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读《红楼梦》中的农业密码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高鹗)著的《红楼梦》,被誉为反映封建社会形态的一部百科全书。

有人当爱情小说读,有人当历史来读,有人当经济读本,红学研究百花齐放, 却鲜有以农业视角的解读,不无遗憾。

让我们把视角投向明末清初的三农,通过书中4个片段,看看《红楼梦》中蕴含着什么农业密码。

刘姥姥贾府打秋风

一曲封建小农的悲歌

迫于残酷的文字狱,曹雪芹采用了“春秋笔法”,自称“朝代不可考究”,但小说中还是有很多带有时代色彩的物件,比如自鸣钟、玻璃、汪洽烟,都是在清朝时期才出现在中国的,和历史有一定的重合,所以很多红学家倾向于小说的时代背景是明末到清初这一时间段。

在小说中,曹雪芹除了描绘了贵族阶层的纸醉金迷之外,还大量着墨于市井小民,如刘姥姥、尤家姐妹、焦大、鲍二等等, 寥寥几笔却让读者可以窥见这一时期普通百姓的经济生活。

刘姥姥是小说中刻画的一个贫苦、善良、圆滑的老农妇形象,也是《红楼梦》的一条副线,她三进荣国府,亲眼见证了贾家的由盛转衰。

根据书中描写,刘姥姥女婿狗儿的祖上做过一个小京官,因贪恋“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王家的势力,认了亲,后家道中落,慢慢疏远了。因就快过冬了,一家人衣食无着,家庭会议后派刘姥姥去贾府寻求救济。书中是这么描述的:

一家四口,以务农为业。因狗儿白日间自作些生计,刘氏又操井臼等事,青板姊弟两个无人照管,狗儿遂将岳母刘老老接来,一处过活。这刘姥姥乃是个积年的老寡妇,膝下又无儿女,只靠两亩薄田度日。今者女婿接来养活,岂不愿意,遂一心一计,帮趁著女儿女婿过活起来。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

清初,人口激增,人均耕地减少,土地矛盾尖锐

清军入关之后,自顺治元年起发起三次“圈地运动”,累计圈地超十六万公顷。贵族大量占用土地,特别是在北方,大量农民要么失去土地,要么被挤迫到“盐碱不毛之地”,加上官僚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造成土地高度集中,人地矛盾日益尖锐。

到了乾隆31年,因为人口的剧烈增长,人均耕地面积下降到只有3.56亩。横跨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的包世臣在《安吴四种》中写到:“合女口小口牵算,每人岁食米三石”,按照他的算法,一个四口之家的农民,需种四亩田,才能自给全家的口粮。

在地主制经济下,一家一户的小农是最基本的生产单位,像刘姥姥家这样的小农户,只有“两亩薄田”显然是不够一家人温饱的,所以除了耕作田地,也从事一些小商业活动,比如刘姥姥的女婿狗儿“百日自作些生计”,很可能是打些零工,或者将农副产品出售以补贴家用。

除了耕地面积不够之外,更为可怕的是生产环境的不稳定。小说第一回中,小官宦甄士隐遭遇葫芦庙失火房子被烧毁,痛失爱女后,有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描述:“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无非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难以安身。“ 在这样的环境中, 甄士隐这样有田产的乡宦尚难以安身,何况是刘姥姥这样小户人家了。

除了土地被兼并,社会环境、生产环境恶劣之外,小农户还要承受地主阶级的多重盘削。

乌进孝忙进前两步回道:“回爷说:今年年成实在不好。从三月下雨,接连着直到八月,竟没有一连晴过五六日;九月一场碗大的雹子,方近二三百里地方,连人带房并牲口粮食,打伤了上千上万的:所以才这样。小的并不敢说谎。”贾珍绉眉道:“我算定你至少也有五千银子来,这够做什么的?如今你们一共只剩了八九个庄子,今年倒有两处报了旱潦,你们又打擂台,真真是叫别过年了!”乌进孝道:“爷的这地方还算好呢。我兄弟离我那里只一百多地,竟又大差了。他现管着那府八处庄地,比爷这边多着几倍,今年也是这些东西,不过二三千两银子,也是有饥荒打呢!”第五十三回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

在第五十三回中,年关将至,帮贾府管理田庄的乌进孝上门交统一收上来的货币、实物地租, 统共二千五百两银子,一千担常用米,还有各种山珍海味,贾珍嫌少发脾气, 哪管你气候反常、庄稼歉收呢。

凤姐儿坐下,因问:“家中有什么事没有?”平儿方端了茶来递过去,说道:“没有什么事。就是那三百两银子的利银,旺儿嫂子送进来,我收了。还有瑞大爷使人来打听奶奶在家没有,他要来请安说话。”《第十一回 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

书中第十一回,描绘了王熙凤违规放高利贷的事实,在明清时期,官僚家庭用做官的收入放债、买田,也是构成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环节。清朱彝尊撰《曝书亭集》卷七五就说到:“京师坊市,势豪多以私钱牟重息,有印子、坠子、转子之目,贫民称贷者不胜其苦。”

小说中我们表面上看到的,是刘姥姥忍辱上贾府求救济,而在背后,是一曲艰难度日的“芥荳之微”小农户的悲歌。

夏金桂扈跋的背后

商业性的农业经营

在小说中,夏金桂是薛宝钗的弟弟薛蟠的正配,性格泼辣、善嫉、狠毒,把薛家闹的鸡犬不宁。她婚配给薛蟠自然是薛姨妈作主,一向精明的薛姨妈是怎么选上她的呢?除了她的外貌、文采之外,最主要还是她的家庭出身。

要知道,夏家跟薛家同为顶级皇商,夏家又没有儿子,薛家是瞄着夏家独女可继续的巨额财产。她不菲的嫁妆,也是她嫁过来之后颐指气使的底气。

宝玉笑问道:如何又称为‘桂花夏家’?”香菱道:“他家本姓夏,非常的富贵。其余田地不用说,单有几十顷地独种桂花,凡这长安城里城外桂花局俱是他家的,连宫里一应陈设盆景亦是他家贡奉,因此才有这个浑号。第七十九回《薛文龙悔娶河东狮 贾迎春误嫁中山狼 》

自明朝中后期起,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除了农业跟手工业之外,也出现了大量的商业性农业经营活动。夏家是是皇商,也是大地主,种植粮食之外,还经营着垄断的桂花局生意, 所种植桂花首先择其优供奉皇室,剩下的则为商品卖出,“几十顷”的规模,显示出商品性经营的规模之大。

书中第56回中,贾探春感叹贾府的管家赖大的园子面积大:“除他们戴的花、吃的笋菜鱼虾之外,一年还有人包了去,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剩下。”

夏家跟赖大这两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在当时大规模的商业性的农业经营已经出现,在清朝范端昂所著的《粤中见闻》,也有对当地果树种植的描写:“塘基、堤案、园林多种植龙眼……多以花果为例 ”

大地主把自己的土地用于商业性的农业经营活动(花园、菜园)等,有承包给他人经营的商业模式,也有买办商人的活动,而小农户则出售剩余的农副产品,这一时期的商业性农业经营,已经相当普遍。

贾探春搞承包制

组织变革上的尝试

为了迎接贾元春回娘家省亲,贾府耗费巨资专门建造了一座规模庞大的大观园,省亲完后,在贾母的倡议下一帮小姐姐住了进去,以便物尽其用。

大观园并非是农业生产单位,而是私家的园林,其管理方式是聘用一些临时工“花匠”“山子匠”打理,存在浪费、效率低等弊病。

探春敏锐地发现问题所在,以“农创思维”并进行了一些组织上的变革。

不如在园子里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老成本分、能知园圃的,派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然一年好似一年了,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致作践,白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们也可借此小补,不枉成年家在园中辛苦;四则也可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并打扫人等的工费。将此有馀,以补不足,未为不可。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贤宝钗小惠全大体》

薛宝钗进行了一些补充, 提议凡是在园内从业者,年底承包人拿出一些利润来给大家分红。但宝钗太通透了,她的“神补刀”让人匪夷所思,阳为识大体,阴为迎合王夫人的心思,两边不得罪。

这庶几不失大体。若一味要省时,那里搜寻不出几个钱来?凡有些馀利的,一概入了官中,那时里外怨声载道,岂不失了你们这样人家的大体?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贤宝钗小惠全大体》

探春的改革,综合起来,分为三点:

一、分工,提高生产稳定性,专业人做专业事。

二、实行“承包责任制” ,以招标形式,上交一定收成,剩余的都是自己的,提高生产者的积极性。

三、团结周边,让大家全部成为利益共同体。

从经济技术来说,探春的改革是有望成功的,但是她不可能明白一个事实:她的开源节流,只是细枝末节上的修补,不可能改变贾府的体制,也不符合贾母、王夫人为主的保守派的利益。

从后来事情的发展来看,园子里徒生了很多是非,反而对贾府的衰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何苦生在贵族家, 曹雪芹笔下的“敏探春”,正应了她的那句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泣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她的“农创改革”,只能草草收场。

花袭人的”穿越“

古代水果套袋技术

“枉自温柔和顺”的花袭人,是贾宝玉的首席大丫鬟, 从小因家贫被父母卖入贾府为婢。她家在京郊,是务农为主的贫苦农民,而且很可能是水果种植户。从书中可知,袭人有亲人探视权,那就免不了偶尔帮忙干一些农活,了解一些生产知识。

在第六十七回,袭人就跟大观园的老竹妈科普了一项'穿越“的农业技术:水果套袋。

那婆子道:“我在这里赶蜜蜂儿。今年三伏里雨水少,这果子树上都有虫子,把果子吃的疤流星的,掉了好些了。姑娘还不知道呢,这马蜂最可恶的:一嘟噜上只咬破两三个儿,那破的水滴到好的上头,连这一嘟噜都是要烂的。姑娘你瞧咱们说话的空儿没赶,就落上许多了。”

袭人道:“你就是不住手赶,也赶不了多少。你倒是告诉买办,叫他多多做些小冷布口袋儿,一嘟噜套上一个,又透风,又不遭塌。婆子笑道:倒是姑娘说的是。我今年才管上,那里知道这个巧法儿呢?”因又笑着说道:“今年果子虽遭塌了些,味儿倒好,不信摘一个姑娘尝尝。第六十七回 《见土仪颦卿思故里 闻秘事凤姐讯家童 》

水果套袋技术被广泛认为起源于20世纪初的日报,用在梨、葡萄、苹果等种植管理上,防止鸟虫的叮咬,减少水果表皮的农药附着量,保持外形的光洁,在我国也被广泛使用。

殊不知,早在清代,中国果农就有了套袋的雏形, 而且也有一定程度的普及,不然那婆子不会说“倒是姑娘说的是。我今年才上来,哪里就知道这些巧法儿呢?”

之所以没有被大规模推广,主要是成本问题,制造套子费事费力,袋子的制造技术也不发达,贾府可叮嘱买办去添置,但对于一般农民,温饱尚成问题,没有余力去大规模施行这项技术的。

如果官方不用技术的力量去扶持农民,也缺乏有效的货币制度跟商业法律, 再前瞻的农业技术,也只是流于表面。

总结

在我们这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文艺作品绕不开的永恒主题,也跟政治经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应该庆幸生活在这个全新时代,三农问题得到了全所未有的重视,农民生活大为改观,新农人,也将迎来一个难得的发展契机。

参考文献:1、黄仁宇. 万历十五年.2、范端昂(清)粤中见闻.3、包世臣(清)安吴四种.4、刘阳河,栾芳. 明清小说中的农业资本主义萌芽——以《红楼梦》等为考察中心.5、民主法制时报.《红楼梦》中违规放贷现象探析.6、公众号[红楼梦世界]. 夹缝中的农民生活.7、喻中玉.中国通史.清朝的农业与农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曹雪芹让刘姥姥跟着女婿王狗儿生活有什么用意,看明白的人不多
林黛玉和薛宝钗谁更富有?一两燕窝,两部书籍,将两人分出了高低
《红楼梦》:王熙凤为何不喜欢薛宝钗?周瑞家的一句话说出了答案
浅墨红楼:从薛姨妈托周瑞家的送宫花看封建礼法对寡妇的束缚
为什么《红楼梦》中刘姥姥闯进怡红院后又睡了一觉?有何深意?
富不过三代,红楼梦中的男人们是如何败家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