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精讲,抢分必备!

物态变化

熔化:固态→液态(吸热)

凝固:液态→固态(放热)

汽化:液态→气态(吸热)

液化:气态→液态(放热)

升华:固态→气态(吸热)

凝华:气态→固态(放热

一:物质的三态

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

(1)酒精灯火焰的外焰部分温度最高,应该用外焰给物体加热.

(2)绝对禁止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3)酒精灯的火焰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4)当洒在桌上的酒精燃烧起来,不要惊慌,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5)酒精灯内酒精不少于容积的四分之一,不超过三分之二.

(6)不用的酒精灯必须将灯帽罩上,以免酒精挥发.

物质的三态

(1)水有三种形态:固态液态气态.通常所说的水的液态水,冰是固态的水,水蒸气的气态的水.

(2)物质的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变(温度).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温度计

(1)常见的温度计有:实验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2)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温度计上的标度一般采用摄氏温标,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通常是35-42℃.

(3)摄氏温标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正在沸腾),将0℃至100℃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等份是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

(4)由于体温计的玻璃泡与毛细管连接处的管径更细,且略有弯曲,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收缩,在弯曲处断开,毛细管中的水银无法自动退回玻璃泡. 这样,就可以在体温计离开人体后读数.

(5)温度计注意事项:

(1)测量前,应了解温度计的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

(2)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3)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平视).

温室效应

(1)太阳的大部分热辐射能透过大气层到达地球,但大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等,却阻碍地表的热量向大气层外散发.大气的这种“保暖效果”就像玻璃温室一样,被称为温室效应.

(2)改善措施:全面禁氟:、改善燃料、保护森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等.

热岛效应

(1)城市的平均气温比周围乡村高一些,就像一个个“热岛”分布于乡村之间,这种现象被称为热岛效应.

(2)形成原因

①城市工厂多、人口稠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并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②以水泥、沥青为主的道路和建筑物表面有较强的吸收太阳辐射的本领.

③城市中水面积小、地面含水量少,加之空气流动不畅,任亮不能及时传递出去.

(3)防治措施:减少排放、绿化环境、城市规划

二:汽化和液化

汽化

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沸腾.

2、物理学中,把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是缓慢的. 液体蒸发时会吸热.

3、

4、水的沸腾

(1)沸腾前,温度不断上升,声音大,气泡少,气泡上升过程由大变小.

(2)沸腾后,温度不变,声音较小,气泡变多,气泡上升过程由小变大,直至破裂.

(3)

(4)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5)沸腾前,水的温度不断上升;沸腾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停止加热后,水不能继续沸腾.可见,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

(6)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7)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气压越高,沸点就越高.

(8)一些液体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9)测高温不能用酒精,只能用水银、甲苯

液化

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气体液化的过程会放热.

2、所有的白气都是液化.

3、可以通过降温的方法使气体液化,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气体打火机中的燃料就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变成液体的.

三: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作熔化吸热),从液态变为固态叫作凝固放热).

2、水浴法加热

优点是使物体受热均匀,减慢熔化过程,便于观察。部分试验中不会导致暴沸的现象。因为酒精灯的火焰温度高达几百摄氏度,若实验中直接用酒精灯的火给物质加热,则无法记录和观察物质的熔化过程。水浴法则不会。

缺点是由于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在100摄氏度时汽化吸热,当物体达到100摄氏度时,与水没有温差,无法热传递,所以使物体无法继续吸热升温,只能保持100摄氏度,若试管中的液体为水或是沸点比水高的液体,则不能出现沸腾。如果要使物体升高到100摄氏度以上,可以把水改成石棉网,从而让物体升高到100摄氏度以上。

3、有些固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即具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属于晶体。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存在三种状态.例:冰熔化时,温度为0℃,同时存在冰的固态,水的液态和冰与水的固液共存态

4、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作熔点,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同种晶体物质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非晶体物质没有凝固点.

5、非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会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松香、石蜡、玻璃、橡胶、塑料、沥青).

6、

四:升华和凝华

1、避免碘熔化,不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需要将装有碘颗粒的玻璃浸入开水中。

2、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做凝华.物质升华需要吸热凝华则会放热.

五:水循环

1、水循环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都是物态变化的具体形式.

陆地(包括江河湖泊、土壤、植物等)和海洋中的水通过汽化变成水蒸气,高山的积雪和冰也会升华成为水蒸气或者熔化变成水汇入江河,水蒸气随气流运动,升入高空后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漂浮在空中.

温度计

(1)家庭中用来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成为寒暑表,测量范围一般在-20-50℃.

(2)为了测量高温物体温度,人们发明了光测高温计.它是利用炽热物体发出的光来测量温度的,测量范围可达800-3200℃.

(3)电子温度计是利用某些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改变的性质制成的,利用它可以进行快速检测和自动控制.

六:自然界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

1、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液化)

2、早晨,草木上的水水滴(液化)

3、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凝华)

4、高温加热碘,碘的体积变小(升华)

5、衣箱中的樟脑丸渐渐变小(升华)

6、夏天,水缸外层“出汗”(液化)

7、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升华)

8、洒在地上的水不久干了(汽化)

9、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汽化)

10、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凝华)

11、早晨的浓雾(液化)

12、水结成冰(凝固)

13、钢水浇铸成车轮(凝固)

14、北方冬天的树挂(凝华)

15、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升华)

16、南方雪灾中见到的雾淞(凝华)

17、冬天的清晨,我们在室内经常看见房间窗户内表面有“水珠”(液化)

18、夏天房间内开着空调,窗户外表面会出现“水珠”(液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题训练(含有答案)
物态变化考点例题精析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专题12.4升华与凝华(精选练习)【解析版】.docx
课时提升作业(十二) 3.4
北师大版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基础知识归纳
《物态变化》复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