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枣庄地区的民间采煤业衰落的原因

民间开采煤井

枣庄有煤炭,而且是一个因煤而建的城市,可是枣庄煤田究竟有多大?曾经的蕴藏量有多少呢?

《枣庄矿务局志》上记载,枣庄煤田分布在枣庄和济宁市的微山县境内。东西长约100公里,南北宽约50公里,总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含煤面积约1300平方公里。由东向西划分为枣陶、官桥、滕南三大煤田,有7-8层可采煤层,平均高度14.6米,有煤炭储量179752万吨。煤的品种为肥煤和气煤,灰分低,含硫少,发热量高,是我国的重要焦煤基地。

那么枣庄市市中区的煤炭分布状况是什么样呢?

从地质图上看,枣庄煤田的这块大槽煤(煤的厚度约六至十米),东起箦子岭下,西至火车站的陈庄,北起张庄、雷村,南至周庄和窑神庙。方圆好几十平方公里,总储量以千万吨计算。

枣庄这块储量丰富、质色俱佳的煤田,历来被公认为是鲁南地区和山东地区最先开发的煤田之一,只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可靠地历史文献或文物来考证何时被先人发现开采的。

据顾石臣先生在一九一五年所写的《中国十大矿厂记》等文献提出枣庄“矿区、内有唐、宋时旧井甚多”的看法,也就是说枣庄煤田开采于唐宋两朝。据窑神庙碑文记载,元·至大元年(1308年),已有人在此“掘窑采煤”。14世纪中叶,枣庄周围已出现小煤窑群。明代诗人满碧山以“磨塘山欲尽,煤井地尽空”之句,来形容当时采煤业的盛况。1740年,山东巡抚朱定元依靠皇室大力开办山东诸县矿业,得到清廷户部批复,枣庄煤业大兴。

采煤业者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采煤经验。据《峄县志》记载:“辩煤开井,……其始相地必审其石何质,土何色,质与色既分,又尝其土和石之臭,而煤佳恶浅深决焉。”“至创办之初,深若干尺有何石,又若干尺有何土,又若干尺有何水与泥,至水过大须若干工可得煤,皆以意命之,不爽铢黍…盖其精微,虽西国之深于矿务者,不能远过也。”随着生产经验的积累,采煤业者改独眼井为双眼井生产,改人工背煤为拉筐运输。提煤和排水,由人力改为滑车,以骡马牵引,提高了工效,采煤利丰。到19世纪初,枣庄绝大多数煤井便分别被地主豪坤各大家所垄断。

早期煤井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枣庄地区的民间采煤业便逐渐地衰落了,其主要原因,首先是枣庄煤田经过近千年连续开采,离地面较近的煤层已经挖掘殆尽。而加深矿井,依靠原来那种生产工具和资金又根本办不到,再加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束缚和满清政府“闭关自守”政策的影响,利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的开采更受到严重阻碍。因此,开窑的人们便日趋减少。

其次,当时开窑的人们为了取得封建官府的支持和“关照”,不得不经常向地方官吏送钱、送礼(名为“窑规”、“递彩”)。据说,当时一个大窑“岁纳资自府至县约费万金,小者亦数千金”。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填补战败赔款和鸦片贸易亏额,更在繁重的旧捐税上增加了新捐税。大约在咸丰年间,清政府就对采煤业征收了关税和厘金。这自然增加了采煤业者的负担,煤炭价格大大提高了,因而严重影响了销路。

由于以上两个原因,枣庄矿区的采煤业便逐渐由盛转衰。关于这方面的情况,《峄县志》上有一段较为详细的叙述:初时,“业窑者闲以其羡遗诸官吏,是为窑规。岁糜金钱无算,然故未尝有税也。咸丰后,关税增重,商旅疑畏,而煤价遂大绌,诸业窑者皆大困。重以洞深媒少,开挖维艰,往往竞岁一无所得。间有得之,亦不足更所费十之一,以故诸开窑家破产亡身,而峄之矿务不可问矣。同治以还,县境无复有窑,间有之,亦不久而罢枣庄附近的民间采煤业,此时彻底地衰落了。

来源《百年中兴风雨》、杨其山《枣庄煤田开发史初探》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疆“火焰山”:1874年始烧了129年,每年损失1.7亿,扑灭后惊艳
枣庄找煤史略
磁窑堡小煤窑史话
广西合山——百年老矿的“前世与今生”
天天快报
铜川煤炭开采历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