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需要尊重学生,注重“育人”

怎样才能每天都收到这样的文章呢?

只需搜索微信公众号“课道 关注即可!

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了全民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互联网时代,但教育的“软件”还是旧的智育至上、唯分数论的升学竞争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损害着民族的活力和创造力国家主义、功利主义、精英主义的教育价值和制度安排,模糊了人的价值、暗淡了人的光芒教育现代化归根结底是“软件”的现代化,是促进人的健全发展

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回答: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兴国立国我们需要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从应试教育突围,恢复教育树人育人的宗旨。同时,要迎接全球化、信息化和互联网时代的挑战,改革和创新教育,建立教育在社会中的主体性,以及人在教育中的主体性,走向以人为本的教育。

以人为本的教育

人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最高和最终的目标。人本身就是目的,而不能以任何理由成为任何形式的工具。蔡元培认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其原则是“展个性,尚自然”。现代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培养合格公民。我们需要重温百年前梁启超的《新民说》:“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

要通过有效的公民教育,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公民知识、公民价值、公民道德和参与技能,养成他们“清醒而富有理性的精神,深思远虑,不肯盲从的品质;明辨是非,而不恂利害的气概”(竺可祯语)。现代教育的培养目标,用陈鹤琴的话来表达,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一个有根的现代中国人,同时也是世界公民。他必须要有“健康的身体,创造的能力,服务的精神,合作的态度和世界的眼光。”新世纪以来,国家已经确立了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为本,而不是以少数人为本、以升学率为本。在二十一世纪,想象力是第一生产力。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是民族的未来

要坚持“儿童优先”的原则,保障儿童的教育权利;要善待儿童,保护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提供使儿童免于恐惧的教育。学校不是工厂,教育不是灌水,也不是训练和塑造。教育是启蒙,是唤醒,是点燃,是开悟,是解放。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面向未来的教育,要培养青年适应变革的能力。

为生活重塑教育

当前,我们首先需要从死读书、读死书,培养少爷、小姐、书呆子,“大规模消灭民族生存力”(陶行知语)的应试教育突围,为生活重塑教育。考试至上、智育至上的应试教育,其价值基础是学科中心、知识本位的。而以人为本、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是生活本位和能力本位的,是一种“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为此,需要更新影响至今的凯洛夫教育学,改变“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陈规,破除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理论与实践的藩篱。学校应当围绕青少年成长的实际需要——而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组织教学,促进教育的人文化和生活化,从而“把教育变成生活,把生活变成教育”(陶行知语)。

儿童中心的教育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教育,是亲切与具体的。要摒弃空洞、抽象的说教,重视情感、活动和经验。要从以教为主转为以学为主,手脑结合、教学做合一;要用合作取代竞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发展“最多样化的个性”(洪堡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甜药的启示
“思维碰撞”课堂教学的价值认识 (山东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
2021年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精讲班视频讲义课件资料下载
做一个目中有人的教师
真正让学生学好语文 ——读于永正《我的教育故事》有感
浅谈中外教育的差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