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左宗棠:家族内外事 尽力依然难圆满

孝宽在兰州军营历练半年多之后,回到长沙。

左宗棠今年六十六岁,此时已经计划好退休后的事情。他准备“三年内将甘肃、新疆事局定妥”,预计1881年回老家湖南。后来现实与他的这一设想果然基本一致,足见左氏虑事之密、之准。

作为军事家,左宗棠一生最大的长处是什么?曾国藩认为是擅于“审几、审势”。也就是说,擅长制定战略、规划战术。

作为战略家,他如有望远镜在手,凡事看得极远、极深;作为战术家,他又像戴了一副显微镜,点点滴滴都看得极细、极透。


一、家内事情,以“中庸”为方法论,确定遗产

这封信集中笔力在安排处理家族后事,可分为内事与外事。内事包括四个儿子的家庭事务,外事包括女儿、族人、亲戚的事情。

早在五年前,左宗棠已经明确告诉儿子们,每人可从他这里得到五千两白银的“现金遗产”。更多就别指望了。今天他重申这个决定。

至于二等恪靖侯的爵田,需由继承爵位的一个儿子来继承,按惯例应是孝宽,他是庶子中的长子。

但左氏最终选定由嫡长孙左念谦(丰孙)承袭,这是遵循“立嫡”的儒家古训,事实也是对孝威的弥补。选嫡定长,名正言顺,也可免了儿辈怨言、孙辈纠纷,与左氏虑及百年长远合宜

左宗棠再安排给自己买了几十亩墓田,收入归儿子四房家庭均分。这点钱用来养家糊口,过中产日子,不会紧张;但要过上富贵生活,恐怕不够,顶多只能做奋斗的本钱。

担心儿子对自己还存资助希望,左宗棠最后加一句:“此一定之局。”这是进一步重申,这事今天一锤子敲定了,你们不能再有任何其他非分之想。

左氏对儿辈遗产及后世安排的方法论是“中庸”:“人事应酬随宜点缀,太俭不可,过丰又难为继,当共酌之。”意思是说,逢年过节走亲戚,礼物太薄拿不出手,太重又负担不起,到底送多少?家人商量着办。

二、家外事情,助人以善心、宽容、泛爱

对于家外事情,左氏如今放宽了以前“救困不救穷”的范围,只要是与左家能扯上亲戚、血缘关系,经证实确实没有生活能力的,一律实行人道主义帮助。

如果是左家五服之内的亲戚,则接济还要加码,不但要保证他们不挨饿受冻,而且要尽量让他们过上小康日子。血缘越亲,帮助力度要越大。逢年过节给他们家送酒肉,寒冬腊月给他们送保暖衣服。

左宗棠年轻时给家人、亲戚立下了“佳子弟”标准:聪明、善学习、人格高,品德好,如忠厚长者

以这个标准看,现实不尽人意。如今“亲党中殊乏佳况,各家子弟佳者颇难得”,只有岳父家后人周会臣大致算得上,其他都不行。

后人不争气怎么办?无法再提高标准、严要求,只能以善心为怀、宽容、泛爱,因人、因家而异,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

长女孝瑜所生的几个子女,天资大约是不错。左宗棠还抱有一定的期望,上次写信特意嘱咐她,要用“自由”去规范引导,督促外孙们不放松

孝瑜显然会错了父意,读到信后马上要儿子们去练习“帖括”,也就是默写古文,做填空题。

左宗棠听说后又不满意,认为背诵只是基本功,不能培养识见,反而限制了几个外孙的独立思考能力,即使能读出个名堂,但格局不大,即使有所成,也嫌太小。

对于三女儿左孝琳的丈夫黎尔民,左宗棠如今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黎尔民最早跟从左宗棠在楚军里带兵打仗,不行又安排搞后勤,这些年挨骂最多,但也没能争气。

如今年龄大了,做侯门女婿有压力,不好意思再在岳父手下讨生活,便跑到江西买了个道员做。买这种厅官帽子装门面,没有两千两银子拿不下来。每天耗在那里,又不用上班,坐吃山空,跟左宗棠的大舅子周汝充一个模子。

女儿今生只能跟定这臭小子了,做岳父的还能怎样?不看女婿面看女儿面,只好拿出一千两银子,替他在长沙买一栋大房子,再将房子租出去,让孝琳带着孩子靠这点租金过日子。至于黎尔民的个人生活,对不住,做岳父只能帮到这里了。

左宗棠姑妈的后人中,还有一个让他牵挂的朱氏外甥,也就是和哥,他最早跟左宗棠入楚军营,不但不能带兵打仗,反而染上严重的鸦片瘾,害得左宗棠不得不将他关禁闭,罚他回老家反省。

手段用尽,仍不管用,如今年纪老大不小,仍不能自立,有流离失所之虞。左宗棠只好也拿出一千两银子接济,又怕和哥拿了这笔钱继续去买鸦片抽,只好交到他儿子手里。

最让左氏记挂的,还是大哥左宗棫的儿子左世延。世延天资平平,又从小丧父,不但没混出个人样来,还游手好闲,欠了一屁股债。

左氏决定尽三叔之责,全力帮他。信中“世延负债甚多,前谕勋、同,允其代为清还”,即出于这种心理。

左氏安排世延不要居长沙,因城市生活费高,还是住湘阴乡下合适。但世延住惯了城市,不愿意回。孝勋只好如实给父亲回信:“世延不肯回乡。”

孝勋与孝同对世延此举,明显有很大的意见,毕竟他不是亲兄弟,花的又是自家的银子,因此干脆冷落他,对他不闻不问。作为世延三叔的左宗棠,就不这么想了,反而责怪两个儿子怎么可以对堂兄如此冷漠。

左氏恨不能将所有的亲人都保护到,事实上,人各有心,心异如面,这只能是一厢情愿

三、实践儒学,知其不可而为之

左宗棠也看到了家族出问题的根本所在:“近日亲族心艳荣利,在我固难恝然,在彼究有何益?”家人、亲戚一门心思想着去赚钱,也不去想要那么多钱干什么,这样做到底又什么用处?

左宗棠的意思,人对钱财的欲望是个无底洞,钱财够中等生活就可以了,人关键是要有精神生活,有文化追求。问题是,贪图荣华,心谋私利,不只是清朝人才有,贪婪是人类奋斗的动力,当然,也是导致社会诸多弊病的根源。

按照左氏的办法,人应该勤劳而不贪婪,生活尚俭,以“义理”悦心,有精神和文化追求,但这是境界,是人的超越性,而不是人的本性,普通人不加以规范引导,往往只会以本性行事,既懒惰又贪婪。

对于自己多年欣赏并尊敬其人品的余三伯,左氏这次也安排儿子拿出五百金去接济,并要孝同带信带银,亲自面交。

孝同并没有按要求办,可能他对父亲四下资助亲戚并未发自内心认同,毕竟家庭内部也有一大摊子事等着办,侯门之家的仓库里也没有多少余粮。

更何况,自己又不是“湖南省免费午餐慈善协会”会长,自家忙得苦哈哈,还去关心东家饥西家寒,似乎也没有这个道理。

此信开头,父亲与三个儿子已经发生分歧,此非第一桩。“尔嫂合葬事,屡谕知照行。”左宗棠安排长媳贺氏与孝威合葬一事,儿子们还没有执行。面子问题,还是经济与劳力问题?大约两者皆有。

可见,儒家学说真正要按照要求做到,也只有左宗棠这种儒学信徒可以。可见难度较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门庆死后,陈敬济为什么可以娶潘金莲?
“上门女婿”左宗棠教科书式的“幸福婚姻”徐志频
谈文读史
左宗棠:家风根本,在于“积德累善”
曾国藩为何跟乡亲强行讨要红包?曾国藩:没有红包就做不了名臣
左宗棠教给儿子学习的好方法,赶紧记下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