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不知道的满族史(五)——渤海文明(2)

满族历史据推测最早可以追述到7000年前的肃慎新开流文化茶啊冲文化。在新石器时代,黑龙江区域的人类共有三大族系。西部的东胡、鲜卑、室韦、契丹、蒙古系;中部的秽貊、索离、夫余、豆莫娄系;东部的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其中肃慎、挹娄、勿吉、靺鞨、渤海、女真,是现代满族一脉相承的祖先。渤海国共十五任王,今天和大家聊聊渤海国的第二、第三任王(大武艺、大钦茂)及742年迁至中京显德府(今吉林和龙)期间的事。



渤海君主列表

高王大祚荣(698年-718年)由于他在任内称王,所以普遍认为他才是渤海国的始祖。

武王大武艺(718年-737年)


大武艺简介

(?―737年),姓大氏,名武艺,靺鞨族粟末部人,渤海高王大祚荣嫡长子,渤海国第二任君主,718年―737年在位。靺鞨是满族先祖,而粟末靺鞨只是靺鞨中的一部。

718年即位,719年正式加冕登基,建年号仁安。在位期间对内强化君主统治,初建渤海军制,积蓄国力。对外开疆拓土,邻族畏服。733年击败朝鲜半岛新罗国的入侵,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继其父高王之后进一步巩固渤海国在东北地区的地位。他以军事与外交相结合的灵活手腕巧妙操作对唐政策,全力维护并加强在唐朝的贸易权,使渤海国的经济得到进一部发展。737年,大武艺病逝,遣使告哀于唐,国人进谥号大圣显威武王,葬于珍陵。后世史称渤海武王。

人物生平

开元七年(719年)三月,大祚荣去世。同年三月二十七日,唐玄宗李隆基敕命大武艺继任渤海国君主之位。

开元八年(719年)春天,唐玄宗遣使吊祭,册立大武艺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

开元十四年(726年),黑水靺鞨派遣使节到长安觐见唐玄宗。唐玄宗在黑水靺鞨设立黑水州,并为其设置长史以镇守该地区。

大武艺认为:“由黑水靺鞨前往唐朝,要路经我的辖境。过去他们向突厥请求派吐屯时,都事先告诉我并且和我一起行动;如今他们不告诉我就请求唐朝派官员,这必定是与唐朝一起谋划,想从腹背两面来夹攻我。”于是,大武艺派他的同母弟弟大门艺和舅父任雅率军进攻黑水靺鞨。大门艺曾经在唐朝当过质子,他规劝大武艺说:“黑水靺鞨向唐朝请求派官员,而我们因为这个原因而进攻它,这分明是反叛唐朝。唐朝是个强大的国家,过去高句丽在全盛时期,有三十万精兵,不遵从唐朝的命令,最后落得个亡国的下场。何况我们的军队还不到高句丽的十分之一二,一旦与唐朝结下怨仇,那面临的就是亡国的结局。”

大武艺没有听从他的话,强行派大门艺去进攻黑水靺鞨。大门艺到边境时,再次送书信竭力劝谏大武艺。大武艺大怒,派他的堂兄大壹夏代替大门艺率领军队,并召大门艺回去,想杀死他。大门艺抛下军队,走偏僻小路投奔唐朝,唐玄宗下令任命他为左骁卫将军。大武艺派使节上表,列数大门艺的罪状,请唐玄宗杀死大门艺。唐玄宗秘密地派大门艺到安西去,同时设法留住大武艺的使节,另外派人对大武艺说已将大门艺流放到岭南。大武艺知道实情,上表声称:“大国理当向人显示信用,怎么能做这种欺诈骗人的事?”坚持请求唐玄宗杀掉大门艺。唐玄宗认为鸿胪少卿李道邃和源复没能监督好下属官员,导致将有关大门艺的情况泄漏出去,于是把他们都降职,并派大门艺暂时到岭南去,以便于答复大武艺。

开元二十年(732年)九月,大武艺派遣其大将张文休率领海贼进犯唐朝的登州,杀死登州刺史韦俊。唐玄宗命令右领军将军葛福顺带领军队前去讨伐。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正月,唐玄宗派大门艺前往幽州调集军队,以讨伐大武艺。正月二十一日,唐玄宗命令太仆员外卿金思兰出使新罗,请新罗派兵进攻勃海国的南部边境。恰逢天下大雪,大雪有一丈多深,使得山路阻塞,半数以上的士兵冻死,故此行无功而返。大武艺十分怨恨大门艺,秘密派刺客在洛阳天津桥南暗杀大门艺,但大门艺没有死;唐玄宗命令河南府搜捕大武艺派来的刺客,把他们全部杀死。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闰八月十五日,大武艺去世,谥号武王,其子大钦茂继位。

自建年号

大武艺在位时期,放弃尊奉唐朝正朔的政策,建元仁安。但在与唐朝交往时仍然用唐朝的开元年号。

扩张疆域

他在位期间,渤海国的疆域扩张东至绥芬河、及今俄罗斯沿海州、南至朝鲜半岛大同江、西至松花江流域。

文王大钦茂(737年-793年)


大钦茂是渤海国第三代君主,谥号文王,在位期间737年至793年,年号为大兴。他在任期间,渤海国的国力扩张至今日中国吉林省的珲春,大力发展文化。并因协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获得晋封为渤海国王。贞惠公主、贞孝公主的墓志铭称大钦茂为大兴宝历孝感金轮圣法大王。

人物生平

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大武艺去世,由于世子大都利行早逝,渤海政务,由大钦茂主持。开元二十六年,唐遣内侍段守简使渤海,册封大钦茂为渤海郡王、左骁卫大将军(一作左金吾大将军)、忽汗州都督,正式确认大钦茂“代承绪业”,并诏示“永为藩屏,长保忠信,效节本朝”。大钦茂即位时,渤海经两代开拓,已经是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族类复杂的地区。当时人心思定,倾慕华风,向往内陆。大钦茂顺应时势,一改武力征伐为“文治”,实行大赦。遣使朝唐,请写《汉书》、《三国志》、《晋书》、《十六国春秋》、《唐礼》等汉文化典籍,唐玄宗许之。大钦茂从这些典籍中吸取治国之道,把它作为管理渤海和规导民众的思想依据,使儒家思想在渤海得以传播。

在大钦茂的培养和影响下,渤海涌现出一批受中原文化熏陶的诗人、画家、文学家、雕塑家和音乐家。如归德将军杨泰师,为当时著名诗人。他出使日本所赋咏雪诗,意境高雅,构思精当,堪为上乘之作。诗云:“昨夜龙云上,今朝鹤雪新。祇看花发树,不听鸟惊春。回影疑神女,高歌似郢人。幽兰难可继,更欲效而颦。”又如,吉林省出土的贞惠公主(大钦茂次女)墓和贞孝公主(大钦茂四女)墓的碑文、石狮、壁画等遗物,都是文学价值、艺术价值较高的作品。墓碑碑文所涉及的汉籍就有《尚书》、《诗经》、《易经》、《礼记》、《春秋》、《左传》、《论语》、《孟子》、《史记》、《烈女传》、《汉书》、《后汉书》《晋书》等。这些文物证明,大钦茂时渤海已使用汉字,中原习俗已深深浸濡到渤海社会许多方面。儒家思想已在渤海社会占统治地位。引入汉籍的同时,大钦茂还实施中原的典章制度,仿效唐制,建立“三省、六部、一台、七寺、一院、一监、一局”的政治机构。以上京龙泉府为中心,设立五京(上京龙泉府、中京显德府、东京龙原府、西京鸭渌府、南京南海府),建立府、州、县建制。

大钦茂重视经济发展,在政权机构中,设置信部,相当于唐朝的工部,司掌山泽田林,百工营造诸事;设置大农寺,相当于唐朝的司农寺,主管谷物仓储积聚;设置司藏寺,相当于唐朝的太府寺,分管财货保管交易等。渤海普遍使用铁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生产的发展,促进商业的繁荣。当时渤海同中原、日本,积极开展经济贸易。山东半岛曾一度成为中原与渤海市易的繁华之地。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访日使杨承庆一次从日本带回绵1万屯。同时,也推动造船业的发展。

大钦茂在治理渤海时期,对于王都的选择、营建,一直居重要地位。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左右,由中京显德府(今吉林省和龙县西古城遗址)迁都上京龙泉府(今宁安渤海镇城址)。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年),又迁都东京龙泉府(今吉林省珲春县八连城遗址)。两次迁都,多与发展经济有关。中京、上京、东京,皆位于盆地或平原,其四周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灌溉便利,适宜农耕。稻、豆、麻等是重要的农产品。

大钦茂加强了同日本的友好往来。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派遣若忽州都督、忠武将军胥要德和云麾将军已珍蒙率队往聘日本,胥要德等40人溺海遇难,已珍蒙等脱险抵日。此后,接连十次遣使访问日本,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唐代宗大历六年(771年),遣青绶大夫壹万福等325人访日;大历十四年,派高泮弼率国人及铁利人359人出访日本。渤海乐传到日本,成为日本宫廷乐目之一,日本舞也进入渤海和中原内陆。

大钦茂事唐恭谨,恪守臣礼,政局稳定,政绩斐然,受到唐朝的赞赏。天宝元年(742年),加授特进太子詹事、太子宾客。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唐下诏以渤海为国,进封大钦茂为渤海国王,加检校太尉。大历元年(766年),又拜大钦茂为司空兼太尉,位列三公。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大钦茂因病谢世,在位57年。其间先后以大兴、宝历为年号。谥文王。

人物评价

大钦茂在渤海国的15代国王中可谓政绩突出者。大钦茂时期,渤海国大大加速了封建化进程,全面推行“宪象”唐代中原地区的政策,使渤海国封建经济、政治、文化迅速发展,成为唐代中国封建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大钦茂作出的一个重大决策是于755年将渤海国都城由中京显德府(今吉林省和龙市之西古城)迁到上京龙泉府,将渤海国统治中心北移。762年,唐廷诏以渤海为国,晋封大钦茂为渤海国王,加授检校太尉。大钦茂卒于793年。他在位五十七年,这半个多世纪是渤海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渤海国迁都历程

到了第三代王大钦茂(公元738年——公元793年在位)时期,百业兴旺,大钦茂被唐朝册封为“王”,从此,渤海郡也就变为渤海国了。大钦茂曾三迁其都,一是由最初的国都(今吉林省敦化市东牟山)迁都至中京显德府(今吉林省和龙市西古城)及本遗址区域,二是由中京迁都至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三是由上京迁都至东京龙源府(今吉林省珲春市八连城)。最后,大钦茂就死在了今珲春市的八连城。

渤海国灭亡后,契丹人有计划地将渤海遗民强制迁移到辽宁一带,并将原地的城池文物付之一炬,使一千三百多年前的海东盛国文明默默无闻地湮灭于荒草黑土之中,留下了许多千古之谜。

渤海中京显德府——西古城

西古城位于和龙市西城镇古城村,距西城镇4公里,距和龙市23公里。西古城是唐代渤海国五京之一的中京显德府遗址,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古城城址有内外双重城垣,内外城均呈南北纵向长方型,城垣为土筑。外城南北长720米,东西长630米,南、东、北垣保存较好,残高一般在1.5——2.5米左右,最高处可达4米。东垣偏南部各有一个缺口,西垣基础保存完好。内城南北长310米,东西长190米,城垣基础尚清晰可辨,现辟为小路或田埂。内城共有5座宫殿遗址,南北纵向沿同一轴线分布有3座宫殿遗址,分别编为1、2、5号宫殿,2号宫殿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宫殿,编号3、4号宫殿。


西古城遗址碑

西古城是目前发现为数不多的、几个完整的渤海国建筑遗址之一,因而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考古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渤海中京考古遗址公园

渤海国时期多次向唐朝纳贡,主要贡品为“太白之鹿,率滨之马、卢城之稻、北海之鳍”,其中“卢城之稻”就是中京显德府卢州所产稻米。


中京城手绘复原图

龙头山古墓群

在西古城以东8公里处有一座著名的古墓群——龙头山古墓群,是唐朝渤海国王室贵族的墓地之一,分为龙湖、龙海、石国三个墓区,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湖墓区位于龙头山北部,占地2万平方米。龙海墓区位于龙头山中部,占地6万平方米。石国墓区位于龙头山南部,占地0.5万平方米。

贞孝公主墓

位于龙海墓区,是渤海国第三代大钦茂四女夫妻合葬墓穴,墓葬里壁画是至今为止唯一完整的渤海时期壁画,对研究渤海国历史、文化以及与唐朝密切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甬道出土的墓志铭一直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所关注。

未完待续......

图片文字来源: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洛阳天津桥边的一场暗杀有何内幕,对开元盛世中的唐朝有何警示?
渤海国如何改变了唐朝在东北的地位?一切都从这次战争开始
渤海国——1300年前空前繁荣的“海东盛国”!
不愿叛唐而选择流亡的渤海王子——大门艺,曾被国王派人千里追杀
一位靺鞨人的“东都十二时辰”,唐代东北疆的稳定团结多得其维系
渤海国与唐朝的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