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文字出土的二里头,到底是不是夏都?专家用笨办法解决了大难题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2019年,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正式挂牌开放。这一次,它不仅仅是二里头,更是夏都。

“夏都”与“二里头”的联姻,既是对二里头遗址的认可,也是对夏朝都城的考古学认定。

但这一命名却引发了国内外学术界不少的质疑声:二里头遗址并没有任何文字出土,凭什么就能认定它是夏朝都城呢?仅靠现有的证据链就得出这个结论,是不是不够严谨?

(二里头遗址)

其实,这也正是考古专家一度面临的大难题:在缺乏文字佐证的情况下,该如何有效解决二里头遗址的归属问题。

既然运用常规手段求证无果,那就只能另辟蹊径,采用一点笨办法:根据已经理清的商文化,通过差异对比,圈定夏文化的特征和范畴,然后再以此为依据,划定二里头的朝代归属。

(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实景图)

一、空间位置佐证史书

炎黄禹夏商,周到战国亡。

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历史上关于夏朝的记载寥寥无几,以致于考古界对夏朝的研究和探索,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处于停滞状态,甚至有不少人开始质疑夏朝的存在。

但甲骨文的出现以及殷墟的发掘却像一针强心剂,不仅给商朝的研究带来了大量的资料,也勾起了众多考古学家对于夏朝的兴趣。

在商朝的历史存在性得到证实之后,考古界立即把对于夏朝的探索,正式提上了日程,考古人员对于夏都的寻找和勘测,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徐旭生)

1959年,经过几十年的辛苦奔波之后,71岁的考古学家徐旭生,在洛阳偃师发现了二里头遗址,由此拉开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

古本《竹书纪年》中关于夏都的记载明确指出,夏朝的好几代帝王都曾以斟璕为都城,并在此长期生活过。

那么,斟璕到底在哪里,它和二里头遗址又有什么关系呢

(《括地志》)

唐朝《括地志》曾对夏都斟璕的位置有过考证,据记载,斟璕大概就在今天河南省巩义市西南58里的地方,恰好就是徐旭生发现二里头遗址的方位。

另外,二里头遗址临近洛河与伊水,与先秦文献《国语》中关于夏都位置的描述也十分契合。如果不是巧合的话,那么二里头遗址极有可能就是夏朝的都城。

总之,虽然史书中关于夏都斟璕的记载屈指可数,但却无一例外地指向了二里头遗址。

也就是说,考古专家对二里头遗址就是夏都斟璕的认定,并不是毫无根据,而是有史料支撑的。二里头遗址的发掘,从空间上解决了夏都是否存在的争议,进一步坚定了考古人员探究夏朝历史的决心。

(二里头遗址实景图)

二、地层测定佐证时间

当然,仅凭空间上的高度一致,就认定二里头遗址与夏都完美契合,肯定是缺乏说服力的。因为在古代,同一个地方有多个王朝更替的情况比比皆是,如果单单以居住区域和建都地址来妄下结论,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为了得到一个更严谨的结论,也为了弄清楚二里头遗址的确切历史时期,考古专家们决定利用新型的技术,对二里头遗址来一个时间上的测定。

通过碳14年代测定法,考古专家们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二里头遗址距今大概有3520到3750年的历史,正好处于史书上夏朝的纪年范围之内,与夏朝中晚期的历史阶段比较吻合。

同时,这一时间测定也与商朝建立的年份契合度很高。

(二里头遗址实景图)

有甲骨文和殷墟的佐证,商朝距今3600年的史实应该是无可辩驳的。那么,对比二里头遗址和商朝存在的历史时期来看,二者在时间上的交叉与重叠大约有200年之久。

把二里头遗址定为夏都所在地,正好可以说明夏朝和商朝是两个彼此衔接的朝代,在商朝建立之前,二里头曾经存在过一个有着200多年历史的朝代。

而且,这个朝代在二里头这片土地上,曾经不动声色地经历过成长与死亡,繁荣与衰败,这一过程与二里头遗址表现出来的几个历史时期也非常吻合。

更为重要的是,考古专家还在二里头灭亡时期的历史遗迹中,发现了关于商汤灭夏的线索。这不仅是夏商亲密衔接的有力证据,更是夏朝早于商朝存在的完美佐证。

(二里头遗址博物馆)

由此可以断定,二里头遗址作为夏都所在地,在时间上是完全有可能的。200多年的时间跨度,完全有可能承载着夏朝这个伟大的时代。

总之,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二里头遗址都与历史达到了高度的契合,如果二里头遗址所代表的王朝不是夏朝的话,那其他王朝的可能性就更是微乎其微了。

三、宫殿群落佐证王权

通过考古专家多年的勘测和发掘,二里头遗址作为夏都存在的证据链日益完整起来。

(二里头遗址 发掘中)

除了空间和时间上的吻合,专家们还惊喜地发现:早在三千多年以前,二里头这个地方就存在过一个成熟的古代都城。

虽然二里头遗址还未完全发掘,但据专家推测,二里头原本的面积应该在400万平方米左右。

如此巨大的占地面积充分表明,二里头显然不是一个或多个部落的简单聚集,而极有可能是一个国家和朝代的繁华所在。

(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复原图)

专家的这一论断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强有力的证据支撑:

首先,二里头保存着比较完整的宫殿群基址。从坚实宽大的地基可以看出,全盛时期的二里头不仅宫殿林立,而且气势恢宏。

除了代表着王权地位的宫殿之外,二里头还修筑了坚实的城墙,城墙外是象征着贵族身份的多进院落和宫室建筑群。而在大路的两旁,则井然有序地排列着一些新型的房屋建筑。

这种等级森严的建筑特征,不仅彰显着二里头彼时的繁华,也充分展现出了一个朝代的王权属性。

其次,二里头宫殿区的道路非常通畅。依托中轴线布局的大路不仅规矩,而且方正,呈现出完美的井字形。这种纵横交错的道路设计不仅美观,而且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居住者出行时的舒适性要求。

(二里头遗址道路示意图)

除了专供王室和贵族通行的井字形大路之外,二里头宫殿区的外围,还遍布着四通八达的阡陌小路,连接着墓葬区和作坊区。

这种尊卑有别的道路布局,不仅佐证了王权的真实存在,也侧面说明二里头曾经是一个王朝都邑。

总之,无论看建筑规模还是道路布局,二里头都满溢着一个王朝的霸权气息。这也进一步表明,二里头遗址所承载的,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部落聚集,而是一个王朝的都城所在。

四、出土器具佐证文化

空间吻合,时间吻合,也有王权特征,但如果就此断定二里头即是夏都,似乎为时尚早。考古专家还需要搞清楚二里头遗址的文化族属问题,才能做出最后的结论。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玉戈)

在缺少文字资料的情况下,一筹莫展的考古专家们只能从出土文物入手,寻找夏文化的蛛丝马迹。

值得庆幸的是,伴随着对墓葬区和作坊区的不断发掘,二里头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玉器、绿松石器以及与商朝时期差别明显的青铜器。

(二里头出土的乳钉纹青铜爵)

二里头青铜器大多比较粗糙,不仅没有花纹,就连胎质也比较单薄,器型更谈不上规整,这正是早期青铜器的特点。

而商朝时期的青铜器虽然有二里头青铜器的痕迹,但明显精致了许多,不仅造型浑厚凝重,色彩和纹饰也很丰富华丽。

这一差别不仅说明二里头的存在早于商朝,而且还能够进一步说明:二里头文化有其独特的朝代属性和时代特征,它属于一个与商朝密切相关的朝代,而这个早于商朝却又与商朝衔接的朝代,除了夏朝,别无选择。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龙形器)

2002年,龙形绿松石器在二里头遗址破土而出。这件器具曲伏有致、色泽鲜亮,蛟龙造型栩栩如生,绿松石鳞片片分明,不仅造型别致,而且华美尊贵。这样罕见的器具,大概率是不会作为普通物品来使用的。

考虑到特殊的蛟龙造型,考古专家推断,这个器具应该是王室宗庙祭祀用的仪仗,其设计灵感估计来源于史前文化的图腾崇拜。

其后的商周青铜器之所以爱用兽面纹饰,明显有二里头文化影响的痕迹

(二里头 文物)

这种文化上的向下辐射,不仅形成了文明的延续,同时也严格规范了朝代的顺序与更替。以此作为依托,把二里头定为夏都也就更合情合理了。

综上所述,二里头遗址虽然没有发现文字,但考古专家用最笨最繁琐的方法,把它作为夏王朝都城的特征逐一挖掘了出来。

空间和时间上的高度吻合,王室权力的完美展现,以及独一无二的典型文化,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证明着专家的论断:二里头遗址正是夏朝的都城。

(二里头出土文物展柜)

其实,二里头遗址的挖掘到现在还只有1.7%,相信随着挖掘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所有的疑问和困惑终将得到解答,所有的争论和质疑也终将尘埃落定。

也许,考古更像破案,不到真相大白,永远神秘诱人。

参考资料

邱慧.寻找夏朝:二里头遗址的密码[OL].河南省文物局,2022-07-25

夏朝存在吗?二里头文化是什么?社科院考古专家告诉你……[OL].中国网直播,2018-05-2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夏朝存在400年,为何却挖不到?考古显示:大禹建的不是夏朝
中国王朝的神秘面纱——夏朝夏都
夏朝到底怎么亡的?二里头考古发现把考古专家都整蒙圈了
一次意外的考古,竟发现了惊世宝库,揭开了三千多年前的神秘面纱
夏朝真的存在,国号并非是“夏”?考古证明夏朝非常落后
揭露汉朝皇室私密:后宫秘道通往何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