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小时候老妈总问“你到底哭哪条儿?”——孩子们为什么哭

孩子哭闹是让父母最头疼的事情之一。

至少我的父母给我的反馈是这样的。初为父母时,我自然也为孩子的哭感到心烦意乱。大街上,我也看到哭闹的小孩对面站着的也都是大喊“别哭了,别哭了”的烦躁父母,或者假装你再哭我就甩手而去的父母;或者站在不远处手捂额头、眉头紧皱、就差拿出速效救心丸塞嘴里的父母……

我就是那个爱哭的孩子,从过去的三十年多年来看,哭可没给我带来什么好处。

首先,我爸妈很讨厌我哭。我小时候又是那么地不会顺着他们心意乖巧地表达,所以每当我哭哭啼啼时,我妈就会狠狠收拾我一顿。我妈的念词是:你哭什么?你说,你哭哪条儿?于是,我就努力强忍着泪水无助地站在那里抽噎。可是,如果我妈教育我时,觉得我没反省到位,比如痛哭流涕,就认为我思想上没真正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不行。于是,为了让她快点放过我,我就赶紧嚎哭起来…… 可是,也许我哭的打开方式还是不对,我妈见我一哭反而更恼火了。总的说来,以我当时的智商情商水平,我是哭也不对,不哭也不对。我记忆中,好像天天都会哭几场。唉,还是长大好,不用天天莫名其妙地哭和惹我妈烦了。

但是,我发现,我家先生从和我恋爱起也是个特别厌烦我哭的人,我一哭他就气得冒烟,反而能躲多远就躲多远。奇了怪了,不是说好的女人哭得梨花带雨,男人就会怜爱心疼得不行不行的吗?完了,又被某些文学作品深深误导了…… 

也许此生的关于哭这件事的多舛和处处碰壁,使得我开始想为改变我的命运做一些什么了……于是我开始学习心理学主动接受心理咨询(感觉自己好机智,二十七八年混沌的人生终于开窍了)。那时,我想寻求的答案只是,我为什么而哭?我都在哪些情况下哭?我的哭是为了什么?哭解决问题吗?能换个更好的方式吗等等。我还顾不上研究别人。所以所有问题都是指向自己——自我救赎。于是,我有了惊人的发现。

首先关于我妈。我观察到,姥姥家整个家族其实是蛮感性的,长辈们聊到某个成员的辛路历程时,女性家族成员就开始抹泪啜泣,对这位不幸的成员进行理解,尽可能地体会出这位成员的内心痛苦,甚至……人家未曾想到过的根本不觉得是痛苦的方面,她们都会无尽地为其哀叹放大。唉,你真不容易啊……你妈真不容易啊……咱们这家子真不容易啊。这时,某个男性成员就会把烟戳进烟灰缸用力碾灭,头也不抬说一句:你们行了啊!于是,女性成员们的眼泪就此戛然而止。好尴尬……沉默……一直到某个成员突然提出了个什么毫不相干的问题后,大家继续换话题聊。就好像,悲痛没有发生过,眼泪鼻涕也不曾光顾过。大家的行为很一致很默契。小孩子被安静的氛围吓得愣了一下后,发现没自己什么事就又回到了自己的玩耍中。

也许大人们一起哭鼻子这件事在那个时刻是被她们自己互相能够忍受的,但是,所有家族成员都一致地反感下一辈小孩子掉眼泪。你哭什么!这种场面同样发生在我舅舅身上。节日家族聚会中,几乎每次舅舅都会和姥爷因为某些原因像个小孩子一样委屈得不行,借酒劲突然嚎啕大哭不止,有时还会掀桌摔杯。我们小辈们面面相觑,惊恐地躲到了一边。在所有姨和姨夫的阻挡劝慰声中,姥爷会气得大吼舅舅责备他的行为,反问他到底想怎么样,甚至,也会啜泣。就这样,家族聚会就每次这样闹哄哄地不欢而散。从我见识过的舅舅不惑之前起到现在,每年还在重复上演着。这是怎样一种爱,怎样一种委屈,怎样的一种家族遗传性的相处模式啊。令人无奈的是,问题一直还在……。看来,这个家族是不能理解哭这件事的,不能理解它形成的原因,它背后的心理需求以及如何接纳它。

再看看我先生的家族。从我儿子懂事开始,他一哭,我婆婆就坚毅地大声告诉他:男子汉哭什么!有两次,看到我被我先生气哭正默默抹泪呢,我婆婆就语重心长地在厨房大声告诉我:“你怎么就知道哭,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啊!你不能这么软弱,你得教育他。你不知道妻子是男人的第二任老师吗?”好吧,我看明白了。这一家子也是拒绝眼泪的,他们习惯于以纯理性的角度看待问题,同样是不接纳“哭泣”这件事的,甚至婆婆自己也能够做到理性坚定,从来不会软弱地哭泣。不过我确实佩服我年近80的婆婆每次遇到无论什么事,真的特别镇定冷静,很快可以抓住问题的要害,立马给出一套行动方案出来。她的思维模式里似乎根本没有情感反应这一过程。所以这是特别讲理的一家子,每个家庭成员都绝不会撒泼耍浑,大哭大闹。让我感慨高知家庭就是不一样啊……

再看回我理科男先生,虽然不懂得表达和接纳,但他的性格不像我婆婆一样是主动直面问题的,他总是选择逃避。可有了儿子后,他再也无法回避了,儿子每天几场的大哭小闹,他肯定能不凑巧地赶上一次两次。对于他,这真是人生的重大考验。看我先生时常被自己的劝说无效而表现出极其挫败的一张痛苦脸时我居然莫名想笑。因为他每次都试图和小家伙讲道理,可关键是小家伙有情绪的时候根本就是拼命地发泄为主,什么话也不愿意听。经常是我先生试图和儿子讲理的声音越大,儿子哭得就越凶,我先生就几乎吼出来想压过他儿子的哭声,他儿子就嚎哭得整栋楼不得安宁……如此这般恶性循环着。我当然试图参与进去调和一下他们的矛盾打破他们的死循环。但是,怒火中的他们两个谁也不许我干涉,仿佛爷俩必须战出个你死我活。我只好就此作罢,尊重他们的意见。此时的我,作为旁观者已经完全看明白,对自己哭的效用更不抱任何希望了,我意识到在家里我再也不会用这一招了。

有一天,四下无人的时候,我对被挫败得生活已经不在状态了的先生试探着问了一下:“嗯,怎么着?咱们不能总这样吧?”我先生抱着头,痛苦地挤出一句:“我真的没办法了。这个孩子怎么这样……”于是,他只好接受了我的意见,遇事先默默闪开,由我来收场。见我为他示范了几次比较有作用的处理后,他开始模仿我的作法:

  1. 平静自己的情绪,明确自己的立场,不慌乱。——调整自己的状态,不被孩子激起不良情绪。

  2. 除意外伤害等紧急情况外,先不出招。陪在孩子身边,耐心等待他情绪爆发结束,逐渐平复。其间适时递递纸巾、给擤擤鼻涕、轻抚后背或者拉着孩子小手等。——让孩子感受到情绪被接纳,被关注。

  3. 情绪平复后,请孩子讲讲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什么心理感受。如果孩子辨识不清或者不知如何形容自己的情绪,试着引导他把情绪说出来。——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

  4. 同理孩子,用语言和表情将理解到的内容反馈给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被看到。——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

  5. 一般做到第四步,孩子就能够觉察到自己的问题,能够自己找到解决办法(如果家长平常能够处理问题得当,对孩子有示范作用最好)。如果孩子还是思绪很混乱,可以在他心情平复后,试着引导他如何看问题。——让孩子学会在恢复理智后再分析问题。

  6. 风雨过后,找个孩子心情不错,愿意沟通的时机。和孩子一起简要总结一下事情的经过,引导孩子学会关注并且看到自己内心的变化、如何更好地表达情绪情感、如何处理问题。——让孩子了解自己,逐步掌握和自己和解、和问题和解的方法。

    通过半年的努力,我家先生已经进步了很多,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再处理孩子的问题了。孩子的情绪爆发的频率和强烈程度也下降了很多,情绪控制得越来越好了。

    关于我,通过对家里人和周围人的观察和学习,我也得到了很大成长,找到了除了哭泣以外其他更能解决问题,也让自己内心更加舒服的情绪表达方式。当然,泪水本身没有错,激动的泪水、感动的泪水、喜悦的泪水该流还是痛痛快快地流出来,没有什么不好意思。哪怕真的伤心了难过了,找个合适的时机大哭出来也是很棒的。前提是,哭泣是我主动的选择,是让我内心更加舒服的一种特别的方式。关于是否会有人吃我“梨花带雨”这一套,我发现自己竟然不知不觉地已经不再在意了。

主讲人:术之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国家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擅长职业生涯规划、职场压力和亲子关系相关咨询。

现于一家心理测评机构任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些你小时候经历过的,是亲妈就不要让自己的宝宝再重复下去 ˆφ
关于我妈
养娃7年,同时“battle”4位老人我全靠这一招!
到底该不该让孩子在大人面前表演?
长沙儿媳妇生娃血型不对路 牵出婆婆当年出轨
三个女将两个家族——很多遇见,遇见很多(109)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