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晋茅奖得主,让莫言、李娟惊叹,他用半生写尽生命的孤独,疗愈无数人
userphoto

2024.04.19 美国

关注

人生海海,时代匆匆,我们该怎样活着?

忙与闲、进与退、躺与卷之间,如何找到适合的节奏?

在一期《朗读者》中,新晋茅盾文学奖得主刘亮程,聊起自己的人生历程——出身农村,考入农业机械化学校,毕业分配到乡下农技站,后来外出打工,一点一点从村庄走向城市。

可时间久了,他越发感到厌倦:“我在城市找不到存在感,每天不知道太阳从何方升起,又落向哪里,四季跟我的生活没有关系。我只看到树叶黄了又青了,春天来了又去了。我在一岁岁地长年纪,一条条地长皱纹,我感受不到大的时间。

从离开乡村,到回归乡村,刘亮程走了大半辈子,他也在文字中,找寻着自己的“桃花源”

他笔下的世界,纯净、轻灵、原始,一草一木、一虫一鸟、一朵花、一片云、一滴雨、一阵风......无不蕴藏返璞归真的哲思。

图 | 纪录片《大地生长:刘亮程漫游记》

作家林贤治这样评价:

“他的作品,阳光充沛,令人想起高更笔下的塔希提岛,但是又没有那种原始的浪漫情调。在那里夹杂地生长着的,是一种困苦,一种危机,一种天命中的无助、快乐和幸福。

在他的全新散文集《在荒野》里,仿佛能闻到扑面而来的青草香,不知不觉踏入广袤的原野,感受到久违的踏实平和。

干净的文字,新奇的想象,以及充满灵性的生命感悟,有人读后不禁感叹,“文笔太绝,想住进这本书里”,也有人因为书中深挚细腻的情感在半夜看哭……

每一页都是沁人心脾的疗愈,生活中的困惑与不安,也都有了答案。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

有人说,读懂了刘亮程,也就读懂了孤独。

他笔下的孤独,不经粉饰,不经包装,就那么真实地摊在生命之中:

人只有在孤独时,才完全是他自己。

在村庄里,一个人的生活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不惊动任何人,只有死亡变成一个大事情。

走着走着剩下一个人。在这个村庄的夜里谁都会走到这一步。前后左右突然没了人声。黑暗成了你一个人的。

年轻的时候,刘亮程生活于新疆北部的偏僻村庄,天高地远,荒野辽阔,他在闲晃、写诗、做梦中品尝着人生的况味。

有一次麦收结束,大家回村忙其它农活,他留在野地看守麦垛。远离村庄,孑然一人,成堆的麦垛,空荡荡的野地,形迹可疑的黑影,同类远在几十里之外。刘亮程第一次感到孤独的意味,由此生出感悟:

每个人最后都是独自面对剩下的寂寞和恐惧,无论在人群中还是荒野上。

他喜欢扛一把铁锨出门转悠,走累了,铲出一块平坦地方,躺下就能安睡。遇到野驴野牛,互不相犯。

一次,他与一匹狼狭路相逢。狼看起来饿极了,但对他肩上的铁锨感到陌生,不敢贸然下口,最终转身离去。

以悲悯心看待万物的刘亮程,从狼的天性中看到它的孤独。

反观己心,他发现:

我没有狼的孤独。我的孤独不在荒野上,而在人群中。人们干出的事情放在这里。即使最无助时我也不觉孤独和恐惧。

我们何尝不是如此?

为驱散内心的寂寥,选择走进人群。身处人群,却依然感到孤独,最终还是回到一个人,在独处中变得丰盈,在丰盈中消解孤独。

来来往往,聚散离合,热闹总是短暂,孤独才是常态。

图 | 刘亮程

小时候,刘亮程看见她母亲爬上房顶,将油菜种子绑在蒲公英种子上顺风播撒。父亲走失后,他目睹了母亲长达半世的寂寞。

旅途中,遇见卖馕的维吾尔族妇女端坐暮色中,他就想——那纱巾下面,是怎样一双眼睛在看着这个黄昏人世?

无所事事坐在街边的老人,对死亡又有怎样的理解?凡此种种,都让他生出说不出来的孤独之感。

某个冬天,他请一位浑身结满冰霜的路人进屋,倒上热茶。路人在火炉边呆坐半小时,一言未发,只在起身离开时点了点头。

第二天,那人被发现冻死在路边。

而逝者心中积累了多少彻骨寒冷,又有谁能知晓呢?

荒野苍苍,汉字粒粒,少年时代赶着牛车进沙漠拉柴,在风雪归途中双腿冻僵,回家选择沉默的作者让我们明白:

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

我们带着一生的历史和哀乐行走世间,路过风霜雨雪,路过春暖花开。

面对孤独,应对孤独,最终享受这份生俱来的孤独,也属于一种修行。

点击下方链接↓↓
与孤独和解,对人生释然

学会聆听万物,

也就学会了聆听己心

毛姆曾讲,一个人能观察落叶、羞花,从细微处欣赏一起,生活就不能把他怎么样。

刘亮程,便是这样一个人。

每天早晨,他像无忧而孤独的小孩,站在村东头招手迎接夕阳。黄昏,又站在沙梁上目送落日。

从小的经历让他懂得,人在迁徙中遗忘过往,树却能记住漫长年月。

树根在地下喊那些枝和叶子。它们听见了,就往回走。先是叶子,一年一年地往回赶,叶子全走光了,枝杈便枯站在那里,像一截没人走的路。

点击下方链接,看一棵树的生命哲学↓

喜欢别忘了点赞+关注哦~

春天一到,他会走出村子,去到荒野,聆听万物。

发现大树的每个枝杈都会指示一条路,会看树的人能从枝杈的指向找到水源和人烟。遇到一棵斜长的胡杨树,他就找来草绳把它拉直。

一片落叶飘至掌心,他会通过边缘的损伤、向阳面的黏土、背阴面的发白想象它经过哪些地方,经受了什么样的阳光。

他沿着小路去探究野兔的生活习性,然后感慨:“不吃窝边草的野兔,为一口草奔跑一夜回来,看见窝边青草被别的野兔或野羊吃得精光又是什么感触。”

有一次,他躺在土坡上想事情,头脑中想法太奇怪,惹得花草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纯,忍俊不禁,靠近身边的一朵似有吟吟笑声。

为此,一个人在荒野中笑出声来。

图 | 纪录片《大地生长:刘亮程漫游记》

有天,他躺在草垛上想事情,一只蚊子飞过来,落在臂上,借此静观它贪婪的吸食,守候这只它的临终时光。

他说:“我不会为一只小虫子的死去被爱。我最小的悲哀大于一只虫子的死亡。”

他用一整个下午观察老鼠洞穴,不禁感叹道:“我们喜庆的日子,如果一只老鼠在哭泣,一只鸟在伤心流泪,我们的欢乐将是多么孤独和尴尬。”

看蚂蚁拖家带口地迁徙、看蜣螂滚颗比自身大好几倍的粪蛋、半小时站着一动不动只为听鸟叫声,从鸟语中听到孤独……

那些年,他在花草水土中虚度岁月,做着无用但有趣的事情。

同样书写新疆生活的作家李娟,这样评价刘亮程:“他站在村庄中学,目不斜视,缓缓写尽一切温暖的踏实的事物。”

这位自然文学大师,闲云野鹤一般,从草木身上得到处世之道。他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是弄懂了自己。

花的微笑,也是人的微笑。树的成长,也是人的成长。

虫的名叫,也是人的鸣叫。草的死亡,也是人的死亡。

通过一个村庄、一件事物,我们能感知生命和世界的全部意义。

天地同根,万物一体。回归自然,聆听万物,实则是聆听自己的心语。

点击下方链接,感悟淳朴归真的生命哲思↓

心地是最远的荒地,

千万不要让它荒芜  


我宁让土地荒弃十年,也不愿我心爱的妻子荒睡一年。

刘亮程写下这句诗时,还是村人眼里的“闲锤子”。

三十岁那年,他受妻子鼓励而离开乡村,在陌生的城市里,写下巅峰之作《一个人的村庄》,那是游子守望家园时的深情。

多年来,刘亮程经常梦见自己背一捆柴火,回到当年生活的村庄,或者扛一把铁锨,站在地头,看着自己家的粮田已是荒草萋萋。

他的兄弟也被类似的梦境困扰,仿佛那片土地在召唤他们回去。

大哥和别人合伙承包几百亩荒地,不惜血本地投入,最终发现,那是一块长不出粮食的盐碱地。这份失落,成为一个人心中无法补偿的荒凉。

图 |《在荒野》实拍

刘亮程自己呢,自从辞掉乡农技站管理员的工作,前往乌鲁木齐一家报社做编辑,每隔一周回来一次,和家人团聚。

有一次,他深夜赶到家,为避免惊扰熟睡的家人,便翻墙进院,自个儿找吃的填饱肚子,然后脱掉鞋,轻轻上楼进入卧室。

看到妻子熟睡在床上,斜照进来的月光落在一条腿上,她的脸在朦胧的月光中显得更加美丽。

他愣愣地站在床边,一时感到恍惚,仿佛又扛着锨,来到荒草萋萋的田边。

那一刻,他恍然明白,比起家园荒凉、田地荒芜,真正的荒凉,原来在这张铺满月光的床上。

那些荒睡的夜晚,永远空在她的一生中,也空在他充满内疚的心中。

图 | @miisooon

对于理想婚姻的向往,刘亮程一直渴望有两个女人,一个喊他丈夫,一个称他父亲。可如愿以偿的他,偏偏离开了温馨港湾,去往远方。

这个都市夜归人,望着月光中荒睡的妻子,扪心自问:我到底在寻求什么?

单枪匹马闯荡都市,只为让家人过得更好,却没有察觉荒芜的阴影从背后逼近家中、生活中、灵魂中。

当年写下的浪漫诗句,原来道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

人无法忍受人的荒芜。

田园将芜,归去来兮。

他怀有一个梦,也是很多人心中的诗意:与心爱的人,在一片叶子下安置一生,所需甚少,花粉佐餐,露水茶饮,叶子下怀孕,叶子上产子,生生世世。

我们常说,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之所以向往远方,实则是向往一种诗意的生活方式。

正如刘亮程所说,诗和远方,不属于现实,只存在于文学和我们心中。

如今,年近古稀的刘亮程回归村庄,持一份文人情怀,办书院、带弟子、晴耕雨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活成了现代版的陶渊明。

这种轮回,就是命运。

写在最后:

时代太潦草,人心太焦躁。

偷浮生半日,择安静一隅,翻开这本《在荒野》,慢慢读来,仿若走向诗与远方。

就如书中所写:

荒野从没埋掉一个人,人全走掉了。一些人在远去的路上,一些人在回来的路上。

这本《在荒野》,由刘亮程亲定篇目,收录了《一个人的村庄》《寒风吹彻》《风把人刮歪》等近40篇经典散文,所写是他身边的故事,暗喻的却是你我的人生,读来直击内心,如沐春风,每一位孤独迷茫的赶路人,都能从他的文字中,获得对抗虚无的力量,与孤独和解,对人生释然

图 | 众多读者赞誉

暂离日常琐务,步伐慢下来,静静感受自然的美妙,思索生命的本真。仿佛踏入梦中那片桃花源,没有追逐,没有名利,只有无限的美和自在。

疲惫已久的心灵会得以休憩,得到润养,积蓄再出发的力量。

放慢脚步,在大时代里从容而活,是文学与荒野赠予我们的一份启示。

点击下方链接,在大时代里做个通透之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暖阳与寒冬并在——悦读刘亮程
刘亮程 | 我活得太严肃,忘了对一朵花微笑
《一个人的村庄》:刘亮程,宁让土地荒十年,也不让妻子荒睡一晚
刘亮程《我的孤独在人群中》:回到万物并育的村庄
性灵隽永,守护乡愁,“乡村哲学家”刘亮程的散文究竟好在哪里?
我没有天堂,只有故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