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第一位皇帝坐什么车兜风?| 秦陵博物院镇馆之宝




大家好,我们是秦陵铜车马,来自两千多年前的大秦。因为是一组两乘,所以我们两兄弟就一起来了。



说起我的居住地——秦陵博物院,你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惟妙惟肖的陶俑吧?其实,我们铜车马一族也是惊世之作。毕竟,主人秦始皇的地宫旁边,有3000余平米是专门为我们打造的车马房


为了供秦始皇灵魂乘坐,我们被能工巧匠带到世间。再一睁眼,已经是2000多年后了。我们也有了新的名字——一号车、二号车



▲ 一号车 高车


▲ 二号车 安车


不知你们有没有发现,穿越到古代当人生赢家的故事多,穿越到未来的故事可少多了。为什么?因为脑洞大,不好写啊。所以,突然来到未来,我们还是有些慌的。特别是看到来来往往的行人,随手一掏都是一把车钥匙的时候。


不过,今有豪车,秦有御用豪华车队。作为车队一份子,我们有着自己的骄傲。



拓展到地下的帝国版图


在大秦,主人秦始皇出行的车队风采夺目,气度不凡。“法驾,上所乘曰金根车,驾六马;有五色安车、五色立车各一,皆驾四马,是谓五时副车。”(蔡邕《独断》)后来有个叫刘邦的羡慕到不行,感叹:“大丈夫当如是也!”然后,人家当了汉朝第一个皇帝。你看看,有车多重要。


为什么我们这么气派?这是主人秦始皇刻意为之。他设计了大驾、法驾、小驾三种仪仗队形,对出行时跟多少车马,具体怎么排列都作了规划。据说,法驾就是我们所在的车队,从车36乘。


金光闪闪的金根车在前,装饰华美的副车们相跟随,还附赠潇洒的御马官。想想这架势,厉害了我的始皇帝!


“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生在今天,主人一定是这句话的忠实践行者,还能顺带做个旅游大使什么的。为了让灵魂跟身体同样风风光光地“在路上”,主人以我们为标配,给灵魂来了完完整整的一套。



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做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好吧,我们不是主人的唯一。作为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的帝王,他想带走的不只是财富,而是江河大海、帝国疆域,是自己一手打造的中央集权帝国。


可以说,秦始皇陵是以陵园再现的帝国版图。其中,主人不仅安放了大量陵寝设施,还将宫室和政权机构都搬到地下(就是你们发现的众多陪葬坑)。满足衣食住行还不够,他还兴建了九级台阶的高台,供灵魂出游时登高望远之用。想象一下,工作之余,灵魂能登上高台,俯瞰众生,何其惬意!

怎么工作、怎么玩,主人秦始皇都想好了。“事死如事生”,在这一点上,他做到了极致。所以,作为他的灵魂御用豪车,我们也绝不是劣质山寨货,而是工匠忠实仿照原型,以一半的尺寸制作。



高车威武,安车舒适


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銮驾长什么样?看我们就知道:单辕、双轮、四马系驾,各有铜御官俑一件。


“华丽精美,规范典雅”,作为同胞兄弟,我们总被放在一起说。虽然是夸奖,听久了总觉得不够走心。七个葫芦娃你们都能分清,何况我们呢。


“立乘曰高车,坐乘曰安车。”(《后汉书·舆服志》)我们一个是高车,一个是安车,名字不同,长相相异,角色和使命天生不同。


一号车就是高车,也叫立车、戎车。《释名·释车》说:“高车,其盖高,立乘载之。”装饰华美是肯定的,更厉害的是,车上还载有铜弩、铜盾、铜箭镞等兵器,既能用来狩猎,也具有礼制上“征伐”之象征。


▲  铜箭箙即箭匣,出土于一号铜车车箱前部之车轼(供乘者凭扶的横栏)的下方。



安车,是你们所说的二号车,也叫辒辌(wēn liáng)车。比起威风凛凛的高车,安车要更舒适、宽敞。车厢上有蓬盖,四周围蔽,前面及两侧有窗,冷了就关,热了就开,比你们现在的车也不差吧?



铜车马何以称为“青铜之冠”?


听说之前,青铜器伯矩鬲已经来过镇馆之宝系列了。你们一定想知道,同样作为青铜器,我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不同的时代,在我们身上留下风格的烙印。


伯矩鬲小哥是商周时期的礼器,浑身笼罩着神秘的远古巫术气氛。相比之下,我们更写实,因为春秋战国以来,宗教束缚逐渐解除,现实生活和人间趣味有了展示空间。于是,青铜器的造型更加奇巧,纹饰更多变,表现手法也由象征转向写实。


我们大秦延续了这一趋势。秦陵里不仅装了车马、戈戟、人,还有陪葬的青铜鸿雁等,多接地气。不过,与战国不同的是,秦的统一让我们乘用车繁荣起来。所以,跟今天的车类似,我们讲究舒适、华美,以彰显主人地位之高贵。


霸气如主人,通过专门的出行制度,以及豪车来强调自己的显赫。这个你们一定理解,因为在现世待了几十年,我们发现你们可没怎么变,依然喜欢假借外物凸显自己。


“青铜之冠”,人们是这么叫我们的。据说是因为这些:


1、体量大,是考古所见的最大的组合型青铜器;2、结构复杂,细节表现清晰、逼真;3、冶金铸造技术高超,采用多样的工艺手法;4、车中的零部件制作难度极大,工艺精湛;5、造型准确、写实,人、马生动、传神;6、驾具、马饰完整,系驾关系清楚;7、彩绘纹饰精美,与浮雕结合,表现出了马车不同部位原本的材质、构造和面貌。


再讲一个简单粗暴的说法: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你们说这话的时候大概有调侃之意,但在大秦,我们真的做到了。


首先,我们颜值够高,尽显专属皇家车马的富贵气派。


铜马穿金戴银,金银项圈、金当卢、金银泡等,明光闪闪。有人替我们数了数,发现金银饰件约占零件总数的一半,绝对的雍容华贵。

▲  铜车马马头


▲  当卢是马头上的饰品,上图为铜车马金当卢



当然,可别把我们想俗气了,金银制品只是点缀,庄重典雅才是我们的内涵——这可是美术史认可的。


在青铜器上通体彩绘,是秦代的创举。我们以白色为底,以红、紫、蓝、绿、黑等色为辅助,花纹色彩斑斓。如今再看,乳白的底色大都脱落,好在,人老色未衰,我们的盖内、车门内外、前窗及厢外等等地方的纹饰依然清晰。



从工艺上讲,我们也非常厉害。无论设计还是铸造、加工、连接、装配等环节,都不亚于今天许多复杂的机械制造。


在铸造方面,使用了多范合铸法、红套铸法、接铸、嵌铸、包铸等;在连接方面,采用了套接、铆接、焊接、扣结、子母口对接、合铰链接、链环链接等。在模拟塑形表现方面,使用了圆雕、浮雕、錾刻、磋磨、冲凿,以及涂色、彩绘等手段。


你说你也不太懂工艺?好吧,那就继续举例:


比如,两位英姿潇洒的御官俑,两袖周围以及腰间因束带而产生的褶皱,都用曲线作了处理,连衣服的柔软质地都表现了出来。


▲ 坐姿御官俑


另外,马的项圈是用金管、银管紧密衔接穿串而成。光滑的两截管子怎么接?现在让你做,你也得懵一会儿吧。在当时,工匠们以榫卯插接的方式连接金管节和银管节,然后拿工具勒出凹槽,由此固定。没错,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有这样的操作了。


如今,孕育我们的大秦帝国,只能在文献的字里行间寻觅;制造我们的工匠,也早已回归尘土。幸运的是,我们以青铜之身,穿越两千年而来,得以一窥这世界的变与不变。而你们,或许也能从我们身上,感受到时间的残酷与美丽。


喜欢艺术的人,能够看到矫健的骏马、精美的彩绘;喜欢科技的人,能够了解到古代高度发达的青铜铸造和制作技艺;对古代生活感兴趣的人,能够看到2200年前的马车结构和服饰冠戴……


看到我们时,你想到了什么?



学术顾问:秦陵博物院副院长 田静

                秦陵博物院研究员 党士学

参考文献:

田静 《秦铜车马》

党士学 《如何讲解秦陵铜车马》

许卫红《事神致福与事死如生——也说秦始皇陵出土铜车马的性质》

段清波《秦始皇帝陵园相关问题研究》

撰文:王佳

插画:沙鲁

编辑:陈雪 王佳 滕菲

主编:周立文

副主编:殷燕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陕西2018导游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青铜之冠”秦代皇家铜车马是如何“练成”的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两周青铜车马器
如何确保“秦始皇銮驾”搬迁运输中“万无一失”?文保专家煞费苦心
“青铜之冠”——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没错,属于秦始皇帝
秦朝体现帝王气概的青铜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