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腾讯新闻
现在,糖尿病已经成为最困扰中国人的慢性病之一。据世卫组织透露,中国大约有 1.1 亿名患糖尿病患者。更值得关注的是,还有近 5 亿的成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
也就是说,基本上每两个中国人里,就有一个患糖尿病或者处于糖尿病前期。
这个数据虽然吓人,但绝不是耸人听闻。面对这个不怎么令人乐观的现实,我们该怎么知道自己的风险有多大,又能为自己和家人做什么呢?
今天,吴远医生跟大家详细说说。

糖尿病偏爱这 6 类人
糖尿病很复杂,致病因素也很多,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还没有研究得十分透彻。但是,以下这 6 类人,是各国医学专家都同意的,可能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1. 有家人患糖尿病的人
糖尿病确实有遗传倾向。
如果某人的直系亲属(父、母、亲兄弟姐妹)患有 1 型糖尿病,那么这个人一生中患上 1 型糖尿病的概率将大大提高。
也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得了 2 型糖尿病,其中遗传因素的作用可能占了一半以上。
而且,除了遗传之外,同样重要的是家人、夫妻之间,很可能互相影响,传递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导致糖尿病在家庭中频繁发生。
2. 肥胖的人
过胖、特别是腰腹肥胖,是产生胰岛素抵抗,导致糖尿病的一大危险因素。这里所说的肥胖,特指体重指数 BMI 大于 24 。
有研究标明,在肥胖人群中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比健康人群明显要高,超过 80% 的 2 型糖尿病都与肥胖有关,轻、中、重度肥胖者患糖尿病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体重者的 2 倍、5 倍和 10 倍。
3. 不爱运动的人
比如开车多、步行少,长时间坐着,都会增加患病的风险。
已经有研究表明,2 型糖尿病在平常不运动的人群中更加普遍。而且,因为现在的人变得越来越不爱运动,2 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4. 饮食不健康的人
爱吃高能量、高糖、高脂、低膳食纤维的食物,以及偏爱各种加工食品,都可能引起血糖波动、肥胖等问题,继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5. 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
妊娠前一切正常,怀孕后才出现的糖尿病,称为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糖尿病的孕妇中 90% 以上是这样的情况。
大部分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产后都可以恢复正常,但是未来得糖尿病的几率就会比普通人高出数倍。
6. 有高血压、多囊卵巢等其它疾病的人
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互为风险因素,患上其中一个疾病,另一个的患病风险都会增大。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女性内分泌疾病,常表现为多毛、月经不规律、肥胖、雄性激素水平高等。有这个病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也更高。
应对糖尿病,防字最重要
看到这里,你可能想问:
我就是 6 类人之一,该怎么办?
自己的亲人得了糖尿病,怎样避免自己也得病?
如果你是上面的 6 类人之一,现在就可以着手从这些方面开始改变:
1. 健康饮食
预防糖尿病,也要管住嘴。 糖尿病饮食,可以算最健康的饮食方式了,大家可以参照糖尿病饮食来制定自己的饮食。
虽然不需要像糖尿病人一样控制得那么严格,但是,根据个体情况,控制总能量,均衡营养的原则不会变。
2. 增加体力活动
运动对于预防糖尿病也很重要,每天坚持 30 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每周 5 次以上。
运动方式以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为主,穿插一些肌肉的训练,可以帮助增进血糖的调节能力。
3. 控制体重和腰围
大家要注意吃动平衡,把体重和腰围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保持健康的 BMI,不低于 18.5,也不高于 24 ;同时控制腰围,女性
4. 定期检查
每半年到一年,需要定期体检,体检时需要检查空腹的静脉血糖。有条件时可以行 75g 葡萄糖负荷试验 (OGTT),尽早发现糖尿病前期情况。
早发现,早治疗,有些糖尿病前期的情况,如果处理得当,是可能逆转的。
5. 其他
避免病毒感染,远离感染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的人群,在疾病流行的时候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疾病;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
如果是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妊娠期糖尿病的朋友,一定要配合医生好好治疗。
说了这么多,最重要的,还是积极面对生活,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同时,要多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每年定期体检。
希望大家都能有个好身体,迎来崭新的2018 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家传授:有效预防糖尿病的方法
5个有效预防糖尿病的方法,现在知道不晚!
曾经400多公斤,如今29岁去世!肥胖的坏处真的不少!
糖尿病的高发年龄段是在什么时候
男性身高170
45以上女性患上糖尿病飙升,1.99亿案例,下一个就是你,赶紧防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