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土尔扈特部落史


第一章土尔扈特部落的来源

第一节 名称的由来和涵义


   
土尔扈特部落是蒙古族的一部分,他们自古就生息在我国北部西部的森林和草原,是一个勤劳、勇敢,有着光荣历史的部落。每一个民族都由部落形成,每一个部落都有他的名称和涵义,弄清他的名称和涵义的由来,有利于阐述部落的起源、形成和早期的历史。


   
早在唐朝时期我国的史籍上就有漠西蒙古族的记载,元朝又有了西蒙古的记载,史称斡亦剌惕外剌外剌歹,明朝又称瓦剌,清朝称厄鲁特额鲁特卫拉特,外文书籍又称为卡尔梅克克尔梅克哥尔梅克


   
斡亦剌惕(Oira或oirai)是蒙古语,它最早的含义比较普遍的解释有两种:一种含有蒙古语卫拉”(Oira)近亲”“邻亲的意思,有近亲者邻近者同盟者的含义(《元朝秘史》卷十);一种含有林中百姓”“林中人”“林中民之意(《亚细亚历史字典》卷二)。后一种说法比较可信,这不仅从语义上来解释,语源森林解释。Ara作解释,合成语为林中百姓”“林中人”“林中民。更主要的是根据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类型来称谓的。他们曾经过着林中采集渔猎的生活,草原上的牧民称他们为槐园亦儿坚”(《元末译文证补》四)。也就是林中百姓的意思。随着历史的变迁,明代西蒙古出现了大小四卫拉特联盟,卫拉特一词更具有亲近者”“同盟者”“联盟者的实际意义和词源意义,尤其是1819世纪帕拉斯、施密特等外国史学家认为联盟说更合理。从四卫拉特联盟角度分析,前一种说法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俄国的布里亚特蒙古学者多尔济班扎罗夫则认为卫拉特是由(Oi)——“林木森林”——阿拉特(ara)——“百姓组成的,即林中百姓。人们普遍认为,多尔济班扎罗夫的解释更接近事实,理由较充分,颇具权威性。


   
土尔扈特部落是我国卫拉特蒙古中其中的一个部落。


   
历史的记载中,土尔扈特部落的先祖是王罕,亦称翁罕。据波斯历史学家拉施特《史集》记载,王罕所率领的是克列特部((《史集》第297页。第一卷,第一分册,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克列特一词,蒙古语古老的形式是erle(客列亦惕)现在发音为ere。土尔扈特一词与克列特有着密切的联系,克列特包围警卫的意思,因为王罕家族中的克列特人确曾充任过成吉思汗的护卫。而土尔扈特方言中护卫军亦称土尔扈特(ougu),因此,克列特便称为土尔扈特。从古老的族源学考证,克列特原是土尔扈特部落的一个姓氏,王罕的姓就为克列特,以后发展成为一个氏族。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清政府设立的乌纳恩素珠克图旧土尔扈特南路盟,其中最大的一个旗就是克列特旗,也就是汗旗,各代汗王均属此旗。其分布地域最广,人数最多,文化素质最高,权力最大,历史最悠久。在西蒙古专门使用的一种蒙古文字托忒文中,土尔扈特一词的词根中还有强大、强盛的意思,在蒙古族普遍使用的胡都木文中,客列亦惕一词的词根中也有强大强盛之意。土尔扈特一词从客列亦惕一词演变而来,土尔扈特无论从哪一种蒙古文字中,都能找到强大强盛之意的词根。还有的史学家认为,土尔扈特人善于骑马作战,缴获俘虏较多,并融合于自己的部落,逐步形成了一个强大的部落,部落实属强大,因而有了强大、强盛的名称((巴德利著《俄国、蒙古、中国》上卷,第一册,第97页,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汉文原来翻译土尔扈特一词还有剩人余人剩下的部落余下的部落的意思,意为剩余在俄国的最后一批人、一个部落。对土尔扈特一词还有一些其他的解释,但第一种说法学术界认为,有一定的理由,更接近事实。


   
外文书籍中称土尔扈特部落或总称1628年西迁至俄国土尔扈特部落为首的卫拉特各部为卡尔梅克克尔梅克哥尔梅克禹尔梅克,这些都是汉语的音译。卡尔梅克这一名称,是巴什基尔人看到伏尔加河沿岸来了一群游牧民,惊呼为卡尔梅克,按巴什基尔语(alm.almn),其意为迁移者迁涉者流浪者西迁者。这一词意,均被汉、俄、蒙文史学者直译。据帕拉斯的说法,是留下”“留下来的人之意,是根据民族词源学(动词)卡尔马克(ma)即留下之意,它似乎表示那些留下的信仰佛教的土尔扈特人,以区别于那些皈依东正教的土尔扈特人((东方文献编辑部主编《巴托尔德文集》第五卷,第538页,莫斯科科学出版社1968年版。))。还有一层意思是:1628年后和鄂尔勒克领导土尔扈特部落西迁至伏尔加河沿岸定居,一些人思乡心重,暂时回了准噶尔盆地。留下留下的人就是指当时定居的土尔扈特部落,而没有回准噶尔的部落人。据伯希和《卡尔梅克历史评注》第一节《给卡尔梅克人起的各种名称》一文中费舍尔的看法,卡尔梅克是高帽子的意思;文森认为,之所以如此称呼卡尔梅克人,是因为他的头上的帽子高高隆起,有高帽子的意思。


   
对于卡尔梅克一词的使用范围,科特维奇在他写的《有关17—18世纪对土尔扈特人关系的俄国档案资料》中提出:在俄国和外国的档案材料中,常使用三个术语来表示俄国的卫拉特人:土尔扈特出自蒙文史料;卡尔梅克出自俄文史料;客列亦惕卫拉特出自中国汉文史料。据布莱特耐德尔的说法:卡尔梅克一词,在1398年已为人知晓,留下留下的人的词意,似乎是表示那些异教徒卫拉特人,以区别于皈依伊斯兰教的东干人。而卡尔梅克这个词以后表示那批住在伏尔加河、顿河、乌拉尔河一带的卫拉特人,已习惯于卡尔梅克这个名称,而遗忘了古名——卫拉特、客列亦惕、土尔扈特(伊··兹特拉金著《准噶尔汗国史》第5页,莫斯科科学出版社1964年版。)


   
土尔扈特一词的语源、含义,蒙古史的学者存在着不同的看法,都在努力发掘充足的历史涵义和语言依据,因此,土尔扈特一词的确切含义有待于深入研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土尔扈特部东归
卡尔梅克共和国:欧洲唯一以黄种人为主、信仰佛教的地区
卡尔梅克:欧洲唯一佛教国,蒙古人跨越数千里的艰难迁徙路
欧洲一小国:国民都是黄种人的相貌,使用的是中国文字
张印珍丨巴音布鲁克大草原
土尔扈特部落史(名称)1—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