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营造可持续生态环境


东方园林生态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

伍业钢


生态难点是可持续

生态很容易,也很难。做生态设计非常简单,就三个内容:第一,承认生态的承载力;第二,搞好关系;第三,可持续。


如果有人告诉你搞生态是多么复杂的事情,那都是忽悠。生态就是那么简简单单的,第一,任何城市、任何系统、任何地块、任何公园都有一定的承载力,包括湿地。


第二,搞好关系,土壤和水的关系,植被和水的关系,空间关系,上下层的关系,水和陆地的关系,这些关系都是属于生态学里面的关系。


最后就是达到可持续的目的,生态里最后一个标准是可持续,能可持续就是生态,不可持续就不是生态。说生态难,难就难在可持续,如果做不到可持续,就不要说你是生态的。


景观生态学是生态学里面最重要的,也是最有实用的一门科学,最后变成指导整个土地利用,包括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原理。


景观生态学也是三个内容:第一,空间的概念;第二,格局的概念;第三,尺度的概念。景观生态学在生态学里边的承载力没有变,可持续没有变,就是关系这部分变了。景观生态学里突出了空间之间的关系,关系里要有一定的格局,这个格局是自然的格局,空间关系格局搞好了就可持续。此外还有尺度问题,如果混淆了尺度的概念,那也是不可持续的,不是生态的。


景观生态学是我们设计中必须要有的,我们要强调空间关系,强调空间格局。对一个城市的绿地系统来讲,什么地方该有树,什么地方该有草,什么地方该有水,这个就叫空间的格局。


我经常举一个例子,美国佛罗里达把130多公里的河道取直,变成90多公里。弯曲的地方去掉了,全部水都排了,污染进入河道里,顺着河道排到湖里,湖泊污染了,陆地污染了,湿地消失了,鸟也不见了。他们曾经花37亿美元做这个工程,二十世纪90年代又花87亿来保持,这就是破坏空间自然格局的代价。


一切要回归自然,这个格局之所以能维持,是几千年来演变的过程。现在我们搞公路绿化设计,杨树一排一排的,这种格局能持续吗?不能持续!最难的一点是怎么把植树造林与自然结合,这是最简单的问题,但却是最重要的问题。



AECOM规划+设计大中华区景观设计总监

梁钦东


生态规划需要有度

生态本身是生物在自然状态下生活的形态,这是自然的生态。地球上有这么多人,不可能在所有地方都保持自然的生态,一定会有一些所谓人工的生态。人工的生态就是景观生态学的范畴。在了解承载力的情况下,用更少资源达到可持续的效果,这正是规划、建筑和园林景观行业都需要探讨的。


比如河道,河本身就是弯曲的,基本是根据每年潮水的涨落、洪水泛滥形成的自然格局。几千年来所有河流的河道都经过不同程度的改变,我相信几百年以前大概很少有人工干预河道,这几十年来人口多了,更多人住河附近,为了人和财产的安全,就把河道控制起来,其实是非常违反生态和自然规律的。


但是,完全不顾人的生命财产也不行,要有限度地干预。河道被取直了,无论100米宽也好,还是500米宽也好,是基于防洪的目的。出于生态修复考虑,也许我们就要把它放到弯曲的自然状态,放大到也许是500米,也许1000米,也许更大的范围里,意思是让它在这个范围里有更多自然摆动的机会,有河道自然调整的机会。不过,超过这个范围,我们还要做防护,不可能让它对周边生活的人群造成太大影响。


关键是要有度。在我们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要了解河流对周边地形、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影响。只有了解这些情况之后,我们才知道应该给河流多大自由度,河流能够改到什么程度。


另外,在城市中心区,如天津海河,两岸都已经盖房子了,都住人了,不可能把河道放大。在这种情况下,没办法,只好退而求其次,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来看,要建立生态廊道,河流的摆动范围可能就应该作为一个河道来保留,不应该搞建设,不应该有人居住。通过这个例子来看,我们的建筑如何跟生态有一个可持续的平衡,不可能是最好的或者最原始、最自然的生态。但是,大家达到一个平衡,能够变成某种程度上的可持续,这点非常重要。


也许生态这个事情不太好打分,但我觉得某种程度上应该可以量化。比如规划城市时,未来公共交通是怎样的,对于依赖私家交通和依赖公共交通包括轨道交通的程度,是可以量化的。再比如水的使用,或者雨洪能够下渗到土壤里的程度,也有可以衡量的办法。包括城市使用建筑材料保温隔热的情况,跟未来的能源使用有关,某种程度上也可以量化。如果对城市进行规划,规划的可持续程度是多少?我想也能够量化评价。


东方园林景观设计集团首席设计师

李建伟


没有法律全是空谈

生态是个很简单的概念,很好理解,但做好不容易,因为人们会为很多不必要的事情破坏我们的生存环境,会为很小的利益侵害我们的大利益,这就是人类的愚蠢之处。


大家都在说生态,大家都好像有办法治理生态,但是现实是什么?整个国家没有一个生态部门,生态又不是一个工程,不是一个行业,无计可施。生态是什么?生态是一个所有的东西都囊括在一起的相互之间的合作、共赢和互相制约、互相支撑的发展过程。如果说光是搞园林景观的人讲生态,能解决北京的生态问题吗?解决不了。北京做生态廊道,做平原造林,做河道治理,花了多少钱,生态问题还是没解决。前不久APEC会议,政府一句话,你们给我把生产停了,单双号限行,蓝天全来了。


不要以为我们有一个好的理念,整个北京生态就改变了,根本不可能。生态问题是个系统问题,现在是整个北京生态的大系统出了问题,没有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交通部门不听园林部门的,城市规划部门不听水利部门的,大家之间各干各的,没有合作,没有系统观念,甚至最严重的是我们的国家没有系统的思路。


我在美国工作多年,最深的体会就是很多有智慧的人也好、有能力的人也好,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美国靠的是什么?是法律,不管你有多大能耐,不管你多聪明,都要依照法律做事。


解决海绵城市的问题,根本不是设计师的问题,也不是技术难度大我们做不了,就是法律问题,为什么美国能做到?美国有一条法律,任何开发建设用地都得保持雨水平衡,雨水流到其他人的地里了,人家会起诉你。雨水流到市政管网了,你要付钱。就这样一条简单法律解决了所有问题,所有开发项目一视同仁,没有例外。所有问题都解决了,海绵城市就这么出现的。


管理、政策和国家层面的东西没有建立起来时,我们是无能为力的。我们的生态是没办法做好的,光靠几个有能力的设计师天天呼吁、天天研究雨水怎么计算没有意义。我们都知道怎么计算,生态设计院的所有设计师都学过雨水计算,有什么用?开发商说这个没有要求,我不做。房子卖出去是一样的价格,我为什么做这个。一做就要多花钱,成本就高了。市政项目里,如果做出来跟形象工程没什么关系,市长也会说不要做了,对项目的形象没有影响,所以一定要靠政策和国家法律来推进生态建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态是个筐,园林如何装?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发展历程
生态学 景观分类与评价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概念与意义
农业景观的生态规划和设计
试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的生态对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