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件文物找到3000年前两个遗失的诸侯国:宜国和虞国 – 铁血网
宜侯夨簋高15.7厘米,口径22.5厘米,足径17.9厘米,器侈口,束颈,宜侯夨簋(2张) 四兽首耳,浅腹,圈足较高,下缘附边条。腹部间饰涡纹、夔龙纹,圈足饰鸟纹。器内底铸铭文12行120余字,记述周康王册封为宜侯,并赏赐鬯、瓒、弓、箭、土地、庶人等,是研究西周分封制度的重要史料。 [3] 西周的分封即《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是周天子分别授予自己的子弟、亲族及功臣一定范围的土地,建立封国,以屏卫王室,受封者即是诸侯。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分封了71国,其中较大的有鲁、齐、燕、晋、卫等。通过分封诸侯,周人不但牢固统治商朝原有地区,而且其势力、影响得以不断扩大,远远超过了商朝。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大意为周康王册封夨为宜侯,赏赐他鬯酒(一种香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作器者夨原为虞侯,改封为宜侯。宜这个地方,可能就在铜器出土地丹徒县一带。宜侯夨簋铭文是关于西周实行分封的重要史料。记载了周康王将宜侯封在今天江苏丹徒一带得大港,宜侯很感激周康王。这个诸侯是周文王的二爷爷仲雍得后代。最开始仲庸后代被封为虞国,后来虞国后代又被封为宜国,虞国就在丹徒现在的虞家村。泰伯奔吴建立了吴国,吴国得诸侯们不断一次次再封侯。现在的丹徒就是宜国,后来宜侯得后代还继续再封侯扩展到宜兴。[ 转自铁血社区 ]宜侯夨簋是西周早期青铜器。该器通高15.7厘米,口径22.5厘米。浅腹,高圈足,腹上有四耳,耳上部作兽首状,张咬簋沿,呈现西周早期特征;腹部饰圆涡纹间夔纹,圈足为夔纹,有四扉棱,均呈现出西周早期铸造特征。器内铭文12行,约126字,残泐约17字。大意是周康王封宜候在丹徒,给他送了国人、庶人、氓人供他使用,宜候很感激周康王,宜候是吴国诸侯仲庸后代。该器出土于江苏省丹徒县龙泉乡(现更名为大港镇)下聂村烟墩山南麓。在1954年江苏省文管会撰写的报告中称由村长聂长保1954年6月发现,共发现青铜器12件,鼎1,鬲1,簋2(包括宜侯夨簋),盘2,盉一对,犠觥一对,角状器一对。后南京博物院配合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实习,于1983年在大港镇发掘时查知此批铜器实由当地绍隆寺福贵和尚发现。因当时工作队勒令僧侣还俗,福贵和尚在聂长保家中做短工锄地时发现这批铜器。铜器出土后引起围观,聂长保儿子在验证铜器时将宜侯夨簋打坏,造成铜器及铭文受损。出土后曾加以修复,耳下加珥,因不合西周早期形制特征,后又去除。这批铜器出土以后,江苏省文管会在1954年10月进行了复查,又发现了一些铜器和玉、陶器等,证实这批铜器出土于位于烟墩山的一座土墩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唯一明确载西周分封制的青铜器
商周古国——宜国,神秘铜器揭开古国身世,商代就有宜人
曾侯乙墓(22)• 还原“曾侯乙”的人生历程
西周燕国存不存在,辽宁青铜铭文揭开谜团,司马迁果然没有骗人
晋侯燮
周朝王权的衰落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