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霜霉病抗性较复杂!一文解读防治药剂分类及分析

多年以来,由于果农朋友在防治霜霉病过程中不科学,不规范的用药,尤其是连续,超量使用单一成分,导致目前霜霉病抗性复杂,很多药剂实际防治效果不稳定,为病害防治带来诸多困难。

一、药剂分类

防治葡萄霜霉病的药剂,从功能划分有:保护剂、治疗剂、植物免疫激活剂、植物生长刺激素四大类。每一类均有其特有的功能和应用要求。

1、保护剂

在病菌侵染以前,通过用药阻止病菌侵染,达到保护作物免受病菌危害的药剂,称为保护性杀菌剂。

常见的保护性杀菌剂有铜制剂(常见波尔多液/喹啉铜/松脂酸铜),代森锰锌/丙森锌/代森联,克菌丹,氰霜唑,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使用保护性杀菌剂防治葡萄霜霉病,必须注意两个问题:

保护性杀菌剂必须在发病以前使用才能达到避免霜霉病发生的目的,大多数保护剂在发病以后使用效果不明显。因为霜霉病多是雨后发生,因此在持续阴雨以前使用保护剂是防病的关键;

保护剂普遍内吸传导能力较差,喷施后多是在植物体表形成一层药膜,药膜所覆盖之处,可以发挥药效避免侵染。但叶片上药剂未附着之处,病菌还可实现侵染。故使用保护剂必须均匀周到,尤其葡萄霜霉病是通过叶片背面侵染的,所以叶背面是用药的重点。

2、治疗剂

在病菌侵染以后,通过用药可以中止病菌继续发展,导致病菌最终死亡的药剂,称为治疗性杀菌剂。大多数治疗剂普遍具有内吸传导功能,喷施后可以进入植物组织中,杀灭已经侵染的病菌。

常见的治疗性杀菌剂有三乙磷酸铝、甲霜灵、霜脲氰、霜霉威、烯酰吗啉等。

氯溴异氰尿酸杀菌谱广,见效快,不具有内吸活性,但该成分对霜霉病确实有效,也可作为治疗剂使用。

恶霜灵曾经是防治霜霉病的主流药剂,但该成分因病菌抗药性问题,实际失去控制效果,在此不做介绍。

唑菌酮、双炔酰菌胺、氟吡菌胺、苯噻菌胺、氟啶胺、苯霜灵、吲唑磺菌胺等成分,对霜霉病具有治疗效果,但以上成分尚未实现国产化,使用成本较高,在本文中不进行详细介绍。

3、植物免疫激活剂

植物免疫激活剂是农药一个类别,在国际市场已发展多年,但在中国尚未产生成型的影响力

植物免疫激活剂,顾名思义,就像疫苗一样,通过在作物发病以前使用,激活或提升作物对某一类病害的抵御能力,达到避免或减少发病的目的。

植物免疫激活剂的核心优势是持效期长,病菌难以产生抗药性,防效可靠,无农残风险,安全性高。但是植物免疫激活剂在应用上需注意以下两点:

激活植物免疫功能,提升植物对某一病害的抵御能力,是需要一定时间和过程的,故植物免疫激活剂,必须在作物发病一周以前使用,方能达到抗病效果;

植物提升自身抗病能力,是需要消耗一定养分的,故使用植物免疫激活剂的同时,必须强化作物的肥料供给。

目前中国可见的植物免疫激活剂数量很少,其中对葡萄霜霉病比较成熟的有苯并噻二唑。

4、植物生长刺激素

植物生长刺激素是近年来农化领域发展最快的项目。植物生长刺激素的核心功能是通过强化植物吸收能力和养分合成能力,激活植物自身生产能力。这其中也包括提升植物抗逆能力,即抵御不良生长环境,抵御病虫害危害的能力。

目前对葡萄霜霉病效果较理想的有海藻精和亚磷酸盐类肥料。

二、药剂分析

保护性杀菌剂优势是持效期长,杀菌谱广,大部分药剂可同时防治多种病害。缺陷是保护性杀菌剂必须在作物发病前使用,发病后使用效果不佳。

1、铜制剂

一百多年前,法国波尔多地区的果农,为了防止路人偷食葡萄,在葡萄上喷撒的硫酸铜与石灰混合溶液,无意中开启了现代农药的先河,诞生了人类第一个化学农药??波尔多液。

铜制剂喷施后,会在叶片表面缓慢的释放铜离子,铜离子与病原菌接触后,对病菌产生氧化杀菌作用,进而阻止病菌侵染。

铜制剂的杀菌活性,取决于铜离子的浓度,铜制剂的安全性和持效期,取决于铜离子的释放速度。如波尔多液喷施后,铜离子释放速度受天气影响,湿度越大释放速度越快,这就是波尔多液在多雨时节易出药害的原因。喹啉铜,松脂酸铜等产品,喷施后铜离子释放速度稳定,不受天气影响,持效期更稳定,安全性更好。

松脂酸铜优势是成本低廉,杀菌谱较广,对霜霉病防效稳定,但是对白腐病等果实病害效果很差。松脂酸铜有一优势,是喷施后在叶片表面附着能力强,成膜性强,抗雨水冲刷。

喹啉铜属于全新一代有机铜制剂,安全性更好,持效期更稳定。喹啉铜使用成本高于其他铜制剂,有一大优势是,该化合物不仅可通过铜离子杀菌,化合物结构中的喹啉基团,也具有广泛的杀菌活性。因此喹啉铜在安全性和广谱性方面优势更明显。

2、代森锰锌/丙森锌/代森联

代森锰锌、丙森锌、代森联,作用机理完全一致,杀菌谱广,对葡萄可能发生的所有真菌性病害均有防治效果,持效期较长,但这些成分不具有内吸活性,因此喷雾必须均匀周到,尤其是叶片背面的喷施效果。

代森锰锌在三个药剂中,防治效果占优势,持效期更长,但是该成分在部分欧亚品种上可能存在药害风险,尤其不建议用于红提。

丙森锌及代森联的防治效果不及代森锰锌,但是安全性更佳,各个品种均可使用。并且这两个成分在防病的同时,可以发挥一定的叶片补锌效果。

3、克菌丹

克菌丹是近几年销量提升较快的保护性杀菌剂,持效期与防治效果相较代森锰锌没有明显区别,因为克菌丹使用成本较高,整体性价比表现不及代森锰锌。

克菌丹安全性优于代森锰锌,有一额外优势是,该成分使用后,可以优化果面。

4、嘧菌酯/吡唑醚菌酯

嘧菌酯是目前世界杀菌剂中销量最大的成分,该成分功能优势是杀菌谱广,对常见真菌病害均有效,具有叶片内吸功能,持效期优势明显。

嘧菌酯属于保护性杀菌剂,必须在葡萄霜霉病明显发病以前使用。嘧菌酯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风险,在使用时切忌与有机硅或乳油类产品混合使用。

吡唑醚菌酯近几年实现国产化,用药成本大幅度降低,在葡萄上具有较佳的应用前景。该成分安全性好,除具有保护功能外,也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不仅可在发病以前使用,也可在发病初期使用。

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可提升植物体内硝化还原酶活性,进而提升硝态氮供应量,尤其是两个成分可降低植物体内乙烯含量,优势是避免叶片早衰,维持功能叶养分合成能力,缺陷是延迟成熟,在葡萄上色期要加以注意。

5、氰霜唑

氰霜唑杀菌谱窄,在葡萄上只可用于防治霜霉病。氰霜唑正在进行国产化历程,未来使用成本会出现较大幅度下滑,成为防治霜霉病的主流选择。

氰霜唑核心优势是对霜霉病活性高,持效期普遍优于其他成分,是对霜霉病持效期最长的药剂之一。但氰霜唑缺陷是传导能力差,故用药必须周到细致。

治疗剂使用更为灵活,可以在霜霉病发病初期使用,该类药剂普遍具有内吸传导活性,大多数成分以速效性见长。但因为大多数治疗剂作用方式单一,病菌容易产生抗药性,故选择治疗剂必须考虑当地实际抗性问题,在用药时必须注意药剂轮换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再论葡萄霜霉病的化学防治
详解葡萄霜霉病的防治!侵染能力强,扩展迅速,发生迅猛
杀菌剂四大家族详解!保护性、铲除性、治疗性、抗病激活剂
葡萄霜霉病又来了,来势汹汹!教给你3种办法!
葡萄上霜霉了!如何用药?两大类药,8种药品尽在于此
10大经典保护性杀菌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