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秋论画 | 坐忘红尘隐林泉——唐寅的点景人物
userphoto

2023.08.07 浙江

关注

唐寅  山水人物册之一(高士)

 坐忘红尘隐林泉——唐寅的点景人物

文:赵春秋

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科考舞弊案发,曾经踌躇满志、义气风发的江南才子、应天府解元唐寅受牵连入狱,被罢黜为吏。命运的齿轮在这一刻开始转动,从此之后,唐寅丧失进取心,游荡江湖,寄情诗画,终成一代名画家 。明四家中,唐寅绘画水平并不是最出色的,却以其横溢的才气与悲剧的命运成为家喻户晓的传奇。 

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浸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间没酒钱。
书本自惭称学者,众人疑道是神仙。
些须做得工夫处,不捐胸前一片天。

一位西方哲人(尼采)曾说艺术即救赎。艺术,是心灵救赎,亦是身体的救赎。唐寅的一生,无论是志得意满时的挥毫泼墨,还是失意落魄时的以笔资身,艺术是唯一陪伴其终身的伙伴,他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推动精英文化向世俗文化渗透并转化,促使原本并行不悖的院体工细刻画与文人水墨写意日益融合,这是他留给后世至为宝贵的艺术财富。

在仕途功名梦想破灭之后,唐寅洒脱磊落的性格跃然笔墨之间,将一切荣辱富贵之念付之于渔樵闲话和红叶青波。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唐寅开始了人生当中历时最长、行程最远的一次游历,远游江苏、江西、湖南、福建、浙江、安徽等地,他泛舟彭蠡、赤壁,游洞庭湖、登岳阳楼、衡山,漫游武夷诸名山、登游雁荡山、天台山,观东海、登黄山,饱览名山大川,历时一年多之久, 最后因体力不支、囊中羞涩,返回苏州。唐寅绘画山水、花鸟、人物皆精,他的绘画作品中,通常会将山水与人物结合起来,借以传情达意,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唐寅画中的几例点景人物。

在古代文人心目中,钓鱼是一件非常高雅的事情,它象征着避世幽情、寄托着烟波情怀。漂泊在茫茫水面,孤篷悠悠、扣舷而歌,溶化进广阔的天地之间,忘却了自我、消除了心理上的阴郁烦恼和精神上的压抑。唐寅后半生创作生涯中,常以渔隐为题材赋诗作画,既是心灵的慰藉,又是胸中情怀

唐寅 松溪独钓图(局部)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松溪独钓图》是唐寅三十六岁时的作品,纸本,浅设色,纵104.6厘米,横29.7厘米,峰岭叠嶂巨石相峙,中景烟林朦胧飘渺,近景苍松垂荫覆盖,树下高士独坐垂钓。画上自题:

烟水孤蓬足寄居,日常能办一餐鱼。
问渠勾当平生事,不弄纶竿便读书。

淡泊闲逸的隐居生活,自有世俗之士所难以享受的清幽情趣:纵情于山水景色之中,一叶孤舟,舟蓬为居。不愁每日间有鱼可食,亦不问平生往事,一切烦恼都置之度外,剩下的不是垂竿钓鱼,就是饮酒读书,何其快哉!

唐寅 游钓图

现藏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游钓图》,设色绢本,立轴,纵139.7厘米,横71.1厘米,图绘深秋之景,湖面上波光粼粼,一叶扁舟,舟上两人,老者半卧,似乎正在沉思;河岸边巨石下,高大的苍松掩映着一所茅舍,一老者在草堂中执书苦读,秋风拂过,窗外满树红叶随风飘舞。画上题诗与《松溪独钓图》中相同,款识“吴郡唐寅为赵先生作'。这位一蓬想来也是与唐寅一样的隐逸之士吧!

唐寅 溪山渔隐

唐寅最精湛的渔隐题材作品,则是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溪山渔隐图卷》,绢本设色,手卷,纵29.4厘米,横351厘米。图绘深秋时节山水之间宁静、萧索、隐逸、遁世的渔隐场景,隐士们或垂钓于渔舟之上,或烹茗对酌于茅屋之中,或临栏观景于水榭亭阁,或策杖携琴访友于山野小径,或驾舟缓行于清波之上,或悠然对坐于舟上吹笛、赏音……林林总总,各得其乐。

唐寅 溪山渔隐图(局部)

唐寅 溪山渔隐图(局部)

唐寅 溪山渔隐图(局部)

唐寅 溪山渔隐图(局部)

唐寅 溪山渔隐图(局部)


这是唐寅晚年的作品,此时的他对于求取仕途功名已万念俱灰,人生的无奈之感仿佛如同这满卷散落于水面随波逐流的红叶,画中的几个情节都隐藏着历史典故,如太公钓鱼、庄子观鱼、陆羽烹茶等等,含蓄地借此表达隐逸情结。卷上自题:

茶灶鱼竿养野心,水田漠漠树阴阴。
太平时节英雄懒,湖海无边草泽深。

这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独白,一方面是鸿鹄之志、勃勃雄心的表露,期待施展经国济世之才,另一方面则是仕途之路已然断绝的残酷现实,如何排解这样的矛盾与困境?能容纳雄心之处,大概只有无边的湖海和深深的草泽了。

唐寅 落霞孤鹜图

经历了命运的无常,他也曾渴望得到救赎和解脱。正德年间,唐寅应宁王之邀,到南昌为娄妃授课教画,期间参观滕王阁,有感于王勃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创作《落霞孤鹜图》,绢本立轴,纵189.1厘米,横105.4厘米,现藏上海博物馆。图绘高岭峻柳,水阁临江,一士人正坐在阁中观眺落霞孤鹜,一书童相伴其后,境界沉静,蕴含文人画气质。画幅左上部自题:“画栋珠帘烟水中,落霞孤鹜渺无踪。千年想见王南海,曾借龙王一阵风。”从中可以看出唐寅对王勃少年得志的向往,同时也感慨自己坎坷的经历。

然而,唐寅没有王勃那样的好机遇,南昌之行并不是“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幸运之旅,反而成了一次冒险。在发现宁王“所为多不法,知其必反”后,唐寅假装清狂不慧,当宁王派手下去给他送去赏赐之物时,对这些工作人员倨傲无礼,“裸形箕踞讥诃”(赤身裸体、双腿张开而坐,并出言嘲讽),俗话说打狗还要看主人呢,这些人非常生气,回去向宁王打了小报告,宁王说:“孰谓唐生贤,直一狂生耳。(谁说唐生是贤才呢,不过是一个狂生罢了)”,于是果断地炒了唐寅的鱿鱼。数年后宁王起兵谋反,唐寅幸免牵连。

从南昌返回苏州后,唐寅断绝一切功名幻想,在种满了桃花的桃花坞过着隐士般的生活,他把自己比做桃花仙人,“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唐寅  梦仙草堂图

现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的《梦仙草堂图》是唐寅为友人汪东原所作,纸本设色,纵28.3厘米,横103.4厘米。画面构图左虚右实,实处写崇山峻岭,苍松、修竹、瀑布、幽径,一间草堂坐落在优雅的环境中,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堂中一高士伏案,枕书而眠。虚处远山连绵,空中漂浮着高士梦中的自我,他摆脱了重力,衣袂飘飘,脚下哪怕没有一点云彩作为凭借,也能当空而立、超脱于世、俯瞰红尘。画中自题:

闲来隐几枕书眠,梦入壶中别有天。
仿佛希夷亲面目,大还真诀得亲传。

梦仙草堂图 (局部)

梦仙草堂图 (局部)

中国文人爱做梦,爱写梦。庄子在《齐物论》中说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以梦蝶比喻人生如梦似幻。苏东坡曾写下“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的词句,感叹人生的不可捉摸。天性浪漫的唐寅,一生喜欢做梦,在桃花坞里修了一座亭子,就叫“梦墨亭”,他引用《金刚经》中经典偈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自号“六如居士”。
《梦仙草堂图》应该也是唐寅自己的梦。梦中的他,是自在的,不被任何凡尘俗事所束缚。醒来的现实却是冷酷的,唐寅晚年十分窘迫,通过鬻文卖画才能维持生计,有时甚至需要依靠朋友的接济,最后死于饥寒交困中,终年54岁。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吴门四家中,沈周、文征明皆生性淡泊、没有太多的欲望,是纯粹的文画家,工匠出身的仇英则是十足的职业画家,唐寅以文人身份,游离于职业画家和文人画家之间,他以自己的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留下无数光彩夺目的传世之作。他在人们的传说中活着、在笔墨丹青间活着,千古风流、永垂不朽。

本文由南山子春秋独家撰文原创,转载请标注出处,谢谢合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落霞孤鹜图》唐寅-中国名画鉴赏语音讲解
唐寅 梦仙草堂图
唐寅---梦仙草堂图
唐寅梦仙草堂图卷
明唐寅《梦仙草堂图》
唐伯虎的世外桃源,太美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