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6岁是立规矩的黄金期,孩子有这几个毛病不能惯
userphoto

2023.02.19 河南

关注

古语讲:”无规矩,不成方圆。”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没有点约束力,是不会有所成就的。可见,“规矩”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曾讲:“给孩子立规矩,一定要在3—6岁之间,否则就晚了。”

为什么这么讲?

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曾指出:3~6岁是孩子性格、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可以用“潮湿的水泥期”来形容,孩子85%-90%的性格、想法、行为方式,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

所以,父母把握好这个时期,帮助孩子形成一套良好的规矩,也是在为孩子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但是,对于孩子的成长,有一种比喻很恰当:

孩子就像是小树苗,成长的过程更像是小树苗的生长,一路向上,但也会横生枝节,要想长得有点样子,就需要在必要时把横生的枝杈给它修剪掉。

而我们父母要做的,就是要当好孩子的引路人,在孩子成长的岔路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所以,在3~6岁这个阶段,如果孩子的行为习惯出现偏差,一定要给予纠正,绝不能手软。俗话讲,“不以恶小而为之”讲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嘛!

01
毛病一:暴力倾向

我国某省市的一组幼儿专家曾对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开展过一个调查:

  • 专家问孩子:“你玩得好好的,这时候突然过来一个小朋友打了你,你怎么办?”

  • 一个小男孩大声地讲:“我拿鞭子抽他”。

与此同时,班级里还有很多小朋友都大喊着:“勒死他。”“打他屁股”“高速警察把他抓走。”等等

大约有57%的孩子会回答,打回去,我不能吃亏。

当然,严格来讲,孩子这样答复,也不能就此认定孩子是具有暴力倾向的,在特定时候,这种自我保护意识还是要具备的。但是,接下来的这个例子中的小男孩,就该另当别论了:

同事家的孩子果果今年5岁,前段时间,跟着妈妈去游乐场玩碰到了另外一个6岁的小男孩,一开始两个人还玩得挺好。我的这位同事还和那个小孩子的妈妈聊起了天。

谁知道,这个时候,果果突然大叫了起来,两个人因为都想要一个小铲子,结果果果拿到了,那个小男孩一气之下把果果的手给咬了一口。虽然没有出血,但手上的两行牙印看的是清清楚楚。

据我的这位同事讲,这位孩子的妈妈当场就急了,拎起孩子就是劈头盖脸一顿揍,边打边说:“再让你咬人,我打死你,屡教不改。”

话里话外听得出,这个小男孩咬人的行为肯定不是第一次了。

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他原本可以采用一种相对温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比如说通过玩具交换,或者好好说。但是,咬人的行为,很明显就是一种暴力行为了。而这样的行为,与孩子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差有直接的关系。

02毛病二:满口脏话

说实话,说脏话的孩子现在还真的是不多见了。毕竟,家长素质的提升,学校教育的引导,即使在孩子们看来,这也是一种让人讨厌的行为。

但是,还是有极个别的孩子,深深地踩了坑。我的一个亲戚家的孩子就是这样。

我这个亲戚家有两个男孩,因为爸爸妈妈忙着店里的生意,每天基本都是早出晚归。所以,平时照顾两个孩子的责任就是由孩子的奶奶来完成的。家里的老大还比较乖,老二就常常让人气得人牙痒。

老二今年11周岁,按理说,这个年龄的孩子,是比较好沟通的了。

可是,他和奶奶单独在家时,奶奶只要说:“去把作业先写了吧。”就会换来老二的一顿臭骂:“用你管?”“没看见我在看电视吗?你瞎呀?”等等类似这样的话,甚至还有更难听的。

孩子的奶奶也是常常被气哭,对这个老二是一点辙都没有。

对于这样的孩子,抓住机会狠狠教训一顿也是很有必要的。虽然,我们并不提倡“棍棒教育”,但是,孩子3~6岁阶段,做好表率和引导就很有必要性了。

03毛病三:偷拿别人东西

从心理学上分析,孩子偷偷拿别人东西主要是有两种心理:一是,孩子有强烈的占有欲,另一种是异乎成人的冒险心理。

对于这样的行为,我们身为家长,确实需要及时发现,及时调教。但是,还需要多以旁敲侧击,或者举例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切不可没完没了的责备。

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是对事不对人。要注意拿捏好分寸,做到既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不激发他们对抗和报复的心理。

曾听到过这样一个案例:

7岁小男孩石头(化名),非常喜欢去姑姑家开的小卖店里玩。后来,孩子姑姑发现,店里常常会莫名其妙丢一些小零碎,比如:铅笔、削笔刀之类。后来,经过姑姑的仔细观察发现,每次石头来都会“丢”东西。他在拿了东西之后,还显得非常镇定。

面对孩子这样的问题,孩子姑姑决定,必须制止。

于是,当时就送了孩子一套店里最好的文具套装,并告诉孩子:“以后想要什么东西,直接跟姑姑说。”

后来,在姑姑的引导下,孩子当场就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以后都没有再犯同样的错了。

04写在最后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基本上,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没有坏孩子的存在。

所以,孩子行为上偏差,都来源于日常的生活。作为家长,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他们多一些的耐心,多一点的引导,来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

作者介绍:

我是作者多多。一位二胎妈妈,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在育儿育人育己的路上,期待与你“遇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要纵容孩子这4个毛病,越长大越难纠正...
教育孩子,父母可以没脾气,但不能没规矩!这4种坏毛病,不能惯
孩子6岁前,父母要懂得立家规,这4种臭毛病别惯着,长大就晚了!
几秒内男孩狠踹妈妈5脚,不要在该立规矩的年龄和孩子做朋友!
孩子3岁后得立规矩!这3种毛病千万别惯着,很多人都忽视了!
3-6岁的孩子要立规矩!有这4种毛病千万别惯着,该打就得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