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对反复难愈的唇炎,中医有妙方
userphoto

2023.04.25 山西

关注

文/喜乐小语

喜乐的心乃是良药

本文是纯干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慢性唇炎,以唇红部长期干燥、皲裂、脱屑、疼痛等为临床表现。

目前,慢性唇炎的病因、病机尚未完全明确。

多数研究认为唇炎的发生多与口唇接触物、寒冷干燥的环境气候、习惯性舔唇等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本病好发于年轻女性,紧张、焦虑等因素皆可诱发本病。

慢性唇炎属于中医“唇风”的范畴,病程缠绵,令患者十分痛苦。

中医理论有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故口唇之病与脾脏密切相关。

《口齿类要》论述道:“脾之荣在唇……若唇情动火伤血,或因心火传授脾经,或因浓味积热伤脾。”

中医看来,唇炎多由于脾胃有热所致。

脾失健运则人体内水液代谢失常,水湿长时间在体内瘀而化热容易形成湿热之邪,若此湿热邪气积郁口唇则成唇炎。

除了脾胃湿热以外,毒邪也是重要的因素,部分患者有明显的接触史。

邪毒之物包括了外感毒邪及内伤毒邪。

其中外感毒邪,主要有风毒、寒毒、暑毒、湿毒、燥毒、火毒。

倘若体虚,正气亏虚,不能御敌于外,则毒邪犯脾,脾失健运,无以运化水谷,气血生化失司,则津液不能濡养口唇,则致唇部干裂、脱屑;

或风毒、暑毒、燥毒、火毒等阳邪伤精耗气,致脾胃积热,热邪灼蒸口唇,致唇部红肿、糜烂、皲裂。

内伤毒邪主要有肝郁气滞或过食肥甘辛辣所致的脾胃蕴热、胃火瘀毒。

郁积之热,日久可耗伤机体之阴津、甚或化湿成毒,碍于脾胃之运化功能;

或上攻于心,致使心脾胃三经皆失调,胃阴耗伤、脾气为损、心经积热,发为唇风。

口唇乃足阳明胃经循行经过所及,脾胃蕴结热邪,累及口唇则为唇风。

唇风早期多为脾胃积热,后期多由热邪蕴久成瘀毒、难以消散。

倘若病久迁延、病久入络,毒阻脉络,唇部表现为色素沉着,呈暗红,或兼夹紫色。

唇风之为病,毒邪不可不重视,解毒之法收效显著。

在临床治疗上,以清热解毒、缓急止痛为主要治则。

分享一经验方:方选三草油(紫草、茜草、生甘草)外敷。

其中紫草、茜草可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生甘草能清热解毒、缓急止痛,并调之以橄榄油养血润肤、润燥止痒,三草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缓急止痛之效。

使用方法:紫草、茜草、生甘草各取30g,浸泡于250毫升橄榄油中,充分浸泡2小时后,文火30分钟。

待三草油冷却后,以清水擦拭清洁唇部,然后取适量涂敷于唇部患处,每日两次,每次20~30分钟。

日常饮食以清淡为原则,也可适当口服补充B族维生素。

及时补充足量水分,充足的饮水量对于人体机能的均衡有很大帮助,也能有效防止嘴唇干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国名中医临证经验】张忠德辨治顽固性唇炎经验
唇 疔 .
转:紫草”治疗过敏性紫癜,凉血解毒效果奇
慢性唇炎中医理论溯源及临床经验采撷
犀角地黄汤
中医教你从嘴唇颜色分辨体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