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消化不良中医治疗指南新鲜出炉,来看看中医是如何治疗消化不良的

消化不良是指位于上腹部的一个或一组症状,主要包括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烧灼感、餐后饱胀和早饱感,还可包括其他,如上腹部胀气、恶心、呕吐及嗳气等。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具有慢性消化不良症状,但其临床表现不能用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等来解释。FD是临床常见病,一项研究表明,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经检查79.5%诊断为FD。

2016年6月在福建厦门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召开核心专家审稿会,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名脾胃病学知名专家对本共识意见(草案)进行了第三次投票,并进行了充分地讨论和修改。2016年7月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28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会议上专家再次进行了讨论、修改和审定。并于2016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本共识的最终定稿会议,完成了本共识意见。

概述

根据罗马IV诊断标准对FD亚型的划分,可将上腹痛综合征定义为中医的'胃痛',餐后饱胀不适综合征定义为中医的'胃痞'根据中医疾病的命名特点,在总结前人及当代医家学术观点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与FD诊断及亚型划分对应,专家一致通过将上腹痛综合征定义为中医的'胃脘痛',餐后饱胀不适综合征定义为中医的'胃痞'。

关于相关检查,建议将胃镜检查作为消化不良诊断的主要手段。其他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便潜血、腹部超声检查等,必要时可行上腹部CT检查。对经验性治疗或常规治疗无效的消化不良患者可行Hp检查。对怀疑胃肠外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患者,应选择相应的检查以利病因诊断。对部分症状严重或对常规治疗效果不明显的FD患者,可行胃感觉运动功能检测,但不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病因病机

1.病因

本病多为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过度、先天禀赋不足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病位

本病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3.病机转化

本病初起以寒凝、食积、气滞、痰湿等为主,尚属实证;邪气久羁,耗伤正气,则由实转虚,或虚实并见。 病情日久郁而化热,亦可表现为寒热互见。久病人络则变生瘀阻。总之,脾虚气滞,胃失和降为FD基本病机,贯穿于疾病的始终。病理表现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脾虚为本,气滞、血瘀、食积、痰湿等邪实为标。

辨证分型

1.脾虚气滞证

主症:①胃脘痞闷或胀痛;②纳呆。次症:①嗳气;②疲乏;③便溏。舌脉:①舌淡,苔薄白;②脉细弦。

2.肝胃不和证

主症:①胃脘胀满或疼痛;②两胁胀满。次症:①每因情志不畅而发作或加重;②心烦;③嗳气频作;④ 善叹息。舌脉:①舌淡红,苔薄白;②脉弦。

3.脾胃湿热证

主症:①脘腹痞满或疼痛;②口干或口苦。次症:①口干不欲饮;②纳呆;③恶心或呕吐;④小便短黄。舌脉:①舌红,苔黄厚腻;②脉滑。

4.脾胃虚寒(弱)证

主症:①胃脘隐痛或痞满;②喜温喜按。次症:①泛吐清水;②食少或纳呆;③疲乏;④手足不温; ⑤便溏。舌脉:①舌淡,苔白;②脉细弱。

5.寒热错杂证

主症:①胃脘痞满或疼痛,遇冷加重;② 口干或口苦。次症:①纳呆;②嘈杂;③恶心或呕吐;④肠鸣;⑤便溏。舌脉:①舌淡,苔黄;②脉弦细滑。

证候诊断:主症2项,加次症2项,参考舌脉,即可诊断。

临床治疗

1.治疗目标

FD治疗目的为缓解临床症状,防止病情复发,提高生活质量。

2.辨证论治

2.1 脾虚气滞证

治法:健脾和胃,理气消胀。主方: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药物:人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木香、砂仁、炙甘草。加减:饱胀不适明显者,加枳壳、大腹皮、厚朴等。

2.2 肝胃不和证

治法:理气解郁,和胃降逆。主方:柴胡疏肝散(《医学统旨》)。药物: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加减:嗳气频作者,加半夏、旋覆花、沉香等。

2.3 脾胃湿热证

治法:清热化湿,理气和中。主方:连朴饮(《霍乱论》)。药物:制厚朴、川连、石菖蒲、制半夏、香豉、 焦梔、芦根。加减:上腹烧灼感明显者,加乌贼骨、凤凰衣、煅瓦楞子等;大便不畅者,加瓜萎、枳实等。

2.4 脾胃虚寒(弱)证

治法:健脾和胃,温中散寒。主方: 理中丸(《伤寒论》)。药物:人参、干姜、白术、甘草。加减:上腹痛明显者,加延胡索、荜菝、蒲黄等;纳呆明显者,加焦三仙、神曲、莱菔子等。

2.5 寒热错杂证

治法:辛开苦降,和胃开痞。主方:半夏泻心汤(《伤寒论》)。药物: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加减:口舌生疮者,加连翘、梔子等;腹泻便溏者,加附子、肉桂等。

3.外治法

外治法治疗FD行之有效,主要包括针灸、穴位 贴敷、中药热熨法等。

3.1 针灸

穴位选择:主穴中脘、足三里、胃俞、内关;脾胃虚寒者,加气海、关元;肝气犯胃者,加太冲;饮食停滞者,加下脘、梁门;气滞血瘀者,加膈俞。

3.2 穴位贴敷

用溶剂随证调制不同中药,贴于神阙、中脘、天枢等穴位。

3.3 中药热熨法

食盐、吴茱萸、麦麸等炒热,装入布袋中,热熨痛处。

4.常用中成药

4.1 枳术宽中胶囊(丸)

健脾和胃,理气消痞。用于胃痞 (脾虚气滞),症见呕吐、反胃、纳呆、反酸等,以及功能性消化不良见以上症状者。

4.2 达立通颗粒

清热解郁,和胃降逆,通利消滞。用于肝胃郁热所致痞满证,症见胃脘胀满、嗳气、纳差、胃中灼热、嘈杂泛酸、脘腹疼痛、口干口苦;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见上述症状者。

4.3 气滞胃痛颗粒

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郁气滞, 胸痞胀满,胃脘疼痛。

4.4 胃苏颗粒

理气消胀,和胃止痛。用于气滞型胃脘痛,症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得嗳气或矢气则舒,情绪郁怒则加重,胸闷食少,排便不畅及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4.5 四磨汤

顺气降逆,消积止痛。用于气滞、食积证、症见脘腹胀满、腹痛、便秘。

4.6 健胃消食口服液

健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弱所致食积, 症见不思饮食,嗳腐酸臭,脘腹胀满;消化不良见上症者。

4.7 荜铃胃痛颗粒

行气活血,和胃止痛。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胃脘痛,以及慢性浅表性胃炎见有上述症状者。

4.8 越鞠丸

理气解郁,宽中除满。用于胸脘痞闷,腹中胀满,饮食停滞,嗳气吞酸。

4.9 三九胃泰颗粒

清热燥湿,行气活血,柔肝止痛。用于湿热内蕴、气滞血瘀所致的胃痛,症见脘腹隐痛、饱胀反酸、恶 心呕吐、嘈杂纳减;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4.10 枫寥肠胃康颗粒

清热除湿化滞。用于症见腹痛腹 满、泄泻臭秽、恶心呕腐或有发热恶寒、苔黄、脉数等,亦可用于食滞胃痛而症见胃脘痛、拒按、恶食欲吐、嗳腐吐酸、舌苔厚腻或黄腻、脉滑数者。

4.11 胃肠安丸

芳香化浊,理气止痛,健胃导滞。用于湿浊中阻、食滞不化所致的腹泻、纳差、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消化不良、肠炎、痢疾见上述证候者。

4.12 理中丸

温中散寒,健胃。用于脾胃虚寒,呕吐泄泻, 胸满腹痛,消化不良。

4.13 温胃舒胶囊

温中养胃,行气止痛。用于中焦虚寒所致的胃痛,症见胃脘冷痛、腹胀嗳气、纳差食少、畏寒无力;慢 性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4.14 虚寒胃痛颗粒

益气健脾,温胃止痛。用于脾虚胃弱所致的胃痛,症见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遇冷或空腹加重;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4.15 荆花胃康胶丸

理气散寒,清热化瘀。用于寒热错杂症,气滞血瘀所致的胃脘胀闷疼痛、嗳气、返酸、嘈杂、口苦; 十二指肠溃疡见上述证候者。

5.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对FD的治疗有一定帮助。心理干预治疗在消化不良防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生物-心理-社会'疾病治疗模式在消化不良治疗值得推广。

6.消化不良诊治流程图具体见图1。

图1 消化不良诊治流程图

预防调摄

1.保持心理健康可以预防FD发生,减轻消化不良临床症状。

2.FD患者要重视饮食调护有研究显示,超过30%的FD患者消化不良症状与下列食品有关:碳酸饮料、油炸食品、咖啡、牛奶、奶酪、甜食、豆类、面包及辛辣食物,提示饮食调护对于预防及治疗消化不良具有重要意义。

3.FD患者一般预后良好,但应注意随访FD症状可反复或间断发作,影响生活质量,但一般预后良好。如果患者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出现报警症状,应定期复查电子胃镜,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消化不良中医诊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治疗
胃络痛中医治疗最佳根治方
UC头条:老胃病,不想一辈子吃药?中医:简单,用这个方法,胃病解决
总是胃胀、恶心、嗳气,吃药不见效,检查没问题,这是得了什么病
气滞胃痛:   证候:胃脘胀痛,痛连胸胁,遇情志不遂而诱发或加重,嗳气频繁,伴呕吐吞酸,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主方:柴胡疏肝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