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经典|一剂桂枝汤 半部《伤寒论》(一)

 


 



        《伤寒论》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堪称一部千古奇书。学中医的人都知道,欲为良医,无不都要学习研究这本不到一万五千字的《伤寒论》。这不能不说是世界医学史上罕见的现象,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中华传统文化创造的奇迹!

        《伤寒论》古朴简约,398条条文的字里行间却蕴含着深邃的科学真理。桂枝汤为《伤寒论》之首方,也是《伤寒论》论述篇幅最多的方,本方刚柔相济,补散兼施,扶正祛邪,堪称制方典范,而其加减方更是变化无穷,谓其可治万病亦不为过,弄清它的原理及加减变化,基本上相当于弄懂了半部《伤寒论》。本期由泓仁医馆唐振林医生带大家领略桂枝汤原方的精妙。

 


 

【原文】太阳中风证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2)

【处方】桂枝汤

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用法】上五味,嚼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注意事项:

1、药后啜粥。“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2、温覆微汗。“温覆令一时许,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

3、获效停药。“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4、无汗续服。“若不汗,复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症犹在者,复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5、服药忌口。“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6、初服药后未作汗,症状未见减轻者,可针药并用。“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24)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和大枣这五味药
桂枝气味辛、温,无毒。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
芍药气味苦、平,无毒。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甘草气味甘、平,无毒。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金疮尰,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生姜气味辛、微温,无毒。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大枣气味甘、平,无毒。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延年。



        《神农本草经》中有言:“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赢者,本中经。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下经。”

        我们可以看到,桂枝汤中的桂枝、甘草、大枣、生姜均属上药,仅芍药在中药之列。桂枝辛温,解肌祛风,以治卫强,而芍药苦泄,合营益阴,以治荣弱。二者相伍,有调和营卫之功。生姜辛散,以助桂枝散邪;大枣甘平,以助芍药养阴。灸甘草调和诸药。桂枝、生姜之辛温加上甘草、大枣之甘,正合“辛甘化阳”,补充人体阳气,而芍药之苦加上甘草、大枣之甘,正合“苦甘化阴”,补充人体阴气,从而实现阴阳协调、平衡,进而达到气血畅通。另桂枝、芍药、生姜具有通的功效,甘草补气、大枣补血,故桂枝汤是促进气血通畅之要方,而阴阳平衡、气血通畅则百病不生,亦是中医之要。桂枝汤的功效,正如柯韵伯云:“此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在《伤寒论》原文中,桂枝汤的适应证总结整理如下:


一、太阳中风本证


1、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着,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嗇嗇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

2、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13)

3、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95)


二、太阳病发汗或误治后,表证仍在者


1、太阳病下之,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15)

2、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45)

3、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42)

4、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57)


三、杂病营卫不和致自汗、发热证


1、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53)

2、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54)


四、阳明表证


1、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之,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44)

2、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56)

3、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234)

4、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240)


五、太阴表证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276)


六、吐利、霍乱愈后身痛证


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着,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91)

2、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372)

3、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和之。(387)


七、服桂枝汤不如法,岀现两种不同的转归和证治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25)


八、热痞兼表证的治法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164)


       

         但是,桂枝汤的应用也是有前提的,桂枝汤的主证是表证,如太阳中风,桂枝是辛温之药,用其治热证显然是错误的。

禁忌证候

1、太阳伤寒证。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之。”(16下)

2、平素嗜酒的人,湿热内蕴体质者。

“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17)

3、里热壅盛者患太阳中风证。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19)

 (注:以上括号中的数字为《伤寒论》中的条文)



        现代临床应用,此方可用于治疗感冒、流感、妊娠恶阻、寒性腹痛(如胃炎、胃溃疡、慢性肠炎、痛经等)、结核、神经衰弱、神经痛、偏头痛、荨麻疹、湿疹、多形红斑,过敏性鼻炎等疾病。

        此外该方常用于某些原因不明的低烧、自汗、盗汗、阳痿、失精等症,亦可用于治疗脑血管痉挛、半身不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及心悸、心律失常等症。


医案

初诊:2015年4月18日,胡某,男,82岁,因发热,恶风、汗出,胸闷2日入院治疗,既往冠心病病史。

舌脉:查舌苔白,脉浮略滑。

方药: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各1包、2付。

次日诸症消失。




唐振林


名医简介: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家传第四代,幼承家学,十五岁就能熟读中医经典书籍。曾任医院副院长,多年来致力于中医慢性病及各种疑难病的治疗与探索。泓仁医馆特聘“慢性病创新临床培训”高级讲师和特聘专家。

专业擅长:擅用经方治疗各种疾病,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顽固性失眠、顽固性头痛等疑难病和常见病,以及指导中医养生等。







 

关注泓仁医馆 

就是关注自己的健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风湿相搏 汗漏不止 桂枝附子汤
桂枝汤主证:自汗,怕风,头痛,身体痛,脉浮缓
桂枝汤治感冒好
伤寒论应该背诵下来的398条(101
(6)桂枝汤解读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