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两年佳能党的心路历程
两年佳能党拒绝换门
----------------我与器材的心路历程
我的入门相机是佳能EOS 6D,在我高中毕业的暑假到手的;当时只是一个觉得单反不如手机好用党,挂着24-105还嫌重;根本分不清也不想分清所谓的全画幅和残幅,只会用P党,看不懂一堆拨盘,用实时取景来拍照。因专业需要,很不情愿的学习了一下基本的相机知识,但是依然觉得iphone才是最好用的。转机出现在两年前的暑假.......也不知道自己哪根神经错了位,买了本6D的全方位解析书来看,从此入坑走上不归路,而那部6D+24-70 f2.8早已被无良人士偷走。
因父亲好友是半职业摄影师的缘故,能接触到许多佳能系器材,在入坑至今的两年中,使用过还算多的器材,从佳能到索尼到松下到富士到尼康,从全幅到残幅到m43;我的全幅体系基本是围绕佳能建构的,并且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焦段齐全且素质不错的镜头群,但我为什么要折腾,要折腾不同品牌的相机和镜头?当然是因为对佳能的机器不够满意;但是折腾至今,却发现了一个真理,即每家的系统都不是完美的,都各有优劣;作为不靠相机吃饭的摄影玩家而言,只用一个门的全幅系统是最实惠最现实的,而且我个人以为,目前看来,综合素质最高(包括相机镜头闪灯)的系统依然是佳能和尼康。
首先相机和镜头哪个更重要?如果一定要回答这个问题的话,当然镜头更重要;对于绝大部分的摄影玩家而言,不需要大幅输出,不拍野生动物或者运动员;在绝大多数时候,6D或者D600和5D3甚至1DX/D5,能完成的事情是一样的;对于静态画质来说,D810和5DSR这种画质机的画质来的更好.......扯远了。而CN两家的最大资本即是原厂和副厂丰富的镜头群,C家甚至会更胜一筹;两大副厂适马与腾龙目前主打的高素质镜头也是为CN两家而设计的。
在佳能系统中,我买过的相机有:6D、5D3、5DSR、1DX,而现在只剩下了我认为最均衡的5D3。而在佳能口的镜头中,我买过的镜头有(大致根据购买的时间排序):
Canon EF 24-70mm f2.8L USM
Canon EF 24-105mm f4L USM
Canon EF 50mm f1.8 ii
Sigma 12-24mm f4-f5.6 EX DG HSM
Tamron SP 70-300mm f4-f5.6 VC USD
Canon EF 70-200mm f2.8L ii IS USM
Canon EF 17-35 f2.8 USM
Sigma 35mm f1.4 Art
Tamron 28-300mm f3.5-f6.3 VC
Canon EF 40mm f2.8 STM
Canon EF 85 f1.2L USM
Canon EF 24-70 f4L is USM
Canon EF 24mm f1.4L USM
Canon EF 16-35mm f4L is USM
Sigma 20mm f1.4 Art
Canon EF 100-400mm f/4.5-5.6L II IS USM
Sigma 24mm f1.4 Art
Canon EF TS-E 24mm f3.5L
Canon EF 14mm f2.8L USM
Canon EF 50mm f1.2L USM
Sigma 85mm f1.4 Art
Tamron SP 15-30mm f2.8 VC
Canon EF 35 f1.4L ii USM
Canon EF Marco 100mm f2.8L IS

佳能口中我周围有好友在用,接触并且熟悉过的其他镜头有:
.Sigma 24-105mm Art
.Canon EF 16-35mm f2.8L II USM
.Sigma 50 f1.4 Art
.Tarmon SP 70-200mm f/2.8 VC USD(A009)
个人认为,不论带不带入人的主观意识去思考,镜头都是摄影的灵魂,因为同一个时代的传感器水平大体从不会差到哪里去,用什么焦段什么光圈,在哪里拍等什么样的人或者光线才是一张好照片诞生的基础。因为宽容度的问题,我纠结换门的问题纠结了3个多月的时间;最终决定继续留在佳能,并且等到合适的时间即购买5D4且保留现在的5D3;这其中当然有5D4的传感器宽容度比前代大幅提高这样的考量,另一个原因即是我已经构建起的佳能系统成熟的镜头群,以及我非常想购买的镜头(例:Canon EF 11-24mm f4L USM和Canon EF TS-E 17mm),换门需要付出较大的成本,更重要的是:目前N家无法提供这样的镜头群,而因为我喜欢长曝拍风景的原因,S家的机器并不适合我。
目前我的手中留有9只佳能口的镜头,算是在不断更换镜头的过程中,发现的最喜欢的9只头,且应该还会保留较长的时间;我买镜头之路不算平坦,走过不少弯路;开始的时候,并不知道狗头与牛头的差距有多大,只是单纯的追求没玩过的焦段,买过一些非常非常狗的镜头。再后来研究过基本的光学结构与各种镜头性质之后,基本会以定焦头为主。同时开始的时候非常迷信原厂,现在早已没有原厂情节。我把我买过的镜头和间接接触到的我比较熟悉的镜头分为了三种:.我极力推荐的;.素质一般可按需求购买的;.不推荐购买的。就此写下我对这些镜头的想法与心得。

另外自从开始玩摄影成为一个不严谨的器材党后,总是会有同学和亲戚和各种各样的朋友问我这样一个问题:我想学摄影,我想买相机,我该买哪一个?经过这段时间的思考与众多所见所闻的经验,我会首先想说:你是不是真的想学摄影,其实很多人只是需要一个记录生活的工具而已,徕卡P10足以;高级一些的买黑卡足以;更高级的买M43吧。 另外一点就是预算,对于学生或者工薪阶层而言,一下就花掉一两万买相机的人毕竟不占多数;那么根据预算大致来划分一下的话: .3000-4500,考虑高素质卡片机,可能还的是二手的,比如Panasonic LX10, Sony RX100m4, Ricoh GR2, Canon G7Xm2这样的。一定要可更换镜头的?那就只有m43画幅的机器可以选了。总之:不要买apsc副的单反或者微单!不要买apsc副的单反或者微单!这样的预算买残幅只会让自己丧失对摄影的兴趣。 这里会引出一个问题:即老法师总会教导弟子一句话:底大一级压死人。这句话只有在镜头素质相同的情况下才成立。 举个栗子:松徕标变牛头Lumix G 12-35mm F2.8 APSH OIS 搭配松下GX8的机身,2000w像素且具有6轴防抖,这样的一套准专业装备下来的价格在6000左右(都买全新行货),那如果是同等素质的APSC画幅的机器是多少呢:SONY a6000搭配蔡司16-70ZA价格在8000左右,如果机身是a6300价格则在9500左右;换成CN两家的话,价格也不会低到哪里去,当然你可以选择Sigma 18-35 f1.8这样的残幅神器,但是搭配同级别机身(70D)的话也要7000多了吧。当然m43天生底小的确有劣势,但是劣势不在高感,而在于低感,在面对大场景风光的时候,m43系统200起跳的原生iso和小底会让画面显得不那么纯净,这其实也是风景追求大底的原因,就我自己使用黑卡5(底更小)的经验,高感可以开到3200,松下GX8的高感可以开上4000;很多人说m43的虚化不够,但是你真的需要这么暴力的虚化吗,非常多的人像大片使用的都是f4-f8这样的光圈;同时在扫街或者建筑特写之类的题材的时候,小底的大景深反而会成为一个优势;虚化与否并不能评判系统的优劣。 如果如以上提到的残幅搭配早已超过了预算,所以在这个预算区间,能考虑的真的不多。 .4500-6000 这个区间的相机我依然会首先推荐m43系统的,比如上文提到的GX8机身,那么这样一来可以选择的镜头会变得非常多,可以根据拍摄的需要来选择;要便携的话:松下20mm F1.7、松下42.5mm F1.7、松下35-100 F4-5.6、松徕15mm F1.7等等,m43系统的廉价镜头多在1000-1500这个价格区间,且因为贬值快的原因,很容易在闲鱼上收到价格低廉的二手,而m43系统因为像场小的原因,在镜头的制造成本和创新成本上较低,带来的是同价位远超apsc镜头的成像素质;如果要素质的话:松徕12-35 F2.8;松徕25 F1.4;奥巴45 F1.8等等,在m43系统中,2000-3000元左右的镜头素质能与绝大多数残幅或全幅5000元左右的镜头媲美。(PS.等我有空了后面可能有专门码一篇讲m43的心得) 当然如果你想要选择残幅的话,买全新的话似乎选择的余地并不多;我非常不推荐新手去买二手的相机,毕竟华强北是中国民用科技最兴旺的地方,翻新的相机极难鉴别;镜头稍微好点,但是也不推荐。 这个价位买残幅的话最值得考虑的就是Sigma 18-35 f1.8这颗镜头,机身的话买尼康的然后挑自己觉得合适的价格买就可以了。当然如果你有6000元左右的预算的话,你是可以买二手的全幅,5D2或者D700,配上痰盂就差不多了,一不说近10年的老机器不知道经过了几手,二来只有标头对于小白来说能拍摄的题材说多很多,实际很少;全幅高素质镜头的价格都不低(二手3000起跳),而且老机器对于高感的算法优化是很差的,5D2开上1600就够呛了,黑卡5可是能开到6400噢。 .6000-8000根据我的经验,最纠结的预算区间就在6000-8000这个区间,这一部分人往往是真的有心玩摄影,所以想上全幅,但是只能购买a7或者D610这样不那么让人省心的全幅,买残幅又不甘心;我的舍友就是这样的人......然后买了D610配24-120套机然后压在了箱底最后我帮他卖了;他和我说:不是说好的全幅虚化好吗......为什么我拍不出来......。这个区间的选择太复杂我心累。不过我个人的意见是:不过8000的预算的话,依然不要选全幅。买二手全幅踩雷的风险非常非常大。 .8000-13000 别犹豫,买全幅。在CN两家里选套机,记得搭配上一个50f1.8人类光学精华,当然如果是我的话我会更推荐使用35mm的定焦;剩下的,挑贵的买就好,这其中最好的选择是D750搭配24-120mm的套机。 在往上的预算能选择的实在太多,不论哪一个系统,再过了14000这个价格大关之后都能买过非常不多的相机和镜头了。 另外想多说一句:第一只镜头一定要是标准变焦镜头,等效:24-70;24-105;24-120,都可以。因为标准焦段才是培养摄影眼的焦段,也是练习构图与光影最有效的焦段,因为它的视角与人眼的视角相符,我们可以用人眼看到的实际素描关系去衡量一个照片的明暗关系等等。广角与长焦是人眼所看不见的视角,它超出了人眼的视角范围,在照片中不可控的因素变的更多;我曾经在杭州听过段岳衡老师的课,他也强调了标头的重要性。

我现在还留在手上的佳能口镜头有9只,分别是:
.Canon EF 70-200mm f2.8L ii IS USM
.Sigma 35mm f1.4 Art
.Canon EF 100-400mm f/4.5-5.6L II IS USM
.Sigma 24mm f1.4 Art
.Canon EF 50mm f1.2L USM
.Sigma 85mm f1.4 Art
.Tamron SP 15-30mm f2.8 VC
.Canon EF Marco 100mm f2.8L IS
.Canon EF 40mm f2.8 STM





.Canon EF 70-200mm f2.8L ii IS USM
俗称“爱死小白兔”,是我人生中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顶级变焦镜头,也是第一支专业级人像与风景镜头;首先,沉甸甸的手感与扎实的做工是我之前用的塑料玩具所没有的;配合十字对焦点使用,带来的是奇快的单次对焦速度与可用的追焦能力;f2.8的大光圈全焦段保持极高的成像素质,全开光圈既能非常锐利,且焦外的过渡极其自然,内含一枚荧石镜片,是佳能味道的保证;如果做一个类比的话:佳能的135L因为它的高性价比是非常多摄友都拥有的一个镜头,并且以焦内的锐利而著称,而爱死小白兔在最大光圈下的焦内,并不会比135l在同样的光圈下软多少,收到3.2光圈的时候,我的眼睛反正看不出差别。
爱死小白兔的另一大优势在于强大的镜头防抖,对于长焦镜头来说,防抖是非常非常必要的,而小白兔的防抖是我用过的镜头中最为给力的,最慢尝试过1/5的快门依然能接受。并且根据DPreview和兰拓的70200横评,2011年发布的小白兔在200端的成像能力和大法70200GM不相上下,而后者是2016年发布的镜头,售价高达1w7+
小白兔是我一开始就拥有的一颗镜头,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只镜头,它也是佳能最厚道的一颗镜头,除了稍重,没有任何可以抱怨的地方。 显而易见的是:如果你是一个风景玩家,请不要购买小白兔(大力士和土豪随意),我会更推荐大白兔(100-400),或者根据预算购买胖白(70-300),或者爱死小小白(70-200 f4 is),因为风景会玩小光圈,防抖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会极大的提升手持时候的画质。同时在旅行的时候,小白兔不适合带着出门,因为太重了。
.Sigma 35mm f1.4 ART 带你认识适马黑科技
我的第一支定焦头是小痰盂,因为当时太年轻的原因,我并不喜欢50的视角,可能也是小痰盂手感太差,对焦声音太大,还有强烈的逆光鬼影都导致了我对它的体验非常不好。我为什么会喜欢上35mm的镜头,其实一开始与两位摄影师有关,一位是大卫·赫恩,拍摄的著名的披头士系列;另一位就是罗伯特·卡帕,最出名的《诺曼底登陆》便出自一部搭配了35mm定焦的康泰时。
从体验上说35mm的视角在全画幅的系统中属于小广角,进可攻退可守。对于不同题材,有非常大的进退弹性。退几步可当28mm,近几步可当50mm。适马这颗35定最近对焦距离为0.3m,相比于50mm在拍摄特写静物的时候有更好的背景交代空间,1.4的光圈可以让你可选择的景深范围非常大。大光圈的时候,可避免很多干扰因素,拍摄到较为局部的画面;退一步开小光圈,可以囊括更多的场景,交代出拍摄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周围环境等等因素,在纪实摄影中,这一点尤为重要。
另外一点就是视角的弹性,在人物和纪实拍摄中,不同于50mm的虚化效果,在相同光圈的情况下,35mm焦外的朦胧感会显得更加的真实,有点人眼余光的感觉,这不仅可以在画面中容纳更多的人文元素,使得主体突出的同时也注重了环境的表现;而且在室内的婚礼跟拍或者人物拍摄中,50mm往往会受到室内空间的限制而局限构图,但是作为35mm的小广角则不需要有这个担心,所以它除了“人文之眼”的称号外,还被称为“私房之眼”。而在宽阔的室外,他虽然没法给你超广角的震撼,但是当个28mm甚至24mm是没问题的。
适马这只35mm的可贵之处在于全开的可用,全程都非常锐利,且焦外的过渡很舒服,紫边也不多,镜头素质可以说吊打比他贵了两千的原厂一代35,特别是暗光出的描写能力,以及对于整体画面解析的平衡,我在当时觉得这颗镜头是完美的,这才是牛定啊!变焦都是浮云。
非常有趣的是,出于对35mm焦段的喜爱,我在后来购买了原厂的二代35mm;这颗镜头不论是在解析力,色彩过渡,焦外过渡,色散,紫边和对焦速度等等都全方位都强于适马的35A,但是我却把它卖了......原因是它几乎4倍于适马的售价,而且在实际的拍摄体验中,它并没有给我带来4倍于适马的感受,它仅仅比适马好了一点,适马35A已经足够优秀;其实在光学发展没有革命性进步的时候,适马所采用的堆料套路已经是定焦头相对最完美的解决方案;当然,原厂的新红圈定焦会比适马的好,但如果同样的参数不搭配IS的话,我基本都是不会考虑的。多说一句就是:变焦不如定焦的根本原因是边缘解析力跟不上。





.Canon EF 100-400mm f/4.5-5.6L II IS USM 白炮的尊严
这只镜头俗称大白兔,它的前身是佳能于1998年发布的Canon EF 100-400mm f/4.5-5.6L IS USM IS 俗称大白。它实用的焦段和较好的成像获得了广大摄影人的信赖与追捧,并在它推出的16年中,帮助佳能攻城略池抢占了众多市场;许多摄影爱好者的和职业摄影师是因为大白的存在而选择佳能。而它的替代者大白兔则是我购买的第二只白炮。
长焦可以用来打鸟,但是绝不仅限于打鸟,事实上:老法师打鸟一般400mm起步。100-400的最大用途其实是在风光摄影上,在草原、山丘、欧洲的广场,是它大展拳脚的地方。它和70-200的区别在于70-200是一只短长焦,主攻静物和人像;而100-400是中长焦,主要用于演唱会和风光雪山,城市夜景,顺带可以打个鸟。这只镜头的测评可以看蜂鸟或者其他论坛上的,比我专业多了。我只想说,在我考虑是否换门的过程中,这只镜头的分量是非常非常足的,可以说它的存在很大程度上让我选择继续留在佳能。看看隔壁N家的80-400多少钱13799;而素质和大白兔一样的S家新出的100-400多少钱18800;再看看大白兔多少钱12800。(都是京东的价格)而根据兰拓最新的测评,N家的80-400的素质比大白兔差了些,面对S家新出的100-400在各项指标上依然是胜多负少,这就是白炮的尊严。
而我在使用这颗镜头的过程中,最让人感动的地方在于F8下的成像全焦段让我无可挑剔,不论是解析度、色彩、过渡、色散,且它的中心解析度和边缘解析度可以说基本是一样锐利的,在拍摄风光的时候这点尤为重要,同时内有萤石镜片加成,让它的价格显得格外良心;同时它的对焦速度非常非常快,让人非常爽。
.Sigma 24mm f1.4 Art 广角夜之瞳
想象一下你走在台湾的夜市,你需要一只镜头来拍摄,你会选什么;在我看来,24 f1.4是最好的选择。24mm的视角恰好是广角与超广角的平衡点,24mm给人的视觉依然是没那么有冲击力的,但是它又恰好能囊括你想囊括的所有景色,同时搭配有1.4的大光圈,能控制的景深和iso会变得非常广泛;它从参数上似乎和35mm的视角差别不大,但是实际的情况是24mm不只广了一点点。
我在购买适马24mm之前,曾经购买了身价几乎2倍于它的原厂 24mm f1.4L;但是这一次,原厂输给了适马;而且除了在最大光圈下,原厂的边缘分辨率稍好于适马,中心分辨率平手外,不论是畸变、色散、慧差、炫光,原厂都是落于下风的,原厂的24是真的输了。适马24A是一只近乎完美的镜头,如果你需要这个焦段的定焦的话,它不会让你失望。
.Canon EF 50mm f1.2L USM 氛围优先
我在今年的寒假才考虑购买标头,因为它作为最接近人类单眼视角的焦段,没有任何构图上的冲击力可以利用;它拍出的往往是最真实但可能是最没趣的东西,但同时也是50mm成就了成就了布列松,就因为它的真是与完美的可控。摄影是做减法的艺术,50mm可以很完美的诠释这句话。50mm的优势和劣势是相同的,既构图和用光非常重要。论空间压缩,比不过长焦,拍什么都爽,完全不会有构图的压力,风光妹子静物小品什么都能拍,那样的透视,50玩不来。论视觉冲击力,50怎么也拍不出超广角的震撼拉伸感,风光人像,只要把主题放在中心,就会有无比震撼的视角,这题材50还是不行。
我拿绘画举个栗子,用50就像画素描,没有任何色彩可以利用,完全取决你怎么去画。所以构图和用光的把握要把握得非常好,就像控制素描的大关系一样,由大到小,怎么把我一层一层的明暗体积与结构关系,怎么把握?和素描一样,多练习啊!因为50这个视角真心难掌握,所以能用好50的人往往玩广角和长焦的时候更能拍出震撼的作品。我用50的时候需要考虑景深与内含的物体,拍摄的距离,光线等等,内容很多,但是50又不广不长,所以非常局促,但是同时用50拍摄出的妹子又会有一种认真的感觉,这点又是其他焦段所没有的。如果没练到看到什么就知道怎么拍,同时拍出来是什么样子这一阶段的时候,50真的会显得非常平淡,非常局促,而恰恰我也没有这种能力...........但是我从个人学习拍摄的过程中领会到了一点:我会用24,35,85,135甚至小白兔这样的人像镜全开光圈来拍人,但是50我不会,我觉得用好50的王道在于2.8-4的这段光圈,就像朦胧诗的情调一样,高于人眼却还能存有人眼所见的感觉。
我在选择50mm镜头的时候在Sigma 50 f1.4 Art和原厂的50 f1.2中摇摆了两周的时间,如果时间放在三四年前的话,原厂的50 f1.2可以说是佳能口中自动标定的王者(EF 50 f1.0的持有者太少不算),且自带嘲讽其他家的技能。但是在Sigma f1.4 Art问世之后情况就变了,这只几乎和蔡司一样利用Distagon结构设计的镜头,在实际的体验中给了我惊人的锐度表现,比之前的35A和24A带给我更加变态的解析度体验;而蔡司的Otus 55 f1.4 ZE则是理论上全画幅中的镜头性能极限,有着3W元丧心病狂的售价。而适马这只镜头全新的在4500左右,只有原厂50 f1.2的一半。在性价比上吊打原厂,在整体的素质上也要高于原厂,所以如果说预算不够的话,适马这颗50A一定是最好的标头选择。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悉尼著名的婚礼摄影师顾俊和加拿大的肖像摄影师卡特在油管上的视频,顾俊他们都非常推崇这一颗镜头。
我最后选择原厂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原厂的感觉更舒服;尤其在1.2-4这段光圈下。它是没有这么锐利,也有紫边,还有暗角和色散,但是整体的调子给我的感觉比适马的舒服;我再拿绘画举个栗子:原厂就像是席勒或者门采尔的人物素描,该有的东西都有,但是整体处在一个非常安静婉转的状态下;而适马像是科班出身的年轻画师,每一个细节都刻画得非常到位、无懈可击,但是很容易丧失整体的绘画情感。简单来说就是标头在我看来,平衡与氛围才是王道。
.Sigma 85mm f1.4 Art 近乎完美的人像镜
这货给我的第一映像就是:重!果然是健身器材厂适马的出品。原厂的85 f1.2在定焦里已经是个重量级选手了,适马的85A比它还不只重了一点点,戴上遮光罩能赶上小白兔的长度了。
但如果不在意重量的话,这只镜头能带给你的是:.极快的对焦速度;.适马定焦中几乎是最好看的焦外;.中心与边缘几乎同样变态锐利的解析度;.超级高的性价比........
原厂的85 f1.2是一只非常优秀的镜头,在5D2叱咤风云的时代,他几乎是婚礼和肖像摄影师入佳能门的必然选择,但是如今,和适马相比,它的焦外更美,色彩过渡更自然,然后其他各项指标都被适马吊打了,两者的紫边都很大。最不能忍的主要是原厂85在大光圈下的对焦速度,实在是太慢了,而且焦点非常难控制。(这颗镜头的对焦设计很奇葩的)而适马的价格现在稳定在了6000出头,实在是一颗良心产品,老法师说的傻锐,不存在的!对于人像外拍来说,它和小白兔一样在我看来是完美的人像镜。
.Tamron SP 15-30mm f2.8 VC 全能超广角
喜欢拍风景和城市,自然少不了超广角。我的第一只超广角是廉价的适马12-24mm f4-f5.6二代,它的边缘和棉花糖一样稀烂并且色散控制得很差,它存在的价值即是12mm,但是我依然非常不推荐购买这支镜头。我的第二只广角是老的佳能大三元广变,17-35f2.8,注意是17-35,带有强烈的桶形畸变,中心解像力很差就更不要提边缘了,且收小光圈都不会有明显的改善。这两只广角的使用让我一度以为广变的边缘就是这样子稀烂的。
直到我购买了佳能16-35 f4 IS,这只镜头最大的优势在于轻便,带上防抖,可谓便宜又大碗;它在f4时全焦段的解像力即非常出色,且于炫光和色散抑制得很好,在我更看重的广角端,边缘画质的下降也处在一个相对优秀的范围内;且对于平面的前组,可以上UV保护镜头,同时只需要使用100mm的方镜,非常的方便;多说一句:不要购买16-35f2.8二代,它依然没有摆脱佳能广变大三元的垃圾存在,只有三代是值得购买的。而16-35f4的短板在于它缺少对于星空和暗光时的拍摄能力,这点对于我来说是比较在意的,如果不在意这两点的话,佳能的16-35f4是一只非常值得购买的镜头。
因为我不是职业的星空玩家,拍星星仅仅是广角镜头兼职干的活,所以腾龙的15-30 f2.8对于我来说是不二选择;它在f4下与佳能16-35 f4有同样出色的解析力,且光圈收到f8的时候,中心与边缘解像力似乎比16-35f4更加出色。广角端虽然说只是大了1mm,但是对于超广角来说大1mm即是大了一圈,有段时间网上流传说这个镜头广角端缩水,实际没有15mm;经过我的实际拍摄体验,15mm比佳能的16mm的确是大了一圈的。同时在它拥有f2.8的大光圈,收到f3.2既可以很好的完成不那么专业的星空拍摄,搭配VC防抖,暗光的时候拥有很好的表现能力。我觉得这颗镜头的防抖做的似乎是比佳能16-35 f4那颗好那么一点。这颗镜头的前组是一个大灯泡,因为采用了腾龙独家的eBand镀膜,清理起来非常容易。但是这颗镜头得采用150mmX150mm的滤镜和支架,在滤镜上会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有空我会写:我在方片滤镜上走过的弯路) 如果对于方片滤镜有需求但是又没有概念的爱好者,这颗镜头慎买。
这颗镜头唯二的缺点,一是太重(我在想如果是适马来做会不会超过小白兔的重量),二就是灯泡头脆弱的通病,缺少UV保护它很薄的前组,几乎逢磕必坏。综上:它依然是一只非常值得购买的镜头。

.Canon EF Marco 100mm f2.8L IS
俗话说微距无弱旅,带着红圈的百微自然是最好的微距镜头之一,微距镜头的特殊结构赋予了它强大的中心解像力;我购买百微的初衷是我的专业需要——拍模型;作为一只微距镜头,防抖是必要的;对于花卉拍摄来说它简直就是神器,昆虫请选择180微。作为一只微距镜头,同时可以拍人像,只是当你把妹子脸上的毛孔都拍清楚的时候.........就不好了。总之如果想玩微距,那么更加性价比的选择是腾龙的90微,玩玩而已的选择是XPPO近摄镜,而相对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红圈百微。
.Canon EF 40mm f2.8 STM
我纯粹是觉得这玩意儿可爱才留着的。


关于器材的选购那一块,我写的很潦草,和接下来的内容 待更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Canon 40D 比Canon 450D 的价格贵近一倍,40D的性能是不是比450D也要翻倍?
器材党的折腾 — 图评我用过的20个镜头
不选套机咋办 佳能单反50D单独配镜方案
一些常用的摄影黑话 -
日系单反镜头俗称趣称大集结
单反数码相机镜头购买选择,焦段等实用知识大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