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辉光日新1434】《论语》拾疑:心怀天下者,天下人怀之





“V” 习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知行合一。
每天读(听)书不少于30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物无美恶  过则为祸




原文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述而篇》
注释

修:本义原指从容装饰,精心美化,后引伸至改造、整治,又引申为学习、追求、完善等。

讲:把事情和道理说出来。

义:品德的根本、伦理的原则。

徙:迁移、移动。

直解

孔子说:“不去培养品德,不去讲习学问,听到品德的根本却不能去追随,有缺点而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

延伸
我的理解,还是想把这一章跟前面两章联系、结合起来!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唐人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对立德、立功、立言三者分别做了界定:“立德, 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再看《论语.述而篇》的前三章:
第一章:“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讲的孔子写书的原则,正是“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因此可以视之为“立言”;
第二章:“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既是孔子个人成长的经验之谈,更是他教书育人的精神写照。教书育人,“拯厄除难,功济于时”,利在千秋,因此可以视之为“立功”;
第三章:“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既是孔子毕生所忧虑的,也是他一直在努力要做的,修德、讲学,教人向义、行善,正是“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因此可以视之为“立德”。
理清了这三章的内在联系,我觉得这章的情境跟前两章是一样的:
前两章,这个人当面夸奖孔子,“您写了那么多书”、“教了这么多学生”,真是了不起,或许想跟孔子取点真经、学点真本事。没想到,被谦虚低调的孔子轻描淡写地“敷衍”过去了,孔子都觉得这没什么,自己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这个人并不“死心”,继续问:“真有您说的那么简单吗?那么我们大多数人为什么做不到,而您能做到了呢?您看您能扬名千古,而我,后人连知道我姓甚名谁都不知道。”
孔子听了呵呵一笑道:“这是每个人的格局不一样导致的啊!我心怀天下,所以天下人都晓得我;我想的是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千秋万代不断传承,所以千百年来,后人仍然会记得我。
在我们去世N年以后,会出现个范仲淹,他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心怀天下,所以天下人也都会记着他;会出现个周恩来,他“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读书”,他心系中华,所以华夏儿女也都记住了他。
可是你想的是什么呢?你想的可能是你要住多大的房子、领多少工资,所以,你的名字也就只能出现在房产证上、你个人的工资条上了。”
这个人听了之后......

小朋友激情演绎《我要说谢谢你》

我觉得唱得真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没有大名大利对普通人来说是一件好事
人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君子三立、四不、三戒、九思、三乐、五耻、三德
“立德、立功、立言”,顺序无差,而立言最难
修身立德:解读古人话语中的深层智慧
论语:不患无位,患所以立(4-1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