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中核恒通(江门)城乡建设有限公司恩平农业项目
以发展产业为抓手 实现恩平乡村振兴战略——浅谈中核恒通(江门)城乡建设有限公司恩平农业项目

中国市县领导决策网、刊讯:(徐建宗)报道

现场

在广东省恩平市,我司团队和恩平市委谢超武书记、市政府劳沈川副市长等领导,就国家级农示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进行研讨交流。

领导现场调研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报告中的七大战略之一,被写入党章并作了重要部署,提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和建成小康社会,是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任务和重大举措。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发挥优势形成特色,谋划农村农业产业发展兴旺,带动乡村的全面振兴发展。

中核恒通(江门)城乡建设有限公司积极主动探索恩平市城乡振兴发展战略,肩负着新时期党赋予央企的政治使命。根据恩平市乡村的实际情况,以发展农业产业为主要抓手,以“人才、资本、产业”为主线,统筹各方资源、引进人才和科技、调动和利用各方资本、多方开拓市场,培育壮大恩平当地农业龙头企业,组织引导合作社和农户积极参与。大力发展以“丝苗米和马铃薯”种植、加工、销售、品牌打造等产业链发展为核心,融合发展文化和旅游等产业的“恩平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促进恩平市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恩平市“稻-薯”产业发展现状及不足

恩平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粤中粤西交汇地,属于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区域,是广东省重要的农业产区和农业生态区,也是热带亚热带特色农业的重要产区,阳光充沛、雨量充足、生态良好、农民勤劳淳朴,有丰富的富硒资源。

水稻和马铃薯种植是恩平农业的主导产业,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在42万亩左右,总产量13.4万吨,有10万亩连片优质稻种植基地,有4万亩冬种马铃薯高产基地和“稻-稻-薯”生态种植模式,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国家级万亩水稻示范区”、“国家级万亩马铃薯示范区”和“广东省重要商品粮基地县”等称号。在农业生态资源条件优越的基础上,恩平市2017年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这对恩平市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更大的要求。

恩平市具有良好的“稻-稻-薯”种植模式和规模,但在进一步推动农业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遇到诸多瓶颈,导致农业产业发展受阻,在乡村振兴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和角色。

(一)一产效率低

1、新品种研发和引进欠缺,亩产经济效益低。恩平地区除部分稻田种植商品储备粮外,其他的都是种植“象牙香粘”系列丝苗米为主,亩产300-350公斤,多年没有新的品种研发和引进。马铃薯都是外来品种,没有培育当地自己的品种系列。产量低下,导致亩产经济效益不高。

2、个体户式种植,没有规模效应。恩平农业种植上还是一家一块分散式的模式,种植品种不统一,不能规模化、现代化、机械化和标准化的操作,缺少平台统一引领,管理比较粗放,不能做到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生产成本高,不利于品牌打造和现代机械化的操作,没有形成规模效益。

3、品牌发展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广东丝苗米在粤港澳大湾区有一定品牌认识度,有“北有五常米,南有丝苗米”之市场美誉定位,恩平地区丝苗米又是广东丝苗米中的翘首。但是由于缺少大的企业统筹引领和品牌规划打造,在恩平生产环境十分优越,富硒资源十分丰富的条件下,恩平丝苗米本地仅有的几个品牌也是“散、小、弱”,品牌发展没有凝聚力,导致好产品没卖好价格,品牌附加值低,市场没能深度开拓,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非常小。

(二)二产不够强

围绕恩平40多万亩的水稻种植,恩平市米业深加工和小型烘干厂有几十家,达到农业龙头企业的只有1-2家,而且存在收储和加工能力弱、工艺水平低、加工出的稻米品质一般的问题。米业加工较大的丰穗米业也存在资金的短缺和没有成熟的市场销售渠道,收储、加工和销售都遇到发展的瓶颈。由于本地企业加工能力有限,导致恩平地区许多优质的稻米被广州等其他地方企业运走加工和销售,所得到的经济效益与恩平无关,对恩平的乡村振兴没有促进作用。恩平地区还没有马铃薯冷藏和深加工企业,经济效益还仅停留在种植层面。缺少资金、人才和技术的恩平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还十分薄弱,急需提升。

(三)三产不够活

1、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信息不畅通。目前,恩平农业生产性服务尚处于零散和自发状态,无大型专业的农机服务合作社和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平台,农业服务业发展水平落后,服务能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农业信息化发展最后一公里存在短板,问题突出,原有的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和农业信息采集及输送体系都处于虚设状态,市场需求信息与价格信息不对称。

2、农产品交易流通环节薄弱。恩平市没有专门的农产品交易和流通市场,政府已经意识到需要重新规划,农民组织或涉农企业受人才、资金和市场等因素的制约,农产品交易流通能力十分有限。农村物流系统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网络不完善、运输成本高等制约着恩平农产品的交易流通。

3、农村文化休闲旅游及服务业发展滞后。恩平市处于珠三角地区,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自然丰富,文化题材独特,农业资源优美,但恩平旅游业整体发展不均衡,文化及农业旅游未全面统筹和深度挖掘,新颖程度不够,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不完善和不长,农村及农业基础设施和环境需要加以投入改善。例如冯如文化、创意农业、农耕体验等旅游结合和挖掘程度不足。

(四)一二三产融合遇瓶颈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产业兴旺”后,恩平市政府一直致力推进农村一二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让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农业功能要不断扩展,需要打破制约发展的诸多瓶颈:一二三产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资本和有责任担当的企业参与引领开发,金融创新支持的融资问题一直制约着“三产”的融合发展;二三产业的发展,需要配套一定量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非农用地审批手续多申报难也是一直制约着乡村“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乡村基础设施落实,环境需要大力治理,规划要区域性统筹考虑,政策落地需要一定的过程等等,都是“三产”融合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以发展恩平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总抓手,促进恩平乡村振兴战略和社会新农村建设

中核恒通(江门)城乡建设有限公司立足于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态资源独特优势的基础上,拟利用自身在人才、资金及央企具有的优势资源条件下,配合恩平市政府倾力打造恩平市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基本原则,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总抓手,实现农村农业产业兴旺,促进恩平乡村振兴发展。

(一)做好恩平农业产业园发展的顶层设计

按照国家、省市对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要求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安排,公司通过充分的调研,拟在恩平市牛江、沙湖、良西等乡镇建设10万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具有地区特色的“象牙香占”稻米和冬种“马铃薯”为主要产品,结合恩平市其他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发展规模化绿色种植、科研育种、科普教育、检验检测、农产品收储加工及衍生产品的开发打造、物流配送、电子商务、智慧农业、农耕体验、田园生态旅游、品牌塑造、港澳出口基地打造等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的、多层次的产业群和全产业链的发展。整合恩平市的养殖企业,结合恩平市环境和污染源的治理,生产加工有机肥,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如侨乡文化、富硒文化、冯如故居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要将地方文化与农业、加工业、旅游业深度结合起来互相衬托发展,推动乡村产业兴旺,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二)构建全新的产业体系,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

促进乡村振兴,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必须以发展现代化的农业为基础,要调整改变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探索恩平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结构,使传统农业变成以现代科技农业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农业产业。要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通过全方位的统筹考虑,公司拟构建恩平全新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1、构建“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依托珠三角、港澳两地及出口的巨大市场需求,充分结合和挖掘恩平地区农业自然资源的优势条件,推进恩平一二三产的供给侧改革和结构性调整,整合谋划恩平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通过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发展种植优质丝苗米和冬种马铃薯,聚集市场、资本、人才、信息等现代生产要素,把生态种植、研发、服务、加工、收储、物流、销售、电子商务等有机融合,结合当地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利用和发展,互相衬托提升,形成一个独特的“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链。

2、建立农民全面参与的农业生产体系。

公司拟在整个恩平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主要发挥搭建平台和统领发展的作用,让农民全面参与到农业产业园的发展中来,成为农业产业园的长期的一份子,使农民能共享到产业发展带来的成果和效益。产业的发展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的方式进行运作,农民以土地面积入股合作社,公司与合作社再进行股份合作,合作社和农民按股份参与产业园发展的分红。在公司统一的安排和调配下,按照一定的生产标准和管理要求,由各合作社负责执行和运作生产管理,形成标准化的专业管理模式和一个特色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公司会将核心产业园按5A级景区的标准进行水利和景观标准化的改造,根据市场需求,统一安排和调剂种植品种,由各专业合作社按绿色有机的农产品生产要求进行种植,利用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技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打造恩平高端的牛江“富硒”丝苗米和沙湖高端的优质米,全面进行富硒稻米及其他富硒农产品的品牌打造,要做好产品品质,提高知名度,增加产品附加值。

3、培育引导多方合作、共同发展的产业经营体系。

公司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培育引导农民、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恩平农业产业的发展。会对现有的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农民进行扶持引导,集中培训和指导,让她们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拟收购整合相关农产品深加工的龙头企业,如稻米加工企业、濑粉生产企业等,进行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利用公司的资金和平台优势,解决现有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遇到的瓶颈,做到加工产业集群,产品聚焦,共同发展做大做强,为农业产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培养一批核心支柱企业。

(三)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助力恩平乡村振兴产业生态链。

要结合产业品牌的树立和打造,建设完善的物流网系统,运用遥感技术、大数据等技术对大田生产进行监测和管理,进行农产品质量溯源和监督;要联合企业研发引进智能化农业机械、农业机器人等国内外先进的机械设施进行生产;要利用互联网系统,开发APP等工具,发展CSA农业和共享农业让消费者直接与农田与合作社与农户对接;要开发恩平农产品网上商城,引进淘宝等电商平台;产业园内全区域实施“物联网”管理,打造最具特色的智慧农业和互联网农业产业园。利用互联网和现代空间信息技术,使生产、服务、加工、物流、销售等产业链发展更高效,供给和需求的信息融合更及时,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有机结合起来。

(四)推进恩平农业科技发展,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要充分利用广东省农业科研及相关农业科研单位的优势资源,引进相关的科研育种单位或人才,建设院士工作站,专家、博士后育种工作室等,开展象牙香占稻米、马铃薯及当地特色作物新品种的繁育、高效有机栽培研究。公司拟在品种研发和引进上要下大力气和投入,每年安排一定的科研经费,与相关科研单位和院所进行合作,建立科研育种基地和教学实习实践基地,摸索建立标准化高品质的丝苗米及其他农产品栽培技术标准和措施,在品质和产量上要有巨大的突破。在适当的时候推出举办恩平农业产业园“广东丝苗米发展论坛”,建立科普教育基地和现代职业农民培训中心,要广泛开展省际、国际间学术交流和加快科学成果落实转化。

要整合产业园内各个农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和农户现有的农业机械,组成新的专业机械合作社,对现有的机械进行修整,统一管理、统一维修、通过大数据进行统一调配使用。在此基础上,在引进一批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如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产业园的农业机械设备要达到先进水平。组建一支专业化农业技术服务队伍,进行相应的农业技术集成和运用,负责整个园区农业生产的技术指导以及园区外农户、合作社等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农业生产新型主体的培训。研究绿色和有机种植方式保证农产品安全,统一园区的种子、农药、肥料,做好绿色有机生产农资的供应和保证。为整体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服务保障。

(五)建立金融服务体系,为恩平乡村振兴提供保障

为使恩平市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坚强的资金作保障,公司已经向当地政府发起,联合成立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金,用于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农田基本改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乡村环境改造、物流基地建设等提供资金保证;产业基金还发展小额金融贷款,用于扶持种植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进行农业生产,农产品研发加工等环节;还用于孵化一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

中核恒通(江门)城乡建设有限公司恩平农业项目将以农业产业发展为主线,结合文化、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一个具有地方特色和最具发展潜力的农业现代产业园,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到产业兴旺发达、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振兴。

中核恒通(江门)城乡建设有限公司将在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全面统筹考虑恩平市的环境升级改造,改善乡村住居环境,进一步发展打造恩平田园综合体及特色小镇,使恩平市乡村全面振兴发展。

网络运维:赵平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徽固镇:豆角长 幸福长
关于角杯乡甜柿产业发展的调研和思考
[首藏作品](6766)“转战”乡村振兴,他认准“以点带面”服务模式
[报告文学]黄石红珠山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张国祥的生态乡村振兴梦记实/柯亚南
【乡村振兴在行动】探索出一条乡村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的路径
调研报告:一村一品,走实乡村振兴个性化发展之路的重要性、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