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木然 : 丛林狼的德性
  文/木然
  学政治学的人,霍布斯的《利维坦》是必读书,人生的时间段不同,读出的也不是一个味道,当然,读任何思想家的书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这种感觉是时代的感觉,是经验的欲求,是理性的需要,心灵的探索,美的享受,读书人的快乐。
  无论基于什么样的立场,都会感觉霍布斯的思想是十分矛盾的,他基于物理学、数学和几何学等自然科学推理出道德几何学,但其结论却完全不同于几何学逻辑。几何学在逻辑上是追求一致性的,而道德几何学在其论证的过程中却少有内在逻辑一致性。他追求自由,可他却寻找绝对权力保障自由,却不知自由与绝对权力是天敌。他追求理性,可他却高举非理性的大旗。他向权力献媚,可他的理论却处处和权力作对,费力不讨好。他嘲笑宗教,可他又处处想树立新的宗教理念。他的理论是悖论的理论,他终生似乎就是为了追求悖论。没有任何一个人因此否定他是那个世纪的伟大思想家。他的思想在十七世纪产生,在十九世纪产生思想的光芒,在二十世纪影响深远。在二十一世纪,罗尔斯说如果政治哲学课程不读《利维坦》,这将是一种耻辱。
  《利维坦》这本书究竟是什么东西让人如此着迷,让人读后感慨万千呢?说起来道理也很简单,就是他强调了低调的人性,底线的人性。在此之前,一些思想家都爱追求高调的人性,都爱把美德当成社会追求的目标来,美德只有少数人甚至是极个别人才能做得到,大多数人究其终身的努力也难以求得。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都十分地强调人类社会要追求美德与至善,在柏拉图那里只有哲学王才能做得到。追求至善现实的逻辑结果是专制,在思想的逻辑结果也是专制,少数人因其美德就有了宰制没有美德或美德甚少的多数人的道德资格。用一句话来说,追求至高美德的路是一条通往精神奴役的路。
  霍布斯恨透了精神奴役。因此,他嘲笑宗教,宗教是因为恐惧造成的,上帝是人类恐惧的结果或结晶。有没有上帝是一回事,造不造上帝是另一回事。上帝这个东西即使有,也是人造出来的,也是因为人对自然事物的恐惧造出来的,人如果没有恐惧,也就没有上帝。人的恐惧又是确实存在的,于是他编出了一个自然状态,在自由状态中,人与人是狼与狼的关系,狼与狼的关系是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人与人的关系是战争的关系,每一个人都防备他人,每一个人都担心自己的生命与财产随时被人剥夺,每一个人每天都处在恐惧状态。人最糟糕的事是持续地“处于暴力死亡的恐惧和危险中。人的生活孤独、贫困、卑污、残忍、而且短寿。”这不能不令人失望甚至绝望,“人性竟然会使人们如此彼此互相离异、易于相互侵犯摧毁”,在这样的自然状态下,每一个人都恐惧地活着,每一个人活着的基本原则就是自我保存,恐惧暴死。自我保存的欲望最强的自然欲望。因为恐惧,所以人们就会相互攻击,从而使自然状态更加危险。
  恐惧是每一个人都有的,每一个人在恐惧面前都是平等的。对于恐惧这样的事情,没有一个人会否认,没有人会战胜恐惧,没有人能摆脱恐惧。无论多么高的精神追求,无论多么高的理性,也消除不了恐惧。霍布斯把上帝请回来说,即使承认上帝造人,上帝也把恐惧带进了人的肉体,即使人有灵魂,也要让人的灵魂给恐惧一个应有的位置。霍布斯把上帝送回去说,上帝解决不了恐惧,那就让我们自己解决恐惧。自己解决恐惧不是要消灭恐惧,而是让恐惧转化,让恐惧成为文明社会的动力源。
  恐惧使人平等。这是人类最初的意外收获,又是极为低调的平等。恰恰又是自然状态的平等,把自然状态推向了战争状态。把这种最初的收获变成人类恒久的财富,那就需要从恐惧的自然状态进入公民社会状态。这种公民社状态就是通过人与人之间建立一个契约来完成。每一个人因恐惧而平等,每一个人因签订的契约而平等。恐惧的平等变成社会契约的平等,社会契约的平等并不是消除恐惧的平等,而是使恐惧有合适地位的平等。这种平等并不能使人免于恐惧,还会使人产生更大的恐惧。进入公民社会之后,人与人的自保原则没有变,人与人的战争状态仍然存在。在平等的状态下,必须让恐怖发生转移,这种转移就是把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式恐惧转移到对绝对权力的恐惧当中来,也就是说,让人们对绝对权力产生敬畏。对权力的恐惧使人类进入了公民社会,而公民社会仍然需要恐惧,“使人倾向于和平的激情是对死亡的畏惧”,一个强有力的主权者的存在,消除了对暴力死亡的恐惧,进入了和平状态。
  恐惧使人自由。霍布斯的自由是自我保全的自由,这种自由不是高调的自由,而是低调的自由。他把这种自由视为自然律,这条自然律强调的最一般的法则就是热爱生命,自我保全,这种自然律不是肯定性的,不是应然性的,而是禁止性的,即“禁止人们去做损毁自己的生命或剥夺保全自己生命的手段的事情,并禁止人们不去做自己认为最有利于生命保全的事情。”在霍布斯看来,保全生命的自由是最主要的自由。说来也是,没有生命,再谈自由也就是奢侈了,自由也就成了流动的空气,流动的水,流动的阳光,风景如画,却没有附着物。这不能不使人们想起匈牙利的诗人裴多菲著名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首诗如果先于霍布斯出现,并被他看见,一定会成为嘲弄的对象。没有生命这一大前提,没有自我保全生命的自由,自由还有什么意义呢?
  追求美德并不是错,如果美德的调定的太高,超越了基本的人性,超越了人的基本能力,美德就会变成丑德。霍布斯从人的心理学常识出发,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秩序的理念,让人生活在社会契约状态下,免于恐惧,追求生命自我保全的自由。这虽然让人有些失望,但却脚踏实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与人之间恰如狼与狼——托·霍布斯
荷兰政治家斯宾诺莎的经典名言(52条)
霍布斯——自由与必然是相容的
中文版首发 | 施特劳斯遗稿:霍布斯如何用自然权利颠覆自然法
604 人造怪物利维坦
【启蒙时期 06】霍布斯为何被誉为现代政治文明的奠基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