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慧珺作品赏析《桃源行》

七十岁的陶渊明作散文名篇《桃花源记》,十九岁的王维据此改编而成乐府诗《桃源行》,七十二岁的周慧珺以楷书录王维《桃源行》,自成书作而洒五柳先生之韵味。今日,就让我们共同来欣赏这件楷书佳作,一起体味周慧珺心中的桃花源。

唐代诗人王维有句名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观其诗作,确实犹如将文字的华彩化作视觉的享受,开拓了诗的意境,正是这番境界的高妙奠定了王维诗杰出的历史地位。如他的七言乐府诗《桃源行》,便是将陶渊明著名的叙事散文《桃花源记》改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充分调动了读者的想象力,引得后代名家董其昌、王阳明等都抄录之并流布于后世,堪称诗书双绝。

董其昌书《王维桃源行》, 共计十四页,起首有缺, 2012年中国嘉德拍卖成交价为43.7万。

王阳明书《王维桃源行》, 故宫博物院收藏。

不想,偶然翻检出周慧珺先生于2011年所创作的楷书《桃源诗》,顿时便被吸引。全首七言共有三十二句,在周先生笔下出落得格外轻快流动、思逸神超。书作不似董其昌等人以行书写之,而是亦楷亦隶,前段整齐瑰丽,至中段而愈加流畅,及至末尾已然心手相应、形神会归。因王维《桃源行》一诗内容寄寓玄虚,以轻柔飘逸的想象力营造出世外的仙境化地,想必也是感染了周先生书写时的心境。虽以字字独立之态落笔,却有一泻千里之势,非常人所能轻易企及。

漫读周先生书作,开篇以挺劲果敢的笔触绘出了一派“渔舟逐水”、“两岸桃花”的大好春光,而渔人便在此中“坐看红树”、“行尽青溪”,这时的周先生俨然化成了渔人,带领我们向着桃林深处行去。弃舟登岸后,进入了幽曲的山口,“蹑足潜行”之间突然豁然开朗。桃源的美景随着书法的墨迹慢慢流淌在观者的眼前,聚攒如云的树木、千家的繁花茂竹,周先生以旷逸空灵的笔法呼唤出这平和恬静的氛围。

而自“樵客”起,书篇便进入了高潮。“惊”、“争”、“集”、“竞”、“问”等一连串的动词,把桃源中人淳朴热情的性格和对故土的关心诠释了出来。对于此段,周先生以圆熟的技法化方于圆,寓静于动,含雄奇于逶迤,一转一束间不失对行笔的主宰,而丝毫不流于轻率。我们或可说周先生是以行草书名扬书坛,但其楷书仍有着强烈的个性风格,清朗爽快、斩钉截铁,从中透露出唐楷和魏碑相互碰撞交融的信息。

待到诗的最后段落,书法的节奏也随之加快。周先生紧紧扣住原作者怀念桃源而遍寻不得的怅惘之感,不取恣肆放意而以温文内敛胜之,给观者以无穷的回味。读罢,便是一阵阵的感慨和赞叹。

《桃源行》全文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应当说,王维《桃源行》是其青年时期模拟陶渊明《桃花源记》所作,因为没有后来在政坛上的颠簸和捶打,不免有些纤秾艳丽之色,少年人的潇洒不羁在诗中时有体现。周先生深知陶诗的风神在于“无俗韵”,便尝试以稳重淡雅的笔致和悠远疏朗的章法冲淡这份秾艳的气息,在王维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手法去演绎心中的桃花源。

所以,周先生书法的成功根本原因在于她学古而不泥古,反对因因相袭,强调书法的生命力在于变化。几十年来,周先生一直在做的就是这件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慧珺《桃源行》楷书欣赏
周慧珺先生楷书作品《桃源行》欣赏
周慧珺《桃源行》楷书欣赏。
《桃花源记》——楷书范本,和平恬静,值得收藏
周慧珺楷书《兴华苑记》赏析
王维的死党:一心桃源里,不作武陵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