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轻轻名师谈小学阶段的逻辑思维培养,你走入误区了没?



大家好,我是奥数老师吴慧英,感谢大家今天来收听这堂直播课。昨天我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今天这堂直播课的信息以后,就有家长他很关心然后特意跟我指出了说今天你讲这个培养兴趣的问题,那目前都是为了小升初,为了杯赛这些都是大热点。为什么就不讲这些大热点呢,说这些培养兴趣的会有很多人关心吗?那么现在我想看这直播课堂的这些家长都肯定是对这方面还是很关心的,我也认为是需要去做到一个培养兴趣的这么一件事情,大家对兴趣这个点上的问题都是有想法的,那么说到现在很热门的杯赛小升初,那对于孩子来说他会做题就行了,你给他划清范围就行了,但是对于兴趣的培养能那么容易吗?肯定不是了吧。打个比方,这里基本大家都是家长啊老师,我们大家都是有一些最起码正常的一个恋爱的经历,一般我们在外面有人要托你办事的话,你就会觉得我今天能帮这个人把忙帮好就好了,但如果说这人是你的对象的话,然后他让你来帮忙办件事的话肯定心里会打鼓,我是不是帮他把这个事办好,然后最好对方还能满意,然后还要能够引起对方的一个注意力,就是说最好这件事情做完了以后呢对方就非常开心,那这就是喜爱上以后才能有的一个表现,那我们要孩子纯粹的成为刷题高手,还是碰到了题目他能够乐在其中享受揭开答案的这个过程呢?当然这个答案就不言而喻了。


那首先为什么要学习逻辑思维呢?逻辑思维它是一个能让孩子脑洞大开思维活跃,说白了它能让孩子变得更加聪明,并且在未来会具有更强的一个竞争力。从幼儿园到高中学习阶段,大家都在学习逻辑思维,这时候可能就会有家长会说了,你说的这个逻辑思维不就是奥数吗?那我就觉得一点,奥数的话还是比较的片面一点。目前在小学阶段家长都是对这方面越来越重视了,而且这个课程也是很多的,投入大量的时间,花了大量的精力,为什么一定要努力的学好逻辑思维。个人感觉逻辑思维的影响和作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

 

人类有许多理论,它都像是过眼云烟的学科,它是推翻了前人的结论而建立在新的阶段上的,但是在于逻辑思维这一块,它不是后人摧毁前人的成果,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面再去添砖加瓦,它是具有永恒的意义的。从我们中国来说,有一组有一本书出得很早很早,我也没有仔细去探究过这本书出得出在哪一年了,那么首先一点大家其实都是耳闻能详的听到很多很多次了,那这本书叫什么叫周易,这本书很多人都是不能够理解的,但是他能够算的东西就是太多了,而且通晓古今啊再按近的来说,中国还有一本书叫九章算术,他是在2000年前的中国就已经存在了。这本书其实没有特定的作者的一共九大章节,然后大家一会来看一下PPT上。大家可以看到一共分为九章节对吧?那这九的章节有没有非常非常熟悉的,首先你就看到有一个“不足”,这个其实就是在我们课程当中设置的一个叫盈亏问题,还有在我们中国当时没有,但是它是作为一个等式,它是说左右对等,特别是关于最后一章,最后一章是勾股肱骨,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勾股定理,这个定理不仅没有被人认为,这是老掉牙的,是不屑一顾的,相反它还是被人们被称为了什么千股定理,这里面提到的勾三股四弦五这个从小我们就已经掌握得很清楚了,它一直是被高度颂扬并且反复应用的,所以说就这些问题就充分的说明了一点数学逻辑思维方面的它是具有永恒的意义。

 

在长期的逻辑思维的教育过程中,我经常会遇到孩子们的各种问题,那比较突出的就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个思考时依赖性强,只愿意听老师讲解不愿意自己去思考缺乏独立的思考能力。上课的时候孩子它往往是看看题目然后就跟你说我不会,我想过了挺难的,他就会觉得反正你总是要说的。然后孩子就等着听,等着抄讲义,最后躺着想一想。这男孩回家了,他好应付父母亲好应付家长。第二个思考题目时,虽然还是有他自己的想法,但是思路过于复杂了,绕了一大的圈子,解题过程也就变得复杂了,缺乏合理的解题思路。第三个只考虑一种思路,不愿意多做思考,解题方法单一,缺乏了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第四点遇到困难立即主动放弃,不会迎难而上,缺乏毅力,用各种方式逃避难题。这一点我觉得很多很多家长都碰到了,孩子一碰到难题第一反应就是我不行,我做不了真的做不了,他不愿意再往这个上面,哪怕独自一想,他就觉得这个地方对于他来说太难了,那么由此家长就平添了许多的烦恼。

 

根据家长的各种反馈,我在这里面总结了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首先一点,孩子对于学习他没有兴趣,出现叛逆的情绪,还是觉得学习太枯燥了,不愿意学习,这个时候家长会觉得无从着手,那么这里分析一个案例,我也碰到过不少的三年级四年级的娃,他们一听像逻辑思维这样的课程就相当的抵触,不愿意接触,但是小升初考试他是躲不过去的,所以说家长就非常的着急,那么当时就有这么个孩子找到我做那个一对一,然后第一次上课通过跟孩子一个初步的一个了解以后,那么孩子当时就跟我举个例子,他说吴老师,我就觉得一体化很麻烦的一看就烦。然后我就跟孩子说我只需要告诉你认识两个点然后你背上三句口诀一体化的问题基本上就可以通通解决了。所以结果不到半个小时小孩他就搞懂了它,也不觉得很难了,拿着他自己后面准备做的那些题目直接跑到他爸爸妈妈那边去了,他说他去考考他爸爸妈妈是不是知道。所以说小孩子的心态他不能看到太复杂的东西也不能跟他说太多的道理。要挑有趣的跟他说,同样的话要挑孩子爱听的来说,这样才能勾起孩子对学习的一个欲望。

 

当看到知识点难度不太高的时候,因为家长不清楚前后课题知识点的连贯体系无法真正的解释清楚,也就不能达到承前启后,不知道怎么合理的解释。这个时候家长往往会干着急,有力使不上。我们家长有很多时候碰到的题目其实家长是会做的,但是在教的时候可能就会忽略了很多前期需要附加的知识点,可能后期即将要学习的知识点,因为这方面的东西是我们作为老师经常研究的一些内容,但是作为家长的话,不可能天天在那边研究这些事情,加上还有自己的工作要忙的,所以一下子也解释不清楚,但是肯定也很着急,就会觉得其实很简单的,但是孩子怎么就搞不懂了,之前有过一个一对一的一个孩子,他是在一个比较著名的机构,然后学了这样的逻辑思维的一个课程,然后他当时就是看到相遇追及问题,他怎么做怎么错,然后他爸爸妈妈也很着急,因为还是比较简单的相遇追及的问题。但是孩子他就是一看到,只要你跟他说A点到B点怎么样你怎么样就好了。他就开始头晕了,他觉得这个事情太难了,他挺抗拒的。那么经过跟孩子当面做题然后在做题的过程中,我就发觉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其实孩子他问题出在哪里,出在那个倍数问题上。谁是谁的几倍,谁比谁的几倍多多少,少多少,这些他其实没有真正的搞通,那么倍数问题其实是一个非常非常基础的问题,很多孩子在这个地方就觉得难。


其实这个问题挺简单的,真正问题在于把这个课给摸透好了不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这个课题是整个应用题一个最基础的地方,那么像这样的一个问题。可能很多时候都会去忽略它的一个就是它作为一个基础的这么一个事实,因为觉得它太简单了,但是在具体的碰到了。后期大家在学习当中在做题当中不对了,那么问题就一个一个就反映出来了,孩子一旦碰到了这些事情以后,这些题目以后他做不来了,他不知道怎么去往下做下去了。其实这个问题的根源它就在于一个倍数问题,没有掌握清楚,倍数问题,画图不会画,然后或者他画的不到位,然后或者画错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像这样的一个问题,好像到目前为止我觉得能达到有五成以上的一些孩子都搞不清楚,就是说相对来说范围还是挺大的,当然了这个五成以上的这个说法应该是说在我手上上课以及在我这边做一对一辅导的这些孩子的总数可能达到这么一个比例,那如果说是在整体而言的话,可能这个比例不一定是这么高的,或者其他很多孩子他是搞懂的,也不需要再出现在我这边,特别的要求让我帮忙磨合之类的对吧,那么然后既然已经找到了问题的一个根源了,那么我们就需要把这个根源的部分要进行这个症结上面的疏通,然后给这个孩子上课。通过画图啊。通过那个对数字的理解啊前后就是包括在这个时候语文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你必须得理解啊。在这个题目上如何理解,如何当你得到条件以后去建立一个当中的中转站对吧?这些在帮忙磨合了以后大概前后挺长时间,前前后后这个孩子身上用来估计那个将近达到十个课时的样子。说是十个课时,其实就是十节课应该这样说,然后把这个章节就彻底的给解决了。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后,那么这个孩子他做那个应用题就开始越来越顺手,很多题目他都可以想办法用自己的知道的那些问题画一个图,这个图他会运用到这里运用到那里,那么慢慢的他对这方面的首先一点他不会再抗拒,然后他就会愿意去做这些题目,他就觉得他还是可以的,做这些题目也不是太难,那么就这个问题上这个孩子后面的话基本上也是的,该入围的入围,该考到觉得对自己比较理想的比较合适的学校他也就考进去了。

 

还有一点是当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不快或者看不到成绩的提高,又没有更适合的解决方法,但是现实上竞争力又是摆在那里的,这个时候很多家长就进入到了非常焦虑的状态,其实这个问题很大一部分还是家长对课程体系的不熟悉。这个很正常,因为每个人的工作不同,重心也不同,在这个领域我可能比较熟悉,那么你们熟悉的领域我肯定也不会穿越的,比如说画画我就是非常非常的没有艺术细胞。天天跟孩子画线段图,那我还经常会被学生嘲笑我画图很丑,哎呦,吴老师你这个图画得难看呀,真得难看。好吧,但是我就只能说一句了,我们现在对解题有用就可以了。我还是比较崇尚实用的,因为我画图的确是蛮难看的,所以画一些图也是用很简单的东西来处理,比如说线条比如说圆,比如说叉叉或者画面小棋子,这是我经常用的,所以说在艺术方面我肯定也是不熟悉的,那么每个人他优点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说我觉得不必要吧。

 

每个人各自有各自的优点,就像我经常说的,十个手指头伸出来,那还有长短。长处短处,没有一个人是一样的,那么每个人不一样的地方我们要找到他什么最终的那个症结的地方,把这个症结的地方去疏通了,然后做一些跟这些症结有关的一个训练,把这个训练做到位了以后孩子的成绩他自然就会提高了。

 

那么我根据长期的一个逻辑思维教学的一个经验,然后就跟大家分享我的四个建议:

 

首先,用孩子喜欢的方法去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一个兴趣,能够使学生树立自己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学习方法是非常有效的,那么发展学生他自己的一个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他自己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习和提升学习效果的。

 

第二点,要让孩子去解决具体问题。让孩子参与到这些事情当中,让他觉得他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他的决定有很多时候是可以让我们得到他的帮助,比如说现在迪斯尼热火朝天的需要排队,而且有些队伍很长,那么要做到不重复,最短距离的去不行,这段路程要以最少时间去安排最多的游戏,那么这个里面可能牵涉到的问题就挺多了,他不是一个我们说的一个课题,一个知识点就能够掌握的问题了,那么像这样的一个游览的一个过程,孩子他乐于去参与,现在孩子都很厉害,他们会自己用手机上网查查攻略,就是说可能我们能想到的方法,他们基本上都已经有这样的一个能力了,可能我们没有想到的方法,他们也会用他们自己的途径去去想办法去去解决问题,那么像这样的话还是会很有主见,他会知道我想到哪里去的地方人多可能要怎么样排队。哪里地方人少,然后我应该怎么去安排,然后家里面一共去了多少人,谁可以去排队的,谁必须要进去参观,那参与到游览的这个就是一道又一道奥数的课题。

 

第三点,让孩子体会到成就感。那么这个事情怎么说呢?每个孩子他都需要体会到成就感,不要说孩子的,其实我们家长我们个人,谁都喜欢这样的一个满满的成就感。被需要然后被很多人认可。这些其实也是我们在社会上去做很多事情的一个动力,对不对,那么像这样的一件事情放在孩子身上他们也需要,同样也是需要这些的。学校里面曾经有这么一批孩子,当时在做机器人的一个测试。缺了一个模块,那么这个模块呢其实就是1234直到16,也就是4×4这么样的灯,然后这些灯它一个量法。怎么让它亮起来呢,那么这个编程就在这个档口堵住了。当中呢就有一个孩子,他就提出了自己的一个设想,他觉得通过他的一个想法可以实现到这么样子。一个编程的过程中走不通怎么办呢?孩子自己想办法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用了一个我们逻辑思维当中的一个课题,其实在这想想应该能想到这个课题就是周期问题,然后因为他这一关上面能够很好地把握,并且让那个灯如期亮了起来,这样知道4×4的这么一个模块的话,其实是可以显示出很多的信息的,然后由于这个模块下来的话,最终得到了这一次机器人参赛的一等奖,那么这个也是跟孩子平时认真学习逻辑思维特征并且善于把逻辑思维的内容运用到其他的一个领域,我觉得这样的孩子它非常非常棒。

 

第四点,我觉得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一定要非常恰当。我们说的就是采苹果原则,就安排一个苹果我跳一下,我够了以后我就能够摘到的,那么像这样的一种情况之下,能非常好的去发挥孩子他的一个积极性,因为如果目标定得远了,他会觉得我反正完成不了我达不到的我就不去做了。然而如果说目标定的太近的话,他就会觉得得到很容易。一次次我必须得得到,然后这样的话他得不到的时候,他就跟你换一种方法跟你吵啊闹啊。到时候很多家长就在这个时候妥协了。

 

那么这里面我也有一个案例可以跟大家分享的,当时有一个女孩子才三年级,然后父母给她定的一个目标,然后还是小姑娘自己说的,我要去学奥数,我要去学思维训练,为什么大家都去,所以我也要去学,那么当时他也是这样的,坐到了这个课堂之上。但是经过两堂课下来,我明确的就感觉到了这不对劲,这个孩子其实在课内的知识他都不是特别丰富的,也就说课内的很多知识他没有掌握好,然后到我这边上课的时候我说到哪里,连最基础的题目她都是非常非常迷茫的,那么这个时候问题又摆在面前了,虽然是大班课,但我不能有一个孩子在那边掉队,而且掉的那么严重,所以说就要想一些其他的办法,就算是大线条之上的小线条里面的我要进行自己的一个调整了,要契合到这个学生他的这个特点,帮他想办法补齐一下他的缺口,然后要求家长在我不上课的那个期间,每个星期正常的都给到那个孩子去做一些能够补齐到我们上课进度的那些内容,然后把那些内容调试完成以后了。她再进入到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当中,而且还特意给她讲了一些适合她的题目,让她在里面有继续的一个发挥,然后随着时间一点点的增长起来,大概半年左右时间,她就渐渐的能够融入到这个班级了,最后因为她三年级的时候进了这个班课,然后到五年级的时候她搞了两个入围奖,而课内也基本上已经维持到了95分到100分这么一个范围了。考上了相对来说她可能自己比较满意的一个目标学校,但是没有达到她父母的那个学校的那种标准。所以我觉得作为父母,我们对孩子要有高目标要有严要求。那个是对的,但是对于特别优质的孩子,也不说优质,也就是在思维方面她特别积极努力。

 

像这样的一些学生来说,你给他一个特别过高的目标,他会觉得达不成,然后像这样的孩子他就会觉得受挫,因为每一次他都达不到爸爸妈妈给他指定的这么一个目标会很难过的,然后进而就会觉得上课的时候很反感的,为什么我要做题了,为什么我做了你们还是不满意。就像原先听到的这么一个故事,说什么呢?就是有一个人他赶驴?然后让驴不停的往前走,就在驴的那个头上面放了一把草,草正的是驴特别爱吃的东西,然后驴就看着那个吃的东西不停的往前走不停的往前走,其实它的这个距离始终是存在的,但是驴就是愿意不停的往前走,它是觉得这个目标这个范围就是触手可及的,我马上就能够得到的,它就有动力。那么还有一些就是看到孩子是相当不错的,家长却是习惯批评他习惯去打击,就是到最后孩子他自己就对学习是没有自信了,就是觉得我各方面都不如别人。教育的大线条,大家其实都是一样的,但是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不同的个性,我们要做的呢就是求大同存小异。既不要对孩子有过高的要求,也要积极地鼓励孩子,让孩子有自信心,有成就感,这些都不是我们花钱可以买来的,需要大家要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孩子,也要去付出更多的爱。

 

好的,今天呢就到这里,那么现在开始呢大家可以随便的发言,然后我可以相对来说挑一些可以回答的问题尽量跟大家互动一段时间。


1:老师您好,孩子几岁开始学奥数是最佳时期


我觉得孩子学习四维训练这一块,很小就可以开始了,其实不在于他的年纪有多少大小,小的时候有小的时候的一种培养方式,而大的时候有大一些的培养方式。就像教育始终贯穿了我们整个人生,从他出生开始我们就进行了教育。那像这样的一个逻辑方面的培养啊我觉得也是贯穿了人的一生的。


2:吴老师您好,今天讲到的内容的确是我们在日常学罗辑会出现的问题。有时候孩子明显在上课时听懂了,回家也能做,但过了几个星期就不会了,怎么办?


您提的这个问题是非常非常多家长碰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孩子回家当场是能做的,但是过了几个星期他就忘记了。那么只能说明一点他会做题但是他不够理解这道题,这道题的原始的一个根据在哪里他是怎么产生的。怎么样怎么样就是说我们在解题的过程当中我们是怎么样从这个一个地方去绕出来的,他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不太明确也不太理解,那么像这样的话可能对一个公式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了。就像我刚刚说的我们是会做题,可以解决的题目也是很多,那只有对数学非常喜欢,并且非常热爱这门学科,他有兴趣去钻研到里面的时候他才会真正做到这个题目,他做到了他做过了理解了,并且啊就不是记住了,其实是他自己的东西不需要记住,其实我挺反对弄一个公式直接就教给孩子说你背出来背完了以后你就会做这道题目了,其实这个时候就算是他当场背出了公式然后他去做的那个题目的时候他不是真的理解了,然后他也不是真的懂了。在这样的一种模式下其实对孩子的一个思维方式的培养来说起来他的思路其实是会闭合的,而不是像我们经常说的需要孩子们做到脑洞大开。那这个也是最近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说你要把你的想法把你的思路想想,尽一切办法把它打开,接受更多的东西。


3:孩子奥数一直在学,但没有太多提高,想问下孩子上大班课是不是不如小班课更有针对性?


其实大班课也好,小班课也好,一对一也好,都是有不一样的一个针对性的,其实我还有本来是留着讲讲的就是单课跟一对一的一个授课,他这个不同点在哪里,那么因为时间的原因,所以说我就刚刚就没说,那既然您提到了这一点,那么我觉得我在这里也就再说一下,其实大班课就是人比较多然后呢可以上一些比较基础一点的东西,然后孩子相对来说起来比较容易接受。那小班课的话要少到四人左右我觉得是比较好的,并且四人的时候呢要孩子相对来说就是他们程度要差不多,那这样的一个班课其实主观的难度是相当相当高的,你要他们程度差不多并且要在做题当中大家非常的和谐的磨合是需要有一段时间的不是一下子就能够进入到这么一个状态当中的。要说到针对性的话那就还是一对一,一对一的话它是最具有针对性的,但是在思维互动上说起来它却不是特别的好,因为曾经有这么一个我也忘了是谁,反正是一个名人一个伟人,他就说了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那么我们两个就有两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当我们交流了以后,我们不是有两种思想,可能我们会有三种以上的思想,所以我就觉得尤其是在契合的那种状态下的小班课来说起来,这种思想的迸发是特别特别容易找到这样的一个火花的,非常非常有意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数学老师直言:学霸研究这“9张框架”,差生还在“题海战术”!
明明听懂了, 考试却考不好的真相在此
张鹤:如何学好数学(真正好文)
数学老师说:孩子数学成绩总是差强人意?可能是学习方法出了问题
班主任提醒:7个拉低成绩的致命坏习惯,孩子一定要避免!
如何解决学生审题不仔细,做题马马虎虎等学习不专注的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