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端午 | 青蛇本是男儿身


青蛇本是男儿身
仙在断桥上对娘子说:“太上忘情,百般恩爱,叫我怎舍得娘子。”他其实已经安下心来,要与蛇共眠了。这是一种犹豫之后的决然,而不是暂时的逃避或慌不择词的表态。

粤剧《白蛇传》有很多版本,这个大团圆的安排比较常见。观众希望故事的结尾能还给这个为爱出生入死的女子一个好丈夫。

京剧《白蛇传》的精髓则全在一句唱词——“喜相庆,病相扶,寂寞相陪,人间竟有这般滋味!”这就是白素贞死而无憾的爱。梅兰芳每唱至此,多少人掉下眼泪。

白蛇娘娘的故事流传千年,情节多变,人物多面,演出的剧种也多样。
我爱你,你却爱人间,我便陪你做人
故事最早的源头难以考证。清代徐逢吉《清波小志》提到:“宋时法师钵贮白蛇,覆于雷峰塔下。”可见这个传说在宋代已有线索。

在古本白蛇故事中,白蛇与青蛇的关系比我们所熟知的更为微妙。青蛇本是男身,爱慕白蛇。而白蛇只想当人,于是青蛇就陪她当人,在人间时时处处保护她。白蛇爱上许仙,青蛇就默默化为女身,以姐妹身份相伴左右。许仙辜负了白蛇,其实最痛的是青蛇。白蛇深知自己拥有两段不同的爱情。她煎熬,她亦享受。

这个故事相当超越,放到今天,亦很有现代感。我们看《白蛇传》,也曾对小青为白蛇奋不顾身的“友谊”有一丝隐隐的费解。只有回到古本《白蛇传》,才豁然开朗。与古本的情感丰沛与细腻相比,后人臆想的什么小青对许仙也有情愫、小青与白蛇争风吃醋等情节,均是小人之心。

这个充满人性的复杂与爱的单纯的故事,现在已经失传了。在传统京剧《双蛇会》中,略有这一古本的影子,可惜这戏现在也不大演了。

不同时期的白蛇传说
此后,白蛇与许仙的故事不断在民间演变流传。

南宋说书人的话本里说到《双鱼扇坠》,讲白蛇和青鱼修炼成精,与一名叫许宣的男子相爱。情节大致和后来的《白蛇传》相似。说书人根据时间的长短安排结局。有的说到白蛇产子,有的说到白蛇被压雷峰塔,有的说到白蛇之子中状元后回来推塔救母。

到了明末,冯梦龙在《警世通言》里较为首尾呼应、叙述有层次地写出这个故事,题为《白娘子永镇雷锋塔》。

在冯梦龙笔下,白娘子是一条修炼成妖的大蟒蛇,因风雨大作,到西湖安身,遇着许宣,春心荡漾,按捺不住,冒犯天条与人相通。小青则是西湖内第三桥下潭内千年成气的青鱼。白娘子从一开始就对许宣纠缠不已,许宣则是个被动的受害者。“那娘子和丫鬟舱中坐定了。娘子把秋波频传,瞧着许宣。许宣平生是个老实之人,见了此等如花似玉的美妇人,傍边又是个俊俏美女样的丫鬟,也不免动念。” 许宣从此便酸溜溜地想念,在墙上题诗 “白白不知归甚处,青青岂识在何方?” 后来白娘子向他赠银子赠衣物,谁料竟是官府赃物,害他吃了两场官司。但每次重遇,白娘子都能花言巧语,冰释前嫌。许宣终与她做了夫妻。“金鸡三唱,东方渐白。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自此日始,夫妻如鱼似水,终日快乐昏迷缠定。日往月来,又早半年光景。时临春气融合,花开如锦,车马往来,街坊热闹。” 但即使这样温暖地活着,许宣还是一直疑神疑鬼,也曾请捕蛇人到家里来捉蛇。后来许宣见白娘子现出巨蛇形,吓得要跳河,被路过的法海救了。法海赠他一钵子,叫他回去扣住白娘子的头,就把蛇妖收服了。

这个版本的立场是警世戒色的,面目可憎。字里行间多是人与人的互相算计。有一段写到许宣的东主李员外撞见白蛇原形,白娘子担心他向许宣泄露,就对许宣说,李员外曾调戏她,她坚决不从。白娘子这番造谣已是难堪,哪知许宣这厮更气人。他竟说,既未得手,他是我主人家,只得忍了罢。

这个许宣太令人咬牙切齿了。此后各种版本的白蛇故事中,许宣的名字渐渐改成许仙,懦弱中也写入更多身不由己的情感。在清代的《雷锋塔传奇》、《新编东调白蛇传》,《白蛇传》,以及弹词《义妖传》中,许仙虽然依旧是个无担当之人,但这些版本更为注重许仙与白素贞之间情爱交流的描写,让人更理解白素贞的付出。而白素贞的形象,也完全脱离妖孽之感,越来越突出有情有义、敢爱敢恨的女性形象。

“仕林祭塔”是粤剧《白蛇传》的精华
粤剧全女班花旦李雪芳就是以粤剧《仕林祭塔》一举成名的。

《仕林祭塔》讲述白蛇娘娘被压在雷峰塔下之前,在西湖断桥上产子,取名仕林。18年后,仕林高中状元,前往西湖祭塔,并把雷峰塔推倒,救出母亲,一家团圆。李雪芳设计了一段长达19小节的反线二黄慢板长腔,淋漓尽致唱出白素贞被压18年后与儿子骨肉重逢时的悲喜交加。一段“未开言不由人珠泪双飘……”成为粤剧独有的专腔,名为祭塔腔、会母腔,被花旦演出广泛套用。
著名剧评人苏少卿1946年曾在《上海游艺》发表一篇名为《广东戏》的文章,忆起他往昔在上海看李雪芳的观感。“当李雪芳演于广舞台,吾常作座上客,雪芳所唱之仕林祭塔,反二黄(彼中人名曰反线)词句之多五倍于今之平剧,其唱法由慢而快,快而慢,三起三落,往复回环,层出不穷,即此一大段,长至一小时以上,真洋洋盈耳,荡气回肠焉。”

李雪芳

祭塔腔拉腔很长,但因韵味浓郁而不觉沉闷。有母子的情感对照,并行发展,从唱腔到情绪,都有难度,能驾驭者不多。

《白蛇传》、《断桥》、《仕林祭塔》等剧目在粤剧表演中长演不衰。上世纪50年代,广州粤剧团演出《白蛇传》,由冯志芬等编剧根据粤剧传统剧目整理,导演陈酉名,李燕清、薛觉明、白驹荣、小木兰等主演。

上世纪80年代,刘汉鼐根据田汉的京剧《白蛇传》和传统粤剧结合,编出新版《白蛇传》,由广东粤剧院一团、二团等多个剧团演出。广州粤剧团实验剧团演出的《白蛇传》由何建清改编,红线女导演。

粤剧的专戏专腔一般由专人唱红,很难超越。而粤剧演员郎筠玉却在李雪芳的基础上,将《仕林祭塔》有所创新,成为了新的经典。

郎筠玉戏路宽广,能演青衣、花旦、刀马旦,能唱子喉、平喉、大喉。苦情戏《仕林祭塔》,正合郎筠玉的“苦喉”。上世纪70年代,郎筠玉演《仕林祭塔》时,文革刚过。历尽磨难的郎筠玉,亦有在暗无天日的“雷峰塔”下劫后余生之感,唱来天地动容。

郎筠玉饰演白蛇娘娘
郎筠玉关国华
《仕林祭塔》

郎筠玉、关国华《仕林祭塔》

来自粤人情歌

00:00 16:38

未开言不由人珠泪飘,叫一声仕林儿,你细听从头。黑凤仙他本是娘亲道友。有一天慕红尘,因此下山同游。在西湖与儿父同船邂逅,惹相思凭借伞,共结鸾俦。好夫妻开药店,估到天长地久。又谁知儿亲父,中了法海奸谋。
他他他上金山再受法海引诱,那法海离散我夫妻,不应把你父收留,娘也曾到寺门,哀求他放手。恨只恨那法海,不允所求。娘也曾施法宝与他相斗,娘也曾借东海水淹山头。有谁知,娘腹中痛楚难受。你为娘战不过,败下山头。在断桥产娇儿难于逃走,那法海金钵就把娘收。千载冤万世愁一朝铸就。

粤人情歌
钟哲平作品

钟哲平作品

作者简介:岭南文化学者、
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作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蛇传》:白娘子的前世今生
白蛇传故事的真正起源与流传
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孟姜女、白蛇传
民间四大爱情故事——《白蛇传》
人间情爱撩心处,都在西湖烟雨中——京剧《白蛇传》浅谈
白蛇如何演变为温柔多情的白娘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