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辛丑年第一波湿气“如约而至”!祛湿“冠军...
祛湿“冠军”找到,若你能做好,湿气不“逗留”,赘肉无踪影

清明时节雨纷纷,每年的阳春三、四月,总免不了阴雨连绵。一波潮湿春雨天过后,留给人类的除了是万物复苏,还有“寒湿”。

今年的寒湿比往年来得更晚且更重。以往下雨、倒春寒一般集中在春节过后的早春时节,本该春暖花开的春分,却出现了明显的降温,天气也湿哒哒的让人难受。

脾胃不好的人就更遭罪了,本来脾胃最怕的就是湿,而且这波湿还夹杂了寒一同袭来,特别容易胃胀、拉肚子、没胃口、反胃反酸。尤其家里的老人孩子脾胃都偏弱,更要注意。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告诉你,湿气有多可怕!

辛丑年,《黄帝内经》里对五运六气的预测,满满皆“湿气”:

① 初之气(1月20日~3月20日):风湿相薄
② 二之气(3月20日~5月21日):湿蒸相薄

③ 三之气(5月21日~7月22日):湿气降……感于寒湿
④ 四之气(7月22日~9月23日):湿化不流

这股湿气会一直明显持续到五之气,中秋时节寒湿成露,空气中的湿气才不那么重。寒湿这股能量,几乎就是辛丑年全年气候的基调了。尤其从二之气到三之气,仲春到盛夏这段时间更是湿气当道,内经说此时不仅「湿气降」,人们还容易「感于寒湿」,尤其要注意健脾利湿,防患未然。

【中医直言:湿气若不能及时祛除,则会侵入五脏,会对人体产生这些危害】

1、肝胆湿——肝胆湿热

信号:口干口苦、皮肤油腻、长斑长痘、脾气暴躁、头发油腻、脱发、眼袋大;

2、心肺湿——心肺气虚

信号:痰多咳嗽、头晕耳鸣、睡觉打呼噜、心慌气短、嗓子不舒服、胸口闷;

3、脾胃湿——脾胃虚弱

信号:食欲不振、脸色萎黄、睡觉流口水、身体虚胖、大便不成形、恶心呕吐;

4、肺湿——内生湿邪

信号:咳嗽、咳痰、痰是白色的、量多、质清稀、比较容易吐

5、肾湿——肾气虚弱

信号:腰酸背痛、四肢乏力、房事不利、阴部潮湿、身体水肿、黑眼圈、小便不利;

【中医提醒:“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常喝健脾祛湿汤,告别小肚腩,湿气不逗留】

中医讲 “湿邪在,百病在,湿邪除,百病无”、“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要祛湿先健脾,脾胃强健了,水湿运化正常,体内津液就不会过剩,人自然而然就没有湿气了。

中医推荐古方健脾祛湿汤,健脾祛湿汤来源于李时珍的医书典籍,早期的组方由赤小豆、(炒)薏米、大麦三种食材配伍,后流入宫中,经过御医调配,加入芡实、茯苓、栀子、橘皮、荞麦、蒲公英等6种辅材,流传至今。

① 方中重用赤小豆、(炒)薏米、大麦等三味食材为君,健脾去湿、利水消肿;
② 辅以茯苓益脾和胃、利水渗湿,芡实除湿止带、补脾止泻,橘皮理气健脾,栀子利胆消肿;
③ 荞麦、蒲公英润肠通便、利尿通淋共为佐药。

9种食材相得益彰、科学配伍成5克的茶包,每天开水冲泡5分钟即饮,一天2、3杯,利湿降浊,冲走湿气,身轻体盈,神清气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病从脾胃生》1-5
“十人九湿”,老中医的祛湿秘方!薏米加它,每天两颗,从内到外蒸干湿气!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
湿气通于脾 祛湿健脾按这3穴
胃痛,腹泻,脾胃虚弱?一个中医古方专补脾虚
肚子里面老有气,脾虚,湿气重?《本草纲目》教你这样调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