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你做了十年建筑,却做不好一个快闪店?




 新建筑学概论 

第01期



最近几年,快闪店出现在街头巷尾,逐渐成为热议的话题。


根据睿意德的报告,中国快闪店2012年起步,2015年进入快速发展期,平均每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0%。



预计至2020年,快闪店在中国将超过3000家!但本人预计,将远远不止这个数字。


快闪成了小品牌以小博大、曝光品牌的重要手段。


  • 卖牛仔裤的报刊亭,AssBook曾经报道过。



  • 卖咖啡的冰淇淋车,这种模式在欧美常见。


国际大品牌也都纷纷进入快闪领域,玩法也更加炫酷。


  • 运动品牌里Nike是玩的最high的,集装箱、鞋盒、跑步机各种神器。



  • 优衣库的永远是话题制造者,这一次是魔方店铺…


  • Hermes的自助式洗衣店,爱马仕出品必是精品。


时尚大师们更是对快闪店趋之若鹜,爱入骨髓。


  • 草间弥生为LV做的波点概念店,密集恐惧症患者没资格买LV。


  • 安迪·沃霍尔的流行艺术快闪中心,有点袖珍博物馆的味道。


可以预见,在未来越来越多的快闪店设计,将添加到设计师的任务栏里。


如何做好快闪店的设计,成为了未来建筑师的一个新课题。


那么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快闪店?




从本质上说,

快闪店是个互联网产品!


简单来看,快闪店就是用来推广品牌的一个营销手段;或者说一个有着炫酷外衣和互动内容的快餐式店铺。


字面上,“快”代表周期短,建造快;“闪”代表抢眼球,体验猛。


但从本质上讲,快闪店其实是一个互联网产品。



为什么这么说?


如果深入分析,你会发现快闪店的逻辑和互联网产品极为相似,甚至和微信创始人张小龙的理论不谋而合。


——直击人性!


  • 懒惰:对商业品牌懒得选择,一家家店逛过来累死人,最好别人帮我选好了。


  • 跟风:乌合之众,群体效应,别人都去哪里店我就去哪里,别人都买什么我就买什么。


  • 耐心:毫无耐心,不管大牌小牌,看一眼只要没感觉就走,绝不会多停留一秒。


  • 时尚:时尚是驱动力,体验爽比什么都重要,宁可不要功能,也不能没有体验。


  • 善变:审美疲劳特别迅速,一两天就腻味,需要不断新鲜的刺激。



或者我们再做个类比,快闪店是不是和朋友圈里刷屏的H5或者小游戏极度相似?


突然风靡,抢人眼球,圈里所有的人都在玩,然后晒出来吸引更多的人来玩。


但功能简单,玩法单一,只是爆那么几天,又突然在朋友圈消失的无影无踪。


所以更确切的说——


快闪店是一个最小化可行产品,是一个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



它具备以下几个特性:


  • 少功能:仅包含主要功能及策略,获取对市场最直接的反馈。


  • 更快速:快速的建造和便捷的位置选择,让它可以更快地接触用户。


  • 低成本:以最小的代价验证商业可行性。



总而言之,快闪店并不是我们认为的是一个短期售卖小众限量商品的店铺,而更多的是承担了品牌营销和试水的功能。


正是这种快闪模式,使得品牌产生了大量话题与关注,同时又不会支付太高的成本。


可以预见,在未来快闪这种模式会成为一种主流。


我们甚至可以把快闪店理解成未来商业的一种雏形,这种商业具备共享经济的基因。


简单的说,快闪店就是一个商业品牌的Airbnb,或者空间流量的Uber。



畅想一下,如果未来一个商场的50%店面都是快闪店,品牌一个月一换,将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或者说你家的社区里,堆了10个集装箱盒子,每天都有好玩好看好体验的商家换着入驻,是不是都不用去逛商场了?


展开后可以思考的地方很多,以后单篇细说。




如何做好快闪店:

——三个互联网思维?!


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快闪店是个互联网产品,建筑师该如何下手?


或许这三个思维可以帮助到你。




一、用户思维


既然快闪店是互联网产品,我们就需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


我们先来看一个建筑师和一个产品经理的工作模式有何不同?


一个建筑师的项目路线一般是这样的:

构思-【深化-讨论-调整】-【深化-讨论-调整】……【深化-讨论-调整】-完成!


一个产品经理的项目路线一般是这样的:

构思-【测试-反馈-调整】-【测试-反馈-调整】……【测试-反馈-调整】-完成!



前一种是建筑师普遍采用的模式,它是一种内向型的模式


用户需求来自于一张任务书,和使用建筑的人几乎没有任何交集。所有的设计策略都来源于自身的灵感,我把它成为天才思维


这个思维害了多少做着大师梦的建筑师!


而正相反,产品经理的工作方式是外向型的


用户的反馈是他们进行调整的最高纲领,一切“以用户为中心”,产品在不停的用户反馈并迭代中完成。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用最小的代价实现了精准的用户需求。用我们把这种思维叫做用户思维



对于快闪店而言,用户的反馈永远是第一位的。根据用户的反应和使用情况,随时对产品和设计做出调整,是一个快闪店成功的要素。


或者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用户思维下,快闪店将成一个具有自我进化能力的新商业物种。


所以,如果你不是柯布或扎哈这样天才,那还是从一个产品经理做起吧!


当你接到一个项目,拿起的第一张纸不是草图纸而是问卷调查表时,那么恭喜你朋友,你已经入门了。



二、流量思维


“目光聚集之处,金钱必将跟随。”


这条法则在我们平时的商业设计中常被运用,但远未到极致。


逻辑思维的跨年演讲里,罗胖提出“互联网国民总时间”的概念。


这个概念就是网民总数(用W代替)和网民最高日均上网时间(用T代替)的乘积,我们称之为国民总时间GDT。



实体商业领域中,将线上的场景挪到线下,这样的法则同样适用。我们可以称之为“国民总体验”


国民总体验GDE = 线下体验人群总数 (G) x 最高年均体验时间(E)。


每个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如何抢占这个稀缺资源,将成为未来商业的终极战场。



在商业世界,能吸引注意力的才是真正的流量。快闪店正是这个理论的最佳注解。


对品牌来说,快闪店就是一个流量的入口。


传统我们所说的流量是指空间流量,就是主要是指单位空间内的人流量。


这里提出一个新的概念,体验流量,它指单位空间内的体验值。


如果我们把空间流量作为X轴,体验流量作为Y轴,那么我们会得到一个空间体验坐标轴



在体验总值固定的情况下,空间和体验是个从这个坐标轴我们更加能够理解,为什么空间那么小的快闪店,却可以带来那么大的流量。


或许,这也可以为未来的商业设计带来一些指导意义。



三、场景思维


我们看过太多的欧洲小镇、美国褐石、皇家英伦的设计,都在号称自己是真正的场景设计……


“场景设计”四个字在建筑圈已经变成一个标准词汇了,谁不用谁就是low逼。


奥雷舍人在多年前的一个TED演讲《为什么伟大的建筑物需要说故事》里,抛出过类似的理念——



传统的建筑告诉我们一个类真理,“功能决定形式”;奥雷舍人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他认为在现代建筑应该演进为——“故事决定形式”


他认为建筑是一种组织结构,一种叙事混合体,发生在里面故事才是建筑的真正结构体。


如果用人话说,就是:空间是死的,人才是活的;功能是虚拟的,场景才是真实的。


最著名的,应该是BIG的大烟囱滑雪场了……



——那什么才是真正的场景思维?(以快闪店为例)


1.场景是最真实的以人为中心的体验细节。


比如,100米外看到快闪店的鸡汤Slogan被瞬间击中;进入快闪店后第一口呼吸里的橙子香味就是你爱的;终于摸到了放在第一排最佳位置的犀牛皮触感的鞋子;收银台后面漂亮妹妹穿的衣服扣子上面的HelloKitty太卡哇伊了,等等。


2.场景是一种连接方式。


通过快闪店,连接人与商品或者人与活动。比如,通过屏幕表皮,从中得知商品与活动的信息及优惠;通过摄像头将现场人物投影到大屏幕,真实自己与虚拟自己实现即时互动;


3.场景是新价值交换方式的表现形态。


被快闪店的品牌理念吸引,瞬间路转粉,充满期待和满足,进而产生消费欲望完成购买或预定,就是典型的价值场景交换。或者产生从众心理,主动扫码快闪店,输入个人信息注,册成为Nike、优衣库、LV的会员,完成信息交换也是一样的。



所以,建筑师如何做好“快闪店”这个互联网产品呢?


只用一句话就是——


别把自己当建筑师!




鸡年找好图,

就上「AssBook设计小图酷」

微信「发现-小程序」中搜索「设计」

找到我们点击即可使用,

无需注册或下载App!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建筑师把殖民时期的旧房子 改造成墨西哥最时尚的房子
认证空间
极简模式说创业思维,14种时髦实用的思维模式助你成功
流量池又有哪些新玩法?瑞幸咖啡杨飞现身说法了
体验|用场景思维,玩线下营销体验
从腾讯“超级连接”看美特好商超便利店的数字化路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