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水概要之典籍术语释义(二)




古代风水典籍中关于诸如龙、穴、砂、水等许多风水术语有特定的描述,其是每一个学习研究风水理论与实践者所必须要熟悉明了与确实掌握的最基础知识。为使研习者能方便查找与学习,现特将此方面内容做一整理归并。





(续)


出脉:

堪舆家称龙脉在土中运行,其形式分中出、左出、右出三种。《人子须知·龙法》凡龙之穿落缠变,皆有出脉,其格有三,曰中出、左出、右出。融结力之大小轻重皆于此决之。”


左出脉:

出脉的一种形式。指龙脉由左侧出身、运行及落穴。堪舆家谓其结穴力量比右出脉大,而比中出脉小。徐善继《人子须知·龙法》左出脉者,龙之出身发脉及行度,过峡,入穴等处,脉均从左畔而出”。


中出脉:

出脉的一种形式,指龙脉由正中出身运行落穴,谓主结作力量强大。廖禹《泄天机·落局入式歌》穴后落脉要中出,中出方为吉”。《人子须知·龙法》“中出脉者,受穴之龙,自离祖出身落脉,及过峡落穴等处,脉从中出,左右均匀,蝉翼仙带,夹护整齐,或开帐贯中出脉,或列屏台盖星而脉从中落,或左右摆布均匀而脉从中发,皆谓之中出脉,若护山周密,不被风吹,则融结力量必大,主巨富显贵。


右出脉:

出脉的一种形式,指龙脉由右侧出身、运行及入穴。堪舆家谓其结穴力量比中出脉,左出脉者为轻。《人子须知·龙法》右出脉者,龙之出身发脉及行度、过峡、入穴等处,脉从右落,山之形势右少左多,两畔不匀,只是蝉翼、仙带及外从皆照应周密,故前去亦有结作。若从山不周,则无融结。”


过峡:

指龙脉经两山相夹处或地势跌断处通过,堪舆家谓其作用在于脱卸龙脉的凶、邪诸气,过峡多而形态佳,到头才能融结吉贵之穴。《泄天机》“龙行过峡脉有四,正出左右次,回头顾祖出龙奇,穴状可前知。注:“跌断处谓之峡,以两山相夹为吉,脉过分四格,曰正出,左出,右出,回顾出,正出穴亦正,左出穴居左,右出穴居右,回顾出则穴亦回顾。《葬经翼·峡论篇》:夫峡者,祖山中干行度之次,敛大为小,变粗为精,两山相夹以成之也。”


剥换:

又作博换。堪舆家称龙脉前行时山势不断变化,卸除粗老阴恶之形。卜则巍《雪心赋》:“星以剥换为贵,注:“剥换者,变化也。《泄天机》“退卸博换粗者细,凶星变吉气,老龙抽出嫩枝柯,跌断不嫌多。


扛夹:

扛与夹,堪舆家指龙脉过峡时山峰夹护的两种吉象。《人子须知》“凡脉从中过,两旁客山或本山特起高卓相应者,谓之扛;外山隔水远来护峡,而相夹胁者,谓之夹。


迎峡:

又名迎脉过峡,堪舆家认为,龙脉过峡忌风吹水射,故峡两头须有山岭迎送,所谓迎峡,即龙脉过峡后相夹迎之势。《人子须知》“脉起顶而上两臂有回转之山,谓之迎峡,亦曰迎脉过峡。


迎送:

指迎峡和送峡,《葬经翼》“故峡必断伏,旁必有夹,谓迎送


送峡出身:即龙脉过峡之前两臂有旁山相夹护,堪舆家认为,龙脉过峡时最忌风吹水射,故两头须有山峦迎送。《人子须知》“凡脉离山而出,两臂有护从之山,谓之送峡出身,亦曰送峡


开帐:

一作开嶂,堪舆家称龙脉出身或度水处山势开阔扩大,如拉开帐幔状,谓龙脉开帐而出后,力量增强,结穴更为吉贵。《雪心赋》“(龙脉)出身处要列屏开帐。《泄天机》“凡龙开帐而出者最为有力,……要形如帐幕,两角分明,有带下垂。”《葬经翼·怪穴篇》“大龙度水,必然开嶂作势,……若山不开嶂,来不汹涌,……便非真渡水之龙,水中虽有小山,只作零断星散者论,必不融结。


穿帐:

堪舆家称龙脉开帐而出,谓穿帐以两重以上并且由正中穿出者为贵。《泄天机》“若还穿帐要中出,角落未为吉,两重三重开府衙,一重则富家。注:“(帐)两重以上主贵,一重则富。穿心出者为上,穿角出者为下。


穿心:

堪舆家称龙脉由所开之帐正中穿出,谓属贵象。张子微《玉髓经》“开帐穿心力量强。《人子须知》“须是旁起两肩,末如弓梢,肩如人肩,梢如弓梢,横铺阔远,始为正穿心,开帐穿心极贵。


崩洪脉:

堪舆家称横过水底的石脉。《泄天机·全局入式歌》:朋山共水难寻脉,石上留踪迹,唤作崩洪有十名,官贵此中生。”两山对峙为朋山,众水合流为共水,脉从中过,有石可证,此是渡水脉法。必要两边山势有断续之形,春夏水涨无迹可寻,秋冬水涸又有形可见。


枝脚:

指龙脉主体两边伸出的短小山峦。堪舆家谓为龙脉分气所结,能反映龙脉的特点,可据以鉴别该龙脉的吉凶强弱,以两边匀称为佳。《人子须知·龙法》枝脚桡棹,龙之分气也,其形体各以类从。故龙之长远者,其枝脚桡棹亦长远;龙之短小者,其枝脚桡棹亦短小;龙之吉者,其发为枝脚亦起星辰带贵气;龙之凶者,其见于枝脚亦为恶陋类凶形。”


芍药枝:

堪舆家称龙脉枝脚的一种。《人子须知》“龙身枝脚桡棹虽长短不对,而交互停匀,龙脉穿心,名曰芍药枝格,……不害其为贵龙。”


杨柳枝:

龙脉枝脚的一种,特点是一边长,一边短(或无)。堪舆家认为主公位不均。《人子须知》“一边有枝脚而长,一边微有枝脚或无,名曰杨柳枝,主公位不均,偏枯太甚,纵有形穴,亦不可下。


梧桐枝:

龙脉枝脚的一种,指山脉两边分出的短山均匀对称。堪舆家认为,龙脉有梧桐枝,必结大贵之穴。《玉髓经》“停匀唯有梧桐枝,双送双迎两手势,对节分生作穿心,祖宗儿子多相类,此龙百中无一二……”


蒹葭枝:

龙脉枝脚的一种,特征是脉两边枝脚不两两对称而交互停匀,如蒹葭叶(芦叶)样。堪舆家认为这种枝脚融结力较轻,属下贵之格。《玉髓经》“左右迭生交互势,左有右无过一节,右有左无本非异,此名原是蒹葭样,但要星辰得地位,星辰得地是真龙,避会生枝不偏废,多因水火作星辰,芦叶多类左右至。


昆仑山:

位于中国西部,西起帕米尔高原,横贯新疆、西藏间,东延入青海境内。堪舆家尊为山祖。谓此山为中国山脉之祖,龙脉的总发源地。蔡元定《发微论》“凡山皆祖昆仑,分枝分脉,愈繁愈细,此万殊而一本也。《乐郊私语》“刘伯温谓中国地脉俱从昆仑来


龙楼宝殿:

简称楼殿,堪舆家称太祖山的山巅,尖者为龙楼,平者为宝殿。《撼龙经》“大龙大峡百十县,宝殿龙楼去无数。《泄天机》“祖龙高顶名楼殿,常有云气现。注:“龙之起祖必为高山,尖者为龙楼,平者为宝殿。


聚讲山:

指环布祖山周围的山岭。堪舆家认为,祖山须有数山环侍,龙脉才有吉贵结作。《泄天机》“环绕名为聚讲山,根本在其间,注:“如释迦之讲经,必群聚而听之,故环绕楼殿者,名为聚讲山,一祖之下,必有数讲,讲之吉凶,前去结穴,根本端倪,于此可见。


五星聚讲:

堪舆家称木、火、金、水、土五种山峰分别从东、南、西、北、中五方环侍祖山,谓龙脉祖山有此形势,前方必有大贵结作。《堪舆漫兴》“火南水北木居东,西有金星土在中,此谓五星来聚讲,天壤正气福无穷。《人子须知》“地理家五星聚讲之理,亦与天文相聚同,故龙脉有此格者,前去多结大贵之地。


祖宗山:

简称祖山或祖宗,堪舆家统称龙脉发源处的山岭,按其距受穴之山的远近,又可分为太祖山和少祖山两种。《人子须知》“山之有祖,亦木之有根,水之有源,根大则枝远,源深则流长,故寻龙之法,必先究其祖宗,则龙之远近长短,气之轻重厚薄,力量大小,福泽久暂,皆可于此察之。《雪心赋》“祖宗耸拔,子孙必贵。


太祖山:

指龙脉始发源处的山岳,与少祖山并为祖宗山两类。堪舆家通常认为,太祖山高大耸拔,气脉厚重悠长,一延所及,必多吉穴结作,但因距离穴山遥远,开枝甚多,穴山的吉与凶,还须视龙脉剥换及少祖山的美恶而定。《人子须知》“寻龙必先观祖宗山,即其远者而名之,有所谓'太祖山’焉……太祖山须高大迥异,或跨州连郡,绵延数百里……其天时将阴晦,则有云雾生其间,观云雾之所生以察山龙之太始,亦一诀耳。


少祖山:

堪舆家所谓祖宗山的一种,又名主山、主星,指接近穴山的高大山峦。谓其作用在于收束气脉并将之输入穴场。其高大山峦,谓之少祖山……少祖山必奇特达,秀丽光彩……欹斜不正,孤露峻拔,瘦削破碎,臃肿粗恶,则无融结。


父母:

即所谓父母山,堪舆家对穴山后边的一座山的喻称,谓此山直接孕育穴山的龙穴。《堪舆漫兴》“问君何者为父母,穴后峨峨耸一山,前后相生不相克,儿孙赴举不空还。《人子须知》“自少祖山以下,或起或伏,或大或小,或直或曲,但以玄武顶后一节之星,名曰父母


势:

指龙脉的格局趋势,即山川的整体外观。堪舆家谓山川发源后,必然形成势,势以来势(指由龙脉源头方向延伸而来的趋势)强大、奇特、聚合、逆向为佳,龙脉的生气才旺盛。《地理指蒙》八五:“来山为势,结穴为形。曾文遄《寻龙记》“大凡寻龙必先看势。《葬书》“占山之法,势为难,形次之,方(方位)又次之。势如万马,自天而下,其葬王者;势为巨浪,重岭叠嶂,千乘之葬;势如降龙,水绕云从,爵禄三公,……”《葬经翼·原势篇》:其(指龙脉)始发也,必有势焉,……审势之法,欲其来不欲其去,欲其大不欲其小,欲其强不欲其弱,欲其异不欲其常,欲其专不欲其分,欲其逆不欲其顺。


形:

结穴之山的形状,或指结穴之山。通常认为,形分园、扁、直、曲、方、凹六体,此外还有许多复体,堪舆家认为各体均须端凝止静,顺应龙脉来势,如此方能融结吉穴。《葬书》:“《经》曰'形止气蓄,化生万物,为上地也’,……夫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与形顺者吉,势与形逆者凶。势吉形凶,百福希一,势凶形吉,祸不旋日。”《葬经翼·察形篇》“势即来龙,形即穴星,……穴星万变不同,一如人形,虽大小高下肥瘠俯仰正侧各状之难齐,而其外貌之可必者,不出园、扁、直、曲、方、凹之六体。”


三势:

即山垄之势,平冈之势、平地之势,又名起伏脉、仙带脉、平受脉,为堪舆家对山岭、平冈和平地脉的统称。《堪舆漫兴》“山垄平冈平地势,三般形势一般看,垄宜起伏冈宜活,平地草蛇顶上安。


山垄之势:

又名起伏脉,龙脉三势之一,指山岭龙脉,堪舆家谓其势宜起伏多跌顿。《人子须知》“山垄之势,其龙踊跃奔腾,起伏顿跌,磊落轩昂。《葬书》所谓'若伏若连,其原自天,若水之波,若马之驰’是也。


起伏脉:

即山岭龙脉,《雪心赋》“一起一伏断了断,到头定有奇踪。《人子须知》“山垄之势也,李淳风称起伏脉


平冈之势:

龙脉三势之一,又名仙带脉,即山脊平坦处的龙脉,堪舆家认为这种龙脉曲折逶迤,灵活宛转,只要形势相宜,即能融结吉穴。《人子须知》“平冈之势,其龙逶迤奔走,屈曲摆折,活动宛转。《葬书》所谓'宛委自复,回环重复’'逶东走西,或为南北’,吴公(克诚)譬之'生蛇出洞者’是也,李淳风名'仙带脉’。


平地之势:

龙脉三势之一,即平地龙脉,又名平受脉。堪舆家认为这种龙脉虽形体不明显,只在平原上稍微突起的土阜中断续相连运行,但同样能融结吉地。《人子须知》“平地之势,其龙坦夷旷阔,相牵相连,蛛丝马迹,藕断丝连,平中一突,铺毡展席。《葬书》所谓'隐隐隆隆,微妙玄通,吉在其中’是也。


平受脉:

平地龙脉,即平地之势,李淳风《小卷阴阳证要》“平受脉落平洋,高一寸为山,低一寸为水、平中有突,即为得其体。


平洋:

堪舆家称地势低平、江河穿流的地带。《疑龙经》“行到平洋莫问踪,但看水绕是真龙。《葬经翼》“平洋阔衍,去山冈甚远,穿田渡水,断续拱护,是为正干


仙带脉:

堪舆家对平冈龙脉的别称,即平冈之势,仙带,喻其势曲折悠扬。《人子须知》“仙带脉屈曲摆折,逶迤,如生蛇,如飘带,卜氏(则巍)《雪心赋》所谓'脉若带连,何必高昂之阜’是也。


五势:

堪舆家称龙脉外观有园、直、曲、尖、方五种状态,分别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名之。谓五势俱全,龙脉即具备最旺盛的生气。《葬经翼》“气之积而成体也,厥状有五:火言其锐也,水言其波也,木言其直也,金言其园也,土言其方也。五体咸备,气之至盛者也。


金势:

堪舆五势之一,指园弧状的山势。


木势:

指龙脉山势端直。


水势:

指山势波曲。


火势:

指龙脉山势尖峭的外观。


土势:

指龙脉山势方状的外观。


骆驼饮海势:

传为北宋蔡京父墓的山势,其说与“作塔驼峰略异。周密《癸辛杂识》:“杭之仁和县有桐柚山,宣和中,蔡京葬其父于临平,及京败,或谓此为骆驼饮海势,遂行下本路,遣匠者凿破之,有金鸡自石中飞出,竞渡浙江,其地至今有开凿之径,知地理者谓犹出带血天子,而后济王实生其地。


作塔驼峰:

传北宋蔡京为增益风水吉气而筑塔于其父葬山之事。陆游《老学庵笔记》:“蔡太师父准葬临平山,山为驼形,术家谓驼负重则行,故作塔于驼峰,而其墓以钱塘江为水,越之秦望山为案,可谓厷矣,然富贵既极,一旦丧败,几于覆族,至今不能振,俗师之不可信如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风水名词解释
龙脉的“三落”学说
如何找龙穴(一)
陈益峰:寻龙点穴风水基础术语解释
阴宅风水名词解释(一)
峦头风水五大要素: 第一节、论 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