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阳明心学《大学问》编译商用原创
 读经典古文,应该把儒释道三家相互借鉴读,三家相互取长补短,三家各有千秋,但其也有内在逻辑关系,因为源出于“心”,比如阳明夫子从泛滥于辞章到遍读朱熹之书,循序格物而不得其门,遂长时期出入于佛老,及至龙场才恍然开悟,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向之求知于事物者,误也”,阳明龙场开悟与佛祖开悟后的“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及六祖慧能开悟的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五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有异工同曲之感。

        自唐以后,三教合流加速,在禅学推动下,宋明心学登上历史舞台,阳明隃于儒家代表,讳谈佛禅,只讲儒学,如深读阳明心学,禅学经典《六祖坛经》的经典语句经常闪耀其光。太虚法师曾说:“欲知阳明之道宗,必首先向其所云之”良知“讨个分晓,乃有着落”。何为“良知”,今人多解为道德良知,误也!误也!阳明之良知本为”心体“良知,即佛家的”本心自性“、”佛性”、“本来面目”......。六祖慧能开悟继承五祖衣钵后南遁,慧明追至大庾岭,慧能为其说法。《坛经》记慧能云:"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慧能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阳明说“致良知是学问大头脑,是圣人教义第一义(”致良知是做学问的关键,是圣人教人诲人的第一要义),阳明先生如何解释“良知”的,“不思善不思恶时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传习录.答陆原静书》。对照慧能开悟语,找到禅修的痕迹了吗?

    所以,建议大家读阳明心学时,最好是结合经典佛经来读,禅宗是中国化的佛学。在禅宗的典籍中,《六祖坛经》被视为一部无上的宝典,也是我国文化瑰宝,佛学圣典。

    如何商用?学禅、阳明心学不是坐而论道的,不是空学,而是实学。中国传统文化到明朝时达到了巅峰,明朝末期在江南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为什么,在清朝建立后,中国逐渐走向衰落?日本在近代及战后快速成长?也与阳明心学有关!清朝入关后,因满族是少数民族,统治中原后,为了统治中原,实行愚民政策,并阉割了传统文化中积极的、革命的精髓,以朱熹半个思想(不是完整的朱熹思想,断章前半生,罔顾后半生思想,朱熹思想前后差别较大)钳制文人思想,相反阳明心学在日本广泛传播,促进了日本的发展。

  稻盛和夫是日本人中对中国企业家影响最大的人。中央电视台采访他多次,中央党校也邀请他讲演,书店里他的书也不少,稻盛先生的中文版书籍印量已近1000万册,我的书柜也有几本,以前看,只能看个热闹,因缺少真正的传统文化知识理解,里面很多内容都看不懂,试图去理解、去运用,因不得其理,不入其味,徘徊于门外,效如心灵鸡汤,踏雪无痕、雁过无踪。
    
  经典著作反复拜读,并在工作中结合自己所感所悟,比如《六祖坛经》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直心是道场,个人感悟职场更是道场;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自强才能强他,活在当下;阳明“事上磨练、修心重要”,经理人心不仅要强、还博、还要韧;烦恼即菩提,烦恼是修行的资具,困难是恩人、敌人是老师;《道德经》”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无相生“,任何事物都要辩证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唯一动力,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危就是机、机可能为危。
      用心体悟,特别是过年期间,难得机缘,潜心读书,因缘和合,初有获:得趣、得妙、得用!

   再谈稻盛和夫,稻盛和夫知行合一、阳明心学在现代经济中大放光彩,如何去用? 特别是对于我们(正大康地饲料推广者)来说,如何落地生根、发扬光大。原不得其要。过年放假,利用难得假期机会、闭门读书、闭门思过、闭关自悟。特别是看到《京瓷的成功轨迹》和阳明的《大学问》、比较异同,有所感悟、感而遂通、有点收获、获益匪浅。
   
    鲜为人知的是,稻盛先生对禅宗的热爱。《京瓷的成功轨迹》一书中,稻盛和夫讲述了自己对禅宗的感悟:“我之所以皈依禅宗,因为禅宗特别重视心性即灵魂磨练。心灵肮脏我的理解是杂念、妄念多的人感觉步履艰难的事情,在心灵纯洁的人那里(陆敬绪的理解禅修即禅定,外离相即禅,内无妄念为定,杂念沉淀,意念集中、意识活动有序化加强,虚豁明灵,灵感更容易迸发、信息提取及整合功能提高、整体性认识提高)可以轻易的获得成功,因为心灵纯洁我的理解是妄念少,心有信念、杂念少、满心而发、正念、正心、还有毅力的人,能够气定神闲,因而更能看清问题的本质。

稻盛先生是阳明心学的践行者,怎么又是禅宗的皈依者?二者矛盾吗?看似矛盾,其实不矛盾!因为禅宗推动了宋明心学的发展,阳明限于儒家的身份,而讳谈禅学,“讳”说但“”用!

稻盛先生对禅宗的感悟在阳明先生的《大学问》中更能找到详实的诠释。
《大学》原文部分:
                 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在亲民、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由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阳明先生对《大学》的注释集中在《大学问》中,现摘抄部分:
      “至善者,明德、亲民之极则也。天命之性,粹然至善,其灵昭不昧者,此其至善之发现,是乃明德之本体,即所谓良知也!(陆敬绪注: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使动用法。第二个“明"和”德“组成一个名词“明德”,“明德”可理解为佛心、本来面目、良知,意识活动的本体及功能,是脑意识常规功能和超常功能的体、性、用复合体)。
     曰:“知止而后定,定而后静,静而后能安,安然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其说何也?
     曰(阳明夫子说):人惟不知至善之在吾心,而求之于外,以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也,而求至善于事事物物中,是以支离决裂,错综纷纭,而莫知有一定之向。今焉既知至善之在吾心,而不假于外求,则志有定向,而无支离决裂、错杂纷纭之患矣。无支离决裂,错综纷纭之患,则心不妄动而能静矣。心不妄动而能静,则其日用之间,从容闲暇而能安。能安,则烦念之发,一事之感,其为至善乎?吾心之良知自有祥审精察之,而能虑矣。能虑则择之无不精,处之无不当,而至善于是乎可得矣!

摘抄至此,对照稻盛先生的禅宗感悟,其形似乎?神似乎?有趣不?阳明心学、禅宗运用之妙,在乎一心。心外无法、心生万法!直心是道场,职场是最好的道场!向稻盛先生学习!继往圣之绝学,知行合一、学而时习之,心学商用,做个阳明夫子好学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阳明心学—王德峰(文字稿)1
王阳明是儒中慧能 | 「阳明心学」第四讲回顾上
读度阴山的《知行合一王阳明》摘抄
致敬《心学》王阳明:一生俯首王阳明,如得一二可成“道”
郭美华:致良知与性善——阳明《传习录》对孟子道德哲学的深化
十六:《传习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