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旭传授了哪些“笔法”给颜真卿?(上)

让各位网友久等了。

《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前文,在颜真卿情真意切的恳求下,张旭开始向他传授“笔法”, 并告诉他要想写好书法就要楷书和草书一并学习。期间张旭利用自己的诙谐幽默卖了不少关子,总之他就是不想说笔法。

书接前文,张旭传授了哪些笔法给颜真卿,会在本文中揭晓。

尤其是书法爱好者,不要把目光只放在张旭的幽默上,应多注重笔法的内容,毕竟不是听相声,虽然我自诩被书法耽误的相声演员。

01平

「乃曰:“夫平谓横,子知之乎?”仆思以对之曰:“尝闻长史示令每为一平画,皆须令纵横有象,非此之谓乎?”长史乃笑曰:“然。”」

张旭说,横要平,你知道吗?颜真卿疑问道,我常听您说每写一个笔画,要让其纵横有象,难道您说的是这个?张旭说,对头。

横竖笔画在汉字中最多,这里的“平谓横”可不是把横画往平正上写,而是要写的起伏,有变化,有弹性,要像马缰绳一样既要放得出去也要收的回来,与所谓“横平竖直”不是一个概念。

作品以看不到横画的排列为美,不能像柴火一样堆在一起。

真正的书法家在写草书或楷书时,并列的横画长短不会写的一样,起笔和收笔的角度不会写的一样,呈现的姿态也不一样。

如果你在书写时出现雷同,那说明还没领会其中的要旨,需要继续学习。张旭没有直接说笔法,而是通过反问的方式。颜真卿也没有直面回答,而是用疑问的方式回应。最后得到张旭的肯定。

是否感觉这种场景似曾相识?

小学数学课堂:老师:“3+2×5=13,不等于25,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同学:“先算后面的乘法,再算前面加法?”老师:“对!”张旭是个好老师,会教。从“长史乃笑曰”可以看出,在张旭心中颜真卿也是一个好学生。

02直

「又曰:“直谓纵,子知之乎?”曰:“岂非直者从,不令邪曲之谓乎?”长史曰:“然。”」

张旭说,纵要直,你知道吗?颜真卿说,是不是竖要从于横,不能弯曲过长?张旭说,对头。

竖跟着横走,要有呼应,是谓纵横交错也。一字之中的两竖、三竖或四竖,不等同于 “立柱”,否则极易生硬、呆板、僵死(与横一样);一字之中竖作主笔要尽量不与作品的总体横势相垂直,不然会失去上下的连贯,是谓“直则无力”。

另外,竖不宜过长,因为把握不好会造成“割纸”的错觉。

拿张旭的书法来说,无论楷书《郎官石记序》还是草书《古诗四帖》(见下图),都遵循了“直谓纵”原则。他的作品中,一字之中横与竖交叉没有夹角为90°的,整幅中纵横交错没有垂直的,也没有像现代书法家一竖占一行。

这里再次提出“避免雷同”,也就是说,并排的竖要写的有区别,不可长短一样、角度一样、姿态一样。

03均

「又曰:“均谓间,子知乎?”曰:“常蒙示以间不容光之谓乎?”」

张旭说,点画之间要均匀,你知道吗?颜真卿说,是不是点画之间容不得半点光?原文(字帖)中张旭没有回应,而是直接问下一个问题。

“均”在此处不作“平均”解释。

点画之间的空间要让人看着顺眼,均匀自然,不觉得或远或近,这应该是“均”的意思。举例来说,一个字之中相同的点画,如果距离等同,丝毫不差,那就成了“状如算子”,古人写字时非常忌讳。

沈尹默先生曾这样解释,均和横纵的平直要求一样,要在不平中求平,不直中求直,不均处求均。

笔者以为(仅供参考)“均”在书法点画中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要说3毫米都是3毫米那一定不是书法。

间距要适宜,容不得一点增加和减少,不然颜真卿也不会说不容光。

达到这样的水平有一个大前提,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否则写不出来。

04密

「又曰:“密谓际,子知之乎?”曰:“岂不为筑锋下笔皆令宛成,不令其疏之意乎?”」

“筑”的意思是由上而下的击打;“宛”的意思是凹进去。

张旭说,点画与点画衔接处要密,你知道吗?颜真卿说,衔接要像盖房子中柱子与檩柁之间的咬合,不让其有间隙对不对?

如“均谓间”一样,此处张旭没有回应。有人认为张旭对颜真卿的回答没有表态,说明颜真卿的回答不准确,而沈尹默先生则认为此处为省略,实际是认同。

笔画衔接处的密,非是两个紧挨着没有间隙,而是上下的关系不能断掉,似断处非断,似连处非连,笔断意连是也。后世称王献之的草书为“一笔书”,一笔连写数字,但他仍遵循的是“密谓际”,时断时连,有些笔画虽然断开笔意仍是连着。

“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这是我们最常听到的。

有人认为疏就要一味疏、密就就要一味密,其实这与“均密”的意思相反的。笔者就见过两种极端的“江湖大师”,疏者言“我的书法可跑马”,密者讲“我的书法不透风”,搞笑至极。沈尹默先生说,一味疏的结果是空洞没有内涵,一味地密的结果黑气满纸,不是没有道理的。

05锋

「又曰:“锋谓末,子知之乎?”曰:“岂非末已成画,复使锋健之谓乎?长史曰:“然。”」

张旭说,锋要注重笔画末端,你知道吗?颜真卿说,是不是笔画收尾要让笔锋有力?张旭说,对头。

末笔出锋要到位,不要因为是最后就草率为之,例如“光”字楷书末笔要缓起轻收,形成的钝势就像刚刚把弓拉满,箭头一点点缩到了弓背的挽手处一样。

在书写过程中要注意笔锋的调整,一旦草率完成,则会造成笔锋散乱,从而形成拖沓的现象。

笔者见过不少这样的书法爱好者,一个字前面笔画写很好,眼看就差最后一笔了,刷一笔,废了。

还有一些正文写的很好,到落款时草率了,尤其是在国展投稿中最多。还是要善始善终,不能马虎,因为问题往往都出现在最后,让你猝不及防。

06力

「又曰:“力谓骨体,子知之乎?”曰:“岂非谓䟐(lì)笔,则点画皆有筋骨,字体自然雄媚之谓乎?”」

“䟐”表示速度的样子,又有侧行和盗行的意思。

张旭说,力是字的筋骨,你知道吗?颜真卿说,是不是用䟐笔点画就有筋骨,从而使字体雄媚?

这里张旭对颜真卿的回答也没有表态,笔者以为沈尹默先生“省略”之谓相对准确。正常情况下,学生回答的不正确老师会予以解释,但张旭没有解释反而直接问下一个问题,说明认可,也许点了点头,他这么幽默的人,不是没有可能。

书法中的“力”,指的是各种线条按着不同字形组合起来,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张力和视觉上的冲击,这种力不是蛮力,颜真卿说“雄媚”正是说明这点。

所以,前人多以“雄强”和“姿媚”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是有道理的。

书法所表现的力,是以具象对抽象的审美表述,很难用语言解释。我们常说颜筋柳骨,表达了两种不同的力量,可有的人则认为颜字臃肿、柳字干巴,这是审美不同导致的。

但不管怎么说,书法中的力量不能理解成蛮力,因为只有在便秘的时候才会用尽全身的力量。

本以为“十二意”今天能够讲完,这才说了一半就已经写了近三千字,好了,就此打住,你也让眼睛休息一下,我也让眼睛和手指休息一下,剩下的放到下一讲。

如果你觉得《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对你有帮助,且认为我讲得还不错,那就等我写下一篇文章,前提你一定要关注我,不然就看不到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全文及译文
张旭传授颜真卿的那些笔法(上)
书论:草书笔法 33 讲(上)(1——10)
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原文及译文
草书意多于法
张克锋--《使转、提按笔法与书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