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肖斯塔科维奇丨活着的寓意

 


肖斯塔科维奇丨活着的寓意


    一个有着风雪交加的晚上,已经是风烛残年的肖斯塔科维奇向年轻的友人伏尔科夫讲述往事时,忽然沉默良久,然后如是说:“等待枪决是一个折磨了我一辈子的主题。”老人的声调饱含沧桑。也许他在想,那个把枪决的枪口一直对着自己的其实就是即将谢幕的自己。满脸皱纹的脸上,始终刻画着自己一生的荒诞。那双深凹的双眼就像两眼渐渐干涸的古井,昔日灼人的光芒慢慢变得灯枯油尽。伏尔科夫同情的看着这位苏联最负盛名的音乐家,那是一张满是孩子气的脸,圆圆的镜片,蓬松的头发,总是显得分外尴尬和手足无措的神情,谨慎得几乎称得上畏惧的眼睛,这张面孔是如此意味深长,一个时代对一颗灵魂所能造成的痛苦挤压,在这张脸上纤毫毕现。正是这些场景的回忆构造了有关肖斯塔科维奇的回忆录《见证》。这本书就像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乐》一样,不乏哀愁伤感的情调隐含在音乐的叙述之中。也许是这本《见证》,让我走进一个人的内心,更让我通过他创造的音乐,见证了这个有些猥琐的男人他活着的寓意。一个叫沙拉科夫的画家把肖斯塔科维奇的猥琐和内心的忧郁非常细微而深刻地描画出来。这个画家的眼睛一定放射着一种眼镜蛇一样毒辣的光芒。他让别人看见了一个人流淌的血液和跳动的心脏。更让人洞彻了一个人的灵魂的阴暗、怯懦与卑微。


    在这酷寒的冬日里,我独自一人躲在这个城市的一个酒店里。这天是圣诞节,节日的那种热闹场景,是可想而知的。我看着窗外非常单调的景色,灰黄中夹杂着没有一点生气的暗绿。树叶簌簌作响。天空似乎布满雾霾,灰蒙蒙一片。此情此景,倒让我生发出一些感伤的思绪来。我想,儿子应该是一边呵护着冻僵了的小手一边在写着自己的功课。女人也应该在打扫着屋子里的那些尘埃。在这个家人团聚的日子里,我们却分开着,彼此之间只能通过短暂的电话问候一声。似乎,唯有这样,心中的许多空落才稍微得到丝丝慰藉。内心所涌动的那种思念的煎熬也才在电话那头熟悉可爱的声音中而得到慢慢缓释。实在是有些孤寂和无奈的滋味萦绕心头。

阿尔索普指挥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


    此时此际,天空慢慢黯淡下来,黑暗一如自然中的飞瀑漫泻下来。似乎只有在黑暗里你才会感到自己是如何的渺小。就像我们人类眼光里的那些可以忽略不计的物种一样。黑暗迅疾地将我们湮没。我感觉自己宛如行走在梦幻一般神秘的天堂。

    那时,我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静静地听着肖斯塔科维奇的那首气势恢宏的《第七交响乐》。

    可能是自己对数据七的一种迷恋,有关贝多芬的第七交响乐,马勒的第七交响乐《夜曲》,布鲁克纳的第七交响乐都曾聆听过。贝多芬无疑是音乐这条潺潺河流上的一个盖世英雄,是西方音乐史上真正堪称“乐圣”而无愧的一个人,至今,贝多芬仍是支撑整个西方音乐体系的主要栋梁。在他身后,大部分近代音乐潮流和音乐思想,都可以找到贝多芬的身影。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绝对可称得上一首直击心灵的交响曲。他所给我们诠释的是一种壮烈,一种磅礴,一种田园牧歌般的温情。马勒的第七交响乐有着青春的那种喧哗和骚动,一种自由奔放的时尚炫技和充满个性张扬的蕴涵潮流,让很多喜爱音乐的人沉醉其中,这也难怪勋伯格在听了这首交响曲之后,也被马勒的才华征服了。布鲁克纳的《第七交响曲》和其他交响乐一样的博大恢弘,但听后你会从中发现贝多芬的影子,只不过有些宗教的寓意蕴含在里面。倘若把自己关在一片漆黑的空间里,你仿佛行走在飘渺虚无的天国里,清澈而澄明,肃穆而庄重。童年所生活的世界最终缔造了布鲁克纳对一种宁静、神秘和肃穆音乐的理解和注脚。


    黑暗可以湮灭一切空间的存在,就像我们所居的地球旋转于浩瀚的宇宙一样。这时,你置身于音乐给你带来的空灵,你会沉湎其中而将黑暗带来的恐惧和压抑消弭在音符之中。唯独只有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所给我带来的是一种迥异的乐感。斐扬中有些犹豫。在那个著名的侵略插部,侵略者的脚步在小鼓中以数次的重复来释放内心的那种恐怖、绝望、压抑和悲伤。一段徐缓而抒情的小调飘向我眼前的黑暗之中。那音符就像划过天际的彗星,倏忽消失在视野里。七十三分钟的长度就像无尽而漫长的黑夜。

    音乐家的敏感与脆弱恐怕是铸成自己悲怆命运的一个理由所在,但忍气吞声的活着则喻示着一个人象征精神的脊梁的坍塌。从肖斯塔科维奇的一生奴颜婢膝自然就会联想到生活在那个暗无天日的大清洗时代。那时,一个人的生命就像我们脚下的荒草任人踩踏一样,生命的贵贱一直掌握在这个伟人的手中。联想到1847年的赫尔岑的流亡。也正是赫尔岑迫于国内巨大的政治压力携家出走欧洲,正式开始了俄罗斯知识分子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流亡图卷。这场流亡结束在一个写了《古拉格群岛》的作家索尔仁尼琴的回到阔别了几十个春秋祖国以后。回来的情景令人肃穆而荡气回肠。虽然有着无数鲜花相拥,但时光的流逝让索尔仁尼琴感慨万千,数次哽咽。一个遭到母亲抛弃的弃儿此时终于回到了自己母亲的身边。心中无疑是五味杂陈。那是爱与恨的交织。而在俄罗斯历史上声势浩大和影响深远的流亡,当属1922年的“哲学船事件”。在我阅读的时光中,有关白银时代的文学已然成为我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白银时代对于俄罗斯来说是一个惨绝人寰的时代。白银时代文学或艺术的辉煌来自于那时的黑暗与苦难。也就是说黑暗与苦难的代价铸就了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与艺术的辉煌。这辉煌融入了那个时代流亡者的血迹的干枯和生命的消亡。许许多多的冤魂野鬼的灵魂至今还浮荡在荒草萋萋的流亡之地。他们的名字连同他们的灵魂一起消失在荒无人烟的死寂之乡。他们当中许多人连一块简单的墓碑都没有留下,而留下的只是一段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阿拉伯数字或者是罗马数字之类的符号。


     肖斯塔科维奇只是属于这里面的一个分子。他的人生写照也始终不能离开那段历史。他顶多只能算作这段历史背景中的一个配角,因为他选择了逃避和阿谀奉承。选择了顺应权利的淫威。他有时就像一个荒诞戏剧里面的小丑。你会在他的既荒唐也笨拙的演技中饱含着一种酸涩的泪水,想哭,眼泪已经干涸,想笑,却笑不出来。一个伟人决定了他的生与死。难怪赫鲁晓夫这样评价这个独裁专横的伟人:斯大林认为他决定一切,别人只能歌颂。肖斯塔科维奇对这个人理解的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就像斯大林如此一般地理解他一样。他们彼此的优缺点和内心世界均在各自的掌握之中。他们就像是一个顾客面对一个巧于心计的商贩。

    于是,为了自己的苟且偷生,他选择了在恓惶与不安中保住自己性命的存在。于是他逢人便是点头哈腰,一直到死,肖斯塔科维奇的腰杆一直没有伸直过。他在一生当中都是战战兢兢地苟活,他成天都在等待着死神的光顾,但令人好笑的是,死神一次次地捉弄着这个活在音乐的叆叇和妄想之中。生命延续了这个懦弱的躯壳,但其刚正不阿的人格却早就死亡了。无论他在自己生命音符的终止前对坐在自己面前的伏尔科夫叙说自己的许多深藏内心的委屈,还是申辩自己的清白无辜,但他始终没有忘记提醒他,有关自己的这些回忆,希望在自己死亡之后再公诸于众。说到这里,我无疑增加了对这个可怜的音乐家一种怨怼和悲哀。一个不能坦荡面对自己的人,那将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实在是无话可说。


     这晚,当我们回首历史,回首肖斯塔科维奇一生的哀乐的时候,我们不禁会喟叹:往事已然如烟,无论在他还是我的心中留下的只是一片怅然。这怅然就俨然肖斯塔科维奇那首对斯大林歌功颂德《第五交响乐》的终曲。法捷耶夫说得好:“《第五交响曲》的终曲是无可挽回的悲剧。”其实,这悲剧的始作俑者和扮演者就是肖斯塔科维奇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纵览音乐300年,名曲和背后的故事 | BBC纪录片《交响乐历史》
BBC新鲜出炉的“十大交响曲”,这十部作品哪些才是你的真爱?
音乐要永远与大众在一起丨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欣赏指南
十位最杰出的交响乐作曲家
十大必听交响曲你都知道吗?
顺从地 等待枪决——肖斯塔科维奇和他的《第七交响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