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朵云秋拍】淇水清风,楚泽遗芳 ——大风堂供养石涛《兰竹双清》卷

                                                                                                                                                                                                                                                                                                                                                                                                                                             

 要 

说到近代著名画家中谁对石涛最为痴迷,恐非张大千莫属。他从早年起就接触了石涛的画迹,在此后大半辈子的从艺生涯中,虽风格数变,但石涛绘画及其思想的影响,一直伴随着他的人生,从而为中国画开创了一片崭新的天地。这一成就,从某种角度来看,倒与石涛也极为相似。



石涛生当乱世,却以其独特的画理、画识,用笔墨开创了画坛新气象。无论山峦云雾,水村烟霞,还是悬崖峭壁,枯树寒鸦,或平远,或深远,或高远之景,都力求布局新奇,意境翻新。无论恣情洒脱,还是沉静平和,或不拘小处瑕疵偶见,或精心规模寓巧于拙,都能隐隐然从画面中透出一股气势,让观者在有意无意间融入其中。石涛晚年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一画之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贯众法也。夫画者,法之表也;山川人物之秀错,鸟兽草木之性情,池榭楼台之矩度,未能深入其理,曲尽其态,终未得一画之洪规也。”(《画谱》“一画章”第一)循此而入,今人在赏读石涛作品时,便可从中找到一条捷径:人在画外,画在世中;人在画中,画在世外。

循着这一思路,我们可以从石涛的传世作品中发现很多与此相关的印记。2017年朵云轩秋拍中呈现的一件大风堂供养石涛《兰竹双清》卷,就是较为典型的一个例子。


→横向滑动查看全图

LOT 833

石涛   兰竹双清

水墨绫本   手卷

42.5×176 cm


此图所绘竹枝,随风倾斜,肥瘦有致,线条略见隶意。竹叶更是充分调动了传统水墨笔意的表现力,或浓或淡,或干或湿,或急或缓,或疏或密,无不恰到好处。兰叶虽寥寥数笔,却不紧不慢,笔笔可见精神,将传统文人对兰花的敬意,表现得淋漓尽致。画幅左侧,有题画诗一首:


醉时写竹醒时吟,

老去何心即此心。

别有余情难说向,

无心偶入没弦琴。


此诗如随口吟出,不着俗尘,一语点出对心中秘境的神往,对清净至真的追求与渴望。其书法为典型的“清湘体”,楷中带行,略杂隶意,结体奇崛,章法密丽,舒朗中不乏俊逸,从中透出一缕素雅散逸的清气。这种书风,对其后的扬州八怪,以及相当一批清中期书画家,都有直接影响。纵览全卷,书风与画风相统一,以写代画,清远古雅,完美地体现了“书画同源”的传统审美意趣,实为石涛墨笔兰竹图的精品。


兰竹双清 局部


观其笔墨,味其诗意,此图当为石涛的晚年之作。不难想象,或许就在某一年的春日,满怀抱负的“清湘大涤子”,一边饮酒,一边作画,酒到酣处,画兴也发挥到了极致,于是,便为我们留下了这样一幅杰作。其笔情墨趣,画意诗怀,全不必为人道破,唯有心领神会而已。


兰韵竹情,向来为传统文人所心仪,汉晋以降,骚人墨客常将其人格化,暗喻君子,正所谓“以其幽芳逸致,偏能涤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而以兰竹入画,并借以遣怀寄兴,则可追溯到宋元时代,这也是文人风气渐次达到全盛阶段的历史时期。相较于前贤而言,石涛不过是后辈,他曾在一幅墨竹图上题有“大呼与可”四字(“与可”,即北宋画竹名家文同),表明自己在创作上虽以前贤为楷模,却不甘为前贤笔墨所束缚。由此,也造就了石涛“以无法为有法”创作原则。


兰竹双清 局部


难能可贵的是,如此佳作,其后世的流传更不可小觑。卷前包首的签条,赫然写有“大涤子兰竹真迹  大风堂长物  大千题”,这十数个熟悉的题字,足以令今人瞠目。张善孖、张大千创设的“大风堂”,因其兄弟的豪情侠气、高超技艺而名震神州,誉享天下。至于“长物”一词,更不是随便可用的。“长物”乃佛家用语,在传统文人笔下,非倾情相爱而又拱之如璧者,才配得上用这个词。所以,大千既将“大涤子兰竹真迹”称为“长物”,其珍视之心,俨然已跃出纸素矣。严格说来,将私家藏画称之为“长物”者,几乎就与倾心供养而秘不示人的宝贝一样了。张大千推崇石涛画风的热烈、执着,在近代画坛无人能出其右,甚而至于有“大千造石涛笔”的公案。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在继承发扬石涛精神方面所取得的出色成就。


诸多名家题字、跋文,如王师子、黄宾虹、谢玉岑、汪吉麟等民国年间知名收藏家、书画家,为此卷又一亮点。


引首部分的“楚泽之遗”四字,出自民国花鸟画大家王师子(1885-1950)手笔。王师子,原名伟,字师梅,江苏句容人。历任上海美专、中国艺专、新华艺专等国画教授。四十岁后改名师子,一度寄居上海麦加里,因谐音别署墨稼居士。其治艺谨严,花鸟鱼虫,无所不能,尤重写生。书法则擅长隶书,庄重之中带有画味,有活泼的动感。



卷后跋文,是观赏者抒发观感的直接流露。黄宾虹的一段话,颇堪玩味。


石涛自言坡公画竹不作节。此达观之解。其实,天下之不可废者无如节。今睹斯卷,写竹全法坡公,而画节尤为特显。竹下丛兰潇洒,隐寓美人君子,晦明风雨,孤芳自赏,不改其度之意。得者可勿宝诸?!



相传苏东坡有画竹名迹流传,但画坛却传说他画竹不画竹节,此事似乎也为石涛所知,故曾出“坡公画竹不作节”之语。不过,这只是文人的语言游戏罢了。“节”,实为节操、气节的隐语。竹之有节,一如人之有品格精神。自然界的竹,或许的确会有无节的种类,但作为一个人,处世生存,岂可“无节”!黄宾虹的此番说话,极其巧妙地将两者合为一体,但孰此孰彼,孰是孰非,阅者自知之,每个人皆可扪心自问:吾有“节”否?这样的题画文字,岂但贴切,简直堪称诙谐而深刻。


谢玉岑是大风堂善孖、大千兄弟的至交,他的诗词文章,在民国年间备受推崇,可惜英年早逝,遗墨罕见。《大涤子兰竹真迹》卷后的七绝诗,未收入他的哲嗣谢伯子先生所编的先君诗集,此番面世,虽仅寥寥数十字,但尤显珍贵。


此件手卷,前人于挥毫之间直抒胸臆,放怀于笔墨之外;后来者在真爱之馀各寄心声,托兴于文字之中。诚如《兰亭序》所谓“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其得以辗转流传于今,不啻藏家之大幸,亦画坛之大幸也。



●点击查看2017朵云秋拍更多精彩内容

宝相庄严佑众生 ——张大千《释迦文佛造像》

云水相生的画意,流光溢彩的诗情 ——吴冠中《水田》

曹汝霖家族旧藏中国近现代书画

严益斋家族藏书画专题

高阳楼藏海上名家精品

层峦叠嶂翠欲滴——张大千《秋山林屋》

“其实我的猫比马画得好”——徐悲鸿《猫戏图》

词画风流至今传 ——吴湖帆《水绘庵填词图卷》

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概述

中国古代书画专场撷珍

中国当代书画专场选粹

现当代油画雕塑专场概览

金石缘系列专场综述

古董珍玩专场综述

古籍善本专场综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烟花三月,搜一搜瘦西湖的书画“朋友圈”(一)
一辈子没见过这么贵的纸
徐悲鸿300大洋求一张画,却是张大千的造假作品,价值1个亿
文徵明 《东园图卷》高清大图
蔚然深秀:被忽略的近代大家萧谦中
石涛真迹100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