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礼记·学记》看为师之道(三)

作者:张自慧(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师德风范的丰富内涵
“学高为师 , 德高为范”的古训表明 ,作为教师仅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是不够的 , 还必须有高尚的师德。师德是教师在从教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 , 是一种人格感化力和影响力。
《学记》中关于师德的论述主要有以下几点 :
1
 爱生敬业 
首先,爱心是师德的基石。从古到今优秀的教师都爱生如子、有教无类,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就是典范。
孔子的学生陈亢原以为孔子教给其儿子的知识一定比教给其学生的多,有一次,他问孔子的儿子孔鲤,其父教了他什么?孔鲤说其父教他“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这些知识孔子早就教给了他的学生,故陈亢感叹道:问一得三也,闻诗、闻礼,又闻君子远其子也。
据悉当孔子听到其学生颜渊去世的消息时竟放声痛哭,悲伤之至。其爱生如子的情感可见一斑。
教师爱生还体现在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及因材施教上,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自信、学业有成。
其次,敬业是师德的保证。学识浅薄、孤陋寡闻者只能误人子弟。《学记》中有力地抨击了那些不能敬业的庸师。“记问之学,不足以为师。”[16]就是说只会记诵书本而没有领会,这种人不能做别人的老师。可见,作为老师必须知识渊博且能融会贯通。
《学记》还指出:“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 [17]这段话指责当时的一些教师教学生只是看着简册念,讲解多而快,不考虑学生能否接受,不按照学生才能的高低而因材施教, 以致于学生厌恶学习、憎恶老师。
因此,只有懂得教学规律、掌握教学艺术、爱生敬业的老师,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赢得学生的爱戴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学而不厌,教学相长 
《学记》中写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18] 
一个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只有通过教别人,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所在。知道了不足,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加强学习;感到了困惑,才能自我勉励,发愤图强。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学生灵魂的塑造者 ,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教学艺术,像孔子那样既向社会学习、向前人学习,又虚心向学生学习,做到教学相长。
孔子晚年仍然“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19] 他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20]作为治学的三境界;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 [21]作为尊奉的信条;他自谦道:“仁爱我不如颜渊,辩才我不如子贡,勇猛我不如子路,认真我不如子张。”这种学而不厌、谦虚好学的精神令人感佩。


3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一生的,对社会的影响是永久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书育人是师德之本。
《学记》也论述了老师的示范与表率作用。“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22]这说明长者和师者是孩子和学生的表率与示范。
正因为老师对个人及社会的重要影响,所以古人十分重视师德,并力选德才兼备者为师。因此《学记》云:“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为君也。”[23]
(本文源自“师道尊严与教师发展”论坛论文集)
待续

参考文献
[17] [18] [22][23] 杨天宇 . 礼记译注 [M].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97: 483 ~ 493.
[11] [19] [20] [21] 杨伯 峻 . 论 语 译 注 [M]. 北 京 : 中 华 书 局 ,2004: 80, 63, 53
作者简介:张自慧(1966-),女,河南南阳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古代文化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郭振有:师道尊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柱
教师节 | 高山仰止,致敬中华10大师德
教师节:难忘师恩,致敬中华10大师德
小学教师师德论文
泛在书院 | 中华传统智慧中的尊师重道
<<论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