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豆瓣9.3,越走心的节目越没人看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留意到《寻梦环游记》里的一个细节。


小男孩米格从电视荧幕上认识了偶像德拉库斯,疯狂崇拜着他;


德拉库斯自己举办的大party上,全是铺天盖地的银幕,里面播放着他在电影里的光辉形象。


然而直到米格和偶像真实地面对面,他才发现,偶像其实根本就不是想的那样……(反转就不剧透了)



这个设置,多多少少暗示了现代社会的大众媒介,对我们的洗脑和控制——


它只会让你看到它想给你看的。


而真实的一面,永远是在屏幕背后,需要面对面脸对脸,才可能读得出。


最近肉叔正好看到了这样一档真实又温暖的综艺。


每集只有15分钟,蹲一次厕所的时间就能看完。豆瓣评分很高,9.3,但只有446人看过。


强烈安利,千万别错过它——


和陌生人说话



第67个陌生人

“杀马特”教父



在人山人海的深圳东门,罗福兴的出现,吸引了整条街的目光。


五颜六色的爆炸长发、廉价的首饰、夸张的烟熏妆,自带一股“哥特式的忧桑”。


这可是花了他大半瓶发胶,买了无数两元店的小玩意,用好几个小时精心才做出来的造型。


他为这个后来名噪一时的风格取了个独特的名字——杀马特。


源自他小学英语水平范围内能找到的最酷炫单词:smart(聪明的)


没想到在网上火速引领起一股新潮流,罗福兴自封“杀马特”教父,受到无数年轻人拥戴和模仿。


巅峰时期,他是20多个QQ群里,上万人的精神领袖,是最早一代的“网红”。



世人有嘲笑他丑的,骂他神经病的,说他审美变态的,什么评价都有。


但他丝毫不介意别人的看法,反而乐在其中:只要大家都在看我,我就高兴。


所以他真觉得这样很酷?


当然不。


那为什么宁可被耻笑,也要执着地吸引注意?


“可能小时候经常被人忽视吧。”



95年出生在广东梅州农村的罗福兴,从懂事起,就没怎么见过父母。


他们都在深圳打工,四五年才回来一次,而且父亲在外已有新的家庭。他长年被奶奶和外婆两边推来推去,永远也打不通父母的电话。


记忆中唯一一次和父亲的相聚,是在五六岁的一次生日。


很普通,连庆祝都算不上,仅仅陪他放了风筝,再去超市买了面包和可乐,一直玩到凌晨。


他记得父亲打着手机电筒,牵着他的小手,走了很长的路回家。


现在,22岁的他回忆起这件事时,脸上仍满是笑意。



小学毕业后,他跟很多同龄人一样,辍学去打工。


不久,终日沉迷网络的他逐渐萌生出杀马特的想法。没想到一创立,加入的人如潮水般凶猛。


到底是些什么人,才会如此踊跃加入到这个非主流的群体?


大多数都是跟他一样,生活在贫困地区、缺乏关爱的留守青少年。


他们无法融入外面的社会,只能在这个圈子里互相取暖。这是生存在畸形社会夹缝中的孩子,唯一能采取的畸形挣扎方式。


只有在这个圈子,才能互相理解和珍惜,感受到情同手足的“亲情”。


明明对自己被人嘲笑感到无所谓,却小心翼翼地顾虑着小伙伴的感受,不想他们因为旁人的目光受伤。


打比方我自己一个人搞杀马特的发型上街

我已经知道很多人在嘲笑我了

但我们一起的话

就会在乎他们的感受

我被人嘲笑无所谓

但不想我的朋友也被人嘲笑


这就是罗福兴眼里的“杀马特精神”


是父亲的突然病逝改变了他。


所有人都在跟他说,你爸对你那么差,老了死了都不要管他。罗福兴却不这么想。


对爸爸,他一直心存感恩。


只要把我生出来了,就可以了。

我能看到这个世界,我已经很幸运了。



看到父亲贫困潦倒地死去,他觉得自己必须踏实做人,才能让母亲安享晚年。


他毅然退出这个圈子。即便现在有各种吸引眼球的直播平台,即使他手握“教父”头衔,决不回头。


如果我作为教父都在这里搞这种,那这个群体也就这样了,又掉下去了,扶都扶不起来。


“隐退”后的罗福兴剪短了头发,在深圳找到了一份自己最拿手的工作——洗剪吹。



几乎完全看不出以前的影子。


如今22岁的他只想做好自己的工作,组建一个温暖的家,下班回家有妻子做好的热饭,空闲时陪孩子玩耍学习,就够了。




第93个陌生人

你是我的眼



北京鼓楼街79号,心目影院内,正在播放国产片《风声》。


“一个房间里面,两个魁梧的打手……”


面对着数十位观众,王伟力全程都在大声剧透。可他不但没被打,还很受欢迎,每个人都在认真地听着。


因为这些观众,全是盲人。


但他们拥有一双“看”电影的“眼”——坚持为盲人义务讲电影12年的王伟力。



2004年,王伟力买了一张《终结者》DVD回家。


正准备打开,一位盲人朋友来家里玩。


这位朋友30多岁从来没看过电影,连对电视都很抵触。为了跟朋友一起分享看电影的乐趣,他尝试了第一次讲解。


那是一部英文电影,王伟力一边翻译台词,一边讲解画面,有点手忙脚乱。


讲完后他看看身旁的朋友,发现朋友居然也紧张得满头大汗。


流汗,是因为紧张;紧张,是因为听懂了。


朋友兴奋地把王伟力抱起来转圈圈,还说了一句他永生难忘的话:“这是我30多年以来最幸福的一天。”


就是这句话,让他决定创办盲人影院。



2005年,心目影院开张。


每周王伟力都会到这个30平米的老房子里,为盲人免费放电影、义务讲解。


一次,电影结束,他照例说起了结束语。突然一名观众大喊:“唉?怎么电影结束了还有人讲?这不是电影里的人吗?”


让观众投入到分不清他跟电影的程度,是对他最大的褒奖。



解说电影,听起来不难?


但很多时候,你越是用炫丽的词汇去描绘一个场景,观众反而越糊涂。因为他们根本没见过你说的那些神奇玩意呀!


比如直升飞机吧。很多盲人连普通飞机都没见过,这什么鬼?


那……一个倒扣的长把汤勺,勺背上有一个旋转的电风扇的扇叶儿。


哦,秒懂。


因为盲人的心理视觉,是靠摸出来的。用他们摸不到的东西去描述,那等于没说。得用日常能接触到的事物,帮助想象和理解。


所以影院里还放着一些跟电影主题相关的小塑像,供观众触摸。



无法触摸的,失去了参照标准,他们就只能跟着听觉去想象。丑的更丑,美的更美,恐怖的更恐怖……


因此,盲人“看”电影,特别容易动感情。


听完《风声》,一位大姐跑去骂他:谁是大伟呀,你刚才说的女共产党员上刑的那段,让我太难受啦!


听到《云水谣》中男主角脚踏两条船,众人开始唉声叹气,猛拍大腿,替女主角感到不值:哎哟喂!完啦完啦完啦!


要是《泰坦尼克号》《唐山大地震》,那简直哭惨了……


盲人电影院一开就是12年,王伟力渐渐发现,他的顾客们变了。


从穿着气质到谈吐举止,变得对生活越来越有追求了。


一位70岁的观众跟他说,长年生活在黑洞里,对生活不单是失望,而是遗忘,当我听到这个节目,就像在黑屋子里,打开了一扇天窗。


以前只知道有太阳,原来宇宙有这么大,原来宇航员走路像轻功一样……



改变的不光是盲人,还有眼明心亮的志愿者。


王伟力去年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演讲,说了一个故事。


他们第一次组织带盲人触摸长城的活动时,来了一个小老板,“大腹便便、脑满肠肥,扎着一个马尾辫,手上戴着宽链子,脖子上系的宽链子,都是金色的。”


一路上,这个小老板特别认真地开着车给盲人讲解。


第二年,他又来了,把所有认识的人都吓了一大跳。


他剪短了头发,脸上和肚子上的赘肉全没了,手上的链子也摘了,改头换面,变成了一个干练的小伙子。


他说,上一年活动之后颁发的证书,现在还在他家书柜最上层立着。“我每次看见它,我都跟自己说一句话,只有这天你是干净的。”


在王伟力看来,对正常人来说,盲人就像一面镜子。我们面对盲人的态度,直接反映了我们这个社会平等、文明的程度。


你的心是什么样,照出来就是什么样。


“告诉我,你看见了什么?”

这是蕴藏在他们(盲人)内心一生

而又不会说出来的一句潜台词




第53个陌生人

我为死囚写遗书



欢镜听把稿纸铺开,拿起笔,手一直在抖。


对面的人安慰他:


“大哥,你害怕什么,明天要死的人又不是你,是我呀。”


那是一个戴着手铐脚镣,坐在木地板上的死刑犯。今夜之后,他就会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而欢镜听,就是来为他记录遗言的人。一想到眼前这个鲜活的生命,再过几个小时就会结束,他害怕得发抖。



欢镜听自己也曾是个犯人。


他侵占公司财物被判刑两年,因为文化水平比较高,服刑期间,被安排去为死囚写遗书。


第一个接触的死刑犯,21岁,是一个高大白净的帅小伙。


本来老老实实一个人,两年前却突然杀了人,成为被媒体疯传的刑事案主角。


记录开始。他先表达了因自己的事让家人蒙羞的歉意,忏悔来世不再走上这条路。最后,他提出了一个要求:吃一次酸菜鱼。


整个记录过程都很平静的他,却在吃酸菜鱼时,默默流泪。


这是活着才能感受到的味道,以后不会再有了。


看着他吃完的欢镜听这才意识到,原来死刑犯对活着,如此渴求。



失眠的,话痨的,千姿百态的死刑犯,欢镜听都看过。


死牢里往往一片死寂,时钟的滴答声,也是一个生命结束的倒计时。


到了后半夜,绝望的情绪越来越浓,死刑犯开始抬头留意窗户。


当窗外的雾气渐渐散去,晨曦一点点明亮起来的时候,就意味着生命即将走到终点。


六点半早餐之后,就该给死刑犯换戒具,五花大绑送上刑车。


这时,对死亡的恐惧达到极致,有大小便失禁的,有整个瘫痪在地的。


但也有给自己壮胆,不怕死的。


欢镜听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么一个无畏的女死囚。从进来到离开,她一直在唱着一首,当年流行于在云南下乡的重庆知青中的歌:


少女的心,秋天的云

多少个忧愁苦闷的夜晚

多少个欢乐愉快的黎明……


一边唱,眼泪一边滴落在遗书上。


欢镜听看到她眼里的光彩,带着对人间某一份感情的眷恋。


最后她要求化了妆,就这么轻轻哼着歌,走上了刑车。


不管死刑犯们留不留遗书,欢镜听在最后离开前,都会给他们鞠一躬。


我要感谢他们,他们在这个时候,给我说的那些都是真话。


这段经历让他看到,即使是犯下滔天罪行的死刑犯生命里,都还有另外一份容易被大众忽略的东西——人性。


如今,欢镜听已经出狱20年了,当年这段经历深深改变了他。


他学会了敬畏生命。


其实人来到这个世界就两个字,生和死,提醒你畏惧这两个字。有些事,有些人是动不得的,是要敬而远之的。



除了上面三位,还有很多小人物,背后有着大故事:


执着于破世界纪录、为国争光,组织平均年龄近90岁的队伍,参加国际体育比赛的老人;


为了在黑道混出名堂而杀人的花臂凶徒,后来变成热衷于行善助人的煮面师傅;


每年在部队被评为学雷锋标兵的善良小伙,退伍后却在黑帮斗争中残忍杀人;


希望离世的爱人将来能再次回到身边,把她送到零下196度保存的深情男子……



他们都是我们从网络新闻里,身边人口中看到、听到后,会定义成“怪”的人。


这档节目做的,就是帮我们撕下标签,还原这些“怪人”的本来面目。


主持人是曾在凤凰卫视工作过的张晓楠。大部分时间她只是简单提问,倾听居多,时而大笑,时而流泪。


拍摄方式也是特别的,竖屏。


在手机上看,就像是你在跟受访者视频通话,真实、鲜活。



站在对面的不是明星,不是成功人士,都是小人物。


没什么了不起。


但它严肃真挚,不说八卦,不哗众取宠,而是抛开各式各样的通讯工具,坐下来,面对面,用最简单的方式沟通。


你说我听,我说你听。


就像豆瓣网友@alabiao说的,这样一个时代,以这样一种平等而不是审视的角度去交流,去沟通,实在难得。


这才是这档节目的意义所在吧。



想看的,腾讯就有。(不定期更新,目前出到第10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新电影?死刑犯/死囚大逃杀?高清完整版
我敢预言,这个节目会火!
史蒂夫/奥斯汀经典电影:《死刑犯/死囚大逃杀》
死刑犯的最后时刻
陈晓楠《和陌生人说话》第3期:我给死囚写遗书
【佳片有约】《死刑犯/死囚大逃杀》【高清视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