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晓生采访周广仁教授访谈录


此文虽长,静下心阅读下来,感触良多,收获颇大。






   赵晓生:您刚才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原则,即因材施教,根据各人不同情况发现并激发出他们最大的潜力,并要求学生发挥他们本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现在学琴的小孩非常多。有的业余学,有的在专业层次上学。您教过从初学到高级程度的不同等级的学生。您能否谈谈,倘若一个不曾接触过钢琴的学生,从刚刚开始学,到成为一个比较好的钢琴演奏人才,在这个过程中,他会碰到哪几个主要的关口,或者说阶段?在这几个主要阶段中,又各需解决什么主要问题,以逐步达到较好的

演奏状态?


  周广仁: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又是个很大的问题。简而言之,有几个问题我很强调。比如说,不管业余学也罢,专业学也罢,都要打基础。

这个基础要打得全面,包括几个方面。

一个是技术基础,基本弹奏方法,一套比较系统的技术训练。我们现在掌握得比较好、看法比较一致的,是要放松,掌握自然重量,把力量放下来。但在这同时要训练手指的独立性、灵活性等等。

这种训练方法和我小时候还不太一样。我们小时候学得更多的是手指训练,比较强调手指本身独立的触键。但对手指与手臂很好地结合,更“通”一些的演奏,过去不太懂,现在比较明白一点了。

       技术训练这一条线,过去可能更强调些。比如我自己,过去每天要练一小时基本功,包括五指练习、音阶、琶音、和弦、八度、双音,一整套,像做广播操一样,首先得把肌肉打开。有这样好的习惯,再去弹别的东西,就不会把手弹伤。倘若一上来就弹得很快,就容易出岔。我发现,现在有些孩子一上来就弹得快得要命,而我主张慢练,起码用中速练。从技术训练上,这是一条线,是我比较强调的。现在可能没有像过去强调得那么死,但思路还是这样的。

       还有,我认为应把技术训练与音乐训练密切结合在一起。这里首先是声音概念。我要孩子们唱,把每个声音唱出来,弹得好听点。弹练习曲也好,弹其他任何曲子也好,都要训练孩子们用一种歌唱的声音来表现,要训练他们的听觉。在这方面,俄罗斯学派及国外其他一些教学都强调从最初级开始就要表现音乐。

       而我们国内有一种倾向,是脱离音乐地训练技术。我认为这种训练方法可能比较片面。还有,我越来越感觉到能力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

第一,视谱能力。要训练孩子读谱,首先要读得准确,还要快。有的孩子弹了许多年琴,识谱还很慢。这很吃亏。视谱一慢当然东西学得也慢。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视谱的窍门。用什么路子来做到这一点?在这一方面,有些美国教材是比较好的。他们有些新的路子,从一开始就培养他们比较快的读谱能力。

第二,背谱能力。我强调学生背谱,而且最好第一堂课就给背出来。我把背谱训练看作是一种脑子的训练,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途径。你只要想背谱,你一定要动脑子,一动脑子就记住了;没有这个任务他也就不记了。这种训练也需要从一开始就进行。即便程度上去了,这方面也是不能断的。


          当然,最高层次问题还是音乐问题。音乐修养、音乐理解上的问题得慢慢来,不能急。我不太喜欢现在有种倾向:孩子们小曲弹得很少,例如,格里格的《抒情小曲》,门德尔松《无词歌》等等。整天只有练习曲、巴赫、莫扎特奏鸣曲,没什么好听的乐曲可弹。这对孩子来说是很枯燥的。我小时候有过一位奥地利老师,他从来不教我技术。他叫马库斯(AlfredMarcus),是位真正的音乐家。他教钢琴的角度和他人不同。他不管你手指抬得高抬得低,他要你把音乐统统理解对,而且弹哪个作家就要像那个作家。他给我的教材从浅到深,各种各样作曲家和风格都有。我们现在有些“拔”,从技术角度考虑问题多,拔得很快。同学们有时缺许多音乐方面的素养。这可能是我们现在国内钢琴教学中比较普遍的问题。我老在琢磨这事儿。


  赵晓生:您刚才提的这几点意见非常重要。我想集中问这样一个问题:不少人有个误解,以为音符多的就难,音符少的就容易。总找音符多的去弹,而不愿弹音符少的。对这样一个倾向您有什么看法?

  周广仁:我想这完全是一种误会。其实音符越少越难弹。音符少的旋律,往往在音色上的要求,在线条刻划方面,在自己心理状态上,比快速的东西难得多。钢

琴这件乐器有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它不能延长声音。但是你要让听众感觉你在延长。首先,演奏者本身需要有种拉得住的内心感觉,好像这个音在延长,甚至还在渐

强。只有你有了这个感觉,第二个音才能到位。然后第三个音才能退下来。这种细微的变化在法文叫“nuance”,专指感情、语气、声音、音色等等的细微差

别。这种东西我们现在特别缺乏。英文里常常叫“shaping”(成形、形状、状态),弹一个旋律,你要“Shape”,你要给它一个形状,或者是凸上去的,或者是凹进去的,总得要给它一个形状。可是我们的演奏中常常是平的,一个个音,铁板一块,没有感染力。所以,有时就是一个单线条,可难弹了。


  赵晓生:您平时怎样训练学生使他们在钢琴上歌唱起来?因为,我们都知道钢琴从本质上说是件靠打击发声的乐器。但我们在演奏时却需要训练学生避免打击性、发出歌唱性?

  周广仁一是自己内心的歌唱。如果自己内心不歌唱就很难弹出一个歌唱的线条。但有的学生真的把声音唱了出来,这也不必要。主要内心要唱。另一方面,这

与触键、音色、方法都有关系。如果你的触键本身是非常快、用手指打下去的、砸下去的,它怎么也唱不出来。歌唱性的表现一定要很好地运用重量,放松些,音与

音之间衔接好。我想,这与弹奏方法也有关系。


  赵晓生:钢琴上能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有时很尖锐,有时很柔和,有时很微弱,有时很沉厚;但声音总有个范围。您认为钢琴上哪一类声音是属于好的声音,

在这个范围之内是好的声音,超出这个范围就是不好的声音,您是如何判断,并认为应树立怎样的声音概念,使钢琴这一乐器发出感动人的声音?

  周广仁:我们常常给学生说:响而不砸,轻而不飘。我听有些钢琴家演奏,他可以弹得非常响,但这声音仍是圆润的,而不是尖锐到让你觉得刺耳。那么,我要

说,这种响就是好的。有的学生常常把声音弹得较难听。因为他手腕是紧的,僵的。这样的声音没有共鸣,没有余音。我觉得这种声音就不甚好。


  赵晓生:您认为目前我国钢琴界是否存在这方面比较带倾向性的问题?

  周广仁:我觉得有。一是声音概念,自己想象的是什么声音。如果他自己耳朵里没有感觉这种声音是刺耳的,那就很悲哀了。他应当感觉到,能听,他就进步。我们有时常在课堂上让他比较,这样的声音好听,还是那样的声音好听。一比较,他就知道了。慢慢地他去改。这是从耳朵、听觉的角度来说,标准应当不断提高。

二是从弹奏方法上寻找原因。也许我们有些传统习惯,用手指打击的触键比较多,也容易造成一些硬的、砸的声音。现在,在国外,凡是好的演奏家没有用手指这么翘着弹琴的。比较多的是强调贴键弹琴。其实,贴键不等于手指不活动。灵敏度照样有,是非常经济、非常节约的动作。


  赵晓生:过去有一阵子流行的“高抬指”的训练方式和弹奏方式,对形成这样一种粗糙的声音有没有关系?

  周广仁:我想是有的。我自己在学习及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学习,在不断地改,摒弃自己不够好的东西。比如,我自己过去是“高抬指”学琴的。逐渐,我觉

得,高抬指,要看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高抬指目的光从练习“第三关节”即手掌关节的活动能力这一点而言,我可以接受。这是种机械的活动。但从音乐的角度,

我认为没有必要。有时非但没有必要,反而会产生难听的声音,破坏音乐的意境。

(本文来自:《通向音乐圣殿》赵晓生 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钢琴教师如何理解打基础?周广仁先生教我们如何做一名优秀的钢琴教师!!!(2010-10-26 21:05:49)
周广仁先生的小目标
弹钢琴关键的有几点?兴趣只是其一,手腕放松最重要!
钢琴基础不扎实,给你支点招!
周广仁:练音阶吧!慢速练!!量变终将引起质变。
几种科学的弹奏方法丨赵屏国讲《如何弹好钢琴》(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