降低的影响是不言而喻。这是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导致初期强度偏低的又一主要原因。

③水泥漏放。由于管理疏漏,误将粉煤灰罐车中的粉煤灰吸入散装水泥储存罐中,导致商品混凝土生产搅拌线拌制的基体混凝土中胶结材料水泥全部由粉煤灰代替。

(2)对策

在非冬季施工的C30及其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一般情况应在浇筑后24h以上才能拆除竖向结构的侧模,如果拆除模板粘模严重,应停止拆模,待3d后继续拆除模板施工;若粘模依然存在,应做好混凝土表面保湿,并进行搅拌站与现场标养试块试压强度对比分析,由对比结果判定是否要处理掉问题混凝土。对保留下来的混凝土构件特别注意强度实际值分析判定,以便做出相应的技术方案。这里特别强调现场标养试块必须在浇筑作业面上留置,以提高判定的可靠度,杜绝质量隐患;对于第三种原因采取的唯一办法就是及时处理掉问题混凝土。

3.3假凝(急凝)

(1)原因分析

①由相关材料的化学分析可知:这主要是由于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差。泵送剂中某些成分(还原糖和多元醇)会影响水泥中某些调凝剂如硬石膏(无水石膏)与氟石膏在水化反应过程中的溶出速度,这就大大加快了C3A的水化速度,特别是当水泥中C3A的含量较高时,更容易产生假凝。这种情况主要在季节交替中因泵送剂品种更换或中途换水泥而未及时进行适应性试验时容易出现。

②当市场需求量较大而散装水泥储备不足时,往往会出现预拌混凝土生产线中使用紧急由厂家调入存放时间较短、温度偏高的水泥(60℃~100℃),用这种水泥拌制的C40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由于水泥自身温度及水化热所产生的升温会导致拌和浇筑的混凝土内部温度偏高,这种混凝土不但坍损过快,而且极易产生急凝。

一旦产生假凝(急凝),将严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首先是要影响浇筑质量,因为流动性差而产生蜂窝、麻面现象,继而在规定的拆模时间因未完全凝结硬化而拆不了模,而达到28天龄期后,强度值却不够。

(2)对策

出现事故后,立即停止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并做好已成型混凝土的保湿养护工作,防止助长早期混凝土的塑性裂缝的产生。同时查找原因,若是由于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差(现场一般不单独进行适应性试验,主要由检查该批混凝土配合比单是否齐全结果判定),视情况可更换泵送剂或水泥品种。其次现场混凝土必须用回弹仪检查强度(必要时可采用钻芯试验),与正常情况同期强度值偏差大小分析比较,以确定是否砸掉本批混凝土,保证工程质量;对于因使用水泥表面温度较高产生的泵送混凝土急凝现象,首先采用水中加冰降温措施,降低拌和混凝土的温度,效果不明显时必须更换水泥,必要时可调换混凝土供应商,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正常进行。

3.4沿墙体纵横钢筋开裂

(1)原因分析

这里主要探讨混凝土沿钢筋开裂的原因之一——粗骨料级配不良。众所周知,良好的骨料级配可用较少的加水制得流动性好、离析泌水少的混合料,并能在相应的成型条件下,得到均匀密实的

混凝土,从而减少混凝土的干缩性。现在一般大的砂石料场所采用的分料方法基本可保证骨料级配,但许多小料场则常常难于保证级配,如粗骨料过粗或过细等。如果使用单粒级(10~20mm)不合格的骨料就会带来工程性质的不良,如收缩增大等,甚至有时表现在剪力墙中部、上部出现沿纵筋、横筋位置严重开裂。由于墙体是重要的承重结构,裂缝(开裂)的出现往往会引起更多的关注和争议。

(2)对策

为避免此类开裂的发生,应根据供料的变化,随时做出适当调整,防止制备混凝土的材料性质、质量的差异变化,导致使用同一配合比拌和的混凝土品质较差,出现缺陷概率增大的现象。

3.5气泡过大

(1)原因分析

产生气泡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是由于材料、工艺不当和施工环境不适所造成,具体归纳为以下主要几种:

①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泌水和离析以及提高抗冻性和耐久性,混凝土中一般要有一定的含气量。泵送剂中掺有一定量的引气剂,当引气剂掺量较大,产生的气泡较多,在振捣作用下易汇聚为大气泡。

②骨料级配不合理会直接导致气泡的产生。

③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水泥用量多,水灰比小,混凝土坍落度小,较粘,气泡不易排除。

④商品混凝土运送道路较远,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很快,到现场时已很粘,影响气泡的排除。

⑤冬季施工时添加了太多的掺合料,将导致混凝土粘滞阻力增大,气泡不易排除。

⑥操作工人振捣时间不足,且未按操作规程进行。

(2)对策

①对于成型泵送混凝土出现气泡过大时,要及时检测早期混凝土强度(同条件或标养试块)。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要求可不做处理,反之必须采取加固或砸掉相应混凝土构件的措施。

②调整骨料级配,确定适宜的砂率,减少形成气泡的自由空隙。

③选用质量优良的泵送剂(复合型),减少含气量,并避免拌和混凝土的坍损过大。

④重视混凝土的振捣,保证按照正确的操作工艺进行操作。

结语

上述泵送混凝土异常现象的分析与对策,是工程实践中的经验及教训的总结。尽管个别现象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拌和混凝土生产、使用及各种原材料制造商盲目追求低成本、低投入,泵送混凝土异常现象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相信随着新型材料的不断涌现,建筑工程施工、生产管理水平日益提高,泵送混凝土的质量稳定性会更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探讨泵送商品混凝土剪力墙表面起泡的成因与控制
商品混凝土泌水和离析的原因及对策
高抛免振捣混凝土施工工法
浅议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专题】你问我答:预拌混凝土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30问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基本知识培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