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滑县是一个一直被低估的县城,一个因中国大运河而生的城市

滑县是中原经济区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县、中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中国唯一的粮食生产先进县,有“豫北粮仓”之称。

滑县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滑县之名始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至于“滑”,盖因滑台城而得名。《重修滑县志》记载:“周公赐八子伯爵封于滑,为滑伯。”滑伯本姬姓,后裔改为滑氏。《元和志》云:“滑氏为垒,后人增以为城,临河有台,故曰滑台城。”《水经注》曰:“旧说,滑台人自修筑此城,因以名焉。”秦汉之时,滑境称白马县,隶属东郡。隋至明初,滑县称滑州。明洪武三年(1370年),废白马县入滑州。七年降滑州为滑县。清雍正三年,滑县改属河南卫辉府。中华民国3年(1914年),裁并府、州,滑县隶属豫北道。

我们聊聊滑县保存比较好的历史遗迹。

明福寺塔

隋文帝仁寿四年,滑县老城西南隅建起一座寺院即明福寺,后经陆续扩建,规模达到南北长1000 米,东西宽370 米,其殿堂之辉煌,闻名于郡,因而被誉为滑台名刹。唐代宝历二年又于寺内增建一座九层密檐式砖石结构的佛塔,明福寺声名远播。历经战乱后,殿堂已毁,唯古塔尚存。可惜又遭雷击,这座塔的上部四层又轰然垮塌。我们所能看到的是民国年间修复以后的明福寺塔,已由原来的九层改为七层。

中国大运河滑县段

(永济渠)现称卫河,地处河南省北部,自浚县曹湾村东入境,经道口镇桥上村至军庄北复入浚县。自南到北流经道口古镇,全长8240米。

中国大运河的河南滑县段实际是卫河永济渠,该段始建于东汉建安九年(公元204年),距今1800多年,曹操在黄河故道上疏浚而成。

现存运河河道本体、码头、水闸、道口古镇的城墙、一面街、顺河南街、顺河北街、大王庙等文物遗迹。

道口古镇

道口镇位于河南省滑县西北部的卫河之滨,辖区面积17.9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5个社区,共有居民8.6万余人,是滑县县委、县政府所在地。

2014年,道口镇被国家住建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镇保护范围面积136.56公顷,其中核心保护区面积19.7公顷。

世界遗产中国大运河从道口古镇曲穿而过,保护区内保存有原生态的古河道、古码头、古城墙、古庙宇、古民居、古商号等丰富的历史遗存,共有各类历史建筑2000多间,见证了大运河的千年繁华。

除了众多古迹,道口古镇更有名扬四海飘香300余年的老味道:被誉为“中州名馐”的道口烧鸡。

大王庙:全国唯一不供神灵的庙,五位大王都是凡人

大王庙的大殿内没有神灵,供奉着南宋谢绪,明代黄守才、张居正,战国李冰,清代朱之锡五位凡人,他们全是与水有关的“神”,是我国历史上与治水有关的五位先贤。

据记载,明万历十八年,道口镇任德民、郭东野等八家商户,集资修建大王庙,将这几位治水的先贤请到了卫河边,寄托着当年古镇商户为祈求卫河安澜、水运通畅的美好愿望。

道口大曲

在滑县酿酒的历史中,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他,就是欧阳修。据史料记载,欧阳修曾在滑州做官,所建官署名曰“冰堂”,他研制出了品质绝美的好酒—“ 冰堂春 ”。由于其酒色泽红润,味道醇厚,清香甘洌,绵甜爽净,所以 很快为国人瞩目,身居“ 国酒 ”高位,号为 天下第一 。

千年韶华逝,岁月流转存。如今, 河南百旺道口大曲酒业 传承欧阳修“冰堂春”酒的古老秘籍,结合 现代酿造工艺 ,开拓创新,全力打造出了 道口镇传世佳酿 —— 道口大曲 。

目前,滑县共有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73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4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13项,市级非遗保护项目20项,县级非遗保护项目136项。另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4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8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98名,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展示馆2个,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1个,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1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1个,滑县非遗扶贫就业工坊3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仪光·专题】古镇焕新彩
隋唐大运河永济渠滑县段大王庙和古代粮仓
河南滑县:这个周六大王庙景区人潮涌动,“非遗购物节”真热闹!每年6月的第二个周六,全国人一起过节,共享文化和自然遗产盛宴
隋唐大运河(卫河)第九集——运河重镇-道口
[诗社互联] 河南省白马诗社滑县、濮阳、长垣诗友诗会作品
滑县:大运河滑县段遗址(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