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中的“道”原来是这个意思

我是一名小道士,我想先从我的认知角度浅谈下我对“道”的理解可能理解的不是很全面望读者见谅海涵。 花,本不自生,而是生于植株;也不自灭,而是归于植株。其不自生,也不自灭,却适时令而存在花开花落,遵循暂居于生命本体的循环与生灭的生命的轨迹,既为“道” 。 道,也就是天道,是自然的规律。它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 “ 易 ” ,也就是变易的意思, 道德经第一句就这样说, “ 道可道,非常道 ” ,可以说出来的道,也就不是 “ 常道 ” 了。第二个 方面就是 “ 易 ” 的规律,所谓 “ 易 ” 的规律,就是 “ 道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 ,这句话 的大致意思就是,万物都是逐步成长,但是 “ 物壮则老 ” ,便要渐渐消减,于是又回到了它的 初始状态。

“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老子认为道是宇宙运行的本体,世间万物都是由道的规律衍生而成的。 故有: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道是混沌是无极。由此生出鸿蒙之气,内含阴阳,再生而为天地人,进而构成世间万物。这是我们后人所理解的道。 然而老子自己却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个人粗浅的理解为:能够用语言 说出道就不是道了。道就像是空气,伸手去抓,以为得到了,张开手却空空如也,说它看不见但冥冥中又触手可及。《韩非子·解老》中说: “德者,道之功。 ” 《管子》中也有: “虚无无形之谓道,化育万 物之谓德。 ”古人一般认为:道指本体,德指本体之功用。“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就是天道关系。 且不说老子写这部道德经的目的就是阐述道德规律。

道诞生万物,又蕴含于万物之中,是一种绝对的,永恒的,不变的存在,而德是道化育 万物过程的一种顺应事物发展的体现。 《道德经》中所说德仍是宇宙万物的大德,并非我们 通常所说人类中个人品德的小德,虽然小德蕴含在大德之中。 德实际上是万物顺应发展,这个发展不仅是人类社会,而是整个自然界,这个宇宙,体现出来利于世界有序发展一种外在表现。因此才有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 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 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 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义, 失义而后礼。” 读了《道德经》之后,最大的感受还是来自于心灵深处某处的心弦的触动 。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 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所以说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明哲保身。

但是仅看当今社会, 能做到将自己置之度外的又有几人呢?寥寥可数, 高速膨胀的经济时代社会的浮躁伦理的丧失人心的离间, 让更多的人在利欲面前失去自我。不得不说,这是社会的可悲,更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老祖宗的智慧”之道德经
老子:大道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守住它就守住了一切《道德经》解读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开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什么意思?
推荐精读 | 道者万物之奥:道的本质含义
《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一、二、三代表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