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与李锦记相爱相杀百年,一家三代坚持手工,却颓败关门,匠人精神错了吗?


来源 | 德合基金(ID:DEHEFUND)


《神雕侠侣》中

西毒欧阳锋、北丐洪七公,

一正一邪,一西一北 ,相斗一辈子,

最后一刻却同归于尽,一笑泯恩仇。


绝世武功若是没有了对手,

就只剩下无尽的孤独。



现实世界却是残酷,

没有武侠世界中的理想主义,

那些相斗百年的故事里,

总有一方高歌传赞,一方黯淡湮灭。




1902年的澳门十六浦码头边,

如同往常一样的清晨,

一艘艘的渔船归来,

码头岸上人声鼎沸,

渔民绑好渔船后,

把渔网往码头一放,

鱼虾贝类如同暴雨一般倾盆而下。




其中最多的莫过于那个外表如磐石,

内在却柔软味鲜的蚝。

澳门盛产肥美硕大的生蚝,

它旧称濠镜澳、濠江,

“濠”就是从“蚝”雅化而来。




以前的澳门码头上,

以蚝业为生的商行多不胜数,

其中最让人为人熟知的就是李锦记

特别是小时候那深入人心的广告,

“餐餐陪住你”香港李锦记。



1888年,创始人李锦裳请人

在店铺上书写“李锦记”招牌起,

到今日,李锦记远销海外,

占88%的美国酱油调料市场份额,

日本酱油调料市场排行第二,

有可以说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李锦记。

可今天,我们并不谈它。



澳门李锦记总店老店员威叔



名扬中外的李锦记的总店

在澳门那新马路老街区一带,

那里林立着各式各样的老店铺,

许多白发苍苍的老人,

守着几十上百年的一门手艺。



在李锦记的一个街角之隔,

是与之相斗百年的荣甡记

谁又能想到颓败的荣甡记,

当年能与李锦记匹敌?



西毒欧阳锋,因执念成痴,

荣甡记,何尝又不是因着一种执念?


炭火煮蚝油,

只做蚝油最完美的味道。



当李锦记在码头外街上开业,

此时,蚝油业四大家族矗立:

荣甡、李锦记、福泰兴、合胜隆,

四家店面前门庭若市,车水马龙。




1902年,澳门本地人开的荣甡蚝油庄

是这四家店铺中的龙头大哥,

在浅滩上开设自己养殖的蚝场,保证蚝的品质,

只有肉质厚实、鲜嫩甜美的蚝,

才能入选被制成为荣甡蚝油。




品质重要,

更重要的是熬制蚝油的步骤。

每当熬制蚝油,

荣甡就会集结店中的青壮力帮忙。

架起大铁锅,往炉子里烧起柴火,

用水将鲜蚝内的蚝水煮出,

柴火慢慢燃尽,这时加入厚柴,

大火成小火,慢熬至粘稠状,

最终才能成为蚝油。




这功夫得有人看守着,

十几个小时轮流着搅拌、看火,

一锅蚝油才能成。

工人寸步不离地看守,

稍有差池,蚝油的鲜味便大打折扣。




100多斤的生蚝,

每次只能产出2斤蚝油。

那时蚝油是高级调味料,

一瓶蚝油等于十五碗云吞面,

普通百姓都消费不起,

只有等到过年大节才舍得吃上一回。




当年客居澳门的孙中山先生,

对荣甡欣赏有加,

就算回到南京以后,仍然对它念念不忘,

派人到荣甡买蚝油再寄回南京。




1934年,荣甡蚝油迎来第二代,

更被澳门政府派送葡萄牙,

参加世博会展览。

那时李锦记创始人离世,

李锦记二代当家往另一个方向走去。




1946年将总部迁往香港。

香港——那个年代的自由贸易福地,

随着中外贸易的流通,

李锦记走出国门,走上华人的餐桌。




上世纪80年代,

李锦记摒弃掉费工费料的传统制法,

开设十一条自动化流水线,李锦记蚝油

实现大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




回观荣甡记,

已由第三代传人曾溥洲掌店。

曾伯依然坚持用最古老的造法

——炭火煮蚝油。



海水污染,蚝业式微,

养蚝场也早已关闭了。




荣甡蚝油庄却依然故我,

仿佛岁月流逝与它无关。

店内雪白的墙面已经泛出灰黄,

当年的金字招牌高悬在店内,

外面的标示已脱落,

桌椅与封瓶机等用具却未曾退休。




没有自家养殖的生蚝,

曾伯只能到市场精心挑选,

把合适的生蚝慢慢熬成蚝油。

一边煮一边搅拌,从米白色转为深咖色。

曾伯在炉灶旁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

半步不敢离开。

太大火,蚝油会被煮燶;

太小火,蚝的鲜味便带不出了。




可谓慢工出细货,

这样的出来的蚝油才是最完美的,

正如百年前就已经坚持的制法。

问起荣甡蚝油的秘方,

曾伯说:“好味没秘方,

真材实料自然好味。”




当今的社会,

我们只能吃出机器的味道,

缺少的恰恰是一份自然的平凡。




荣甡蚝油和市面的蚝油相比,

味道更为浓郁咸香,

浇一点在白切鸡、姜葱捞面、白灼蔬菜上,

一道菜的精华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勺蚝油,一碗腊味煲仔饭,

是老澳门人最写意的一顿。




澳门生蚝业早已绝迹,

能遇上好生蚝难得,

荣甡蚝油可谓买一瓶少一瓶。

曾伯一个人坚持着,

煮蚝油、装瓶、贴标签,

都由他自己完成。




没有子嗣的他,

只有一个侄子偶尔来看望他,

可侄子也无意接手这微薄的蚝油生意。

“一百一十年前,我爷爷已在澳门开店,

他的蚝油最大的特色是用柴火烧煮,

除了一边煮一边慢慢搅,

还要控制火的大细,始能保持蚝鲜,

其他货品根本冇得比。”曾伯说。

(粤语“冇得比 ”=没得比)



当被问及接班人的问题时,

曾伯叹了一口气,说:

“做得几耐得几耐! ”

(我能做多久就做多久。)




“蚝油一招鲜”

在港澳地区有一个说法,

无论什么菜式,

只要下一点蚝油,鲜味就来了。



可蚝油,它终究是配料,

在菜肴里担任着配角的它,

对于荣甡蚝油庄的一代代匠人而言,

是理应被精心烹制的主角。

没有登上时代的高速列车,

不合时宜却笃定地坚持了百年。



2015年,八十多岁的曾伯溘然长逝,

荣甡蚝油庄的大门从此紧闭。

古法柴火制蚝油的技艺,

从此曲终人散。

昔日辉煌的荣甡蚝油庄,

如今只剩下一堆颓垣败瓦。


荣甡蚝油庄和李锦记,

一个妥协于现代化洪流,

却把品牌流传百世;

一个三代只坚守一种手艺,

最后落得颓败收场。

谁又能判尽,谁成谁败?



每天一篇干货文章
讲述赚钱新思维,分享理财创业方法
关注说钱,让自己越来越值钱!

喜欢此文,欢迎留言、点赞支持钱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澳门|有一种不合时宜的味道,却被惦记了一百年。
工匠的江湖——从李锦记说起
两个百年老品牌,一荣一亡,他们做对了什么,又做错了什么?
匠心难继!孙中山曾是它的死忠粉,却因走错这3步最终败北
李锦记 旧庄蚝油 510g/瓶殿堂品质,蚝味鲜香浓郁,浓稠丝滑
今年,有你有我,“蚝”味,不孤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