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能源大洗牌

一种藏在页岩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被美国突破技术瓶颈大规模开采以后,引发了全球能源格局、制造格局、军事外交格局的大洗牌。

拿什么代替石油?

全世界石油和煤炭资源还能用多久?这是人类一直以来难以消除的担忧。因为石油和煤炭既是支撑经济繁荣的重要能源,又是不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它们总有枯竭的一天。

多年来,专家们为此争论不休。持悲观态度的专家认为:石油匮乏之势迫在眉睫,如果不努力开发替代能源,人类在几十年内就无以为继;即使是最乐观的专家,也不得不承认,石油煤炭最多只能供应人类两三百年。

在那以后,人类将怎么办?人们纷纷开发出太阳能、水能、风能、核能乃至生物能、氢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希望能够应对未来的能源危机。

政府通过规模庞大能源补贴计划来寻找“新能源之路”,但现实却令人失望,这些所谓的新能源要么受自然条件限制太大,要么开发成本太高,根本无法成为主流能源。它们发电的市场价格如果没有政府补贴的话,就是石油、天然气和核能电力价格的五倍。而且,还有其它方面不利因素:一台风力涡轮机需要50吨钢材、1.29平方千米的地表面积;如果加州地区要用太阳能来满足其电力需求的话,那整个加州面积就得全部被太阳能电池板覆盖。

因此,这些所谓的新型清洁能源,目前在人类的能源消费量中所占比例只有10%左右,其余90%的能源消耗仍然由石油、煤炭和天然气这三大传统能源来供应。在可预见的将来,人们还看不出新型能源有什么突破的希望。

然而,一种毫不起眼的新能源出现以后,世界能源格局瞬间被改变了。

石头里榨出血

这种所谓“新能源”,其实并没有什么新意,而是以前没人理会的传统能源——页岩气,就是存在于页岩层中的费常规天然气。远古时期,埋藏在地下的各种有机物,经过复杂分解后产生的气体被束缚在岩层(通常是结构比较宽松的沉积岩)中,这就是常规天然气;而页岩气则是被束缚在致密的、几乎没有孔隙和裂缝的页岩里,比常规天然气更难以开采。因此,页岩气虽然早在1821年就已被发现,但它的开发和利用一直可望而不可即。

直到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为了摆脱对外能源的依赖,开始大量投入对页岩气的研究,页岩气的开采技术得到了突破。而其中最重要的突破是由“页岩气之父”乔治·米歇尔先生完成的。

乔治·米歇尔1919年出生于德克萨斯州,是一个移民到美国的希腊牧羊人的儿子,大学就读于德克萨斯州农工大学。他在1946年创办了一家从事石油钻探和房地产业务的公司,即米歇尔能源开发公司。20世纪80年代,米歇尔决定尝试一项重大技术挑战,即试图从页岩层中开发出页岩气。当时几乎没有人认为他能成功,有人告诉米歇尔说“你这是在浪费钱,你不可能从石头里榨出血来,因为页岩本质上是矿物泥,所以你不可能从中挤出石油或天然气出来”。

但是乔治·米歇尔却很执着,他和他的工程师们尝试使用水力压裂技术,实现了页岩气开采的历史性飞跃。简单地说,水力压裂技术主要是利用高压的水,使页岩层产生裂缝,接着向岩石裂缝注入混合着沙子的水,将页岩气挤压出来,进入气井。

米歇尔的成功引发了美国的页岩气革命。2000年美国页岩气产量仅占天然气产量不到1%,现在已经占美国天然气总产量的35%。几年时间内,美国一跃成为世界天然气第一大资源国和生产国,不但有望实现天然气的自给,还有可能成为天然气出口国,这一转变不仅对世界能源的供求格局产生巨大影响,还影响了全球的制造业分布,乃至全球军事外交的战略格局也被打破。

能源市场大洗牌

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首先改变了美国的能源结构,价格相对低廉的页岩气正在逐渐替代石油和煤炭,成为美国能源供应的主要来源。美国天然气价格最近几年连续下降,从2005年至2011年价格已经下降到一半以上,当前美国气价换算成人民币,大致相当于0.6元/立方米,而中国的气价普遍在2元/立方米以上,海南等地的气价甚至在3元/立方米以上。

低廉的天然气价格,推进了美国燃煤发电向天然气发电的转化,使美国的煤炭开采变得无利可图。美国的煤炭消费量逐年减少,煤炭价格一路走低。2005年时,煤炭发电量占到全美发电总量的将近一半,现在已下降到只占全美发电量的34%。

而且,煤炭发电厂是空气污染大户,发电过程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是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之一。相比之下,天然气则是非常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发电时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燃煤电厂的42%,氮氧化物排放量则不到燃煤电厂的20%,灰、渣排放为0,明显减轻了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由于页岩气的大规模使用,美国如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下降到了20年来的最低水平。

天然气燃机电厂还有很多其它优点,诸如占地面积小,一般可为燃煤电厂的54%;耗水量小,仅相当于同等装机容量燃煤电厂的1/3;也不会引起水电建设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及移民等问题。这就使得天然气发电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随着空气质量立法的不断加强,美国政府加快了淘汰落后煤电机组的步伐,2012年美国已关闭57座燃煤发电厂,未来4年将继续关闭175座燃煤发电厂,直至最后完全淘汰燃煤发电。其影响不仅波及美国国内,还将波及世界。美国是全世界煤炭储量最多的国家,关闭燃煤电厂后,煤炭就只能出口,这必将对国际煤电市场造成冲击,其中对中国的冲击无疑是最大的。中国是全球煤炭消费最多的国家,煤价的下跌将直接打击国内的煤炭业,曾经富得流油的煤老板将会风光不再。

廉价的天然气还将影响到美国的交通行业,压缩天然气价格为每加仑2美元,是美国人使用的汽油价格的一半。天然气不仅比石油产生的二氧化碳少很多,而且更安全:如果气箱破裂,压缩天然气不会流到地面,而是挥发到空气中;天然气燃点温度是汽油的两倍,不易起火。未来,天然气将会逐渐取代石油成为汽车的主要驱动力,彻底改变全球的石油需求。

页岩气还使得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所谓“新能源”备受打击,生物发电、风力发电这些长期靠政府补贴过日子的新能源项目由于其高价低效,正在遭遇溃败,发展前景晦暗不明。

制造业回归美国

多少年来,西方国家的产业结构都是“将自己的烟囱伸进别人的院子,将别人的利润汇进自己的账户”。所以,西方国家往往会将制造业等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设立在劳动力比较密集的发展中国家。

不过,页岩气革命改变了这种模式。清洁、高效、廉价的页岩气可以让烟囱继续留在自家院子里,同时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依然可以将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由于页岩气的大规模开采和利用,美国国内能源价格持续走低、自给率不断提高,导致美国国内制造业的成本大幅下降,推动了制造业的回流。

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将国外的生产移回美国国内,如德国西门子已将位于加拿大的燃气涡轮工厂迁移到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在那里启动新生产设备;美国卡莱尔公司也已经准备将轮胎生产从中国迁回美国国内的新工厂……据专家预测,在2025年之前,这场页岩气革命会为美国制造业新增100万个工作。

源源不断的廉价页岩气使美国的各种能源、基础原料成本和公用事业服务等生产要素价格在全球形成了极强的竞争力。低廉的生产要素价格抵消了德国和日本企业生产效率高的竞争优势,也抵消了中国和印度劳动力成本低的竞争优势。

页岩气革命对石化行业的冲击最为明显。对美国的石化行业来说,低廉的能源价格以及页岩气伴生的乙烷和丙烷,正在使他们重新具备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2012年,美国乙烷和丙烷的价格已经跌至近10年来的最低点。由于成本上的优势,美国基础化工行业的竞争力从几年前的几乎全球最差很快提升到目前的全球最强,全行业平均的开工率从几年前的不到60%,到现在超过90%。

美国各种化工产品实现大量出口,其中一些化工产品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出口创汇。例如,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氯碱生产国,需要通过出口来缓解国内产能过剩的压力,可是,随着美国廉价氯碱的全面冲击,中国氯碱产品正在丧失国际竞争力,国内氯碱业的开工率仅有50%-60%,大量产能出现闲置。

世界能源新版图

50多年来,世界能源版图一直是以中东为中心的。不管其他地方发现或是开采了什么新的能源资源,都无法动摇中东石油供应在全球的地位。这一看似不可逆转的现实不仅决定了世界各国的能源政策和经济政策,还决定着地缘政治和整个全球军事战略。

但是如今,所有这一切都正在改变。页岩气革命正在使美国摆脱对外界的能源依赖,2010年美国对中东地区石油依赖只有8000万吨,比2006年下降了四分之一。分析人士认为,未来美国将从能源进口国转变为能源输出国,彻底摆脱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如果美国不再需要进口石油,这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中东距美国如此遥远,以至于二战之前,很少有美国人觉得有理由造访那个人烟稀少的地方,更谈不上建立永久军事存在了。但二战结束后,美国对中东石油的需求激增,中东地区成为美国最重要的战略要冲,美国耗费大量财力人力,在波斯湾内外派海军长期驻扎,并定期部署地面部队,以此保护脆弱的石油生产国,保护进出波斯湾的世界各地油轮。

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如今,美国对中东石油的需求正在迅速减少,它将不再愿意耗费巨资充当“波斯湾警察”的角色。2011年以来,无论是利比亚内战、叙利亚内战,还是伊朗核危机,美国已经远远不像以前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那样热衷介入了。

美国退出中东,将引发一系列多米诺骨牌效应,全球军事外交格局将发生深远变化。

最大的输家将是靠石油收入和美国军事实力的联合保障才得以掌权的阿拉伯君主制国家。虽然它们靠石油赚得盆满钵满,但美国一旦退出游戏,它们将无法抵御来自伊朗这样地区强国的军事压力,将不得不寻求新的超级大国来保护。以色列也可能是一个大输家,美国每年花费数十亿美元为这个犹太国家的安全提供资助,就是因为保护以色列和保护中东石油两者之间不分彼此。但美国在保护石油安全中的角色一经削弱,它也不会专门耗费大量精力保卫以色列了。

另外还将有不少的输家,从依赖中东石油的平稳供应以稳定能源价格的国家,到仰仗第五舰队(美海军驻扎在波斯湾的舰队)保护的海运公司,到为美军提供物资与服务的当地公司。毫无疑问,一旦美国撤军,很多依赖于美国在波斯湾内外军事存在的国家利益就会受到损害。

但也有会有赢家。其中一个大赢家就是伊朗,因为它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将不再受到美国的制约,庞大的人口和丰富的经济资源将使伊朗逐渐成为该地区的主宰。

美军撤出中东留下的真空,对中国将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中东原油的需求持续上升,如今,中国约一半的油气进口来自中东北非地区。这些贸易往来,目前都有赖于美军对该地区安全的维持。若美国减少在中东的军事力量,中国将不能只靠“美国统治下的和平”来确保其最重要的石油来源,势必会在中东地区扩展军事存在。一位国外军事专家甚至预测:“十年后在霍尔木兹海峡巡弋的,应该是中国军舰,而不是美国军舰。”

中国如何赶上革命?

美国页岩气开采的成功激发了全世界的热情。俄罗斯开始在西伯利亚上寻找页岩气,长期在能源上受制于俄罗斯的欧洲各国也看到了希望。波兰最先宣布发现页岩气并投入开采,各大石油公司则还在瑞典、德国和奥地利勘测。中国也雄心勃勃,准备在页岩气市场上有所作为。

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进口国,和美国一样,中国能源行业也面临着能源需求增长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双重压力,出路也同样只有一条,就是寻找并生产可替代的清洁能源。而根据中国国土资源部的数据,中国页岩气的储藏量在100万亿立方米左右,按目前的消费量足够中国用1000年。

然而,中国要想实现页岩气的大规模开采和利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中国不具备美国先进的技术,中国也缺乏使美国页岩气革命成为可能的一些基础设施,包括广阔的管道网络,以及受过压裂法训练的石油工人。其次,中国储藏页岩气的岩层更深,如四川盆地的页岩气层深度为2000~3500米,而美国的页岩气层深度只有800~2600米,页岩气层深度的增加无疑在我们本不成熟的技术上又增添了难度。而且,由于地质构造原因,中国的页岩层比美国的页岩层更坚硬,这又加大了运用压裂法的难度,生产效率也更低。

因此,作为页岩气储藏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必须要开放市场,引进资金和技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唤醒沉睡在中国的新能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评估美国“能源独立”(上)(组图)
美国“开倒车,”石油“反攻“——新能源败退?
BP发布最新2030年全球能源展望
IEA首席经济学家今日在京演讲全文
油价可能重回100美元,石油难被新能源替代!美国能源部权威预测发布
非常规油气资源缓解能源饥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