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朝的总兵都很狂总兵到底是多大的官?

  明朝的兵制承袭发展了唐、宋、元兵制的特点,建立了卫所制度。从中央到地方的管辖秩序为五军都督府、都司、卫所体系。即五军都督府和都司分别为中央和地方最高军事机构,都司下辖卫所,各都司所率卫所隶属于五军都督府,而听令于兵部。按照此军事体制,五军都督府每府设左、右都督,正一品;都督同知,从一品;都督佥事,正二品。

  各都司所设都指挥使即是地方上的最高军事长官,但遇有战争,朝廷还要往下派遣总兵,以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及公、侯、伯充任。

  明代总兵始设于洪武二年(1369年)十月,以后在四年(1371年)、七年(1374年)、二十年(1387年)都有总兵被任命。

  明朝末年的很多总兵,实力强劲,一起来看看有哪些总兵?

  辽东总兵吴三桂

  宁远总兵祖大寿

  山海关前屯卫总兵 满桂

  山海关总兵 杜松

  辽东总兵 李如松

 

  总兵官成为镇守地方的最高军事长官之后,改变了练兵将领不指挥作战,指挥作战的将领不管练兵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形成事权专一的局面,但也存在着总兵称霸一方、拥兵自重的可能。为维护中央集权,再有战争时,朝廷又要往下派员,称为巡抚,参与军队管理,削弱总兵官的权力

崇祯有两条路或可保明朝不亡?

  崇祯十七年的凌晨,崇祯亲手砍断女儿的手臂,逼死皇后。他跌跌撞撞跑到奉天殿擂鼓撞钟,然而文官不见,武将不朝。万念俱灰的崇祯用鲜血写下诏书之后,自缢于煤山,维持近300年的明朝大厦轰然倒塌。

  其实,明王朝到崇祯手里已经是个烂摊子了。我们所熟知的万历十五年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24岁的万历开始不上朝了。自此,明朝的衰落即埋下了种子。经过明光宗和明熹宗的折腾,明王朝就如同垂死的老朽般,等着结束生命。

  但是,在崇祯最后的日子里,有两个大好机会摆在他眼前,也许能保明朝不亡,他却两次错失。

  一。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从陕西出发直逼北京城外,明军几乎是放弃抵抗般溃败。然而李自成的眼光并没那么远大,他眷恋着自己的故乡,只想做一个“草头王”。他写信给崇祯,要求割据西北一带而分治。“勋言李欲割西北一带,敕命封王,并犒银白万,退守河南,受封后,原为朝廷遏群贼,外制辽沈。但不奉召入觐。”

  当时在场的还有辅臣魏藻德,崇祯问魏藻德:这事怎么说,这可是急事,你别吞吞吐吐啊!原来魏藻德只是站着一言不发,一动不动,这个中原因再明白不过魏藻德不敢做这个决定。

  最后,无奈的崇祯拒绝了此次求和,随后李自成不费吹灰之力就直抵北京城内。

  草莽英雄李自成

  二。放弃李自成和议后的崇祯,也曾想过弃守北京,留存实力逃往南京。我们都知道,早在明成祖朱棣时,就在北京和南京保留了两套统治机构。可以说,这时候前往南京是最好的办法。

  崇祯召集大臣开会,质问大臣“如之奈何”。其实崇祯是非常希望有大臣提出退守南京建议的,可是大臣们都心知肚明,提出此建议即背负了弃都的千古骂名。自尊心强烈、注重名声的崇祯同样碍于面子,不想自己提出该建议。就这样,大臣和皇帝选择了坚守北京城。

  崇祯帝是“亡国之君”,但他本来有成为一代明君的潜质;虽然有性格的缺陷,但终归不干存亡大道。可怜的是他生不逢时,面对一份注定倾颓的事业,即便他所为作为尽善尽美,也无法挽回气数将尽的大明王朝。因此,后人对崇祯帝的评价大多不是苛责,而是叹惋。李自成也曾中肯地评价崇祯帝说:“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

  崇祯自缢于煤山

  勤俭治国的崇祯帝为何落得国破身亡?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之所以会国破身亡有两大原因,一个是因为国家当下时局已然成为一个烂摊子,一个是因为自身性格缺陷所造成的问题。

大明崇祯皇帝六个大字掀翻龙椅的悲凉

  明朝,我总是不由自主的会将其读为大明,尽管他在很多人心里留下的是锦衣卫的飞扬跋扈,朱元璋的老而弥坚,嘉靖的帝王之术,木匠皇帝的玩世不恭,当然还有崇祯皇帝欲力挽狂澜却抱憾而死的悲呛无奈。在我心里,明粉从来不是一个贬义词,明朝脑残粉更是无上的荣耀,我相信跟我一样的人头条有很多,是的,真的有很多。

  崇祯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七日,对于崇祯来说或许真的是他此生都难以释怀的一天,大炮轰击城墙的声音正如自己先辈历经艰难险阻将成吉思汗的后代驱逐出中原这片人人都妄想逐鹿的呐喊声,朱元璋,这个注定名垂千古,受后代汉人万民敬仰的帝王的手里所传承下来的江山正在轰然倒塌,没人知道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更为讽刺的是,当初拥立在自己先辈周围的农民大军,此刻正在一步一步的摧毁着这个腐朽的大明帝国,唐王李世民那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终于被我看到了啊,崇祯冷笑着,而后面无表情的看着大殿之上这些号称帝国的骨干。

  自从明军与农名起义军及清军的接触中屡败屡战开始,大家心里都知道,明军早已丧失了战斗和反抗的能力,而此时此刻,京城中亦人心涣散。

  崇祯照例询问着个个大臣的意见,走到这一步,毫无疑问的大家保持着沉默,我想此刻崇祯的心里一定已经凉透了,看着朝堂上一些自己手里知道的家财万贯的大臣,即便到此刻也不愿意掏出一分钱来为这个国家做最后的一步,崇祯默默的在纸上写了六个字,写完后给身边那个最忠诚的太监看后便即刻擦掉了。

  这六个大字便是:文臣人人可杀

  崇祯

  走到这一步,若问崇祯最痛恨的是谁,那么毫无疑问便是这些站立于朝堂之上的所有文臣。

  回想着自己从坐上这把椅子的一步步经历,从当初为了铲除阉党魏忠贤,不得不借助文人集团的力量,之后,这些自己最痛恨的文人集团便一发不可收拾,我何曾不想好好治理这个国家,这是朕的江山啊,如果再给我十年,不!五年,为什么。重病需要猛药的道理崇祯是知道的,为了遏制文人集团的力量,他不得不借助阉党的势力,如果说阉党在哪个朝代最可悲,我想所有人都会毫无疑问的选择明朝吧,崇祯终于打破的这个规则,便从此陷入了与文臣集团诡异而尴尬的境界,相互仇视,相互依从,也相互利用。

  崇祯之死

  十八日这天发生了很多事,明朝的江山充斥着烽火狼烟,而崇祯看着满地自己亲人的尸体心情终于平静了下来,朕依旧是帝王,即使朕的江山即将结束,那么先让朕走在江山前面吧,崇祯给自己倒了一杯酒,坐在龙椅上,脑海中拂过种种。

 

  崇祯之墓

  三月十九号,京城狼烟四起,火光一片,哀声像极了种种往日的靡靡之音,看着空旷的大殿,崇祯留下了最后的遗言

  “褚臣误朕矣,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致于此”。这一刻,崇祯泪流满面,祖宗的江山在自己手里毁了,可是这是我的错吗?谁能告诉我啊!

  伴随着惨淡的日光,他唤来了始终跟随在自己身边的太监王承恩,蹒跚来到景山,在一棵歪脖子树上自缢身亡,死时左脚还光着,右脚穿着一只红鞋,时年33岁。

  崇祯殉国

  在我印象里,崇祯是明朝不可多得的正常且勤奋的皇帝,志向远大,宵衣旰食。事必躬亲,几乎没有娱乐项目,一年都在忙于政事,每天甚至只睡五六个小时,唯一不足之处,或许就是他既无治国之谋,又无任人之术了,对大臣极度的不信任和严苛导致了人才的匮乏,最终依然没有阻止明朝走向灭亡,可悲!可叹!

  但至少,他使我对大明保留着最美好的那份幻想,让我知道了真正的天子守国门,君臣死社稷的那份感动,谢谢你!

崇祯死后谁穿越能收拾明朝残局?

  很多人都对明朝的灭亡深表痛心,觉得满清误我中华三百年,很多人觉得如果朱元璋、李世民等人穿越到明末,也许能救大明朝,今天我们不妨脑洞大开一回,看看史上诸如刘邦、刘秀、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等帝王穿越而来,谁又能力挽狂澜,将满清赶回东北呢?

  首先,看一看崇祯死后,明朝真实的历史走向。1644年三月崇祯死后,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清军先与李自成在中国北方血拼,第二年正月李自成就支持不下去了,离开了自己的根据地陕西南下。而此时,明朝则在南京拥立了福王朱由崧继位,然而朱由崧是个胸无大志、毫无进取之心的皇帝,在位一年时间,只知道听戏、吃喝享乐,根本没有向北收复一寸失地,反而在一年之内让清军打到了自己的首都南京,而自己也在仓皇出逃后被清军俘虏。

  1644年4月形势图

  本文所假设的刘邦、朱元璋等人穿越而来,所取代的帝王就是这个昏庸的弘光帝,而继位的时间点则是1644年5月。

  先来看看刘邦,众所周知刘邦是流氓出身(亭长之类的官职也只有地头蛇才能胜任),个人文武能力皆不强,但是他有一个特长,那就是知人善用,而且用人不疑,用韩信的话来说就是刘邦“不善将兵,善将将。”所以如果刘邦出现在1644年,他得有合适的将领来供其驱使。

  刘邦剧照

  但是1644年明朝能够拿得出手的战将有哪些人?最富盛名的恐怕非驻守在武昌的南宁伯左良玉莫属了,他在辽东与清军血战,又多次与李自成交战,互有胜负,此时他尚拥兵数十万,算的上是名将,但是第二年(1645年)左良玉就病死了,所以左良玉也帮不上刘邦什么大忙。除了左良玉接下来就属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和刘泽清等江北四镇了,但是这四人能力一般,恐怕难当复兴重任。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高杰部下有一员猛将,名叫李成栋,后来在清军麾下横扫半个明朝,如果刘邦慧眼识英雄,李成栋是一员可用之才,但是仅仅依靠李成栋一人也难挡清军。

  江北四镇

  再看赵匡胤,出身武将家庭,和后周皇帝柴荣是哥们,在哥们死后黄袍加身,利用兵变篡了孤儿寡母的皇位,皇位来得不算光彩,但是不可否认,赵匡胤本人还是有能力的,尤其是军事能力。弘光时期,南明有兵无将(没有名将),如果能有赵匡胤这样一个兼备战略和战术能力的统帅来进行领导和整合,南明应该能够挽回颓势。

赵匡胤

  而唐太宗李世民的情况和赵匡胤类似,感觉李世民更加偏战略一些,但是战术能力也很强,所以结果不会比赵匡胤差太多。

  最后来看看朱元璋这个明朝的开国太祖,以战略能力着称,具有常人所不及的战略思维,但是也需要徐达、常遇春等名将去执行,所以到了弘光时期,如果将其一人扔到当时的局势之中,没有人有能力去执行他的战略,恐怕一切战略也都是空谈。当然,如果给朱元璋十年八年,物色、培养一些将才,什么李自成、多尔衮都不在话下。

  朱元璋剧照

  以上是个人对于历代帝王穿越到弘光时期的一些看法,不知道你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记住了,只身一人,只给一年的时间哦。

崇祯皇帝为什么在最关键时杀了袁崇焕?

  导语:满清入关的时候,正是崇祯皇帝坐镇的时候。在这个时期,有一名大将名叫袁崇焕,在明朝军队与后金大军的战争中占了很大的位置。在这个时期,崇祯选择杀掉袁崇焕,这是为什么?在如此关键的时候,袁崇焕到底犯了什么错,让皇帝连这么危急的时刻都不考虑了呢?

 

  袁崇焕是明朝比较有名的一个人,原本他只是一个小小的知县,但是他却是一个非常有志向的人,是一个想要做大官的人,时时给朝廷写信,讲讲自己对国家大事的见解,之后就被破格录取进了兵部。之后就靠着自己一点一点的往上爬,最后坐到了兵部尚书的位置上。所以说这袁崇焕也是个非常有能力的人,而且还深得皇上信任呢。

 

  他曾自己在关外探察,然后告诉皇帝,自己就能守住山海关,向皇帝要求什么,在国库无比空虚的时候,皇帝都无条件的支持他,所以说是一位很不错的官员。但是,最后,他还是被崇祯杀掉了,因为他犯了几个大错。

  这第一个原因,袁崇焕是一个喜欢吹牛的人,他告诉皇帝,只要五年的时间,建部可平。在崇祯的全力支持下,却并没有换来满意的结果。他还夸下海口,绝对不会让后金的军队进关的,然而后金军队都打到京城了,虽然最后后金军队被打败,但袁崇焕说的话都没有实现。袁崇焕给皇帝的承诺都没有实现,这就是欺君之罪,肯定要处死的。

 

  第二个原因是这袁崇焕擅自做主杀了一名大臣。袁崇焕当官不久就把毛文龙给杀掉了。毛文龙的官职其实跟袁崇焕是平等的,他带的兵实力都是非常强的,然而袁崇焕就因为毛文龙不听他的话,就拿出了皇上御赐的尚方宝剑把毛文龙杀了。这尚方宝剑是皇帝赐给袁崇焕,在危急的时候拿出来用的,现在就仅仅只是一个臣子不服从军纪就把他杀了,而且袁崇焕哪里有这个权利,这简直就是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所以,崇祯怎么可能容忍呢?

 

  还有一个原因是袁崇焕私自和皇太极谈和。作为一名将军,不知道以保家卫国为己任,还想着和敌军讲和,这怎么能容忍呢,而且崇祯皇帝是绝对不会允许和后金讲和的,所以袁崇焕这么做胆子也太大,太过于嚣张了。还有最最重要的就是,袁崇焕带的军队只听他的话,除了袁崇焕,谁的话都不起作用。

 

  所以说,袁崇焕犯的条条都是死罪,皇帝还有什么留他的余地,就算敌军很强大,在如此关键的时刻,也不可能放过他了。

崇祯皇帝可不上吊是谁把他逼上了煤山

  崇祯之前的三个皇帝简直匪夷所思,绝对是皇帝中的奇葩:神宗30年不上班,好几茬高干到退休都没见过领导;光宗是个花痴,上台不到一个月,直接牺牲在床上;熹宗的木工和瓦工手艺绝对一流,本职工作统统交给魏忠贤代劳。崇祯帝却一反常态,是个勤政廉政的模范,工作17年,病假都没请过;对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很严,为减轻财政负担,让老婆做饭织布。

  这样一个不错的皇帝,却于甲申年三月十八日深夜,在离紫禁城一箭之遥的煤山悬树自尽,在遗书中要求李自成不得伤害广大群众。3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在景山公园崇祯自缢处,看着冰冷的纪念碑,不禁替他抱屈:老天爷咋不让他多干几年呢?

  一个王朝的灭亡自有其必然性,山都挡不住,但历史不是一条直线。老天爷曾经给过崇祯两次机会,哪怕抓住一次,他就可能不用上吊,不用当大明的末代皇帝,甚至有可能成为复兴王朝的英雄。但是,僵化的大脑、无休止的会议和一个又一个文件,还是把他和他的国家逼上了煤山。

 

  甲申年正月,李自成大军挺进山西,两个月就可攻进北京,形势瞬息万变。大年初三,崇祯叫来太子办公室的李明睿开小会,研究应急方案。李明睿的意见是南迁,他认为,只要向南进行战略转移,就能缓过气来。当年宋高宗赵构毅然南渡,在杭州建立了繁荣富庶的南宋,赵家天下又延续了150多年。咱大明的条件比那时候强多了,地方比它大,物产比它丰富,关键是祖宗当年迁都北京时,设南京为陪都,有一套完整的行政体系在。

  李明睿敦促,只要您下决心南下,东山或可再起,大明中兴有望。沿途的河北、山东、江苏的情况目前还不错,安全不是问题。总之死守北京就是等死,尽快动身为好。李明睿说得有根有据,崇祯听得入神,两人深谈了一昼夜。

  不过,按明王朝的制度,皇帝的重大决策需要得到政府部门支持;而且崇祯还担心,如果自己出头提出放弃首都和祖陵,身后一定挨骂。最好由政府部长们在会上先提,自己假装不同意,部长一再劝迁,这样的决策过程最完美。会上,崇祯帝流着泪试探说:“形势都这样了,我想亲自上前线,战死疆场,你们都别拉着我。”各部部长争着要为领导分忧,代皇帝出征,就是没人提南迁。李自成大军越打越近。崇祯暗示李明睿写一份报告,把南迁议题公开化,试图倒逼政府。政府首席部长陈演反对南迁,故意把消息捅出去,弄得沸沸扬扬,谣言四起,人心大乱。他还嫌不够,指使一个小干部向上递材料,攻击南迁是别有用心,是“邪说”,要求严肃处理李明睿。

 

  李明睿非常气愤,又加以回击。支持和反对的都撕破了脸,一时间材料纷飞,会议不断,轰轰烈烈,就是没有结果。崇祯皇帝急得不行,有一次开会前,他甚至把话说白了:“老陈,这事儿请您替我担待着点儿!”但是陈演在会上一直笑而不言,崇祯几次逼他发言,他都是笑笑而已,气得崇祯一脚踢翻了椅子。这样一折腾,一个多月就过去了,形势更加凶险。在二月二十七日的会上,崇祯呼吁大家敞开说,说错了不要紧。他寻思,哪怕两派势均力敌,他也好拍板。但结果依旧。紧接着,李自成大军攻下了居庸关和昌平,北京危殆。

  崇祯终于忍不住了,他果断跟李明睿等人摊牌:“不管他们了,这事我说了算,咱们立刻南迁!”李明睿叹口气:“来不及了,沿途我军都被打散了,北京城连只苍蝇都飞不出。”不可思议的是,事情到了这步田地,大明王朝居然还有一口气。李自成本是个在政府招待所出苦力的粗人,并不具备政治家的博大胸襟,所以对迅速的胜利毫无思想准备,也不太清楚进了北京意味着什么。三月十七日都打到今复兴门一带了,他居然在次日上午给崇祯写信,要求和谈,并且要价不高:割让西北一带给他,西北实行高度自治,不向中央报告工作;中央拨付100万银两慰问金给他,他替政府打击敌对势力,包括虎视眈眈的东北满人集团。

 

  傻子都知道这桩买卖不赖,况且别无选择,但大家都不表态。如果说南迁问题还可以拿出来说说,那么割地赔款这顶政治帽子太大了,没人敢碰。但是不发言也不对,于是部长们一个接一个慷慨陈词,愤怒谴责敌人的狼子野心,决心血战到底,与北京共存亡。李自成凭空送的大礼,根本不在明王朝最后一次最高国务会议的议题之内。崇祯本想乘着夜色混出城去逃命,但是从安定门、朝阳门到前门,没有一个门为他打开。眼看天要亮了,只好孤独地走向了煤山……他死后仅三个小时,李自成拍马直捣金銮殿。那些政治坚定、慷慨激昂的部长们血战到底了吗?第二天他们就去李自成办公室外,排队请求安排工作。景山公园那块石碑上刻的是“明思宗殉国处”,“思宗”是崇祯的庙号。的确,崇祯和明朝的悲剧留给后世沉重的思考。

崇祯帝自杀不为人知的秘密:崇祯皇帝的遗书

  一个励精图治的君主,却以自杀结束了277年的大明王朝,

  一封慌乱中留下的遗书,竟意外的道出了自杀幕后的秘密

  崇祯之死是无颜面对江山永逝的无奈?还是走投无路的被动选择?

  1644年一个春日的拂晓,往日庄严肃穆的紫禁城一片混乱,一个中年人和他的一个随从互相搀扶着爬上了紫禁城北边的万岁山,他们找到两棵一人高的海棠树,然后拿出随身带着的绳子,在树上上吊自杀了。

  这个上吊自杀的中年人就是大明朝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崇祯皇帝死得非常狼狈,据说当时他披散着头发,穿着蓝色的衣服,左脚光着,只有右脚上穿着一只红鞋,但是即使是这样的情况下,崇祯皇帝为了避免后人对他的死产生不必要的猜测,还是特意留下了一封遗书,对他的自杀作了一个说明,那么这个当了17年皇帝的崇祯究竟为什么会自杀?他的死又是谁造成的那?

 

 

  时间回到1644年崇祯十七年的正月,这一段时间,京城始终是天色晦暗,尘土飞扬,北京城冥冥中似乎弥漫着一种不祥的意味。节日的喜庆早已被焦虑不安所取代。有钱的富户开始挖地窖藏金银财宝,官宦人家也开始暗中收拾细软,做好了离京的准备。京城陷入茫然恐慌之中。

  让北京城陷入恐慌的是漫天飞舞的传言,先是有人说,李自成的大军已开出关中,进入了山西地界,很快就要打到北京了;又有传言说,大明皇帝的老家安徽凤阳发生了严重的地震,震动了大明朝的龙脉。传言中最可怕的是说有人夜晚经过紫禁城正门,经常会听到鬼魂的喧闹和哀嚎,那些鬼魂好象是大明朝曾经的皇亲国戚们。总之一句话大明朝气数已尽了。

  和北京城内的恐慌比起来,皇宫中似乎显得平静许多,这一天,也就是1644年的正月初三,崇祯皇帝在宫中接见了一个大臣,这天的接见极为隐秘,除了崇祯自己以外没有人知道将要谈得是什么话题。谈话之前,崇祯让所有的人退出,一主一臣就这样从清晨一直谈到了第二天的黎明破晓时节,才算把事情讨论的情清楚楚。

  那么崇祯皇帝这样一次秘密的会见谈论得内容是什么那?提起这件事还要先来看看当时中国的形势。

  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混乱的年代,定都北京的大明皇帝崇祯,已经不是中国唯一的皇帝了,在北京东边的沈阳有虎视眈眈的大清军队,在北京的西面有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崇祯皇帝在位的17年中这三股势力一直是此消彼涨,但是到1644年,原来均衡的势力被打破了。在这年的年初,曾经的草寇李自成在古城西安建国,国号大顺,建国伊始,李自成作的第一个决定就是要挺进中原,矛头直指北京城。

  面对这样的局面,当时大明朝的大臣们也是议论纷纷,有主和的,也有主战的,那其中有一位叫做李明睿的大臣,他的建议就比较有创意,是主张三十六计走为上,也就是逃跑,当然人家当时是没这么说,他的原话是建议北京城应该迁都,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咱万岁爷在,早晚咱还能打回来。

 

 

  正月初三崇祯皇帝召见得正是这位李明睿,商量的话题当然也就是关于北京城搬迁的事宜。但是皇上召见大臣干吗要搞得这么神神秘秘那?这呀还要先了解一下崇祯得心思,这说起来话就比较长了。

  话说17年前,那时崇祯皇帝的身份还是信王,当时的皇上是崇祯的哥,天启皇帝朱由校。天启皇帝没什么文化,基本算是文盲吧,但是他的爱好还不少。其中最着名的一个爱好就是能做一手非常漂亮的木匠活,每天清晨,皇宫中就能听到他叮叮当当的做木工活得声音,这声音有时半夜都不消停。

  因为忙于每天打家具,天启皇帝把朝中的事交给了一个是宦官魏忠贤,把家里的事情交给了自己的奶娘客氏,这两个人据说还是名义上的夫妻,既然你把天下的事都交给人家了,那人家也就不客气了,把大明朝当成了自己家,只要是可能伤害他们家的人那只有一条路-死最后大明朝的政事是乌烟瘴气,而天启皇帝自己也绝了后。天启皇帝命短,年仅22岁便离开了人世,他唯一的弟弟信王朱有检就这样阴错阳差成了当时全球最多子民的大明朝的皇上。

  16岁登基的崇祯皇帝由信王府搬入大内,在宫中生活的最初几天,每天吃的是自己从家里偷偷带来的干粮,宫中准备的东西根本就不敢碰。人们都估计这个小皇帝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死在魏忠贤的手里,或着是换一种方式成为魏忠贤得傀儡,但是没想到后来发生的事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崇祯当上皇上后,对魏忠贤和客氏相当的礼遇,但是魏忠贤并不踏实。他的策略,就是送一些美女给崇祯皇帝。崇祯皇帝在明代皇帝中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怎么好色。想来,在当时战战兢兢的心态下,崇祯皇帝自然对美色更无兴趣了。

  据说,为了不致引起魏忠贤的担心,崇祯皇帝将送来的绝色女子全部留了下来,但却仔细地搜这几个女子的身。结果发现,在她们身上,都系着一颗细小的药丸,宫中称作为“迷魂香”,是一种能自然挥发的春药。魏忠贤的目的很明显,是要把崇祯皇帝带坏,最后象他哥哥那样成为自己的木偶。崇祯皇帝把春药扔了,但是对魏忠贤却不动声色,依然是褒奖不断。

  在魏忠贤以为自己的危机已经解除的时候,崇祯却借着一个大臣的奏折先是逼着魏忠贤辞了职,最后更是让这个走投无路的宦官自了杀。从此,树倒胡狲散,魏忠贤余党的清算也很快就着手进行了。

 

 

  以16 岁的年龄对付一群势力强大的阉党,不仅干净利落而且不动声色,从此以后这拍马屁的大臣们可有的说了,天天称崇祯是明君圣主,最后连崇祯自己也坚信自己就是一位英明果敢的君王,对自己的政治才能那是相当的自信。一直到1644年,当李自成的军队即将打到北京、这个自信的皇上面对迁都问题的时候,他自己有点转不过来弯子。你想一个英明果敢的君王怎么可能自己提出放弃宗庙,放弃京城,逃跑那,崇祯自己根本就接受不了。他不能被人议论哪,他丢不起这个人哪。那怎么办?只好找个人代自己来提出这个南迁的计划。

  南迁的目的地是南京,明太祖朱元璋曾经在南京定都,到崇祯这一代南京依然是大明朝的陪都,也算是皇城,所以那里不仅皇宫等建筑是现成的,而且官员设置和皇城也差不多。更重要的是清军和大顺军的势力,都在长江以北地区,江南就要安定多了。

  在皇帝和李明睿彻夜研究后的几天以后,李明睿就在上朝时提出了迁都的动议,但是没想到这个建议一提出来就遭到了大臣们的一顿炮轰,反对的最厉害的竟然是崇祯皇帝最信任的大臣大学士陈演。陈演提出皇帝应该杀了这个李明睿,这样才能安定人心。

  大臣们为什么会反对这个提议那?其实原因很简单,他们跟皇帝一样认为崇祯皇帝是个忠烈的君主,皇帝不可能同意这样一个逃跑的方案,所以纷纷表示反对以显示自己的忠诚。事到如今皇帝也只能哑巴吃黄莲,把迁都的想法咽进了肚子里。那么接下来他会怎么做那?广告之后咱们接着说。

  75公里的城墙为什么挡不住农民军,四路勤王军队为什么不能救崇祯于危难?刚才我们讲了崇祯皇帝精心策划的迁都计划在大臣们的纷纷反对之下胎死腹中了,崇祯皇帝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跑是跑不了了,只有死守这一条路了。

 

 

  1644年的北京城已经是相当巨大了,到底有多大哪?咱们从城墙的城蝶上、也就是城垛上就可以推算出来,这时的北京城经过明代14个帝王的轮番扩建,到崇祯这一代,仅内外城墙上修建的雉堞,就达到了15万四千多,每两个雉堞相距大概5米左右,这么算下来北京城内外城城墙总长已经达到了75公里。但是守卫京城的三大营的总数仅仅只有3万人,许多城墙根本没有士兵守卫。

  据说为了征召士兵,崇祯皇帝曾经在大臣中募捐,他派太监徐高找到自己的老丈人嘉定伯周奎,让他作个表率。周奎回答的挺干脆说我那里有钱,我穷的很那。徐高再三说明这是皇帝的意思,周奎还是不松口。徐高被逼急了,哭着说皇后的爹还这样,大明算完了。周奎见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只好答应捐献了一万两。其他的大臣也和周奎一样不愿意捐,最终这场声势浩大的募捐只募集到了:二十万两。但是这些大臣们到底有没有钱那?在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后,不少大臣被抄出巨额家财,皇上的老丈人周奎仅现银就被抄出五十二万,家中奇珍异宝更是不记其数。

  既没钱又没人,没办法,一月中旬,崇祯皇帝召见了宁远总兵吴三桂的老爹吴襄,当时吴三桂拥有精兵3万人,是大明朝最重要也是最精良的一只军队,崇祯皇帝有意把吴三桂的军队调进关来,对付农民军,吴襄听了崇祯的打算,慷慨陈词说李自成绝对不是吴三桂的对手,这让崇祯皇帝十分高兴。

  但是当时的局势是吴三桂部一旦入关,山海关外就等于拱手送给了大清军队,崇祯皇帝实在是不好自己提出来调吴三桂回京,所以1月21日,崇祯召集大臣们集体议政,希望能有个人配合一下提出这个建议。

  那么大臣们为什么还是要反对哪?因为崇祯皇帝的想法不明朗,所以大臣也都不敢承担抽调四方重兵的责任。就这样调兵勤王的事由于大臣们的反对又搁浅。

  这样一拖就拖到了3月1日,此时李自成的农民军已攻陷大同,即将兵抵宣府。离北京只有二三百公里了。这时,崇祯皇帝终于做出了放弃宁远,招吴三桂、王永吉、唐通、刘泽清四将入京勤王的决定。但是此时崇祯已经失去了对部下的控制。只有唐通率领8000名援军及时赶来,其他的三个将领不是称病,就是延缓。

 

 

  实在是没辙了,三月初,一只由近四千名太监组成的城防军浩浩荡荡开上了北京的各处城墙。太监们没学过打枪放炮,所以在李自成攻占北京城的前3天,太监们还在学习瞄准和放炮的技术。

  比较有意思的是,三月初,崇祯皇帝曾经希望的迁都方案又被大臣们翻了出来了,这时的说法改了,说是让崇祯皇帝固守京城,但是太子到南京监国,一旦时局有变,明朝进可攻、退可守。大臣们还自告奋勇要求护送太子出行。但是这时的崇祯已经和一月份判若两人了。

  一个曾经犹犹豫豫地皇帝竟然做出了一个果断的决定?匆忙中留下的遗书,却没有指责谋权篡位的李自成?请接着看“北京城的明朝往事-煤山永憾崇祯帝

  1644年3月18日 彰义门,也就是现在的广安门外,香烟缭绕,已铺上了黄毯,摆上了龙椅。李自成心满意足地坐下,身边是沦为阶下囚的两位明宗室亲王:秦王、晋王。京城的虚实他早已派遣手下扮作客商摸的清清楚楚。现在,四郊各路官军或降或逃基本扫平,北京已是一座唾手可下的孤城了。

  李自成围住北京后并没有下令立即攻打北京城,而是派出投降的太监杜勋做为使者和崇祯议和,但是那个曾经因为自负而错过了迁都、因为犹豫而延误了调援军的崇祯,这次豪不犹豫地拒绝了投降。

  崇祯皇帝拒绝投降据说还有一段隐情,在几年前,当李自成的农民武装如火如荼的时候,崇祯皇帝曾经专门派人到陕西米脂县将李自成的祖坟给破坏了,中国古人有传统,一般会尊重先人的遗骨和宗庙,但是崇祯皇帝先破了这个例,后来,李自成打到北京经过明朝皇帝的12陵的时候也毫不犹豫的将12陵的享殿给焚毁了,据说崇祯皇帝听到祖坟被焚毁的消息号啕大哭。在崇祯的心底也许还是有些担心李自成将来对他毁掉李家祖坟的事继续进行报复。

  劝降失败以后,农民军开始攻城了,一时之间火炮齐发,震耳欲聋。大顺军早已准备好了云梯,呐喊声中蜂拥而上,前排是几队架云梯的,后排则是携盾持刀的攻击队,前排倒下,后排跟上,连续冲锋。很快西直门、平则门、德胜门被一举攻占,太监曹化淳开彰义门投降。到下午外城被全部攻占。

  而这时的崇祯登上了紫禁城的最高处,见北京外城烽火连天,农民攻城不止,却看不到任何援军的影子,直到大势已去,大顺军攻进内城是早晚的事,他回到乾清宫,对皇后说了一句话:大事去矣,然后开始安排后事,崇祯先是令人将太子们换上便服,送到皇亲们家去,以备东山再起。

 

 

  崇祯皇帝一共是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三个逃跑的太子后来投降了李自成,再后来就不知所踪了,被砍伤的长平公主昏睡了5天后终于奇迹般的活了过来,长平公主经过这一劫,得了抑郁症,顺治2年的时候她曾经请求顺治允许自己出家,但是顺治却没有同意,还将长平公主嫁给了原来崇祯选定的驸马周显,但喜事反倒加重了长平公主的抑郁,第二年她就病死了。死的那年她只有18岁。

  再说崇祯杀完至亲后,带着十几个太监在京城转了一圈,他传着便装,带着数十名持利斧的太监,骑马跑到朝阳门,但接近城门的时候,城墙上竟然有太监向他放炮,崇祯一伙人又只好钻胡同前往正阳门也就是现在的前门,但是正阳门城楼上已经悬挂起表示情况紧急得三盏白灯笼,崇祯只好作罢,但他还不死心,又到北边的安定门,但城门怎么都打不开,崇祯皇帝看实在无法出城只好又回到宫中。

  在这天的午夜,实际上大顺军队已经攻入了内城,但是崇祯并不知道,在突围不成后,崇祯返回紫禁城,鸣钟开始召集众大臣,据说他的嘴里还喃喃自语说现在是上朝时间,大臣们应该上朝了。但是他敲了好一阵,却没有一个人来。

  此时更敲五鼓,崇祯皇帝的身边只剩下太监王承恩一个人,两人手拉手走上了景山,到达了山顶的寿皇亭,这里看去北京城火光冲天,杀声不断。环顾四周崇祯皇帝的心中大概只剩两个字:绝望。3月18日凌晨,当东方刚刚露出一抹晨曦,大明王朝的第十六位皇帝朱由检,在寿皇亭旁的一棵海棠树自杀身亡。

  在崇祯皇帝的衣襟上他留下了这样的遗言:

 

 

  一行是: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貎恭,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另一行是:百官俱赴东宫行在。

  崇祯皇帝的第一段话是说,事到如今不是我无能,都是因为周围的大臣们把我给耽误了,第二段话是说,我死了众人依然要听从我儿子的指令。当然正如我们后来知道的,自此大明朝算是彻底完了,崇祯的儿子们从此无人知道下落,至于崇祯自己,确实够倒霉的,虽然也曾励精图治,勤于政事,但却从此被人称做亡国之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自成进北京之前,崇祯皇帝真的没想过逃跑吗?
北京城的明朝往事:煤山永憾崇祯帝-宏亮
谁灭亡了大明?李自成、吴三桂、清兵之外,还有一个看不见的敌人
什么叫“大奸似忠”?明朝有个故事
老天爷曾给过崇祯两次机会,哪怕只抓住一次,他也不用吊死在煤山
崇祯皇帝自缢前,几乎放弃所有,唯有此事念念不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