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基金我只买ETF

最近基金很火,但大多数基民可能并不清楚基金是怎么一回事。这篇文章分成三部分:

  1. 基金是什么

  2. 基金策略的类型比较:主动型 vs 被动型 vs 增强型

  3. 基金交易方式的比较:场外(开放式) vs 场内(封闭式) vs ETF vs LOF

看结论的直接拉到最后

【PART 1 基金是什么】

基金,简单来说,就是很多人把钱交个一个人(基金经理),然后这个人拿着大家的钱去市场上买股票或者债券或者其他的资产,挣钱了大家一起分,亏钱了大家一起赔。

而大家筹集的钱是赚钱还是赔钱,看两个因素,一个是市场怎么样,如果市场一直跌,那什么样的人也赚不了钱,最多不赔——也就是不买;而市场如果都在涨,那不管谁拿着钱都能赚钱。而在市场分化的时候,第二个因素就开始起一定的作用: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也就是资产的组合策略。

【PART 2 基金策略】

资产的组合方式在基金的募集说明书和每个季度的基金公告中可以获取到。在基金的招募说明书中,会阐明基金所投资的资产类型(股票、债券还是大宗商品etc)和基金的策略(价值、成长、量化etc),当然,一般都语焉不详;在基金的公告中,会披露基金的实际的持仓情况。基金的持仓情况比基金的策略说明更能实际的展现基金的投资策略(不看你怎么说,就看你怎么做),但基金的策略核心是这个基金什么不能做

资产的组合策略主要分成三大类

  • 一类是靠人,也就是主动管理型基金,这种基金中购买什么资产主要靠基金经理的决策,一般来说对外都是一个黑盒;

  • 第二类是靠规则,也就是一般说的被动型基金,也就是一般说的指数基金,这种基金中购买什么资产主要依据一个公开的规则,也就是各种指数规则,比如沪深300指数的成分股是按照什么规则选择的、各股占比多少都有明确的规范,这个规则是完全透明的白盒;

  • 第三类是前面两者的结合,叫指数增强型基金,也就是在白盒规则为主,适当加上基金经理或其他黑盒策略的调整

这三种策略看起来只是资产的配置策略不同,而在实际的投资中,选择的策略原理并不相同。

针对第一种情况,我们选择的主要是人,相应的我们要研究也的主要是人:基金公司的管理风格与机制,基金经理的背景、经历、性格与其擅长的方向策略,最后是这个基金本身设定的一些性质,如投资的标的大类等等。这种以机构和人为本的研究方式,会面临两个问题:

  • 信息不够公开。大多数基金公司在管理机制和体系上的公开内容非常少,基金经理对外公开的信息也不多,也很少有基金经理公开表达自己的投资哲学和投资理念,(这一点在互联网时代,倒是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发生一定的改变)。这就使得大家只能通过基金的表现去推测基金经理的能力,而投资结果本身并不完全代表基金经理的实力。

  • 基金经理会更换。大家投资的是基金,而不是基金经理,在一个基金公司中,一个基金经理尤其是热门的基金经理会发很多基金,基金经理在不同的基金中的投入程度很难识别,也不一定稳定;其次基金经理可能会跳槽,一旦基金经理跳槽,就意味着基金的投资结果会全然改变。(这里又会涉及强机构-弱个人,强个人-弱机构等模式的差异)

总的来说,因为人的不稳定性以及信息的难获取性,研究主动型基金的难度比较大

针对第二种情况,核心研究的是策略本身。被动型比较经典的是指数基金,中国主要做的指数研发机构是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在他们的官网上可以找到目前各种比较主流的指数以及这个指数的编制方式。指数可以按照指数覆盖的范围和标的选择方式进行分类。按覆盖范围可以分成宽指和行业指数。宽指是覆盖多个行业的指数,比如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指数等,行业指数覆盖特定行业的指数,比如医疗行业指数。 按照标的的选择方式可以分成规模、风格、主题、策略等。因为策略相对透明稳定,成分调增周期明确,所以指数的特征在数据上的延续性更好,也更容易分析特定指数的特征,比如估值贵不贵、成长性好不好、涉及的标的弹性如何等等。换言之,指数基金更容易研究

而结合近期的市场,主动管理型基金更大的坑点是,人治是不可靠的

我们想一下这个场景:当基金经理管理着庞大的资产的时候,别的基金经理因为买了茅台这些股票而业绩高涨,但茅台已经很贵,这时候你作为基金经理是买还是不买呢?不埋,业绩不行、基金没人买、公司排位你做最后,这种种压力都有可能让基金经理做出跟自己的投资理念不同的决策,让自己购买的基金中混进去一些跟基金本身的属性不符合的东西,而指数基金就没有这个问题。

综合以上,在主动型基金和被动型基金之间,我会选择被动型基金以及表现不错的增强型基金。具体的指数基金中什么样的指数基金更值得选,其中也有很多细节,这个后面再说。

【PART 3 基金策略】

基金选择的第二个细节,是基金的交易成本。

前面说基金就是大家把钱交给一个人,然后这个人拿着大家的钱去购买资产。这里又分成两类:

  • 类型一:不管什么时候,大家都可以把钱交给这个人,也可以把钱从这个人这里取回来,这种就是场外基金,也叫开放式基金,大家在支付宝上买的就是这一种。

  • 类型二:钱交给这个人之后,这个人拿着的钱保持不变,如果要把钱拿回来,只能把自己的份额卖给别人,如果想把自己的钱交给这个人管,那就要向之前交钱的人购买份额,这种就是场内基金,也叫封闭式基金,大家在股票账户里买的,就是这一种。

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

第一种方式,大家都是公平交易,基金的资产值多少钱,就花多少钱买,而且购买相对方便。


但这种方式,投资人赎回的时候,基金就需要把资产卖出,而投资人购买的时候,基金经理就多了一笔钱,需要再去买资产。基金经理手中的可控制的钱的数量是不稳定的,这就会限制效率,比如为了应对赎回,基金经理通常得留一定的现金。

另一方面,场外基金大部分投资人都是散户,通常都在高位进场买基金,低位割肉卖掉基金,也就导致基金所持有的股票追涨杀跌的特性强烈,如果各位基金经理都独立思考,那问题还好,但一旦出现抱团,其中的风险就很大了。

在费率上,这种方式方式的交易手续费通常比场内基金高90%

而场内基金,因为基金经理可以掌握的钱是确定的,在仓位布局上有更多的可控性。而相应的问题就是,基金的价格可能高于他实际的价值或者低于它实际的价值,以及场内的交易一直也不是特别活跃,能容纳的资金量有限。

那一个是不是可以把两种基金的优点结合起来,做一个既能场内交易,又能场外交易的基金呢?那就是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

这种基金可以在交易所内直接从别人的手上购买份额,也可以直接申购赎回。但是它申购赎回的方式不太一样,普通的开放式基金是用钱来申购,赎回的时候拿到的也是钱,基金经理来建仓,但这种基金申购用的是一篮子股票,赎回得到的也是一篮子股票,中间没有基金经理建仓和卖出的过程。所以这种基金只适合成分股列表明确的指数基金。

另一种场内场外都可以交易的基金是LOF,上市开放式指数基金。这种基金的场内场外的购买方式跟普通的基金都一样,都是使用现金。所以它并不能良好的解决基金经理的总盘子的问题,但可以提高交易的便捷性,而且不轮是主动型的基金还是被动型的基金都可以。

而以上两种基金都可以玩场内场外的套利。

综上来说,ETF基金和LOF基金相比于单纯的开放式基金或者封闭式基金更有优势


【happy的大总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指数基金的选择技巧
LOF、ETF基金和场外指数基金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2023上半年投kui资sun总结
嘉实沪深300ETF联接(LOF)
雪球投资理财节基金专场——力哥《穿越牛熊的力哥七步定投策略》
大长期最强定投一生,以不卖为目标 (最全纳斯达克指数基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