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项目评审印象三四则,给申请者的6点建议

本文综合整理自李明阳科学网博客、钟广法科学网博客、“科学网 ”(ID:sciencenet-cas)等。  

 编者按 

时值项目评审季,特选取三篇关于今年项目评审的文章,既包含评审专家的感触和印象,也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建议,供广大读者参考。

评审季感触:让知识分子过一种有尊严、安全的生活

作者:李明阳(南京林业大学教授)

每年的5月,都是评审的旺季。硕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国基项目评审、戴帽子人才工程评,行业部门的奖项评审,五花八门,纷至沓来。朋友在一所前985、现双一流高校当教授,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收到各种评审的本子。由于朋友从事的研究领域圈子不大,经常的情形是,本子还没有到手,各种请求关照的信息就通过电话、微信、QQ各种现代信息手段发送过来。

请托的理由多种多样:

刚入职的师资博士后,没有青基项目面临非升即走的困境;学校每年进行绩效考核,没有国家级科研项目在手,担心会被降级、降等;

所在单位博导资格一年一审核,没有若干万在研国家项目博导头衔难以维持;虽然有N个在研项目,但是无法保证以后能够获得连续资助,所以希望多多益善;希望能够评上高大上人才工程,缺一个行业高级别科技进步奖,所以请多多关照;

大龄青年,N年老博士,与应聘单位已经签约,就差了一张博士文凭,请求手下开恩。

最令人惊诧的是,一位学界有点知名度的教授,在朋友担任科技支撑项目视频答辩专家时,直接打来电话,请求关照。

请托的人群中囊括了从刚入职博士到博导、教授、副教授、讲师、行业小牛各个系列人群。当然,院士、长江、千人、杰青等高大上帽子携带者,厅局级双肩挑人员没有。道理很简单,这些精英已经成了科研领域高大上项目的主宰者,不差钱了。也许,从经济学的视野,从马斯洛的生存需求学说的角度,更能够诠释科研院所领导招聘炙手可热、院士评选万人关注的现象。副教授以下的人由于年龄与朋友差距太大,朋友多不相识。这些朋友眼中的小字辈往往申通广大,通过其导师、朋友的朋友,绕了几道弯子来打招呼。

对于这种现象,一向作风正派的朋友虽然看不惯,但也很同情:知识分子,也是普通人,也要生存呀。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很多情况下,有人帮忙、无人帮忙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命运。

给人烧高香说拜年话、低三下四请托多少有点拿不上台面。中国的知识分子往往有点小资情调,大多虚荣心强、好面子,不到威胁到生存的地步通常不会低三下气地屈尊求人。在一篇论文、一个项目、一个奖项决定普通人命运沉浮的年代,到了危险生存的关键时刻,两害相权取其轻的读书人,也顾不上多少自尊了。

如果一个学术界除了极少数官员、精英外,都缺乏安全感,都要低三下四地到处求人帮忙,才能谋得生存,这个领域就比较危险了。因为从业者在面临生存威胁、缺乏尊严的情况下,是不可能静下心来去探索充满挑战、不确定因素的未知领域,毕竟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如果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也许,过一种有尊严、安全的生活,是当代中国科研人员的一个梦想。如果学术界大多数人都能过上一种有尊严、有安全的生活,科研的春天也就为之不远了。

国基面上项目评审印象三四则

作者:李明阳(南京林业大学教授)

在中部某一流高校工作的朋友是个急性子,每次拿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送审材料,总是集中全力看本子、查资料、给意见,往往在截止日前数天前就评审完毕,进行了系统提交。提及今年的国基项目评审,朋友有这样几个印象。

一、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上通讯评审系统改进较大,侧重于创新性、研究基础两个方面。为了防止评审专家出现操作失误、胡萝僧判断葫芦案现象,系统特别给出“特优与优先资助“、“中差与不予资助”相关联4项提示。

二、忧,申报书原始创新研究缺乏、跟风现象严重。申报书多以“基于XXX方法(模型)的研究”作为切入点。看似高大上,但通览申报书,这些模型、方法很少是申请人原创,基本是欧美国家科研人员发明创造的方法或模型的简单应用、改造或者综合。目前气候变化、碳计量研究是热点,朋友拿到的评审本子既然一大半集中于这些热点话题。

三、愁,本子总体质量不高。研究意义较大、研究基础扎实、研究方法创新性较强,这三者俱佳的本子很少。因此,国基项目25%左右的资助率应该是比较合理。资助率再高,就有灌水的嫌疑了。

四,作为一种竞争性极强的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成功者自然有成功的技巧,失败也有失败的原因。哪些本子在评审中容易被被枪毙呢,朋友总结一下,有这样几条:

1、研究题目伪高大上。一些题目,看似高大上,仔细分析,其实是国内外早已研究N次的内容,只不过是换了个地点、换了套数据,本质并无多少研科学价值。

2、研究基础薄弱。有的本子选题不错,研究方法看似创新性较强,但只要一看申请人的研究经历,竟然一篇直接相关的论文(不限于SCI论文)也没有,让人怀疑项目的可行性。

3、研究内容杂而乱。不同于青基项目,作为面上项目,研究内容自然要丰富一些。然而,相当部分申报书内容庞杂,导致研究目标不清晰,关键问题不关键,评价结果自然欠佳。

4、拉大旗、作虎皮。一些有过留样背景的申请者,往往在申报书中把自己在国外的指导教师、合作教授列为团队骨干。学术界的人其实都清楚,这些国外名校大牌教授真正参与国内科研项目的概率并不大。拉大旗、作虎皮,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5、人不足、蛇吞象。有的申请者已经有N项科研项目、尤其是国基项目在研,甚至是去年刚刚立项的国基项目在研,竟然今年又来申报国基项目。在目前国内的这种科研经费分配机制下,作为普通的申报者,习惯于多种渠道申报经费,以抵御来年经费断档的风险,这种心情评审专家都理解。但考虑到很多学术界的广大“贫下中农”尚处于揭不开锅的饥寒交迫状态,除非本子非常优秀,一般评价结果都不好。如果在研的课题特别是国基项目与申报项目题目、内容重合度较大,很容易遭到枪毙命运。

6、撞车遭霉运。很多高校,采取经济、行政手段,动员每个教师参与国基项目申报。有的学校,学科负责人比较强势,整个学科绝大多数教师借助于一个高大上科研平台、若干高大上仪器开展聚焦研究。这些做法无可厚非,然而体现在国基项目上,就是选题、研究方法、研究平台撞车现象严重。可以想象,一个学校的一个学科,若干个题目及团队成员惊人相似、研究方法及支撑平台区分度不大的本子,送到同一个评审专家手里,结局会是什么样子。

评审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给申请者6点建议

作者:钟广法(同济大学教授)

差不多每年都会收到几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青基项目”)的评审任务,今年也不例外。

不过,今年收到的青基项目数似乎比往年有明显增加,这应该是好现象,说明地学研究后继有人。

评审前认真地阅读了基金委发的“青年基金项目评议要点”。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要点”有了明显的改动。

首先是青基项目资助的目的。

去年的“要点”是这样写的:

“青年科学基金是有志从事基础研究的青年科研人员的起步基金,其定位是稳定青年队伍,培育后继人才,扶持独立科研,激励创新思维,不断增强青年人才勇于创新的研究能力,促进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

今年的修改为:

“青年科学基金支持青年科研人员自主选题,鼓励独立开展基础科学研究,培养勇于创新的科研能力,促进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

此外,前几年的“要点”还特别提醒评审人不要过于看重青基项目申请人的工作积累和发表记录。

比如去年的表述为:

“对前期工作基础和研究条件……进行适当评价……不必过于强调其研究队伍和工作积累。”

今年则修改为:

“结合申请项目的研究方案与申请人的研究基础评述项目的可行性。”

这个改变比较大,一定程度上反映青基项目申请的难度加大了。

前几年的青基项目评审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容易的。

刚毕业的博士生只要有点像样的工作、有几篇好文章,研究方案写得还差不多,就能拿到项目。毕竟青基项目每年有差不多1/3到1/4的资助比例摆在那儿。

今年的青基项目评审难度明显加大了。

我评审的几个项目的申请人差不多都有1-2篇以上的英文SCI论文,有的还有SCI二区论文,所以要仔细阅读申请书、了解申请人提出的科学问题和研究方案,反复比较才能选出值得资助的项目。

说实话,水涨船高了,青基项目已不再像前几年那样容易拿。这对学科发展当然是好事。

作为评审人,看到青基项目申请书的质量逐年提高,评审起来也是很开心的。

好的不多说了。总有个别本子质量不是那么高。

这里重点就今年青基项目申请评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几点建议,供今后打算申报青基项目的童鞋们参考。

1. 选题很重要。

什么样的选题好,当然很难界定,见仁见智。

好的选题一定要有新意,要让评委觉得你的研究值得资助,是能够解决某个具体的学术问题的。

当然,有了好的选题,一定要起一个好的题目。

起题目时宜简明扼要、直击主题,要让人一看题目就明白你申请书的大致内容。

我在评审时碰到过比较极端的情况。题目长达30-40字,中文表述感觉像从英文直译过来似的,读了三四遍还不知所云,直到大致浏览完申请书再回头看题目时才知道ta所表达的意思。

还有的申请书题目起得很大,大到让人感觉作为一个重点基金项目来申请都不一定做得完,也不太好。

2. 研究现状要客观全面,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这样写有两个好处。

一是可以让评审人觉得你对研究动态了解很充分,容易给评审人留下好印象;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现状综述可以很自然地引出你要解决的科学问题。

有的申请书研究现状写完了,但没有指出存在的问题,容易让评委觉得你还未完全了解学科动态。

写研究现状时要避免以下两种不好的倾向:一是只引国外文献,不引国内的相关工作;二是相反,全引国内文献,对国际上的相关进展避而不谈,或者仅从国内教科书中挑选几篇二三十年前的英文文献来装装门面。

3. 研究方案要可控。

这里的“可控”至少有以下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研究内容应该是你擅长或熟悉的领域,最起码主要的研究内容你要懂;二是研究工作的份量设置要适中,应控制在青基项目所能完成的范围。

个别申请人在阐述研究方案时,贪大、贪多、求全,恨不得把文献中所读到的所有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都用上。

更有甚者还生生地造出一些新词,以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其申请书的创新性,以此来打动评委。

殊不知,因为很多内容不是自己所熟悉的,所以写得稍微具体一点时就露馅了,说外行话,反而适得其反。

个别申请书在阐述研究方案时写得很空泛,基本上是各种时髦概念和术语的罗列与堆砌,缺乏实质的可操作性的内容,这种申请书也很难让评审人信服。

4. 研究方案科学上的可行性要论证。

个别申请人在可行性论证方面没少下功夫。

从资料的获取、依托平台的仪器设备、前期研究基础及其他各种软硬件条件等都作了大量的陈述,费了不少笔墨,但唯独缺了一项最核心的内容,即对研究方案本身在科学上的可行性的论证。

5. 写申请书要实事求是。

个别申请人大概为了博评审人的眼球,问题拔得很高,很小的一个学术问题生生地说成“世界级难题”。

尤其是地学研究,其地域性很强,哪有那么多世界级难题等着你去攻克呢?

个别刚刚毕业的应届博士生在研究基础部分自我介绍时也声称“长期从事**研究”,“在**方面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

还有个别申请人采用“拉大旗”的方式,喜欢用“***牛人指出”,“将和**牛校合作”一类的字眼,似乎这样就能证明其所研究问题的重要性、研究方案的可行性似的。

以上种种,其实都很不必要。

基金申请书应该跟学术论文一样,本着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来撰写。

6. 平时要注意积累。

申请青基项目的人大多是博士后或博士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ta们在申请青基项目时已有的相关工作积累,差不多都是博士论文期间所做的那些工作。

所以,如果打算博士一毕业就申请青基项目的话,在博士期间一定要争取发表1篇以上的高水平论文,要经历从论文撰写、投稿到反复修改直至最后录用的“惨淡经营”过程。

这些年评审青基项目得到的一个比较明显的感受是,有过高水平论文发表经历的童鞋们写起申请书来往往更得心应手,申请书的质量通常也要相对高一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评审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给申请者6点建议
80%青椒落选国基,是因为没做到这件事
2018基金评审经验与体会(转自小木虫)
科学网—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一点体会(下)
2016基金放榜点评:如果差评切中了要害,再多的好评也是枉然
成功申请国自然基金的技巧都在这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