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司马光的《西江月》,相见争如不见

古代文人在科举得意之后,都想着两件事:一件事是立功,另一件事是立言。立功是建功立业、造福当代,立言则是著书立说、遗惠后世。

北宋时却有一个人不仅做到了立功和立言,更是做到了立德,千载而下可谓不朽。他就是写出了《资治通鉴》的著名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19岁的司马光考中进士 ,授华州判官,从此步入仕途。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但反对变法的司马光与力主变法的王安石,并不是水火不容的敌对关系。他们都是早年成名、才华横溢、又品德高尚的君子,除了政见不合,二人皆光明磊落、洁身自好,如一对互相辉映的双星,是那个时代璀璨光华、人物繁盛的见证。

王安石曾写过一首《明妃曲》,中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句,用来表达对汉元帝的批判和对王昭君出塞的同情。此诗一出,立即有人以此诗来攻击他怀有异心,说他的那句“汉恩自浅胡恩深”是卖国行为。完全不顾及诗中还有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王昭君流传至今痛苦的哀弦,就是因为她在胡地没有知音啊。

这时司马光坚定地站在王安石这边,他写了《和王介甫明妃曲》,以表明自己和王安石同样的观点:“侍儿不解汉家语,指下哀声犹可传。”王安石诗中的弦外之音,被司马光敏锐地捕捉到了,并生动的再次弹唱了出来。

二人,可谓知音。

在生活俭朴、拒不纳妾上,二人也是如出一辙: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写道:“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而大文豪苏东坡的父亲苏洵,更是直接将王安石描述成一个野人,说他:“衣臣虏之衣,食犬惫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王安石的俭朴,简直令时人难以接受了,可算是略微胜过司马光。

王安石与吴夫人育有一子二女,可司马光的张夫人却一直没有生育:在古代无后可是大事,别说是纳妾了,就是休妻再娶也是可以的。可司马光与夫人情深意厚,并没有因为不能生育就休弃她,而是过继了族中之子司马康来当养子。

这一局,司马光完胜。

西京洛阳的灯会享誉天下,一次逢元宵节,张夫人想出去看灯。司马光却说:“家里也点灯,何必出去看?”

张夫人解释说:“不止是看灯,也看看游人。”

司马光一笑,说:“看人?怪了,难道我是鬼吗!”

虽是笑谈,也可见司马光夫妻二人感情融洽,并不因司马光是一个固执的老学究,夫人就放弃各种生活乐趣。反而是嬉笑怒骂、赌书泼茶,另有一番乐趣。

张夫人死后,司马光无力安葬,便典卖了家中仅有的三顷薄田,制棺理丧、如礼安葬了夫人。

司马光在《全宋词》中只留下了三首词,我们今天来看他的那首《西江月》,看看这个北宋名臣的别样情怀。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江月令”等。代表作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里面有我们熟悉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这首词据说是在一个宴会上,司马光看见一个姿容美妙的舞女,深深地为她的美打动,就写了一首词来送给她。宝髻,是妇女头上带有珍贵饰品的发髻。铅华,是指铅粉、脂粉。古代女子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染额黄或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最后涂上唇脂,足足七步,终于赢得“芙蓉不及美人妆”的效果。

早在战国时期,女子便开始使用铅粉来修饰自己的颜面。在盛唐时期,据说还流行过只敷铅粉的“白妆”,“最是孀闺少年妇,白装素袖碧纱裙”,白居易咏的便是古代以铅粉敷面的女子。古人还喜欢在铅粉中添加其他辅料:唐人喜欢在粉中掺入西域香料,称迎蝶粉;宋人将益母草、蚌粉等调制玉女桃花粉;明人则以玉簪花为主料,制玉簪粉。

而司马光遇见的这个舞女,头上只挽了一个松松的发髻,面上也只敷了一层淡淡的脂粉。虽没有浓妆艳抹,七步为妆,却淡雅绝俗、引人瞩目。

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这两句写出了该女子的舞姿:一身青色衣裳,似烟雾笼罩,似杨柳飞絮,笼罩着她轻盈的体态;而她的身姿灵动,如游丝漫舞,如绰约仙子。这里的飞絮用的很好,飞絮是什么呢?是飘飞的柳絮。北周庾信有《杨柳歌》:“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晏殊有“日长飞絮轻”,欧阳修亦有“满眼东风飞絮”。这无根的飞絮,就是春日最温柔的见证。词人用飞絮,来写心仪女子的轻盈,真的是含蓄而有风致。

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

若说相见好,但相见还不如不见。因为一见面便更添相思,相见之后注定要分别,这份相思该如何抵挡?有情还不如无情,无情之人至少不会为情所困,不会为情所迷,更不会为情所伤。一见之下的倾心,却让词人立即想到了分别之后的心酸。

如果不能再见,那多情和无情,原来是一回事啊,表面上看着镇定的那个人,内心不知是怎样的暗流汹涌。

这里的情,暗合了传统文学中“《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的优良传统,见了美丽别致的女子,自然一见倾心,但碍于礼教身份又不能表露爱意,只能以词寄情,将多情伪装成无情。

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最后这两句写席散酒醒之后的追思与怅惘,词人即席动情之后,从醉中醒了过来,恰逢月斜人静,种种复杂的感受涌入心头。全词白描开场,却以景语收束,达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

全词造句自然、意不晦涩,不事雕琢却清新妥帖,足见司马光在学识丰厚、温良谦恭、刚正不阿之下,也有情感细腻的一面。尤其是“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两句,将一段偶然遇见的美好感情,用最为婉约、忧伤却也最为隽永的辞章表达了出来。

也有学者认为,司马光的这首《西江月》并不是写的宴会闲词,而是将所遇的舞女托喻为“宋皇”,虽然“佳人”百般好,自己想要亲近却不得,只能将相思(忠君)之心深深埋在心底。姑且留存此说,至于司马光写的究竟是舞女,还是帝王,是相思,还是忠君,相信读者朋友们自有判断。就如同《关雎》是否是讲后妃之德,《蒹葭》是否是讽刺秦襄公不用周礼,自有后人评说。

司马迁曾称赞屈原:“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用这些来形容司马光也相宜得很。

千载而下,司马光依然可与日月争光。

《西江月》宋代 司马光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司马光《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审美赏析
司马光写了一首艳情词???
《西江月》宋·司马光:相见争如不见
司马光的《西江月》到底为谁写?原来他心中的意难平,并非普通人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司马光《西江月》
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原文、翻译及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