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上三次“神秘”巧合,令人不得不怀疑,世界或许是一个轮回

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写下这样一句话:“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惊人的相似。”

的确,人类文明至今已经延续至少六千年,在这历史长河之中,不断有新文明的出现。其中我们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未曾间断,在经历过数不胜数的曲折之后方才成就今天的中国。

而在数千年的发展之中,不乏许多非常相似的故事,不得不令人深思,历史为何总是在反复地上演。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些令人细思极恐的神秘“巧合”吧。

第一次:大起大落的秦与隋

春秋战国早期,周国虽是当时的至强之国,但其余诸侯国也是割据一方,非常强大的。

自从周国开始走向衰败之后,各诸侯国可谓是蠢蠢欲动,都想要侵占其余诸侯国的领地。渐渐地演变成春秋争霸,战国争雄的局面了。

春秋战国的分裂持续了长达五百余年,期间可谓是战无休止,华夏子民的生活可谓是生灵涂炭。最后秦国终于做大做强,一步步横扫六国,完成了中国大一统的伟大历程。

而汉朝之后中国又持续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此时人类文明在这热闹的百年之间可谓是飞速发展,经济条件的不断进步,带来的却是彼此之间为了抢占领土资源不停的自相残杀,纷争不断。最后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完成了统一中华的大目标。

秦国嬴政在位时期,不断推崇改革强国,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商鞅变法,其不但废除了落后的制度,更是在经济上做出了极大的改变。这一举措使秦国经济飞速发展,让秦国的整体国力一跃成为屹立于其余六国之上的水平。

隋朝在统一之后,隋文帝杨坚也同样推行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改革,极大地削弱了地方势力,加强中央对于权力的掌控,其改革涉及众多领域,不但对隋朝国力有极大程度的提高,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对后世的政治体制也有极大的影响力。

秦始皇嬴政和隋文帝杨坚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两人个性十分相似,在位期间可谓是向来独裁专制,不停歇地修建大运河,筑长城,以此来奠定国家的基础。但最后两个国度都仅仅维持了两位皇帝便灭亡了。

更离谱的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最为强大的时期便是汉朝和唐朝,这两个朝代竟都是在秦朝与隋朝灭亡之后建立的。

两个短命的国家灭亡后,随之而立的竟都成为了后世之中最为强大的国家。秦朝与隋朝的这些“巧合”是不是非常令人疑惑呢?

第二次:缘起于“七”,缘灭于“七”

五代时期后周周世宗柴荣突然病逝,不得不将皇位传给年仅七岁的周恭帝柴宗。

因后周先帝驾崩,立刻便传出契丹国与北汉协商共同攻打周国的小道消息,新皇帝尚且年幼,宰相范质只得擅作主张,急命当时战功卓越的禁军统帅赵匡胤率兵御敌。

然而没想到契丹与北汉联盟攻打周国的消息是捏造出来的,已经率兵离开的赵匡胤其实内心早有打算,其行军抵达陈桥驿后,立刻与其从事赵普计划一举发动兵变,自立为帝。

随行众将立即拥护赵匡胤为新皇帝,将黄袍穿在他的身上,便带着万军返回京都。

守城将领早已被赵匡胤收买,将其随行大军放了进来,当赵匡胤再次站在朝堂之上的时候,他便再也不是后周那位战功卓越的禁军统领了。

回京之后,赵匡胤逼迫尚且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让去皇帝之位,在其即位之后,便改国号为“宋”,仍将京城定位开封。

自此赵匡胤龙袍加身,宋朝的起源便可谓是从一个七岁的孩子手中获得的。

自从宋朝建立以来,已经成为开国皇帝的赵匡胤便曾励精图治,决心收复燕云十六州。

在随后的百年间,长期受到辽国欺压的女真族崛起,建立了大金王国。宋、辽、金三者之间长期以来处于极其微妙的关系,时常互相结盟对抗第三者。

在宋徽宗执政期间,大型推举文笔,这使得宋朝无数好男儿弃武从文,使得宋朝军事能力大幅下降。

而收复燕云十六州又是宋朝百年来的心病,自宋朝建立以来,每一位统治者都想收复这片失地。而金国崛起之后,他们似乎看到了希望。

原本宋、辽、金三者互相牵制,基于宋朝历来念念不忘的燕云十六州,宋徽宗年间,便推行联金灭辽的国策,而后的时间里辽国随着其国力下降,渐渐难以抵抗宋金联盟,最终灭国。

在辽国灭亡之后,金国实力大增。宋朝因提倡学文的政策,本身军事实力就一直在下滑。在失去了辽国的牵制后,金军一举长驱直入,一路攻破北宋的防御城池,最终使得北宋灭亡。

北宋灭亡后,同年康王赵构在大将宗泽的拥护下称帝,试图复兴大宋王朝。

自南宋建立以来,除了刚刚灭了北宋的金国,而后兴起的蒙古国,西辽,西夏等势力也随之崛起。可谓是南宋面临着极其严重的外患。

南宋的建立本就极为困难,统治者只能说是偏安一隅,但因治理良好,国家经济条件,文化程度也高速发展,也维持了百余年光景。最后在宋朝末代皇帝宋少帝赵昺的统治期间被元朝打败,随之南宋灭亡。此时宋少帝赵昺尚且年仅七岁。

宋朝的起源是从年仅七岁的周恭帝柴宗手里夺来的,最后南宋也是灭亡在一个七岁的宋少帝赵昺手里。可谓是缘起缘灭皆系于“七”,这份“巧合”或许是天注定吧。

第三次:崇祯皇帝的宿命

崇祯皇帝朱由检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悲情色彩的皇帝了,论治国之道,他比前几任皇帝要优秀得多;论为人作风,他不沉迷饮酒不陷于美色,终日为了大明王朝的复兴废寝忘食。如此贤明的君主,最终明朝却在其手中灭亡。

崇祯皇帝在位期间,可谓是内忧外患,受到起义军和清军的双重打击,因此其便在卢沟桥东边建起一座宛平城,用以防御敌军进攻。宛平城仅有两个城门,分别命名为永昌门、顺治门。

崇祯十七年,农民起义的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陷北京,一举推翻大明王朝,崇祯皇帝朱由检只得怀着满腔遗憾自缢于煤山之上。而李自成占领京城之后,改国号为“永昌”。一年之后,爱新觉罗福临命清军攻打顺军,再次占领京城,改国号为“顺治”。

崇祯皇帝朱由检为抵御顺军和清军方才建立的宛平城,两座城门的名字竟成为后来取代大明王朝的两个年号,这番“巧合”也可谓是讽刺意味十足啊。

当然了,关于历史上的巧合肯定不止这几件,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证据能证明历史是否是一个轮回,但是哲学上讲: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方向是前进上升的。历史同样也是如此。

因此我们要做的,还是要往前看,做好当下,你认为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话说两宋时期诸多惊人历史巧合
《六国论》论六国——更论北宋
无巧不成书,历史上这些惊人的巧合,你知道多少?
明思宗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
汉朝是强汉,唐朝是盛唐,宋朝却成了弱宋,只怪赵匡胤说了9个字
揭秘|北宋丢失幽云十六州背后的真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