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阿斯利康们为什么开始「做」中药了

阿斯利康的筹谋

放长线钓大鱼


阿斯利康落户成都高新区中医药创新产业基地后,有业内人士表示,阿斯利康(中国)没有满足与绿叶制药集团血脂康胶囊的销售推广合作,又一次进军中医药,或意在找到像“屠呦呦发现”类似的产品。


有趣的是,此次阿斯利康并没有直接和中药企业合作,转头将橄榄枝抛向一家名为广州海博特的中成药CRO企业。业内人士表示,阿斯利康在中医药领域率先与代理公司合作,是开先河的。


公开资料显示,阿斯利康落户成都高新区,是其在中国西部的又一重要布局,之前阿斯利康就有在中国建立五大区域总部的计划。


而成都中医药创新产业基地也将以中医药现代化产业为特色,依托院士专家引领科研转化与产业发展;对阿斯利康中国而言,除了与中成药CRO企业海博特合作外,还会与多位中药专家对接院内制剂转化。

从布局上,其与中成药研发代理机构合作,似乎释放出一个信号:未来几年,在中成药领域,时刻守住中成药研发机构发现新药,近水楼台先得月,然后后期包装开发,或许成为阿斯利康放长线钓大鱼的品种选择策略。

此外,若一并对接院内制剂,通过院内制剂的市场转化,阿斯利康可以选择的产品更多——中药院内制剂一直被视为中药新药研发的源头活水之一,被纳入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的金花清感颗粒,以及复方丹参滴丸、胃苏颗粒等中药品种均由院内制剂转化而来。


2018年,原国家食药监局发布《关于对医疗卫生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实施备案管理的公告》,正式为中药院内制剂的注册审批“松绑”。


珍宝岛等中成药企业也已经将院内制剂作为市场主渠道存量维护之外新的增长点。


不过,中西制药属不同逻辑框架,在GSK、赛诺菲布局中医药都不了了之后,跨国药企在中医药领域能走多远,跨国药企能否利用其优秀的药物发现能力、强大的市场渠道等,打造出一款中药大品种,或是多数人关注的话题。

代理合作开先河

跨国药企结缘中医药一波三折

阿斯利康(中国)回应媒体时明确表示,此次落户成都中医药创新产业基地,只是合作,不参与自研。

同样是合作,不同于之前的与其他药企合作推广的模式,此次的合作主体为政府和中成药CRO企业海博特;合作阶段,虽然阿斯利康中国自己不参与研发,但开始将目光投向中成药的研发阶段。

阿斯利康中国在寻找中成药上的机会点,只不过关注点开始往前移——此举或表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医药都在阿斯利康的焦距之内。

如果将跨国药企进入中医药领域分为三个阶段,那么,第一阶段是2000年以前,主要是原料采购期,例如韩德采购人参、枸杞、银杏叶等。

第二阶段是2000-2015年的市场观望期。有拜耳收购陕西东盛、勃林格殷格翰与广药合作推广小儿七星茶糖浆等。

第三阶段在2015年以后,随着各项中医药扶持政策的出台,跨国药企信心倍增。

2019年,绿叶制药与阿斯利康(中国)签署协议,授权后者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家推广血脂康胶囊,在阿斯利康中国的官方网站上,血脂康胶囊与其自家的三种心血管领域产品放在一起。

不负众望,血脂康在零售端表现不俗,截至2021年底,血脂康胶囊销售额实现了近120%的增长,在他汀和降脂类中成药市场中整体份额从1.3%攀升至5.6%,成为第三大降脂产品。

虽然总体市场盘子做大了,但并不是所有医院都有使用。

扬州一三甲医院药剂科主任告诉赛柏蓝,临床习惯用各种他汀,而且用了也就不适宜再联用血脂康,单独用血脂康又达不到治疗强度,好几种他汀集采后价格很低。

尽管阿斯利康有远远强于绿叶的销售推广团队,但中成药院内推广的固有壁垒依然不好打破。

可见,强大的销售团队,也并非所有产品都能通吃。看似困难重重,跨国药企为何还是一头扎进了中成药?

跨国药企布局中医药

讲故事还是真有底气?

跨国药企一头扎进中医药,一方面是受集采影响,加上专利断崖,跨国药企不得不重新寻找利润点;另一方面,中医药各种利好政策齐下,行业确实需要渠道、理念等方面的支持。

有业内人士称,至少跨国药企释放出布局中医药的信号,可以讲个好故事。

2004年,中国出现跨国药企研发东渐潮。

不完全统计,当时世界前20名的跨国制药公司都已在中国合资办厂,有的还拥有自己的独资企业,其中就包括GSK、诺和诺德、罗氏制药等。

跨国药企也凭借着其原研药在中国度过了相当长一段舒坦日子,但集采后,跨国药企所面临的“专利悬崖”明显,为了保住中国市场,他们不得不主动拥抱集采,甚至降价。

京盛世康来中药营销策划公司董事长申勇告诉赛柏蓝,跨国药企进军中医药的真正需求主要是利益与发展导向。一方面,西药(普通化药)的研发,已经走到尽头;另一方面,生物制药、靶向药、基因药的研发,虽然成功后利润不菲,但投入大、时间长。

在面临“专利断崖”与集采的当下,有时无以应对。

寻求新合作、新药对跨国药企已迫在眉睫,恰巧中药领域迎来系列政策扶持,这让曾一度停滞10年的中药研发开始高歌猛进。

预想的顶层设计逐渐开始执行。从国家药监局发布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文件,到2021年国家药监局高层人事变动——中药专家赵军宁任国家药监局副局长;再到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结束、湖北中成药集采温和降价以及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等一系列具有连贯性的重磅政策落地——支付端、审批端都拿出了足够的诚意。

支付端:2017-2020年中药纳入医保的比例逐年攀升,2021年中药医保入围后的准入率(84%)高于西药入围后的准入率(53%)。2021医保谈判中药续约的23个品种中,只有5个降价,其中降幅最大的是神威药业的芪黄通秘软胶囊,也仅为为12.86%,和西药相比,堪称“温柔一刀”。

图片来源:华安证券

审批端: 2017年至2021年,共审批20个产品,其中2021年以前,审批个数不超过5个,直到2021年加速审批12个,中药创新药快速起步。

制图:赛柏蓝

再者,对于跨国药企来说,“中医药的多靶点起效、植物药为主、安全性高、治疗+调养的理念、讲究治未病这五大特点;加上全球庞大的华人市场,对中医药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这使跨国药企布局中医药少了一些犹豫,申勇补充道。

政策利好只是造势,真正能促进跨国药企更多布局中医药领域的,还是跨国药企或许能为中医药发展拓渠道、铺临床、搞海外数据。

跨国药企虽不参与中药研发工作,但集采后的强烈求生欲也让其不得不寻找中药在研究过程中,跨国药企被需要的部分。

多位行业人士告诉赛柏蓝,目前中药发展中遇到明显问题,第一,中药种植规模虽大,但缺少源头监管,即使中药种植基地愿意提升基地中药材质量,但中医药工业还是多按最低标准;第二,一直缺少临床循证研究以及数据支撑;第三,中成药产品较多,同质化严重。

跨国药企布局中医药,底气来自哪里?

以绿叶制药的血脂康为例,上述扬州三甲医院药剂科主任表示,血脂康入院时没竞争力,当前,医院中成药带金销售仍存在,在监管形势趋紧的情况下,销售团队强,渠道稳定畅通,和医生熟悉肯定是有利的,如果中药企业有自己成熟的渠道也可以。

除了一些头部中药企业有这个销售渠道外,跨国药企的销售路径几乎无人能敌。

当然,中成药进院难,一方面是因为医生的用药习惯和理念;另一方面各省在落实重点监控政策的过程中层层加码,波及了很多中成药。

跨国药企是否真有底气,除了渠道、还要看其海外临床数据能力,中医药真实世界研究体系的搭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磅!阿斯利康全面进军中医药
阿斯利康做中药?独家回应:以合作为主,暂不涉及自研
另辟蹊径的中药国际化之路:绿叶制药与阿斯利康达成血脂康海外战略合作
日本汉方占全球中药、中成药出口90%份额系媒体误读真实只占1.4
周末文摘 | 国际植物药市场现状概述
中西药复方制剂的前世今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