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思而行”还是“当机立断?”


《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注释】



  ①季文子:鲁国大夫季孙行父,素以谨慎多虑著称。



  ②再:两次。



  【译文】



  季文子遇事总要考虑三次以上才行动。孔子听说后说:“考虑两次也就可以了。”



  【读解】



  孔子认为,做一件事情,多次思考的话,就会生出私心来。按照圣人的教化,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固化到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中的东西应该是比较趋向于正确的,也就是遇到事情时,第一个短暂的思考应该是本能的反应,本能反应过后,就应该是固化在头脑里的意识形态决定一个人对事物的判断和思考,圣人认为到此就可以了,基本上不会产生仁义道德上的偏颇。但如果再继续深入思考,以至于到“三思”的时候,就可能会生出别的东西来,就可能会想,我这样做对自己是有没有好处,是不是有利呢?这样就产生私心了,私心重就不能称之为君子了。



  还有一种讲法,是你做一件事,第一次思考,是思考这件事合理不合理,合不合天理,合不合人道,符合我们就做;第二次思考,是思考如果做了这件事会不会对别人有所伤害,如果不会对周围的人有太大的伤害那就可以去做。但如果多次思考,那会是在思考什么呢?显而易见,只有事关自己利益的时候,站在自己利益的角度,才会反复的思考斟酌,权衡利弊得失,甚至拿出n多种方案和想法,而对于世间普遍的事物,如果站在一个君子之人的角度考虑,只需要问两个问题,合情吗?合理吗?合情合理就可以了,不用再在合情合理的基础上再去思考还合不合乎自己的利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私心了无,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人有贵气,一看便知:一个人有这两个特征,是自带贵气的表现
刘文华 | 德论
这是一个人性的魔咒,许多人​因此而败
一个人,不可苛求别人对自己太好,要换位思考,因为自己对别人也是很一般。做不了一个绝对的好人,因为有私心;也做不了一个坏人,因为有良心。
如何变得精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