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1.20【辉光日新1522】(子张问善人之道)踩着前人的脚印,站到巨人的肩膀上


“V” 习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知行合一。
每天读(听)书不少于30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物无美恶  过则为祸




前人智慧

【原文】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注释】

践迹:踩着前人的足迹走,即沿着老路走。

入于室:比喻学问和修养达到了精深地步。

【翻译】

子张问成为善人的途径,孔子说:“不踩着前人的脚印,做学问也到不了家。

看参考资料的解释,似乎没毛病;如果去掉“子张问善人之道”,就成了孔子在谈论学问之道,更是一点瑕疵也没有,古往今来做学问者,都是踩着前人的脚印,站到了巨人的肩膀上,成就了自己的“光茫四射”。

但是,

子张在向孔子请教如何做一个“善人”,

孔子再这样答复,

是不是就有点儿太......(答非所问、说不过去、不可理解)了吧?!

难道,

“善人”就是指学问高深的人?

现实中、最近曝出的这个大学、那个大学的所谓的学问高深的这个“砖家”、那个“叫兽”的可都不是“善茬儿”呀!

毁三观呀!

据查:

善人,是指有道德的人,善良的人。

所以,

孔子这样回答,后人这样理解,肯定是不在一个频道上了!

我的理解,践,本义是踩,践踏,这里或许应该理解为做好事;迹,指脚印,这里或许应该理解为痕迹、印迹。“不践迹”,应该是我们所说的“做好事不留名”。

要成为一个善人,做好事为什么不能留名呢?

那么我反问一句:做好事为什么要留名?

是为了让被帮助的人记住你?让他们知恩感恩还要来报恩吗?

还是为了让别人知道你做了多少好事?让别人都说你是一个好人?

善欲人知非真善,恶惧人知为大恶。那些带着一定目的去做事的人,他们连叫“做好事”都算不上,只能叫“作秀”。

那么,为什么要去做好事呢?

向内求,就是“中”:“我喜欢!我愿意!我高兴!我问心无愧!”

向外求,就是“过”:“我要让人知道,我是个好人!”“我要大家都向我学习,做个好人!”

有了一定的目的性,当自己觉得目的没有达成,或者被忽视、被误解的时候,继续做下去的积极性和动力就会受到影响。

过犹不及,为了向外求而去做好事的,真的跟不做的差不多。

所以,带着一定的目的去做事、做点好事就到处宣扬的、甚至“不践”(什么好事都不做)却要留“迹”的,根本就不能称之为“善人”。

那么,“不入于室”该如何理解呢?

据查,“室”本义指供人居住寝卧的房间,(古人房屋内部,前叫堂,后叫室,两侧叫房。)我觉得在这里或许应该引申指不被公开的、不宜向外人展示的隐私。

因此,“不入于室”,一方面,不没事找事,以爱的名义过度关爱。跟“道不求人,医不扣门”的意思差不多,做善事,应该是在被需要的时候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而不是老太太不过马路,非要搀着她过去不可;

另一方面,不越俎(zǔ)代庖,应该他们自己干的事、他们自己能干的事,就不必代替他们去做;

第三,要尊重别人的隐私。被帮助者有可能是“弱者”,有些弱者可能不愿意被人知道,所以,即使是为了做好事而“入于室”,也像是窥视了别人的隐私、揭露了弱者的伤疤,会让人感到不舒服、甚至反感。

睡想醒拾

可怕的资金链、可恨的利益链、可耻的信息链,使世界变得一切皆有可能;一旦被可恶的老鼠咬断了,或将见识到很多很多的人的可耻嘴脸,一切或将变得很可笑,太多太多的人或将变得很可怜。

享受着最低的生活保障,很多可能是自食其力,还没有特殊保障,却要承担着最重的社会保障任务,比如粮食安全、比如世界和平......

           【新光影像】

读书改变生活

学习改变命运

《新光影像》

用影像记录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伯峻《论语译注·先进第十一·20》摘记
【第246期】音频学《论语·先进篇第19章》何为《论语》中所说的善人?
论语连载(287)《先进篇》第20章,“子张问善人之道”
论语:子张问善人之道(11-20)
站在巨人的肩上才看得远
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